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华佗夹脊穴和督脉穴位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功能活动度和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河北省涉县中医院收治的11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华佗夹脊穴和督脉穴位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脊柱功能活动度和疼痛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功能活动和病情活动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检测项目穿袜、坐位直立、触及高位、平卧起身和体能活动优于对照组(P<0.01),身体疲倦程度、关节疼痛程度和关节僵硬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6%(55/60),对照组患者为79.3%(46/58),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华佗夹脊穴和督脉穴对强制性脊柱炎患者功能活动度有很好的改善,且能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和疾病的活动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评价针灸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在疼痛和活动功能方面的疗效,寻找帮助急性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早日康复的治疗手段。方法:于2010年1月~2012年10月,将强直性脊柱炎急性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在相同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针刺、艾灸治疗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强度进行量化,应用胸廓扩展度、Schorber试验、晨僵时间、ESR(血沉)、CRP(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来评价患者的在疼痛和活动功能方面的改善程度。依据患者疼痛和活动功能改善程度及需要的时间长短,评价患者康复情况。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的检测,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疼痛明显减轻,胸廓扩展度、Schorber试验、晨僵时间均明显改善,ESR、CRP指标显著下降,康复周期显著缩短。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药物联合针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急性期患者,不仅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肢体活动度、降低其实验室炎症指标,并且能使其康复周期明显缩短。为患者尽早摆脱病痛提了可行性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原因未明、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最终发展为竹节状脊柱为临床特征,半数以上患者有外周关节受累。该病属于中医学骨痹、肾痹之范畴。目前,西医主要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和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而中医在针灸治疗AS方面有一定优势。现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雷火灸联合中药盐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对6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用雷火灸联合中药盐熨辅助治疗,1次/d,7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护理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临床效果满意,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该方法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可以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华佗夹脊穴和督脉穴位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相关实验指标(红细胞沉降率、补体3、免疫球蛋白和C反应蛋白)以及相关炎性因子等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河北省涉县中医院收治的11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华佗夹脊穴和督脉穴位治疗,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实验指标(红细胞沉降率、补体、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以及相关炎性因子的改变。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6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补体3、免疫球蛋白以及相关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补体3、免疫球蛋白以及相关炎性因子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华佗夹脊穴和督脉穴位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相关实验指标以及相关炎性因子均有很好的效果,在临床上可以广泛性应用。  相似文献   

6.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主要累及中轴关节慢性进行性疾病,发病率0.3%。临床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对预防畸形发生有重要意义。由于AS诊断标准均必须具备肯定的放射学骶髂关节炎,而MR能显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理改变,为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提供重要帮助。目前对AS骶髂关节影像表现研究较多,由于AS早期早期症状不典型,很多病人确诊时都有脊椎受累,而对AS脊柱MRI表现报道较少。本文对我院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发现22例AS病人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报》2013,(10):1603-1604
目的:探讨督灸改善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僵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和西乐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督灸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两组间脊柱僵硬症状及疼痛积分、4字试验、指地距、枕墙距、胸廓活动度、实验室指标等观察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督灸联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和西乐葆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僵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正>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主要累及中轴关节慢性进行性疾病,发病率0.3%,临床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对预防畸形发生有重要意义。由于AS诊断标准均必须具备肯定的放射学骶髂关节炎,而MR能显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早期病理改变,为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功能训练,对防止关节功能下降,预防畸形,促进关节功能恢复起到很大作用,在护理中根据患者不同的分期及病情给予针对性的功能训练,有效地控制症状,防止关节破坏,降低复发率、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2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亚群、体外培养产生IL-2的能力以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测定。结果表明,AS患者PBLT_4、T_8阳性细胞百分率及T_4/T_8比值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差异;PBL体外培养产生的IL-2明显增多,但细胞膜IL-2受体表达无明显增多;NK细胞活性明显降低,且对IL-2刺激无反应。本结果提示,AS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并在导致体液免疫异常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刮痧与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刮痧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显效率42.0%,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显效率14.0%,总有效率为72.0%,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刮痧和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均有效,但温针灸配合刮痧疗效更优,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督灸改善强直性脊柱炎腰背部疼痛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腰背部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非甾体类及免疫抑制剂常规口服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督灸治疗,治疗3周,每周治疗1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C反应蛋白指数(C-reactive protein,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CRP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灸疗法可以明显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患者的腰背疼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夹脊穴治脊髓损伤便秘的疗效。方法:将56例脊髓损伤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麻仁软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慢性便秘评分量表总评分(CCS)变化差值。结果:根据慢性便秘评价量表(CCS)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5%,治疗纽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针刺夹脊穴治疗脊髓损伤便秘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悬灸督脉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病例随机分为针刺结合悬灸督脉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予针刺结合悬灸督脉治疗,对照组予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萘普生,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悬灸督脉疗法能消除或减轻腰背痛等临床症状,改善脊柱关节功能活动,无副作用,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辨析中医理论与针灸特定穴的命名、形成、应用等之间的密切关系 ,探讨了中医理论在针灸临床选穴处方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联合穴位艾灸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肝阳上亢型、气血亏虚型和肾精不足型,并将其回顾性分为穴位艾灸组与对照组。穴位艾灸组(80例)在原有降压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2个月联合穴位艾灸治疗,对照组(80例)仅接受原有降压药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量两组的血压并比较其变化。结果艾灸治疗2个月后穴位艾灸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2个月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改变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穴位艾灸可以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相似文献   

17.
葛成永  刘臻 《中外医疗》2016,(23):166-168
目的:应用中医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研究分析其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方便选取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90例,在该院就诊时间为2015年2月—2016年2月。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应用数字随机法),每组45例,分别应用常规药物治疗、中医针灸综合疗法,观察研究两组疗效,包含总有效率、晨起僵硬时间、胸腔与脊柱活动度、中医症状积分、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33%)、胸腔与脊柱活动度(47.05±3.29)°、(4.51±0.43)°均高于对照组(75.56%)、(42.76±3.07)°、(4.03±0.37°);研究组晨起僵硬时间(7.94±4.71)min、中医症状积分(19.85±2.67)分、C 反应蛋白(29.13±3.41)mg/L、红细胞沉降率(34.39±2.60)mm/h 低于对照组(15.62±4.53)min、(25.63±2.34)分、(33.02±3.57)mg/L、(37.15±2.56)mm/h,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整体疗效上看,中医针灸综合疗法效果突出,可在临床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普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微炎症状态指标水平的变化及中药外贴双侧华佗夹脊穴的干预作用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8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和双侧华佗夹脊穴激光点灼,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贴双侧华佗夹脊穴。采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TNF—α、IL-6、IL-8的水平,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CRP的水平;分析HLA—B27阳性和阴性的AS患者血清微炎症状态水平和中药外贴对其的干预作用。结果:AS患者血液微炎症状态指标CRP、IL-6、IL-8、TNF—α的水平较健康人明显升高(P〈0.05),且HLA—B27阳性患者血液微炎症状态指标水平较HLA—B27阴性显著为高(P〈0.05);经2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CRP、IL-6、IL-8、TNF-α的水平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P〈0.05或P〈0.01)。结论:AS患者处于微炎症状态,血液存在高水平的CRP、IL-6、IL-8、TNF-α;HLA—B27阳性患者炎症病理损伤程度要大于HLA—B27阴性患者;中药外贴法能消除AS患者炎性因子IL-6、IL-8、TNF—α的刺激,抑制CRP的释放,从而改善其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近10年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方法、作用机制、疗效及疗效评价标准。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0年6月和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针灸,膝骨关节炎,治疗,探讨。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含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非随机研究,查找全文,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共收集到110篇关于针刺、艾灸、电针、针刀、推拿等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随机和非随机研究文章。结果:从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报道可见,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确切、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结论:膝骨性关节炎的综合疗法的疗效优于单一疗法,但究竟各种疗法在综合运用中如何配合运用才能达到最佳的临床疗效,是临床治疗中应该努力探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