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建立兔气管纤毛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模型,观察其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并确定其体外生长规律。方法:实验于2005-03/07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中心实验室完成。①纤毛上皮细胞提取及培养:日本大耳兔20只,利用酶消化法分离获取兔气管纤毛上皮细胞,无血清生长因子培养基(成分:DMEM:Ham'sF12为1:1,并加入以下激素及生长因子:10mg/L胰岛素、5mg/L转铁蛋白、20μg/L甲状腺素、0.4mg/L氢化可的松、7.5mg/L内皮细胞生长支持物、25μg/L表皮生长因子、1mmol/L-谷氨酰胺,100IU/mL青霉素,50mg/L链霉素)体外培养。②细胞纯度及鉴定:用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SP法免疫细胞化学反应,二氨基联苯胺显色阳性为上皮细胞。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表面结构。结果:①气管上皮细胞的分离:酶低温消化加刷洗法获得的气管上皮细胞数量较多,呈圆形,较大,悬浮旋转。②气管上皮细胞生长状态和形态特征:套皿接种细胞24h后,贴壁率约为60%,细胞增大,并进入分裂相。五六天后细胞增殖旺盛,部分无纤毛上皮细胞汇合呈多角形铺路石样相嵌生长,在相差显微镜下放大200~400倍清晰可见纤毛呈海葵样向心摆动活跃,第3周纤毛逐渐消失成遗迹,细胞凋亡。③纤毛细胞的电镜观察:可见纤毛由细胞顶膜伸出,大部分集结成束,除纤毛外,还有稠密的较细短的微绒毛由细胞顶膜伸出。④气道上皮细胞的免疫细胞化学鉴定: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达(91&;#177;3)%。结论:酶消化法分离、无血清生长因子培养基培养,可以建立兔气管纤毛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模型,具有成为气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体外组织工程化气管种子细胞的共培养模式,并与常规培养相比较,为细胞复合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气管奠定研究基础.方法:实验于2006-0512007-05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科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1个月龄雄性健康新西兰兔3只,体质量(250.00±0.75)g.②实验过程:联合培养模式:分离气管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联合培养7~10 d后,根据两种细胞对胰酶浓度耐受性不同的特性,A孔中加入0.5 g/L胰酶消化,用体积分数为0.05的胎牛血清的培养液DMEM重悬细胞后移入培养板B孔中(成纤维细胞):A孔中再次加入2.5 g/L胰酶继续消化后,用K-FSM培养液重悬细胞后移入培养板C孔中(气管上皮细胞).常规培养法:分别进行气管上皮细胞分离培养和成纤维细胞分离纯化.③实验评估:观察细胞生长曲线与四甲基偶氮唑盐检测细胞的生长状态,并与常规培养的细胞进行比较.结果:①细胞生长状态:联合培养的两种细胞生长状态良好,A孔加入胰酶消化后,细胞间隙增大;B孔细胞呈现长梭形,未见铺路石状细胞;C孔出现片状生长的铺路石状细胞,未见长梭形细胞.②细胞生长曲线:分离后的细胞与常规方法培养的细胞生长曲线一致.③细胞增殖情况:四甲基偶氮唑盐检测联合培养组细胞增殖与常规方法培养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培养模式较常规方法更加简便易行,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气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体外培养模式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国内外获得原代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的方法包括酶消化培养法、刮削培养法、组织块培养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培养基中成分多不易把握,效率不高。目的:分析人膀胱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最佳方法。方法:在同一实验条件下,采用酶消化培养法、刮削培养法、组织块培养法3种不同的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培养人正常膀胱黏膜膀胱上皮细胞。结果与结论:酶消化培养法、刮削培养法、组织块培养法各组膀胱上皮细胞培养成功率分别为13.3%,26.7%,86.7%,3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3组培养的人膀胱上皮细胞角蛋白AE1/AE3荧光染色均呈阳性。说明组织块培养法是一种简单,短期内可扩增出较多纯净的膀胱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与分离SD乳鼠神经干细胞的方法,以便获得大量的神经干细胞.方法:实验于2003-06/10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完成.分别取出生3 d的SD乳鼠侧脑室和大脑皮质,用改进后的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单个细胞,进行细胞培养,加20μg/L表皮生长因子,2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刺激生长,用半定量法换培养液,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神经干细胞进行鉴定,流式细胞仪分别对每天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凋亡率进行检测.结果:①所获得的克隆细胞具有抗巢蛋白免疫荧光反应阳性、具有增殖、血清诱导分化的特性,证明这些细胞为神经干细胞.②培养的侧脑室神经干细胞比大脑皮质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快.③改进的胰蛋白酶消化法得到了1×108 L-1单细胞,避免了过度消化或过度机械吹打造成的细胞碎片.④含20μg/L表皮生长因子和2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培养基适合神经干细胞短期培养.⑤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率呈下降趋势.结论:SD乳鼠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取材最佳位置应该是脑室管膜或室管膜下.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和分裂有赖于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按一定比例的共同作用.采用改进的胰酶消化法提高有效细胞产生率,应用半定量换液法可有效减少细胞凋亡率.  相似文献   

5.
第一鳃弓外胚间充质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在牙颌面的发育形成过程中,第一鳃弓作为过渡结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对于第一鳃弓外胚间充质细胞的研究资料相对较少.目的:分离培养小鼠第一鳃弓外胚间充质细胞.方法:显微解剖E9.5胎鼠第一鳃弓,采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对其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观察、细胞生长曲线描记、计算细胞倍增时间和特异性标记物检测对其细胞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组织块法原代培养细胞的时间7~10 d,上皮细胞成分较多,酶消化法原代培养细胞时间两三天,上皮细胞成分较少,两组细胞传代后细胞形态、细胞生长曲线、群体倍增时间无明显差异.特异性标记物CD57/HNK1、波形丝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均一表达.提示采用酶消化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数量充足、纯度较高、满足实验要求的细胞.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常用分离气管上皮细胞的方法有蛋白酶法和胰酶法,但各有不足,控制不好会影响细胞的增殖和活力.目的:改进气管上皮细胞培养技术,比较链酶蛋白酶、胰酶和联合消化3种不同酶消化法在培养气管上皮细胞中的区别.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9/2008-07在同济大学分子生物开放实验室和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 SD雄性大鼠12只,体质量200~250 g.链酶蛋白酶、胰酶为Gibco公司产品.方法:将SD大鼠分3组,每组4只.链酶蛋白酶组使用1 g/L链酶蛋白酶在4℃消化18 h;胰酶冷消化组使用2.5 g/L胰酶4℃消化18 h;联合消化组使用链酶蛋白酶4℃消化18 h后用2.5 g/L胰酶37 ℃消化5 min,用以上3种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气管上皮细胞.主要观察指标:用细胞计数板,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分离的数量以及纯度、成活率.结果:链酶蛋白酶、胰酶冷消化和联合消化法所得细胞数量分别为(1.21±0.17)×106;(1.35±0.13)×106和(1.36±0.16)×106.联合消化法所得细胞状态最好,贴壁能力和增殖能力最好,其次为链酶蛋白酶法,胰酶冷消化法较差.结论:链酶蛋白酶与胰酶的联合法是一种有效的培养气管上皮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在体内外均能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但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体外增殖潜能较差,限制了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发展.目的:探讨不同质量浓度角脘蛋白生长因子对SD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体外增殖活力的影响,并寻找最佳浓度,从而得到大量增殖的胰腺导管上皮细胞.方法:运用胶原酶逆行灌注法分离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细胞,而后体外扩增,分别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RT-PCR进行鉴定.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角脘蛋白生长因子刺激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增殖,通过细胞计数及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与结论:胰腺导管上皮细胞表达CK19蛋白;不同浓度的角脘蛋白生长因子培养基中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形态正常,5μg/L角脘蛋白生长因子组比其他浓度组细胞数量少(P<0.01),而10,15与20 μg/L角脘蛋白生长因子组的细胞数量相近(P>0.05).提示不同浓度的角脘蛋白生长因子均可促进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的增殖,10 μg/L角脘蛋白生长因子可能是促进大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增殖的最佳培养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人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培养模型。【方法】收集子宫内膜组织,采用酶消化、筛网滤过、梯度离心的方法获得腺上皮与基质细胞混合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采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体外培养的细胞形态,采用波形蛋白和角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法鉴定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发现子宫内膜细胞中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呈混合生长,其中基质细胞占大部分,为72.0%;腺上皮细胞占小部分,为24.5%,基质细胞和腺上皮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后呈阳性,细胞纯度分别为24.5%和70.5%,两种细胞加起来的纯度为9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效率高,可建立一个稳定实用的人子宫内膜细胞体外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9.
背景: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方法主要是应用抗氧化剂如β-巯基乙醇、全反式维甲酸、丹参等,这些诱导方法分化的主要是神经元样细胞,这种细胞是否具有神经元的功能有待进一步观察。目的:观察体外无血清培养基条件下人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特点。设计:观察实验。单位:潮州市中心医院。材料:实验于2004-04/2005-12在潮州市中心医院完成。成人骨髓来源于3例骨折患者的股骨和胫骨骨髓,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及潮州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为Sigma公司产品;鼠抗波形蛋白单克隆抗体、鼠抗S100单克隆抗体、鼠抗TrkC单克隆抗体、鼠抗髓鞘基础蛋白单克隆抗体、SP-9000试剂盒和即用型AEC为北京中山公司产品;鼠抗GFAP单克隆抗体、兔抗巢蛋白多克隆抗体、鼠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单克隆抗体和鼠抗神经微丝200单克隆抗体在武汉博士德公司购买;鼠抗βⅢ管蛋白单克隆抗体为Sigma公司产品。方法:在手术骨折内固定过程中获得成人骨髓,缓冲液冲洗后分离细胞,原代培养的细胞融合时传代培养,细胞种植在神经干细胞的N2培养基或B27培养基,同时加入20μg/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表皮生长因子,放入含体积分数0.05CO2的培养箱中37℃常规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骨髓基质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的形态变化,培养2d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的神经细胞相关标志物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骨髓基质细胞的形态变化及神经细胞相关标志物的表达。结果:①从成年人的骨髓中分离出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生长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可以维持在未分化状态稳定增殖,体外扩增可超过10代。骨髓基质细胞在无血清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基中生长状态类似神经干细胞,可以形成典型的球状结构。②细胞球可表达神经干细胞的标志物波形蛋白和巢蛋白;细胞分化可以表达神经元的标志物神经微丝20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TrkC和βⅢ管蛋白;部分分化的细胞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S100,说明细胞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在神经干细胞的无血清的培养基中细胞的生长状态、表达的标志物和分化的细胞类型与神经干细胞类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兔肌源性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和诱导分化的方法。方法:取2月龄幼兔臀肌1g,采用胶原酶,dispase,胰蛋白酶分步消化,针头过滤,差速贴壁法分离肌源性细胞。用锥虫蓝染色细胞计数描记生长曲线,MTT法间接反映细胞增殖活性。作Bcl-2,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肌源性细胞。用分化培养基(DMEM+5mL/LFBS+50mL/LHS+10mg/LBMP2+5g/L维生素C+10mmol/Lβ-甘油磷酸钠+10mg/L地塞米松+10g/L青霉素/链霉素)诱导细胞分化,用Osteocalcin,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成骨前体细胞。结果:用上述方法分离的肌源性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体积明显小于肌细胞,24h贴壁,接种后36h开始增殖,生长有明显的方向性,原代肌源性干细胞对数生长期为7~9d,16d汇合。第3代肌源性干细胞接种后第3~5天为对数生长期,约8d汇合。细胞汇合后少部分细胞出现双核或三核,甚至出现核链,显示肌细胞分化倾向。约60%~70%的原代肌源性干细胞Bcl-2,Desm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用成骨细胞分化培养基中培养2周后,大部分细胞Osteocalcin,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显示其成骨前体细胞分化。结论:用上述方法分离的肌源性细胞具有干细胞特征,并能在体外分化为成骨前体细胞和肌起源细胞,是一种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即肌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湖南省霍乱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测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 全省范围开展腹泻患者及外环境、食品监测,选择重点地区开展甲鱼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专项监测.结果 2006年湖南省共登记腹泻患者111 526例,检测霍乱弧菌89 661例,检测率为80.39%,检出阳性4例,均为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检测环境和食品样44 533份,其中水体35 113份,全部为阴性,水产品5377份,阳性16份,阳性率为0.30%,阳性标本为甲鱼和牛蛙,其他食品4043份,均为阴性;甲鱼专项监测2323份,检出阳性33份,阳性率为1.42%;霍乱毒素基因检测34株菌,20株为产毒株,占58.80%;药敏试验28株菌,均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92.86%.结论 甲鱼、牛蛙等水产品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抚触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科住院正常分娩和剖宫产的健康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抚触组100例,观察新生几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和产妇满意度。结果抚触组新生儿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及产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抚触既能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又能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单易行效果好的新型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时期疗养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疗养康复事业的发展,疗养科护理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拓宽和充实,而护士自身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以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完美职业形象就成为摆在护理管理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