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应用MELD(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评价慢性重型肝炎的近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到2004年于我院肝病中心治疗的73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MELD计算分值,统计分析了三月内的预期病死率,并与Child-Pugh评分系统进行比较。结果:本组MELD评分20-29分组、30-39分组和-40分组病死率分别为64%、86.2%和100%,与MELD三个月内预期病死率一致(P〉0.05)。生存组MELD分值明显小于死亡组(P〈0.05)。MELD评分20-29分、30-39分和=40分各组间Child-Pugh分级C级者所占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ELD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对慢性重型肝炎近期预后的评估在一定程度上优于Child-Pugh分级。为进一步治疗方案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MELD(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评价慢性重型肝炎的近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到2004年于我院肝病中心治疗的73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MELD计算分值,统计分析了三月内的预期病死率,并与Child-Pugh评分系统进行比较。结果:本组MELD评分20-29分组、30-39分组和-40分组病死率分别为64%、86.2%和100%,与MELD三个月内预期病死率一致(P〉0.05)。生存组MELD分值明显小于死亡组(P〈0.05)。MELD评分20-29分、30-39分和=40分各组间Child-Pugh分级C级者所占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ELD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对慢性重型肝炎近期预后的评估在一定程度上优于Child-Pugh分级。为进一步治疗方案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重型肝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整理250例重型肝炎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MELD评分,以评估重型肝炎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同时比较MELD评分、CTP评分、PTA评分三者对重型肝炎预后预测的准确率.结果 重型肝炎恶化死亡组患者MELD评分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 当MELD分值≥40时,89.0%患者病情恶化而死亡,MELD分值≥30时,68.0%患者恶化死亡 PTA评分<20%时,91.9%患者死亡,PTA<30%时,74.0%患者死亡 CTP评分>12时,预后预测准确率为52.4%,当CTP>10分时,准确率为52.0%.结论 MELD评分系统在国内是适用的 重型肝炎患者MELD分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正相关,MELD模型与PTA对重肝预后预测的准确性优于CTP评分.  相似文献   

4.
应用MELD系统预测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及其治疗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iu Q  Liu Z  Wang TL  Zhang LL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5):1773-1777
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预测系统MELD、CTP、King′s系统对慢性重型肝炎的预测能力;2、探讨应用MELD系统对人工肝治疗效果的预测.方法患者系2000年2月至2001年2月住入北京佑安医院治疗的所有慢性重型肝炎的患者,共66例,均为HBV感染.按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标准分为早期(n=11)、中期(n=14)和晚期三组(n=15),以及无法归类的患者(n=26),患者分别按上述3个系统评分,ROC曲线评价每一预测模型准确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预测模型的差异;应用MELD系统预测人工肝治疗后效果.观察的终点时间为3个月. 结果患者入院时MELD分值能够非常好的预测重型肝炎患者3个月内的病死率c-statistic 为 0.894 (敏感性100%,特异性71%).MELD系统在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晚三期的分值是早期 24.0±4.6, 中期 31.1±2.9, 晚期41.4±10.0(P<0.001) .二者之间有明显地相关性(r=0.756,P<0.001).入院时患者MELD分值的高低对人工肝治疗效果的影响明显,MELD分值≤30, 31-39 之间以及≥40的死亡率分别为10.7%,47% 和 60%. Kaplan-Meier生存曲线示,各MELD分值的生存状况有非常显著的差异(Log-RanK 检验 P<0.001).结论 (1)MELD系统的预测能力优于CTP和KCH预测系统.(2)如果患者入院时MELD分值在30~40之间,人工肝治疗效果强于内科治疗;而MELD分值>40的患者死亡率高于60%,即使人工肝治疗也不能改善死亡率,应动员患者及早进行肝移植;MELD分值<30,且KCH阳性者经人工肝治疗近3个月内死亡率仅9%.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经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与未经人工肝血浆置换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为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新鲜冰冻血浆进行血浆置换治疗;选取同期135例仅用内科综合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为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的分析;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终末期肝病计分标准(MELD)评分.结果 与血浆置换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白蛋白无明显变化,总胆红素、血清谷丙转氨酶降低(P<0.05), 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 (P<0.05),MELD评分R值降低(P<0.05).出院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除血氨(P0.05)外,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在住院期间,10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总病死率为39.00%,135例对照组的总病死率为55.56%;治疗组有效53例(53.00%),对照组有效51例(37.78%),两组总体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疗法,对慢性重型肝炎有明确的辅助支持与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型肝炎病人经过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实验室指标的改变。方法:对近两年来的67例重型肝炎病人在综合的基础上,在对其用2000~3000毫升的血浆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观察比较其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和主要实验室指标以及人工肝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重型肝炎经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变现出消化道症状减轻,乏力改善,食欲增强,意识渐清,尿颜色变浅。主要实验室指标有较大的变化,肝肾功能明显提高,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凝血酶原活度明显上升(P<0.05),电解质变化不大。人工肝血浆置换对重型肝炎早期,中期治疗效果更佳,晚期治疗效果较差。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能够减低重型肝炎的病死率,而且不良反应少,对重型肝炎有肯定和可靠的辅助支持与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预测人工肝支持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人工肝支持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34例,记录MELD评分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每一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观察的终点时间为3个月。结果MELD和INR ROC的AUC分别为0.903和0.784;MELD和INR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9(敏感性94.12%,特异性76.47%)和2.87(敏感性96.97%,特异性53.49%)。MELD评分≥29分组,生存率13.33%(2/15),<29分组,生存率78.95%(15/1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0。结论MELD和INR可以预测人工肝支持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短期预后,MELD对预后判断的能力优于INR。  相似文献   

8.
MELD对慢性病毒性重型肝炎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MELD在慢性病毒性重型肝炎近期预后预测中的作用,并与CTP评分系统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2005年1月~2008年12月于该院治疗的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24 h内进行MELD和CTP模型评分.常规治疗出院后随访90 d,Kaplan-Meier曲线描述生存,评价MELD对病情及预后作用.并以校准度和分辨度来比较MELD和CTP对预后的评价效力.结果 随访90天时,失访1例.90d时生存率为78.7%和95%CI为67.6%~89.8%.晚期MELD评分均明显高于早期和中期(F=9.571,P=0.000),慢性重型肝炎分期也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r_s=0.742,t=6.781,P=0.000),而死亡者MELD评分均明显高于生存者(t=10.170,P=0.000).两种评分预后的预测模型分别为:logit P=4.61+0.15MELD和logit P=3.74+0.25CTP.MELD的预测模型与实际死亡拟合良好(X~2=-2.145,P=0.854),而CTP的预测模型拟合相对较差(X~2=4.761,P=0.184).两种评分都具有良好预测分辨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9(P=0.000)和0.855(P=0.000),95%CI分别为0.801~0.937和0.782~0.928.MELD评分取最佳截断值23分时,判断患者死亡的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82.8%,预测准确性为82.7%;CTP评分取最佳截断值为10分.判断患者为死亡的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78.1%,预测准确性为78.7%.结论 MELD对慢性病毒性重型肝炎的病情及预后有很好的预测价值.和CTP相比,同样具有较好的预测分辨度,但MELD校准度曼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价血浆置换治疗慢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慢性肝衰竭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41例慢性肝衰竭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人工肝治疗,采用血浆置换(PE)法,应用MELD评分系统对每个患者进行评分,分析治疗前后的临床生化指标及MELD分值变化,观察所有患者3个月内的临床转归,探讨与MELD评分的关系.结果 PE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得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肌酐(Cr)、凝血酶原时间(PT)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及MELD分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治疗可显著降低MELD分值在20~29之间与MELD分值≥30这两个分值段患者的预期病死率(P<0.05),而不能降低MELD分值≤20这部份患者的预期病死率(P>0.05).结论 PE可显著降低慢性肝衰竭患者的TBIL、 Cr、INR和MELD评分,改善肝功能.MELD分值>20的者应积极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MELD≤20的患者可以积极内科保守治疗而不必急于人工肝治疗.  相似文献   

10.
邱春华  韩盛玺  张志宏  杨靖逸 《西部医学》2009,21(10):1681-1684
目的评估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及短期(3个月)预后。方法应用MELD评分、CTP分肝硬化的CT分级分别对8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评分及分级,比较不同MELD评分组、CTP分级组及CT组患者3个月的病死率及不同评价系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3例患者在3个月内死亡。随着MELD、△MELD、CTP分级及CT分级的增加,患者的病死率逐渐升高,死亡组与出院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评果与CT分级结果的比较具有一致性,存在着对应关系。肝硬化CT分级与肝功能CTP分级的严重程度存在着对系,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MELD模型与CTP分级和CT分级均能较好的评价失代偿期肝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及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藿朴夏苓汤对链脲佐菌素(STZ)+CCl4合并诱导的糖尿病肝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STZ+灌胃40%的CCl4法建立糖尿病肝病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藿朴夏苓汤组和格列本脲组.给药6周后,测定血糖、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研究藿朴夏苓汤对糖尿病肝病大鼠的血糖、肝功能、血脂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等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藿朴夏苓汤能显著降低大鼠的空腹血糖(BG)(P<0.01),ALT、AST、TG、TC以及LDL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HDL含量显著增高(P<0.01),进而抑制大鼠肝内Ⅰ型胶原蛋白的形成,导致改善大鼠肝组织病理.结论 藿朴夏苓汤具有明显改善STZ+CCl4诱导的糖尿病肝病大鼠的肝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临床和剂量学参数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低分割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elical tomotherapy,HT)后是否发生放射性肝病(radiation-induced liver disease,RILD)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于复旦大学...  相似文献   

13.
调肝导浊中药及抗氧化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调肝导浊中药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模型肝脏脂质代谢及抗氧化损伤的影响,以阐明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胆固醇饮食饲喂家兔,并在饲喂过程中依分组进行不同处理。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肝脏,检测肝脏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结果】AS模型组家兔肝脏TC、TG、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则显著降低;而调肝导浊中药则可有效抑制此作用。【结论】调肝导浊中药可有效抑制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脂质含量升高及氧化损伤,从而阻止A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水飞蓟素脂质体(L-SIL)对卡介苗(BCG) 脂多糖(LPS)引起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8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L-SIL低、中、高剂量组和益肝灵(T-SIL)低、中、高剂量组共8组,测量并比较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和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以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观察肝脏、脾脏系数的变化,并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相比,L-SIL各剂量组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肝组织匀浆GSH-PX、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MDA和NO含量明显降低(P<0.01),肝脏、脾脏系数明显降低(P<0.05~0.01).L-SIL对ALT、AST、GSH-PX水平和NO含量的作用强于同剂量T-SIL组(P<0.05~0.01).组织学观察L-SIL低、中剂量组的肝损伤明显轻于模型组和相应剂量T-SIL组.结论L-SIL对小鼠BCG LPS引起的免疫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其保护作用明显优于T-SIL.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水飞蓟素脂质体(L-SIL)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8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组及L-SIL低、中、高剂量组和益肝灵(T-SIL)低、中、高剂量组共8组,测量并比较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及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和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组相比,L-SIL各剂量组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L-SIL各剂量肝组织匀浆GSH-PX水平及L-SIL高剂量组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并具有剂量依赖性,L-SIL高剂量组肝组织匀浆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L-SIL对ALT、SOD、GSH-PX水平的作用优于相应剂量T-SIL组(P〈0.05~0.01).组织学观察L-SIL中、大剂量组的肝损伤明显轻于模型组和相应剂量T-SIL组.结论:L-SIL对小鼠CCl4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其保护作用明显优于T-SIL.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的典型征象,及其与病灶大小及脂肪肝背景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51例FNH患者...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药物性肝衰竭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所致肝衰竭的病因、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选择2011-2013年北京佑安医院确诊为DILI的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3例DILI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肝衰竭27例(4.9%),平均年龄(49.2±20.7)岁,女性占81.5% (22/27),高于非肝衰竭DILI患者中女性比例(65.8%,P=0.092).17例(63.0%)存在基础疾病.由单一药物引起者17例(63.0%),最常见的是中药(51.9%)、抗结核药(18.5%)和解热镇痛药(11.1%).肝衰竭患者中,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和混合性肝损伤分别为10例(37.0%)、10例(37.0%)和7例(25.9%);急性肝衰竭9例(33.3%),以肝细胞性和混合性肝损伤为主;亚急性肝衰竭18例(66.7%),以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为主.所有肝衰竭患者均出现并发症,最常见的是腹水、细菌感染和肝性脑病.肝衰竭患者中,13例(48.1%)经治疗后顺利恢复,但其中4例发展为慢性DILI;1例(3.7%)经肝移植后存活,6例(22.2%)院内死亡,7例(25.9%)未愈出院.结论 北京地区药物性肝衰竭女性比例高,主要由中草药和抗结核药引起,多表现为亚急性肝衰竭,总体预后不良,仅不足半数的患者可顺利恢复,临床工作中应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调肝导浊中药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模型肝脏脂质代谢及抗氧化损伤的影响,以阐明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胆固醇饮食饲喂家兔,并在饲喂过程中依分组进行不同处理.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肝脏,检测肝脏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结果]AS模型组家兔肝脏TC、TG、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则显著降低;而调肝导浊中药则可有效抑制此作用.[结论]调肝导浊中药可有效抑制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脂质含量升高及氧化损伤,从而阻止A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淮南市1 993     
目的:了解淮南市居民的血清甲胎蛋白(AFP)及癌胚抗原(CEA)水平,以供临床检验参考和原发性肝癌的普查。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测定。结果:正常成人血清AFP男性为10.64±8.98μg/L,女性为9.10±5.53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CEA男性为7.23±4.13μg/L,女性为7.52±5.63μg/L,差异无显著性(P>0.05),故正常参考范围为7.28±4.46μg/L;并发现1名女性肝癌患者,其血清AFP异常升高,>4000μg/L。CEA检测中未发现异常升高者。结论:该市人群血清AFP及CEA水平无异常变化,而放免法测定血清AFP可作为肝癌普查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人工肝脏支持系统在肝脏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肝脏支持系统(Artificialliversupportsystem,ALSS)应用于人体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的经验体会。原位肝移植加人工肝支持疗法对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及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急慢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术前准备和术后起到辅助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04年5月本院实施的21例肝脏移植中4例患者在移植前后进行ALSS治疗的临床资料。本组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昏迷、黄疸、腹水、肝功能损害、出血倾向。在等待供肝的过程中及移植术后分别接受2-11次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疗法,供肝到达后行原位肝移植术。结果人工肝支持治疗后患者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腹水明显减少,部分患者肝性脑病有所好转。4例均顺利行肝移植:3例存活6-20个月;其中2例已存活1年以上,并已逐步恢复正常工作;1例术后10天脑死亡。结论ALSS能纠正机体术前的内环境失衡,为供肝等待和增加手术耐受创造条件,应作为肝脏移植前积极准备的重要部分,术前人工肝支持可作为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等待供肝期间的桥梁,并可改善病情,减少肝移植的危险因素;ALSS为术后移植功能发挥欠佳者提供了有力支持和恢复功能的机会。原位肝移植加人工肝支持疗法是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