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2014-2019年贵州省新发麻风患者畸残情况,共分析492例新发麻风患者,结果示492例新发麻风患者2级畸残87例(17.68%),男性2级畸残率(19.94%)高于女性(12.58%),≥60岁(33.96%)高于15~59岁年龄组(15.69%),病期≥2年(37%)高于病期<2年组(9%).患者以皮肤科门诊...  相似文献   

2.
3.
云南省于1991年底对存活的28006名麻风患者中的27782人作了畸残调查,发现畸残14577人,其中Ⅱ-Ⅲ级占88.7%。面部畸残以脱眉最多,手部以爪形指和猿手较多,畸残随年龄及病期而增加,不规则治疗及未治者的畸残率高于规则治疗者,农民的畸残率显著高于其它职业,以BT的畸残率最高。要防止畸残必须早发现,及早规则治疗病人,正确处理神经炎,特别是无痛性神经炎,并教育病人做好自我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云南省1990-2018年新发麻风患者2级畸残情况。方法:对1990-2018年11010例新发麻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发病例中2级畸残2647例,2级畸残率24.04%。4006例少菌型患者中2级畸残者1294例(32.3%), 7004例多菌型患者中畸残者1353例(19.3%)。对其中的2202例畸残者进一步分析,单侧和双侧眼部畸残分别为138例和184例,手部单双侧畸残分别为742例和430例,足部单双侧畸残分别为384例和144例。结论:少菌型(PB)比多菌型(MB)麻风患者畸残比例更高,手部畸残明显高于眼部和足部,手部和足部畸残常呈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5.
6.
四川省的麻风畸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川于1990-1992年在全省开展了麻风畸残普查和抽样调查。全省的麻风畸残率为63.08%,在MB为62.15%,PB为64.83%,Ⅰ、Ⅱ、Ⅲ级畸残分别为10.02%、30.78%和22.27%。治疗期、监测期到完成监测后的畸残率依次递增(3824-49.69-71.52%),差异非常显著,畸残程序亦以此顺序递增(Ⅱ+Ⅲ级畸残的构成比分别为76.75-81.85-85.19%),差异显著,表明  相似文献   

7.
《皮肤病与性病》1995,17(3):63-67
对云南省1991年底尚存活的28006名麻风患者中的27782人作了畸残调查,畸残总人数是14577,畸残率52.46%,其中Ⅱ-Ⅲ级畸残占88.7%。面部畸残中脱眉发生率最高,手部畸残中爪形指和猿手发生率较高。病人的畸残率随年龄及病期的增加而增高,不规则治疗及未治者的畸残率高于规则治疗者,农民的畸残率显著高于其它职业,各型别间BT病人的畸残率最高,以上结果表明,要防止畸残就必须早发现,早期规则治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于1991年底对存活的28006名麻风患者中的27782人作了畸残调查,发现畸残14577人(52.46%),其中Ⅱ~Ⅲ级占88.7%。面部畸残以脱眉最多,手部以爪形指和猿手较多,畸残随年龄及病期而增加,不规则治疗及未治者的畸残率高于规则治疗者(P<0.001),农民的畸残率显著高于其它职业(P<0.001);以BT的畸残率最高。要防止畸残必须早发现,及早规则治疗病人,正确处理神经炎,特别是无痛性神经炎,并教育病人做好自我护理。  相似文献   

9.
对江苏扬州市1031例麻风病人及治愈者(其中95.8%有Ⅱ级以上畸残,治愈者占69.1%),就其需求进行了调查。患者对社会的需求,以畸残严重者较无畸残与较轻者为高;其优势需要,前者为提高生活水准,后者为改善畸残。78.5%的患者愿在家中生活,83.7%现症病人愿在院外治疗,愿在麻风院生活或治疗者占受调查者的11.0%、现症病人的16.3%、目前住院者的78.1%、独居者的19.7%,在家生活者的4.0%;畸残严重者较无畸残与较轻者,愿在麻风院生活或治疗的多;院外治疗期望以保密或门诊方式进行者分别为25.1%和11.2%。愿接受愈后随访者,期望以保密或门诊方式进行者分别为29.5%和33.2%。强调应将麻风畸残者列为“残疾人”,纳入社区康复和社会保障的范畴,努力解决其生活需要,文中就麻风康复医疗的重点对象,保留一些麻风院(村)的必要性,对院外病人治疗和随访的方式,尊重患者的保密意愿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5106例麻风的畸残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贵阳市2005-2009年麻风新发病例特征,为制定麻风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贵阳市2005-2009年报告的新发现麻风病例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新发麻风病例63例,平均发现率为0.34/10万;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主,占38.10%,儿童发病4.76%,农民占82.54%。新发病例疾病诊断延误期平均为3.7年,畸残率为58.73%。结论早期发现和神经功能监测仍是麻风病防控工作的重点。此外,除继续加大麻风防治知识宣传力度外,还应重视对县、乡两级医院门诊医生的专业培训。  相似文献   

12.
1989~1998年中国儿童麻风发病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儿童麻风的发病和临床特点.方法对1989~1998年中国新发现儿童麻风患者的发病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发病按性别、传染来源、发现方式分析,临床特点按皮损数目、神经损害、麻风反应、畸残、型别和查菌进行分类分析.结果1989~1998年中国新发现麻风病例22437例,其中儿童麻风病例912例(4.1%),男560例,女352例.发病到确诊的平均延迟期为1.13年(909例).传染来源以家内为主,有家庭内接触史者共计631例(69.2 %).发现方式以主动发现为主.儿童麻风确诊时有皮损者883例(96.8%),有神经损害者69 3例(76.0%),有麻风反应者43例(4.7%),Ⅱ级畸残113例(12.4%),皮肤查菌阳性共376例 (41.2%).云贵川儿童麻风482例(4.2%),鲁苏浙儿童麻风23例(1.3%).1989~1998年贵州、四川儿童麻风的比例波动不大,云南儿童麻风比例1998年突然上升至11.6%.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儿童麻风是体现麻风流行程度的敏感指标之一.儿童麻风传染主要来自活动性麻风患者的家庭内接触.  相似文献   

13.
北京虽属麻风非流行区,但居民来自全国四面八方;据统计,自60年代共发现130名患者。改革开放后,流动人口大增,麻风仍时有发生。解放后,我国政府组织了全国性的麻风防治,病例总数已由50万减至1万名以下;因此,新一代的皮科医生对麻风缺乏感性认识,误诊较多;同时,社会歧视仍然存在,病人违疾忌医。谨将本所在90年代收治的6例麻风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麻风病基本消灭阶段的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麻风病基本消灭阶段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探讨新时期的麻风病防治新策略。方法:对肇庆市1996年~2001年麻风病疫情和新发现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麻风病基本消灭阶段的流行病学特征与流行时期比较有了明显变化:发现率、发病率、患病率相对稳定,病例呈离散型分布,发病年龄逐年升高,儿童发病很低,多菌型(MB)型比较显著升高,病例家庭分布下降。病例特征:病人中复发病例较少,Ⅱ级以上畸残率下降,病人发现方式以被动发现为主。结论:麻风病基本消灭阶段的防治策略必须根据相关的变化而作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5.
16.
Goon AT  Goh CL 《Contact dermatitis》2000,43(3):133-136
This is an epidemiologic study of occupational skin disease in Singapore. All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occupational dermatoses in the National Skin Centre, Singapore, over the 10-year period 1989-1998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 was found to be more common than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The major sources of occupational dermatitis in Singapore were the metal/engineering, building/construction, electrical/electronics and transport industries. The main irritants were detergents/wet work, solvent and oil/grease. The main allergens were chromate, rubber chemicals and nickel. We concluded that the main sources of occupational skin disease and main allergens in Singapore had remained the same compared to a similar study of occupational skin diseases in 1984-85. Weak irritants are still the predominant causes of occupational 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 though the main irritants have changed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study, where cutting fluids, cement and solvent were the most common irritants.  相似文献   

17.
1981~1998年中国麻风病例发现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麻风的发现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与结果.方法根据1981~1998年间全国麻风患者登记资料,对其发现方式进行研究.结果皮肤科就诊、接触者检查、线索调查和普查方式发现的病例比例与年代间存在显著性相关,表现为皮肤科就诊及接触者调查发现的患者比例明显上升,而线索调查及普查发现的患者比例则明显下降.在1997~1998年间,通过皮肤科门诊和自报发现病例成为主要的病例发现方式,分别占发现病例总数的37.3%和28.6 %,而接触者检查仅占9.1%.多菌型患者的自报比例明显高于少菌型患者,少菌型患者通过皮肤科就诊发现的比例(38.0%)显著高于多菌型患者(33.5%).在不同级别城市或农村, 即省会城市、地市和县以下地区中,地市和县以下地区的自报和线索调查发现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省会城市.在卫生服务可及性较好的地区通过皮肤科门诊发现的比例(75.9%)明显高于可及性较差的地区,而在麻风流行地区,自报和线索调查是主要的病例发现方式.尽管通过不同方式发现,绝大多数患者仍然通过麻风专业机构确诊,仅6.5%的患者是通过皮肤科医生发现并确诊.结论本研究提示在鼓励皮肤科医生参与麻风防治的同时对其进行麻风知识培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麻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江西省50年来麻风防治工作的成果和经验,为今后制订麻防工作新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江西省建立的历年<麻风疫情监测系统>资料,利用计算机进统计和分析.结果江西省历史上属麻风中度流行区,且有南高北低的地理分布特点.麻风病年发现率、发病率及患病率均以50、60年代为高峰,以后呈逐年下降趋势.1998年底的各项指标为历史最低水平,其中5年平均发现率(0.1604/10万)、患病率(0.049/万)已达到部颁摶鞠饠麻风标准;但全省92个县、市中尚有15个县、市摿铰蕯高于摶鞠饠标准.结论早期发现患者,及时联合化疗,开展各种形式的麻风知识宣传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麻风的流行.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麻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江苏省麻风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分析,为今后如何开展麻防工作、完全消灭麻风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现有的历年全省麻风病基础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江苏省历史上属于麻风病高流行地区,100%县市、90.90%乡镇均有麻风流行,各地的患者分布不均,相差较为悬殊,从50年代初起,各地就积极地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经过了近50年的努力,治愈了大批麻风患者.患病率、发病率、发现率等流行病学的指标均下降至0.5/10 万以下,近3年无儿童病例发生,麻风病流行范围大大缩小.结论到1998年底,全省仅有307 例现症患者.实现了全省以县(市)为单位,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标准,并通过卫生部的考核确认.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麻风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建国以来福建省麻风流行情况的分析,揭示全省麻风流行特征和取得的成绩.方法采用马海德编著的<麻风防治手册>中的要求统计各项指标.结果①5年平均年发病率、发现率从1955~1959年的7.82/10万和12.31/10万分别下降至1990~1994年的0.36/ 10万和1995~1998年的0.33/10万;②患病率由1959年最高年代的0.65‰,下降至1998年0.00 7‰,流行范围缩小;③随着年代的推移,发病年龄向高年龄组转移,少年儿童发病率显著下降;④型比在年代分布呈两头高中间低的趋势,男性型比一直高于女性;⑤随着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新发病例病期缩短和畸残率降低.结论建国以来福建省采用的麻风防治策略正确,防治措施得力,该病的流行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