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房微  贺洁  李欣 《陕西中医》2011,32(10):1317-1318
目的:观察复方黄黛片配合化疗治疗早幼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先用诱导缓解方案配合复方黄黛片(雄蕉、青黛、太子参、丹参)缓解后治疗方案。结果:32例全部存活,29例6年无复发,复发率为8.0%。结论:复方黄黛片配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满意,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生脉注射液影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预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两组均采用诱导分化治疗和缓解后强化维持化疗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生脉注射液。结果:治疗组达完全缓解(CR)时间和1、2、3年存活率及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前后心肌酶、超声心动图、肝功能、肌酐、尿素变化:治疗组P>0.05,对照组P<0.01。比较两组治疗后肝功能、肌酐、尿素及心肌酶、超声心动图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不仅能够缩短诱导分化治疗达CR时间而且能够改善APL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难治性白血病(非APL)患者46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MEA方案化疗。治疗组于MEA7天方案治疗1周后给予三氧化二砷注射液2周,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3例,无缓解7例,缓解率65.00%;对照组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4例,无缓解14例,缓解率33.33%。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白血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总结全反式雏甲酸(ATRA)亚砷酸(ATO)和化疗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副作用观察.方法:对53例初治APL患者分别采用ATRA、ATO联合化疗诱导缓解,完全缓解(CR)率71.6%,部分缓解(PR)率13.8%.3年复发率10.5%.结论:APL患者采用ATRA、ATO与化疗治疗缓解高,副作用低,复发率低.因此该方案已成为临床上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白血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初治病近年来逐渐以三氧化二砷(As2O3)为主要药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其治疗效果已获确认。根据基础研究,三氧化二砷能快速调节和降解PML—RARer融合蛋白,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分化和凋亡,发挥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作用,并称之为“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探讨中医药治疗白血病的优越性。方法:采用中医辨证分期治疗白血病,诱导缓解期以清热解毒化瘀为主,采用自拟的扶正抗癌汤;巩固治疗期以扶正益气养阴为主,采用自拟的扶正生血汤治疗。并配合常规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同时设单纯西药化疗组为对照。结果:治疗组60例达CR 45例,完全缓解率达75.0%,总有效率达8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缓解所需平均时间为19.4天,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毒副反应明显减少(P<0.05),且毒副反应症状较轻;其复发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生存质量优良者占7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较单纯化疗明显优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实验组15例患者采用As2O3联合ATRA治疗,对照组15例患者单纯采用ATRA及常规治疗,统计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8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2O3联合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曹芳 《光明中医》2009,24(8):1529-1531
目的:观察皂苷肢囊配合化疗治疗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应用皂苷胶囊配合化疗治疗初治及复治的白血病患者30例(治疗组),并与同期应用单纯化疗的白血病患者30例(对照组)进行疗效及副作用的比较.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66.67%,总缓解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46.67%(P<0.01),70.0%(P<0.05),且头晕、乏力、发热、多汗、衄血等症状缓解率高,毒副作用低.结论:皂苷胶囊配合化疗治疗白血病,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型恶性血液病的临床治疗结果与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型恶性血液病患者应用三氧化二砷治疗的同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经过治疗与护理后,所有患者骨髓像及外周血像均达到完全或部分缓解,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加强早期临床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凝血功能监测,预防感染,能够降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型恶性血液病致死率,提高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辅助As2O3+ATRA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4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其中治疗组12例,对照组10例,对照组行As2O3+ATRA双诱导治疗,治疗组在行双诱导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以中医药治疗,并于治疗前后行血常规、骨髓涂片检查及临床症状评估。结果:经28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指标均较前改善,指标改善中药参与组更明显;同时考虑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整体疗效较对照组更为显著,有效率高达91.6%。结论:中药辅助As2O3+ATRA双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4周后,较对照组更能改善患者外周血及骨髓的相关指标,同时改善患者症状,整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黄芪联合丹参注射在胃癌患者实施FOL-FOX方案化疗期间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选择136例进行化疗的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患者在实施FOL-FOX化疗方案期间加用黄芪联合丹参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FOL-FOX方案化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者占11.76%(8/68),有效者占63.24%(43/6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生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以及过敏者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联合丹参注射在胃癌患者实施FOL-FOX化疗方案期间的临床应用价值高,能显著减少患者化疗后毒性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补肾汤联合阿柔比星、阿糖胞苷诱导缓解化疗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2组均给予阿柔比星联合阿糖胞苷诱导缓解化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气健脾补肾汤,化疗期间,1剂/d,水煎分服。结果:完全缓解率观察组为50.0%,对照组为25.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79.2%,对照组为45.8%,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出血、感染、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12、18个月时复发率对照组为25.0%、54.2%、58.3%,观察组为16.7%、20.8%、20.8%。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健脾补肾汤联合阿柔比星、阿糖胞苷诱导缓解化疗方案治疗AML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可以有效降低化疗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患者分为ATRA组和ATRA联合As2O3(联合)组, 观察比较两组完全缓解(CR)率、早期病死率、外周血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对初发患者, 联合组与ATRA组CR率分别为91.7%和87.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达CR时间、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恢复时间分别为(28.0±7.8)天、(22.36±8.72)天和(19.38±9.52)天, 而ATRA组分别为(47.7±10.9)天、(28.40±8.95)天和(28.03±7.29)天, 联合组较ATRA组明显缩短;联合组早期病死率为7.1%, 较ATRA组的13.2%有降低趋势(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RA与As2O3联合使用治疗初发APL患者, 较单用ATRA治疗有其优势, 有望降低早期病死率, 且联用不加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郭宇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6):98-98,100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恶性血液病辅助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20例(实验组),与单纯化疗组20例对照。结果:实验组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后精神、食欲、睡眠明显改善。化疗后实验组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感染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感染后最高体温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初始联合阿德福韦酯及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拉米夫定100mg/次,1次/d初始治疗,第2个月时加用阿德福韦酯10mg/次,1次/d,口服。2组均行维生素B、维生素C等常规护肝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中药水煎分服,1剂/d。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43例,占95.6%;部分有效1例,占2.2%;无效1例,占2.2%;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显效28例,占62.2%:部分有效8例,占17.8%;无效9例,占20.0%;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ALT、AST、e抗原转阴率、e抗原血清转换率、耐药率、TBIL等指标2组治疗前后均明显好转(P〈0.05),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拉米夫定初始联合阿德福韦酯及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对支气管哮喘豚鼠模型肺组织中CD34^+祖细胞、Eotaxin及CCR3表达的影响,探讨三氧化二砷治疗哮喘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豚鼠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As2O3治疗组(C组)、地塞米松治疗组(D组),每组10只。B、C及D组以卵白蛋白(OVA)作为抗原腹腔内注射联合雾化吸入复制哮喘模型,末次激发后24h处死豚鼠,制备豚鼠肺组织病理标本,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改变;免疫组化检测CD34^+祖细胞、Eotaxin及CCR3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哮喘组肺组织CD34^+祖细胞、Eotaxin及CCR3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2)As2O3治疗组及地塞米松治疗组肺组织中CD34^+祖细胞、Eotaxin及CCR3的表达相对于哮喘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哮喘豚鼠肺组织中CD34^+祖细胞、Eotxin及CCR3表达增强。As2O3通过下调肺组织中CD∥祖细胞、Eotaxin及CCR3的表达水平,发挥其抗EOS性气道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评价浙贝颗粒辅助化疗在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多家医院同期对照临床研究方案,按照药物随机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浙贝颗粒组与安慰剂对照组。所有入组病例均在化疗前3d给予观察药物或安慰剂,1个化疗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按照临床研究方案能够进入统计学处理的患者138例,其中淅贝颗粒组72例,安慰剂对照组66例。疗效评定结果显示,浙贝颗粒组与对照组临床完全缓解率分别为36.8%、25.8%,总有效率分别为77.8%、53.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浙贝颗粒辅助化疗能够提高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临床疗效,并具有较好的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配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COPD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化痰、止咳、平喘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穴位贴敷及呼吸训练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生存质量、脉氧饱和度、年急性发病次数治疗后2组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配合呼吸训练可改善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年急性发病次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自拟疏肝养血汤对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接收的5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新辅助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疏肝养血汤口服治疗,100 mL/次,2次/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D、MVD、VEGF-A及其受体flk-1、VEGF-C及其受体flt-4;统计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LVD、M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D、MV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EGFA、VEGF-C、flk-l、flt-4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A、VEGF-C、flk-l、flt-4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7.0%VS 46.1%,χ2=5.20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3.1%VS 19.2%,χ2=0.495,P〉0.05)。结论:自拟疏肝养血汤在减少乳腺癌患者的LVD、MVD水平,降低VEGF-A及其受体flk-l、VEGF-C及其受体flt-4阳性率方面有正向作用,可提高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丁峰 《中医药学刊》2014,(9):2289-2291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临床效果,为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96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按照临床试验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化疗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用鸦胆子油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CR)15例、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SD)13例、进展(PD)4例,总有效率为64.58%,对照组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13例、进展14例,总有效率为43.7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生活质量提高31例,稳定13例,降低4例,对照组生活质量提高18例,稳定12例,降低18例,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情况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有11例,发生率为22.92%,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有29例,发生率为60.4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3年生存率治疗组为91.67%(44/48),而对照组为75.00%(36/4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