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是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蜂毒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36例,并与单纯针刺36例对照.结果 蜂毒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总有效率为94.4%,单纯针刺治疗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蜂毒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是一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穴位注射防治三叉神经痛6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寻找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最佳方法.方法:132例按就诊先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654-2和爱茂尔,VitB12和丹参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二组治愈后均服中药预防.结果: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2%和42.4%,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较针刺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透穴配合穴位注射及TDP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透穴配合穴位注射及TDP治疗组(32例)和单纯毫针对照组(24例)。结果:透穴配合穴位注射及TDP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31/32),明显优于单纯毫针组的75%(18/2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透穴配合穴位注射及TDP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当归油治疗肩周炎30例,并随机选择30例以单纯针刺治疗作为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84%,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2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则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痛经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治法.方法采用透穴注射配合耳压治疗原发顽固性三叉神经痛28例,并与单纯针刺28例对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透穴注射配合耳压治疗原发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总有效率与单纯针刺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运用透穴注射配合耳压是治疗原发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推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用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推拿治疗,对照组67例仅用针刺推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3%,对照组为59.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推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平衡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穴位注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平衡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98.0%,对照组有效率88.0%,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评分组内与组间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能有效缓解疼痛,从而提高预后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多向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多向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结论:多向针刺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0例颈椎病采用复方当归注射液、香丹注射液、川芎注射液、野木瓜注射液,穴位注射风池、天柱及颈部夹脊穴,与单纯针刺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与结论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用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颈椎病总有效率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肩周炎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治疗组给予穴位注射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枕大神经痛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枕大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42例,口服卡马西平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24.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具有明显治疗作用,疗效优于常规西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和95.00%,两组痊愈患者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配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拔罐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采用穴位注射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拔罐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30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拔罐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局部透穴电针疗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顽固性面瘫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采用局部透穴电针疗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针刺配合电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7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局部透穴电针疗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透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苏丹地区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8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针刺配合穴位注射组)和对照组(单纯针刺组),分别为43例和4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翳风、完骨、足三里等,阳白透太阳、地仓透颊车,穴位注射B_(12),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方法同治疗组。每周治疗5次,10次为1疗程,3个疗程后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定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透刺配合穴位注射对苏丹地区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综合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头针、穴位注射综合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采用头针(四神针、脑三针、颞三针、运动区)、穴位注射并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用康复训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5.0%、85.0%,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7.5%、5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治疗小儿脑瘫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鼻三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嗅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嗅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鼻三针”疗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强的松、维生素、ATP等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27例(84.4%),对照组显效19例(59.4%),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鼻三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嗅觉障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