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胎头吸引术和产钳术是两种用于第二产程的助产方式。胎头吸引术操作简便,对母体损伤小,但牵引力量小,胎头血肿发生率高;产钳术牵引确切,力量可靠,适合紧急情况快速终止妊娠,但母体软产道损伤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
Kielland产钳在持续性枕后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Kielland产钳对持续性枕后位进行反置上钳旋转胎头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对100例胎头双顶径已达或已过坐骨棘水平的持续性枕后位产妇,用Kielland产钳进行反置上钳旋转胎头产钳术。结果 成功率100%,母体软产道损伤17%,新生儿损伤12%,无会阴Ⅲ度裂伤,无后穹窿,宫颈,膀胱损伤及子宫破裂,无新生儿颅内出血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Kielland产钳反置上钳旋转胎头术用于双顶  相似文献   

3.
六十年代初,胎头吸引术开始在我国广泛应用,大有取代产钳术的趋势。八十年代以来,有人报道胎头吸引术引起胎儿颅脑损伤,甚至新生儿死亡,产钳术又逐渐进入复兴时期。胎吸术的效果和安全性如何,是否有继续使用的必要,我们从1985年1月~12月,对上述两种助产手术进行了前瞻性比较,结果如下。资料与方法我院1981至1984年间产钳术的使用逐渐增加(表1)。为了比较胎吸术与产钳术的优缺点。1985年使用胎吸、产钳助产共141例,分别为70及71例。141例产妇年龄为25~35岁,除2例胎吸,3例产钳为经产妇外其余为初产妇,所有产妇骨盆正常,助产时除10  相似文献   

4.
在牵引分娩方法中,产钳手术对于胎儿损伤较大,吸引分娩比产钳损伤少,但使用金属吸引器时,胎头血肿、皮下出血、产瘤的形成比自然分娩多。小林氏设计了一种硅胶制的胎头吸引器。软吸引器(soft cup)有对软产道损伤比产钳小、对胎儿伤害小、比金属吸引器发生胎头血肿少、及即使胎儿产瘤形成也能吸引助产等优点。软吸引器与金属吸引器比较,前者操作容易,不发生人工产瘤;金属吸引器操作较难,几乎都发生人工产瘤;但软吸引器牵引力不如金属吸引器强是其缺点。一、吸引器分娩的适应症:(1)以缩短第二产程为目的;(2)第二产程延长;(3)预料有胎儿窘迫时;(4)计划无痛分娩时并用吸引器分娩;(5)剖腹产时娩出儿头;(6)使胎头下降到适合产钳手术的位置;(7)母体疲劳时。  相似文献   

5.
产钳术4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性分析1984~1989年期间,我院422例产钳术临床资料,以探讨产钳术对母儿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本组年龄在30~38岁者382例;初产妇414例;37~41孕周者376例,42孕周以上31例.产钳术适应证中,胎头位置异常及胎儿宫内窘迫者分别为120例(28.4%)及103例(24.4%),其次为第二产程延长及宫缩乏力,分别为96例(22.75%)及81例(19.19%),母亲并发症者22例(5.21%).422例中,低中位产钳169例,低位产钳253例.本组均按中低位产钳术常规操作,上钳前均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下会阴切开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需要注意的是:  相似文献   

6.
产钳手术的置钳法有双手及单手法两种。作者经多年临床实践,认为单手置产钳术能及时解决难产,减少母儿损伤,达到“稳、准、快”的目的。现将单手置产钳的优越性、操作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一、从产钳手术的目的分析:产钳术是解决单胎头位分娩第二期延长的难产(因继发宫缩无力或头盆轻度不称),加速娩出胎儿,减少骨盆对胎头造成的挤压性创伤,因此必须选择简而易行比较安全的置钳法。双手法须两手交换固定胎头与置钳,不仅手术时间较长,且不易置准。  相似文献   

7.
胎头吸引术及产钳术都是阴道内助产术,必然会影响到产妇。对比二术之优缺点可有助于实际应用之参考。本文将引用下列文献,综合探讨二术对产妇之影响。一、雷永仲氏报道的五十年代资料 1.生殖道损伤:包括会阴切开、会阴撕裂及子宫破裂。指出,1例子宫破裂发生于有前次剖宫产史者,与胎头吸引术无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院10年间1444例头位产钳术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产钳术指征依次为胎儿宫内窘迫、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重度妊高征、妊娠合并内科病及其它。本文对产钳术指征及时母婴损伤进行了分析讨论,并就如何正确使用中低位产钳及枕后位产钳,降低产钳术对母婴的并发症等进行了探讨,指出产钳术仍为解决头位难产必不可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单叶产钳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旨在提高临床上的剖宫产成功率。方法选取我院剖宫产术中使用了单叶产钳的产妇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取胎儿的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剖宫产新生儿的并发症及产妇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新生儿并发症:观察组新生儿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新生儿发生率为26.00%,两组产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应用单叶产钳是一种易于掌握、无副损伤的有效方法,能明显减少新生儿的窒息率和损伤率,并能减低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新式剖宫产术中应用产钳助娩胎头的体会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新式剖宫产术 (改良的MisgavLadach式剖宫产 )因其术式简便、快捷、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腹壁疤痕小 ,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因该术式暴露术野稍差 ,胎头娩出有时困难 ,我们在徒手娩胎头困难时应用产钳助娩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7年 5月至 2 0 0 2年 5月行新式剖宫产术[1] 968例 ,其中手取胎头失败 (手取胎头 1min未娩出者 ) 4 6例使用产钳助娩 ,所选病例均为单胎头位。产妇年龄 2 1~ 3 8岁 ,平均 2 5岁。其中择期剖宫产术 15例 ,急症剖宫产者 3 1例 ,手术指征为胎儿宫内窘迫 2 1例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叶产钳在剖宫产术中助娩胎头的应用及其优点.方法:选择我院600例剖宫产患者,分为手取组(徒手娩胎头)300例,直接产钳组212例,改用产钳组(徒手娩胎头失败及时应用单叶产钳助娩胎头)88例,观察3组母婴结局.结果:直接使用产钳组助娩胎头均成功,且新生儿产伤及子宫下段裂伤低于手取组;而改用产钳组中窒息率发生高于手取组及直接使用产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有很多因素,但产钳助娩胎头可降低新生儿胎头娩出困难,有利于母婴安全,能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常见产伤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受机械作用所致的各种损伤为产伤。较常见的有颅脑损伤、内脏损伤、产伤骨折、神经损伤等。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胎儿过大、胎位不正、头盆不称 ,在剖宫产分娩胎儿时动作粗暴 ,采用臀牵引术、产钳术、胎头吸引术 ,阴道分娩中不适当增加腹压 ,以及胎头经产道受过度挤压等均可发生产伤。近年来 ,由于产科技术的进步 ,孕期保健及产前诊断技术的提高 ,产伤发生率已有明显下降。但在边远山区及农村 ,产伤发生率仍然很高 ,是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1 颅脑损伤1 1 头皮血肿常见有 :①皮下血肿 :仅在头皮下出血 ,血肿小而局限 ,…  相似文献   

13.
妊娠至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随着现代生2胎头吸引术及产钳术胎头吸引术和产钳术都是在第二产程处理难产的重要手段。在美国手术助产占阴道分娩的10%~15%[4]。我国虽然尚缺乏相关的数据,但是掌握这两种手术,对于产科医生仍然十分必要。只有熟练地掌  相似文献   

14.
臀牵引术是指胎体尚未在产道内,胎足、胎臀也未娩至阴道口外时,牵拉胎儿使胎儿娩出的手术,适用于母儿双方或一方有危险以及预测有危险时。进行臀牵引术,手法必须熟练。由于此手术常发生胎儿四肢骨折、上肢上举和胎头仰伸,以及宫口未开全造成胎儿娩出困难,且常伴有母体软组织损伤等各种危险,所以臀牵引术应尽量避免。臀位经阴道分娩时,常见胎心监护出现突发的脐带因素,宫口开全前,胎心出现严重变异减速,是立即行剖宫产术的适应症,应边给宫缩抑制剂,边快速行剖宫产术。宫口已开全、胎臀已达坐骨棘平面1~2cm或更多时,胎  相似文献   

15.
产钳助产术与胎头吸引助产术的评估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在分娩过程中 ,采用适当的阴道助产方法 ,对于降低剖宫产率 ,保证母婴健康是安全而有效的手段。阴道助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产钳助产术 ,另一种是胎头吸引助产术。这两种助产方法所需条件基本相同 ,但又有各自的优缺点 ,怎样选择正确的助产方法 ,达到使产妇经阴道安全分娩 ,减少新生儿损伤的目的 ,是产科医生的必备技能。1 产钳助产术  产钳是为牵引出胎儿而设计的 ,产钳助产术开始于 17世纪 ,在 2 0世纪初抗生素问世以前 ,剖宫产术的危险性较大 ,产钳助产术解决了部分难产 ,但高、中位的产钳也造成了较多的胎儿及母体的损伤。现在…  相似文献   

16.
改良剖宫产产钳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剖宫产手术在胎头高浮和(或)胎儿巨大、麻醉效果欠佳时,徒手取胎头较为困难。尤其是随着对美容要求的增高,为了减轻术后切口疼痛、减少远期并发症如切口疝的发生,选择腹部横切口甚至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已愈来愈多,这也给助娩胎头增加了难度,借助原有剖宫产产钳等器械助娩胎头也存在滑脱等不尽人意之处。我们采用改良剖它产产钳,见附图(获中国专利局专利,专利号ZL96216394.5)助娩胎头效果满意。改良剖宫产产钳是在原剖宫产小产钳左叶的钳颈与钳叶交接处加一适合胎头弧度的结构(简称副钳叶),在实际操作中,副钳叶恰在胎头额…  相似文献   

17.
产钳助产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要开展产钳术产钳助产术为历经改进完善能熟练应用的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近年多数需用产钳术解决的难产已为剖宫产及胎吸术合理取代,但在不少特定情况下仍以应用产钳术最为有利。正确评价和合理使用产钳术,不但要懂产钳术,也要结合剖宫产术与胎吸术的利弊综合衡量...  相似文献   

18.
胎头吸引器与产钳助产术195例远期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准确的评价胎头吸引术和产钳术,我们对这两种手术的产时、产后近期及远期儿童影响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文收集我院1977年1月~1981年12月间产钳与胎吸助产的部分资料。同期分娩总数为23161例,其中产钳助产611例,占2.64%;胎吸助产2140例,占9.24%。调查方法:1977年1月~1981年12月在我院分娩,常住城市的儿童列为调查对象,所查对象按统一要求逐一进行检查,均结合产时、产后近期及远期情况统一分析,共分三组。产钳组:符合上述条件者均列为调查对象,共查到95例;其中男性61人,女性34人。平均年龄6.7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虽有明显降低,但仍为产科常见的严重的并发症。软产道损伤引起的产后出血,临床上往往不易及时发现,延长阴道出血时间。我院5年内发生软产道损伤致产后出血18例,现简要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发生率:1982年1月至1986年12月,我院经阴道分娩产妇共7008例,发生产后出血80例,占1.1%。其中软产道损伤18例,占产后出血的22%。二、一般情况:产妇年龄为20~30岁,均为第一胎足月产,既往无出血性疾病及高血压病史。总产程最短为4小时,最长为18小时,第二产程均在30~60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手术的副损伤,母体方面有肠管、膀胱、输尿管及子宫切口撕裂等;胎儿方面可误伤胎儿皮肤,或致骨折等。手术副损伤的发生率,可因手术指征、手术方式、术者技术熟练程度以及责任心等有所不同。文献很少有报道各类副损伤的发生率。美国南加州医疗中心五年间发生下尿道(包括输尿管)损伤31例,损伤率为0.09%。我单位1984年行剖宫产术911例(手术率12.7%),其中膀胱损伤1例,误伤胎儿皮肤4例,胎儿骨折2例,损伤率为0.76%。目前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就更有必要重视防止副损伤的发生。一、膀胱损伤多见于腹膜外剖宫产术式,我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