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为提高血液病知识及细胞形态学的诊断水平,我科积极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开展的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EQA)活动。现将1999—2008年以来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作如下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我科近 5年来参加四川省HBV标志物(乙肝两对半 )室间质量控制活动的回报结果作一回顾性分析 ,并就一些失控原因谈点体会。1 资料 近 5年 16次参加全省HBV质评活动 ,共测定样本 80份 (每次活动测 5份样本 ) ,每个样本测定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五项指标。计分标准为 :每项指标结果与预期值一致得 2分 ,不一致 0分 ;如果预期值为阳性 ,判断为可疑得 1分。 80份样本每个项目满分为 16 0分。2 方法 HBV标志物测定采用EIA法。试剂均为上海科华公司提供。3 结果 80份样本测定的回报… 相似文献
3.
4.
赵艳华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8(11):53-54
目的分析全省临床微生物室间质评的K-B法药敏结果回报情况,提高试验水平和质量。方法定期向参加本省微生物室间质评的实验室发放微生物标本,要求在指定的时间内报告其鉴定结果和药敏结果,对回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红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庆大霉素、氨曲南的符合率﹥93%,而苯唑西林<78%,氨苄西林<61%,替卡西林<70%,青霉素<63%(表皮葡萄球菌除外)、亚胺培南<89%。结论临床微生物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6.
室间质量评价可以客观地评价各实验室的试验结果,了解各实验室之间结果的差异,帮助其校正,使其结果具有可比性问.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于1988年开始了全国的乙肝标志物检验的室间质评工作.我室自参加了该项活动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历年质评结果均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但抗HBe的单项成绩,却常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现将1994-1997年我室抗HBe室间质评的错误结果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室间质评用质控物,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发放,每年4批,每批5支.1.2试剂与仪器抗HBe酶免试剂盒,华美生物工程公司产品:… 相似文献
7.
<正>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EQA)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一种评价室验室工作质量的方法,它应该在做好室内质控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观察各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一致性,并采取措施使各实验室结果趋于一致[1],临床检验中心1年2次发给各实验室未知样品,对检验人员的娴熟程度和技术水平进行考核,并对检测结果作出总结[2]。利用实验室室间对比结果,来评价实验室能力和实践技能。本文统计了2006—2011年微生物室参加广西临床检验中心临床微生物室室间质量评价结果,从参加EQA活动中及时发现了微生物室存在的问题,同时从中获得了许多微生物学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进展,使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9.
<正>血液学及血细胞形态学是临床血液病诊断与治疗及临床医学检验学的基础工作,血细胞形态学分析往往能够提供机体的潜在疾病,包括血液疾病和非血液疾病,在分析血细胞形态时,应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提高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是非常必要的。临床细胞形态室间质评主要 相似文献
10.
临床免疫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2005~2008年临床免疫室间质评(EQA)结果的分析,不断提高免疫检验质量。方法:将2005~2008年临床免疫室间质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原因。结果:3年中共参加24批次的乙肝两对半、抗HCV、抗HIV、梅毒TP的质量考核,其中HBsAg、HBsAb、HBeAg、抗HIV、抗HCV的结果符合率为100%,TP和HBcAb-E结果符合率为92%,HBeAb结果符合率为96%。结论:应该坚持室内质控(IQC),参加室间质评(EQA)活动,从而达到全面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预防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措施。实验筛查结果可能是惟一指标,故筛查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新筛实验是不可补偿的一次性检验,实验过程造成漏诊或误诊,势必给患儿造成终生遗憾,故实验的准确性极为重要。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简称卫生部临检中心)于1998年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新筛实验室(苯丙氨酸和促甲状腺素实验)的质量评价工作。2003至2009年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连续参加了新生儿疾病筛查实验室质量评价,本文将7年来的促甲状腺激素质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 ,我科连续参加四川省临床化学室间质评活动 ,共测定标本 30个。现将回报成绩的失控情况作一分析。1 资料 :30个标本测定的回报成绩以变异指数得分 (VIS)、按每年度、每项目总结如下。VIS <80优秀 (A) ,VIS <15 0及格 (B) ,VIS >15 0不及格 (C)。附表 30次质控物VIS成绩年度标本数KNaCLCaPiGLuGreBuTPALb年平均VIS96年 4 2 5 9316 2 0 718816 0 311196 171135 2 2 5 2 1797年 6 85 13772 2 3715 315 32 0 2 2 0 2 795 813898年 6 6 5 2 4 92 35 1381386 9186 1144 15 5 12 999年 896…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 分析并总结过去11年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检验科在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形态学室间质评成绩及错误原因,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提高科室人员形态学检验能力。方法 回顾分析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检验科在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血液学、体液学及寄生虫学室间质评的形态学数据,统计血液学、体液学及寄生虫学的室间质评各自的测评总数、错报数、错报率及符合率,分析错报的可能原因,提出对应的整改纠正措施。结果 血细胞形态的326个结果中,错误率5.8%(19/326),符合率达94.2%(307/326),错误主要分布在粒系及原幼细胞识别。尿沉渣形态的158个结果中,错误率5.1%(8/158),符合率达94.9%(150/158),错误主要分布在尿液管型及结晶识别。寄生虫形态的160个结果中,错误率3.8%(6/160),符合率达96.3%(154/160),错误主要分布在布氏姜片吸虫卵与肝片吸虫卵间的混淆。结论 近11年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检验科形态学室间质评成绩满意,符合率基本>90%,满足科室质量目标要求。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形态学室间质评考评方式虽略有不足,但定期对本科室形态学室间质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错误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有利于提高本科室检验人员形态学检验水平。 相似文献
16.
室间质量评价是将实验室的性能与其同等组或参考实验室进行比较而对其进行评价的过程。其目的在于相互比较实验室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改进各实验室测定结果 ,以使测定结果能够控制在临床要求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范围之内。我们最初参加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是 1980年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 WHO亚太地区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的 ,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以后我们陆续参加了临床检验中心和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先后组织的各专业、亚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现仅对我们 1986— 2 0 0 0年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及卫生部临床检… 相似文献
17.
由于仪器自动化的普及和临床检验师对形态学知识的忽略,血细胞形态学尤其是易混淆细胞的辨认变成工作中的难点。鉴于目前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环节在国内医院的临检实验室还较为薄弱,而血细胞的检验仍依赖于手工显微镜鉴定,所以经验的积累尤其重要。笔者选取福建省室间质评样本中血细胞形态学样本图谱90份,对易错的细胞进行辨认,分析易混淆细胞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本实验室输血感染检测项目室间质评结果,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而改进本实验室检测能力.方法 对2008-2012年我实验室输血感染检测项目的上报结果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预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年的总合格率98.75%,所有结果中共有4份上报结果与预期结果不一致,本实验室检测值与全国其他使用相同试剂实验室的检测值符合性较好.结论 室间质评是评价与改进实验室检测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本实验室输血感染检测能力稳定、可靠.在不符合的结果中主要由于考评标本对不同试剂的阳性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19.
2010~2012年度治疗药物监测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10~2012年度治疗药物监测(TDM)项目室间质评结果,为提高TDM检测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2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全血TDM室间质评的3次结果和血清TDM室间质评医院的6次调查结果,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国开展全血TDM室间质评的医院数从2010年88家增加至2012年102家,开展血清TDM室间质评的医院数从2010年119家增加至2012年136家。全血TDM中,环孢霉素A、他克莫司、西罗莫司的3年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4.2%、83.4%、89.1%。血清TDM中,茶碱、地高辛、苯妥英、丙戊酸、卡马西平的3年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4.3%、81.9%、95.4%、96.7%、95.9%。参加实验室的所有方法中,偏振荧光免疫法的应用逐年减少,吖啶酯直接化学发光法和酶增强免疫分析法的应用逐年增加。在3年195个批号的室间质评中,约92.3%批次的方法间变异系数小于20%;7.2%批次方法间变异系数在20%~30%之间;0.5%批次的方法间变异系数大于30%。结论我国TDM室间质评检测质量尚有待提高,应加强TDM的质量控制,推动TDM检测结果的准确、可比,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