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伤椎置钉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采用椎弓根螺钉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的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跨伤椎2节段4钉固定,B组为伤椎置钉3节段6钉固定,观察2组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腰痛程度。结果2组手术前伤椎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椎体压缩率、Cobb角和末次随访时的丢失程度均显著低于A组(P<0.01)。B组术后腰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伤椎置钉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并减轻其后凸畸形,且远期丢失率低,后遗腰痛轻微,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伤椎短钉置钉复位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型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我院手术的单节段压缩型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共87例。测量手术前后,术后,术后1年随访数字射线摄影(DR)侧位片上的伤椎上下椎体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前高),计算伤椎前高压缩比;统计手术时间和术中血量,观察手术并发症,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结果:共73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A组38例,B组35例。术前两组年龄,伤椎前高压缩比,Cobb角无明显差异。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及末次随访椎体前高压缩比和 Cobb角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出血量, 疼痛评分上.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伤椎短钉置复位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单节段压缩型胸腰椎骨折能安全有效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的同时,对伤椎经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33例,观察手术前和术后不同时期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本组33例无内固定失败并发症,伤椎高度、Cobb角基本恢复正常,植骨愈合良好,脊柱稳定性恢复,后期随访无丢失。结论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重建脊柱稳定性,防止术后矫正度丢失,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前路短节段内固定+伤椎置钉术与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收治的8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前路短节段内固定+伤椎置钉术治疗,试验组术式选择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记录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伤椎Cobb角矫正率),对比其术后1...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3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椎体高度及椎体复位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明显高于术前,Cobb角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有利于矫正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凸畸形,强化钉棒系统内固定稳定性,防止术后椎体高度严重丢失现象,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因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术的患者42例。术前、后2周及6个月行X线检查,并观察椎体的复位情况及是否有椎弓根钉的松动以及断裂等情况发生。测量术前和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值和Cobbs角的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脊柱的生理曲度以及椎体高度均恢复满意,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为52.4%,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98.0%和95.8%,术前的Cobbs角为26.1°,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Cobbs角分别为4.8°以及5.1°,术前,术后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s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术中无神经损伤,术后无内固定断裂或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8例和B组38例,A组实施经伤椎短节段固定,B组实施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末次随访的矢状面Cobb角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术前、术后3 d 2组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末次随访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明显大于B组(P<0.05);2组患者术前、术后3 d的Cobb角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A组Cobb角明显小于B组(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B组为15.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采取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均可改善矢状面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但是经伤椎固定可减少术后矫正度丢失,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盛雷  莫臣强 《海南医学》2015,(6):819-821
目的:比较后路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分为Ⅰ组(40例)与Ⅱ组(42例),两组患者分别行后路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矫正丢失度、椎体前缘矫正丢失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的差异。结果Ⅱ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Ⅱ组患者的Cobb角矫正丢失度及椎体前缘矫正丢失度显著优于Ⅰ组(P<0.05);两组术后1周及1年VAS评分显著减少,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与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均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手段,但后者在后期椎体恢复及矫正丢失方面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后路椎弓根钉不同节段固定术式对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武警浙江总队医院96例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别采用短节段固定(A组,59例)、长节段固定(B组,23例)、经伤椎短节段固定(C组,14例)三种术式,术后均随访半年以上,比较三组手术情况、伤椎前缘压缩比、Cobb角以及Oswestry评分.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比较,A组<C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中出血量比较,A组<C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术后伤椎前缘压缩比优于A组(P<0.01),B组、C组术后Cobb角恢复优于A组(P<0.05);B组、C组间术后伤椎前缘压缩比、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三组Oswestry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节段固定手术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长节段固定和经伤椎短节段固定在保持椎体高度和复位方面效果更好;三种术式短期神经功能恢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钉不同节段固定术治疗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行后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的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127例,根据固定节段不同分为短节段组(67例)、长节段组(35例)和伤椎节段组(25例);观察各组手术一般情况;术后随访1~2年,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为长节段组 > 伤椎节段组 > 短节段组(P<0.01);术后卧床时间短节段组 > 伤椎节段组 > 长节段组(P<0.01);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和Cobb角恢复情况长节段组和伤椎节段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短节段组(P<0.01);3组病人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均未发生严重不良情况。结论:短节段固定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而长节段及经伤椎短节段固定在复位及确保伤椎前缘高度方面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韩丹  何志勇  罗季阳  李轩   《中国医学工程》2011,(11):91-91,95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行经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经术后6-18个月回访,21例均取得良好效果,术前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47.3%对比术后2d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91.3%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89.7%对比术后2d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91.3%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达到良好复位、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单侧置钉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对侧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疗效,得出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经单侧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联合伤椎对侧椎弓根置钉内固定后,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远期椎体高度和矫正Cobb角的再丢失以及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评价后路跨伤椎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复位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初期临床效果,探讨皮质骨通道(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技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无神经症状单节段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56例,按治疗方式分为A组: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组(n=19),B组:经伤椎双侧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组(n=17),C组:经伤椎单侧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组(n=11),D组:经伤椎置CBT螺钉短节段内固定组(n=9),观察比较4组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VAS疼痛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A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12.5±5.4)%、矢状位Cobb角18.5°±2.3°、VAS评分5.9±1.0;B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9.3±3.7)%、矢状位Cobb角15.9°±2.6°、VAS评分6.1±1.1;C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10.2±4.8)%、矢状位Cobb角16.1°±3.1°、VAS评分6.3±0.9;D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10.1±5.2)%、矢状位Cobb角32.9°±5.9°、VAS评分6.0±0.9。A组手术时间75.1±10.2min、出血量106.2±21.1mL、住院费用2.9±0.2万元;B组手术时间90.2±12.1min、出血量110.0±20.3mL、住院费用3.8±0.2万元;C组手术时间88.5±11.0min、出血量109.3±19.2mL、住院费用3.5±0.1万元;D组手术时间92.3±12.8min、出血量107.1±18.5mL、住院费用3.9±0.2万元。4组患者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术前术后VAS目测评分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三组间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手术时间及住院花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三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优于A组(P<0.05),但手术时间及住院花费要多于A组(P<0.05)。结论:经伤椎置CBT螺钉短节段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能安全、有效地重建椎体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4.
翟斌胜 《吉林医学》2012,33(17):3726-3727
目的:比较经后路复位椎弓根不同节段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段脊柱骨折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78例严重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固定70例,长节段固定8例,随访时摄X线正侧位片测量伤椎前缘高度及脊柱后凸角度,并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腰痛程度和腰椎活动度。结果:短节段固定组和长节段固定组伤椎前缘高度和脊柱后凸角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长节段固定在处理合并椎体Ⅱ度以上脱位的患者时复位效果更好,后凸角度丢失也较少,短节段固定5例发生内固定失效。结论:严重胸腰椎骨折选择后路短节段或长节段固定都能达到较满意的疗效,伤椎复位多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可靠能达到良好的复位和减压目的: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但合并严重脱位选用长节段固定在伤椎复位、矫正后凸畸形及减少内固定失效方面则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高德勇 《中外医疗》2014,33(7):62-63
目的研究并分析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融合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于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4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单纯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组(非融合组)与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并融合组f融合组),记录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两组术后1周、3个月、1年、固定物取岛1年后Cobb角变化与伤椎高度压缩百分比。结果非融合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8±0.45)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79.3±45.8)mL,融合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3±0.46)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08.2±55.4)mL,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详见表1。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3个月复查x光片,在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与Cobb角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年与固定物取出1年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脊柱融合术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无必然的联系,建议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后路短节段内固定同时进行植骨融合的方式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7例患者采取跨伤椎固定治疗,作为对照组;47例患者采取经伤椎固定治疗,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VAS评分,根据手术前后的伤椎压缩率、后凸Cobb角、末次随访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丢失情况,综合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伤椎压缩率、后凸Cobb角均显著小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手术后伤椎压缩率、后凸Cobb角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椎体高度及后凸Cobb角丢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显著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及改善后凸Cobb角,而经伤椎固定的复位效果更好,远期疗效显著,但其手术时间长,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伤椎内植骨置钉椎弓根钉后路短节段固定的操作方法及效果.方法 自我院接诊后路切开复位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单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病例中选取27例本研究对象,均给予其后路切开复位经椎弓根内固定,观测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前术后疼痛、椎体压缩率及后凸Cobb角变化.结果 手术时间(89.54±7.92)min,术中出血量(260.22±27.31)mL;术前VAS评分(8.46±0.42)分,术后2dVAS评分(3.01±0.41)分,末次随访VAS评分(0.95±0.28)分(P<0.05);术前椎体压缩率(44.20±4.63)%,术后2 d椎体压缩率(4.16±0.82)%(P<0.05);术前后凸Cobb角为(21.95±2.64)°,术后2d后凸Cobb角为(5.62±1.17)°(P<0.05).结论 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伤椎内植骨置钉椎弓根钉后路短节段固定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缩小椎体压缩率和后凸Cobb角,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伤椎置钉单节段内固定植骨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对33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治疗方法均采取在伤椎及上位椎部分采取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在椎间植骨或是置入椎间融合器。结果: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至1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的骨折均愈合,术后2周和术前对比,患者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和Cobb角均存在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8个月比术后2周后的各项观察指标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采取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具有复位好,在矫正后凸畸形的同时,有效的降低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8年6月-2010年12月本科收治34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均行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结果:本组随访时间12~15个月.术后经伤椎高度及Cobb角恢复满意,12个月随访预防丢失情况理想,术后12个月融合率94%.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创伤小,可达到即刻稳定,在减少矫正丢失和内固定失效的同时,可以有效地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及降低术后腰背疼痛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谢宗乾 《当代医学》2011,17(32):95-96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诊治的2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对其进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于术前、术后2周、术后6个月,进行X线正侧位片检查,观察椎体复位,植骨融合,以及是否发生椎弓根钉松动、断裂等情况。并比较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值和Cobbs角。结果随访1a,所有患者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与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51.4%)相比,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都明显升高,分别达到98.1%和96.0%,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Gobbs角(26.1°)相比,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Cobbs角明显降低,分别为46°和5.3°,P〈0.05,有统计学意义。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血管和神经损伤,术后没有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切口感染、深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