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它与心脑血管病及恶性肿瘤一样,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且有患病率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2型糖尿病患者多以中老年人为主,常伴发多种其他疾病,客观上需要服用多种药物。随着联合用药种类及数量的增多,药物之间不良的相互作用的机会加大,这样就会影响降糖药物的正确使用,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影响了疾病的治疗。现将降糖药使用中相关问题简述如下:1.糖尿病伴发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伴发高血压时,在选用降压药物时应注意:①如果选用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如普萘洛尔,它具有与磺脲类降糖药物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的亲… 相似文献
2.
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是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一个突出问题。磺脲类药物失效后引起高血糖水平,促进糖尿病并发症进一步发展,给糖尿病病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采用在原治疗基础上睡前加用诺和灵N皮下注射,有效地解除磺脲类继发性失效所引起的高血糖,现将我院2000年7月~2002年1月收治56例病人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磺脲类降糖药物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磺脲类降糖药物的临床应用,阐明磺脲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和开发现状。方法: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与结论:目前磺脲类药物仍然是我国使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且无论是单独用药还是联合用药,都是疗效明确、经济适用的。 相似文献
4.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继发失效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继发失效的诊治冯文忠糖尿病治疗的目的是使空腹血糖(FBS)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4.4~7.7mmol/L),消除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各种慢性并发症。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30%~50%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可以达到目... 相似文献
5.
自第一个磺脲类药物甲苯磺丁脲用于单纯饮食不能良好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获得良好的降糖效果以来,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由于磺脲类药物良好可靠的降血糖效果,使其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占据了显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磺脲类(sulfonylureas,SUs)降糖药在结构上都有磺基、脲酰基及两个辅基。其中磺基和脲酰基为基本结构。由于两个辅基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磺脲类药物,也是决定药物作用强度、作用时间、代谢特点的基本结构。S U s包括第一代的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醋磺已脲(acetohexamide)、甲磺氮卓脲(tolazamide),及第二代的格列苯脲(glibenclamide)、格列吡嗪(glipizide)、格列齐特(gliclazide)、格列波脲(glibonuride)、格列喹酮(gliquidone)等。另有格列美脲(glimepiride),有人称之为第三代磺脲类降糖药。1作用机制及药…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衰退过程 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IR)是2型糖尿病(T2DM)的两个重要发病机制.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两者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只有B细胞功能缺陷,分泌胰岛素的质和量不足以维持正常葡萄糖代谢和难以克服胰岛素抵抗时才会出现临床高血糖。 相似文献
8.
磺脲类药物是一类应用时间最长和种类最多的口服降糖药 ,至今仍然是2型糖尿病(DM)治疗上的首选药物。但磺脲类降糖药(SU)继发失效每年发生率约为5%~10%[1] ,成为2型DM治疗中的一个难题。本文观察了35例SU继发失效的2型DM患者 ,改用口服诺和龙治疗后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 ,探讨诺和龙在治疗2型DM患者SU继发失效中的临床作用。1对象与方法1 1对象为我院2001年4月—2002年6月门诊收治的2型DM患者35例 ,诊断符合1985年WHODM的诊断标准 [2]。男19例 ,女16例 ,年龄28~69岁 ,平均(42 6±6 8)岁 ,病程3~12年 ,平均(5 6±1… 相似文献
9.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统计,截止到2009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2.85亿,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4.35亿^[1]。2010年,一项最新的关于中国人的糖尿病患病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迅速增加.目前2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约有9240万,即9.7%的成年人口患有糖尿病^[2]。 相似文献
10.
11.
12.
磺脲类药物是治疗 2型糖尿病的主要药物 ,但易发生的继发性失效是 2型糖尿病治疗上的难题之一。近年有报道其每年的发生率约为 5%~ 10 % ,连续用药 5年可达 4 0 %~ 50 % 〔1〕。本文对 50例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的 2型糖尿病患者改用胰岛素或胰岛素加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进行强化治疗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型糖尿病 50例 ,均为我院住院的按WHO标准确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 ,男 2 1例 ,女 2 9例 ,年龄 52 .3± 7.1岁 ,病程 6 .3± 3.4年 ,口服磺脲类药物治疗平均疗程 6 .1± 2 .9年 ,均符合磺脲类降糖药继发… 相似文献
13.
石瑾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6):303-305
磺脲类药物(SUs)是发现最早和使用最广泛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物。1942年,Marcek Janbon在研究磺胺类药物对伤寒杆菌抑制作用时,发现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不明原因死亡,分析死亡原因发现,这些患者均死于低血糖发作。此后,Loubatiere等对磺胺类药物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存在明确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病程的延长,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存在胰岛B细胞功能逐渐下降.同时对外源性血糖控制手段的依赖性也逐渐增加。磺脲类药物是目前发现最早、使用最广泛的主要口服降糖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并发症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命。流行病学显示,糖尿病主要是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疾病。目前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依据医师的临床经验,然而不同患者使用相同的降糖药物后常常表现出不同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也表现各异。自从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以来。所有基因测序工作已基本完成,对于许多与遗传相关的疾病,人们期望能从基因水平深入认识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为临床个体化给药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糖尿病已日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2011年9月14日国际糖尿病联盟(1DF)发布的新的糖尿病分布图显示,糖尿病流行情况仍在持续恶化,2011年全世界糖尿病患病人数达到了惊人的3.66亿,每年有460万人死于糖尿病。 相似文献
18.
19.
20.
磺脲类药物属于促胰岛素分泌药,作用于胰岛β细胞膜上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可与其他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联合降糖.但与其他药物联合时,可能发生与酶药动学相互作用.磺脲类药物可致低血糖、继发性失效、心血管并发症、胃肠道反应、体质量增加及过敏反应.该文就磺脲类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