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调查芜湖市医学院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透明胶纸法进行蠕形螨标本采集,以问卷形式对受检者进行蠕形螨感染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共调查学生316人,感染者117人,总感染率为37.03%(117/316),男女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117例感染者中,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率(51.28%)、单纯皮脂蠕形螨感染率(24.79%)和混合感染率(23.93%)现象均存在;轻度感染(83.76%)显著高于中度感染(12.82%)、重度感染(3.42%),额部感染居多(29.41%)。其中油性肤质的螨种感染与性别有关,男性皮脂蠕形螨的感染率(3.70%)低于女性皮脂蠕形螨的感染率(16.42%)(χ~2=6.92,P0.05),而男性混合感染的感染率(17.28%)则高于女性(4.48%)(χ~2=5.91,P0.05)。面部皮肤有症状的蠕形螨感染率(51.80%)显著高于面部皮肤正常的蠕形螨感染率(33.05%)(χ~2=9.14,P0.01)。生活习惯等因素对蠕形螨感染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学生面部存在一定的蠕形螨感染,有皮肤症状人群的蠕形螨感染率显著高于面部皮肤正常者,应加强医学生蠕形螨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合肥地区某高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分析蠕形螨感染与性别、面部分布、各种面部皮肤疾患的关系.方法 2004、2005、2006年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分别对二年级( 2003、2004、2005年级)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同时针对卫生习惯和面部皮肤疾患(毛囊炎、眼睑炎、痤疮、脂溢性皮炎和酒渣鼻等)者进行问卷调查.计算蠕形螨感染率、分析其与卫生习惯和面部皮肤疾患的关系.结果 共有1 016名在校大学生受检,蠕形螨阳性人数217人,总感染率为21.36%.男、女生感染率依次为23.28%、19.21%.毛囊蠕形螨、皮脂蠕形螨感染率分别为52.07%、42.86%,两种蠕形螨混合感染5.07%.鼻翼部位检出率88.94%,前额和颊部检出率分别为24.42%和22.58%.卫生习惯不良及有面部皮肤疾患者感染率为47.16%,卫生习惯良好及无面部皮肤疾患者感染率为15.96%.结论 大学生蠕形螨感染比较普遍,蠕形螨感染与面部皮肤疾患存在相关.集体生活可能增加蠕形螨相互感染的机会,与大学生寝室环境卫生和日常卫生习惯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的调查及治疗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大学生中蠕形螨的感染现状,并观察抗蚴灵(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乳化液,简称OP乳化液)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透明胶纸带粘贴法检查面部的蠕形螨并统计其总感染率和男女之间的感染率,并对寄生部位及有面部皮肤疾病患者的带螨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在校大学生的总感染率为33.28%(239/718),男性(43.53%)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25.18%)(χ2=26.83,P<0.005)。脸部以颊部感染率最高(69%),其次顺序为颏部(58%),前额(50%),鼻沟(50%)和鼻尖部(40%)。面部有皮肤病患者的感染率(80.64%)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的感染率(26.66%)(χ2=17.89,P<0.005)。采用OP乳化液治疗感染者,其阴转率达92.72%,治疗有皮肤疾病患者的有效率为92.0%。结论在校大学生中蠕形螨的感染率较高,且男性多于女性。面部有皮肤病者螨的感染率更高,脸部以颊部的感染率最高。OP乳化液治疗蠕形螨病不仅疗效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人体蠕形螨感染与面部皮肤病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人体蠕形螨是一类永久性寄生螨 ,寄生于人的毛囊和皮脂腺内 ,以颜面部寄生率较高 ,其寄生通常无明显症状 ,但也可引起皮肤炎症及继发感染。本文以大连市部分面部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人体蠕形螨感染与面部皮肤病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大连市皮肤病防治研究所门诊各类面部皮肤病患者 2 1 0人 ,其中男 38人 ,女 1 72人 ,年龄 1 8岁~ 70岁。1 .2 方法 挤粘结合法 ,清洁患者面部后在额、鼻、颊、下颌各粘一条长 5cm ,宽 1cm的熊猫牌透明胶带 (上海产 ) [1 ] ,以拇指挤压 ,使皮脂腺分泌物粘到胶带上 ,取下胶带 ,平贴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1.2 cm×3.0 cm)透明胶纸定量采样法,对徐闻县2 475名中、小学生进行蠕形螨感染调查。 结果 蠕形螨总感染率为28.20%(698/2475);高中、初中、小学学生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x2=8.46,P<0.05),高中生感染率显著高于小学生(x2=7.98,P<0.005),男生感染率高于女生(x2=3.98,0.0250.05);鼻唇沟和颊部为主要感染部位,其次为鼻尖部、颜部、额部;中、小学生以轻度蠕形螨感染多见;有酒渣鼻、面部痒感、痤疮、脂溢性皮炎等面部症状者的蠕形螨感染率显著高于无症状者(x2=524.31,P<0.005)。 结论 中、小学生蠕形螨感染较为严重,积极开展学生蠕形螨查治和健康教育是今后学校卫生必不可少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济南军区学校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解军区学校学生中感染蠕形螨的情况 ,我们于 1997年春、秋两季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对我区军校 17~ 2 5岁学生 6 42名进行面部感染蠕形螨的调查。  结果与讨论1 学生的蠕形螨感染率 在 6 42名学员中共查见人体蠕形螨阳性者 35 0例 ,其感染率为 5 4 5 % ,男性与女性学生的感染率分别为 5 9 4% (146 /2 46 )和 5 1 5 % (2 0 4/396 ) ,径 χ2 检验 ,两者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χ2 =37 6 ,P >0 0 5 )。2 不同部位的蠕形螨感染情况 在本次 6 42例中从面部粘贴前额、鼻部、左颊及右颊 4个不同部位分别查见蠕形螨感染者 140例、2 84例、1…  相似文献   

7.
人体蠕形螨感染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蠕形螨感染与集体生活、卫生习惯及痤疮、酒渣鼻等面部疾患的关系。 方法 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和挤粘结合法对 2 1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检查 ,同时对个人卫生习惯、皮肤类型及面部疾患等相关因素问卷调查。 结果 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总感染率为 49.3 % ,男性 (5 1.3 % )略高于女性 (4 7.0 % ) ;毛囊蠕形螨面部感染率高于皮脂蠕形螨 ;洗刷用品个人专用可降低蠕形螨感染率 ;油性皮肤或混合性皮肤学生蠕形螨感染率及患酒渣鼻、痤疮等面部疾患的概率均较高。 结论 蠕形螨感染与个人卫生习惯、皮肤类型密切相关 ;蠕形螨感染是痤疮、酒渣鼻等疾患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对佳木斯大学2013级印度留学生291人和本地学生314人进行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采用挤刮涂片法收集样品,滴加甘油后进行镜检,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留学生中男性感染率为16.4%(34/207),女性感染率为9.5%(8/84);本地学生中男性感染率为49.0%(71/145),女性感染率为18.9%(32/169),两组学生男性感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4,P0.05);所有留学生和男性本地学生均以单纯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感染为主,其次是单纯皮脂腺蠕形螨(Demodex brevis)和混合感染,但女性本地学生则以混合感染为主;另外,本地学生面部皮肤有症状者蠕形螨感染率(68.2%,60/88)明显高于无症状者(19.0%,43/226)(χ~2=69.43,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昆明医科大学在校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及其对蠕形螨的认知情况,分析蠕形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大学生预防蠕形螨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昆明医科大学2014级必修《医学寄生虫学》课程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透明胶纸法对学生面部蠕形螨进行取样,显微镜检查并鉴定虫种,同时就性别、民族、生源地、皮肤类型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1 463人,蠕形螨阳性279名,总感染率为19.07%(279/1 463),男生和女生蠕形螨感染率分别为16.05%(96/598)和21.16%(183/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965,P < 0.05)。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学生蠕形螨感染率为18.33%(66/360),不同民族蠕形螨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感染类型以毛囊蠕形螨为主,感染率为50.54%(141/279);感染程度以轻度为主,占96.77%(270/279),无重度感染者。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及舍友有蠕形螨感染是蠕形螨感染的危险因素,蠕形螨感染与民族、生源地、皮肤类型等无关。仅有2.53%(37/1 463)的学生了解蠕形螨相关知识。结论 昆明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率相对较低,感染与性别及舍友有蠕形螨感染密切相关。要加大在学生中开展卫生保健知识宣传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治疗蠕形螨病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体外杀螨效果、治疗蠕形螨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①观察1%及2%SDBS体外杀螨效果。②临床观察2%SDBS软膏和2%甲硝唑软膏对蠕形螨病的疗效。确诊面部蠕形螨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每天早、晚各1次将药物涂于患处,连续用药8周。用药前、后计数面部炎性损害、蠕形螨感染度及红斑评分,以评价疗效。③治疗8周后随访两个月,观察疗效及副作用。结果①体外杀螨试验,用药5 h,2%SDBS组的螨全部死亡,与2%甲硝唑组(69.4%)及花生油组(9.1%)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SDBS杀灭毛囊与皮脂蠕形螨效果,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炎性损害、蠕形螨感染度及红斑评分,2%SDBS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2%SDBS组(87.1%)与2%甲硝唑组(65.5%)有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随访结果无变化。③副作用:2%SDBS治疗皮脂蠕形螨病,3例局部有轻微烧灼感。结论SDBS具有体外杀螨作用,治疗蠕形螨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人群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不同人群人体蠕形螨的感染情况,探讨其与职业、性别、地域等的关系。方法采用略加改进的透明胶纸法。结果共检查583人,阳性率30.53%(178/583)。学生中阳性率随年级及年龄的增高而上升,其中小学与高中之间差异显著;不同职业中,银行职员与饮食服务人员阳性率最高,但不同职业之间、性别之间、城乡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感染者中以混合感染居多,感染部位以鼻尖鼻翼部、鼻唇沟部阳性率最高,感染度以轻度感染为主。患有痤疮、酒渣鼻、毛囊炎等皮肤疾病者与正常者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06.15,P〈0.05)。结论不同人群感染人体蠕形螨较为普遍,但在职业、性别、地域上的差异无显著性,以轻度感染为主,鼻部感染居多。其阳性率高低与年龄、个人生活习惯及面部皮肤有无疾患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对济宁医学院1 598名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总感染率为26.78%,男性感染率(32.65%)高于女性(22.90%);单纯毛囊蠕形螨、单纯皮脂蠕形螨与混合感染均存在,以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为主。蠕形螨的感染有聚集分布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患者白天嗜睡与年龄、性别、病情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确诊为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共180例,以Epworth嗜睡量表(ESS)进行嗜睡评分,男、女患者根据年龄、病情(AHI为标准)进行分组,研究有无差异。结果同年龄段,男女患者白天嗜睡程度及嗜睡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从数值上,男性ESS评分及嗜睡发生率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男女患者嗜睡发生率及嗜睡评分均增高。同等程度病情组,男女患者嗜睡程度及嗜睡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从数值上,男性ESS及嗜睡发生率高于女性;随病情加重,男女患者嗜睡发生率及嗜睡程度均有增加,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结论排除年龄及病情的影响,男、女嗜睡程度及嗜睡发生率无差异;随病情加重,男女患者嗜睡发生率及嗜睡程度均有增加,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宝安区人民医院门诊病人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感染现状及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采用荧光PCR方法检测11254例患者的沙眼衣原体(CT)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结果11254例患者标本中共检出832例阳性,总阳性率为7.39%;其中男性检测3612例,阳性数426例,女性7640例,阳性数406例,阳性率分别为11.79%,5.31%;男性女性发病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0.167,P〈0.001)。沙眼衣原体阳性患者高发年龄为20~39岁,占84.86%;支原体的合并感染率为14.18%。结论临床医生应注意临床病人多重感染的情况,应对全社会进行积极的健康的性教育与宣传,普及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目的 了解HIV合并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方法 对安徽省阜阳市309名HIV感染者粪便样本进行检测, 以确定其隐孢子虫感染情况, 并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合并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结果 共粪检302人, 隐孢子虫感染率为8.28%, 男性 (13.49%) 显著高于女性(2.9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多因素分析表明, 男性(OR = 6.700, 95% CI: 2.030, 22.114), 年龄< 42岁 (OR = 4.148, 95%CI: 1.348,12.761), 体内IL?2水平< 77 pg/ml (OR = 0.226, 95%CI: 0.076, 0.674), 个人卫生习惯与合并隐孢子虫感染有关(OR = 0.324, 95%CI: 0.105, 0.994)。结论 结论 HIV合并隐孢子虫感染率高, 男性、 年龄< 42岁、 体内IL?2水平较高以及个人卫生习惯较差的HIV感染者应作为隐孢子虫感染的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吉林省西部地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为后续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吉林省西部地区有食用生鱼片风俗习惯的县(市、区),每个县(市、区)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选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各选取1个村作为调查点。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居民基本信息。采用Kato-Katz法(1粪2检)检查居民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对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在吉林省5个县(市、区)、25个乡(镇)、25个村共调查居民4 980人,检出华支睾吸虫感染者1 220人,人群平均感染率为24.50%。各县(市、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63,P <0.01),其中大安市感染率最高(53.82%)。不同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中男性高于女性、汉族高于其他民族、高年龄组高于低年龄组、大专学历高于其他学历、干部职业高于其他职业,检查前服用驱虫药人群感染率低于未服药者。结论吉林省西部地区仍为华支睾吸虫病高发区;今后仍应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服药驱虫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性防控措施,以有效控制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的型别特点,为疾病的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流式荧光-液态芯片技术对109例尖锐湿疣患者(男76例,女33例)进行HPV基因型别检测,分析男女患者感染HPV基因型及感染类型特点。结果尖锐湿疣患者的HPV DNA阳性检出率为87.16%,阳性检出率前6位的基因型分别为HPV6、HPV11、HPV16、HPV39、HPV18、HPV51。男女患者之间HPV DNA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HPV感染类型方面,女性多重感染率为78.57%,男性为53.73%,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在感染型别方面,女性高危型感染率为49.21%,男性为25.20%,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尖锐湿疣患者感染的HPV以低危亚型、多重感染为主,亦有一定比例的高危型感染。不同性别的尖锐湿疣患者感染HPV的特点有差异,男性患者以低危型别和单一类型感染为主,而女性以高危型别和混合的多重类型感染为主。HPV感染对女性影响要大于男性,要重视对成年女性的HPV的筛查,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改善女性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清流县土源性线虫病的现状及分布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福建省清流县长校镇、赖坊乡、龙津镇、嵩口镇、林畲乡共5个乡(镇)为调查点,收集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三检)检测蛔虫、鞭虫、钩虫等虫卵.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x2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共调查1 000人,土源性线虫感染76人,感染率为7.60%.钩虫、鞭虫和蛔虫感染率分别为7.60%、0和0.钩虫感染者克粪虫卵数(eggs per gram feces,EPG)最多的为320,最少的为2,均为轻度感染.感染率最高的为长校镇,为14.08% (20/142);最低的为林畲乡,为4.59% (10/218).男、女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3,P>0.05).不同年龄组间、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680、29.223、27.672,P<0.01). 结论 清流县土源性线虫病人群感染情况处于较低水平,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仍是感染土源线虫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