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抑郁症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于入院、治疗3、6、9、12月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中文版(SANS-CV)、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功能总体评定量表(GAF)对16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急性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轻度或以上程度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71%,但在缓解期降至12%。急性期突出的抑郁表现为认知障碍与迟缓(因子分各占HAMD总分的35%和29%)。抑郁症状随着精神病性症状的缓解而减轻,与性别、发病年龄、受教育时间、病程及前驱期长短无关。HAMD总分在急性期仅与BPRS的焦虑抑郁因子分有关,但在缓解期与阴阳性症状、临床总体印象以及总体功能均有密切的相关性;急性期以及治疗3个月时的抑郁症状与随后的阴阳性症状、总体功能的变化无关。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抑郁症状可能是一个独立的症状群,抑郁程度不能作为预测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合并奥氮平对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5例患者随机分为氟伏沙明联合奥氮平组、氟伏沙明联合舒必利组,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观察疗效,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两组BPRS、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1);氟伏沙明联合奥氮平组起效较快,疗效亦较好。两组不良反应接近。结论:氟伏沙明联合奥氮平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万拉法新与氯丙咪嗪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验证万拉法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65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入组,分别以万拉法新与氯丙咪嗪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万拉法新组与氯丙咪嗪组治疗前后HAMD、BRPS、SANS评分及减分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万拉法新组的副反应较氯丙咪嗪组少而轻,但各有1例精神病症状恶化。结论 万拉法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确切,但极个别病例精神病症状恶化。  相似文献   

4.
加用银杏叶制剂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银杏叶制剂(舒血宁)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对48例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病人,采用舒血宁片合并原抗精神病药物12周的动态观察治疗,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副反应量表(TES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患者症状变化和副作用。结果舒血宁片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有明显疗效,临床有效率为72.9%,BPRS总分,BPRS—ANEC分量表分,SANS总分.SANS五项总评以及CGI严重程度评分均明显下降,而且能减轻原抗精神病药物的副反应。结论舒血宁台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副反应评定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HAMD和 BP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2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疗效相当,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6.
氟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辅助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氟西汀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观察病例分为伴有抑郁症状及不伴有抑郁症状两组,原有抗精神病药不变,辅以氟西汀治疗,以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观察期12周。结果:伴有抑郁症状组HAMD总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减少,新出现的副反应轻微。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显示总有效率为41.7%。结论:氟西汀可改善精神分裂症伴发的抑郁、焦虑、紧张症状。  相似文献   

7.
对104例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应用BPRS、HAMD、CGI—SI和GAS等4种量表进行了评定。结果提示BPRS和HAMD评定本组病人时,信度良好(γ=0.937、和0.919)。比较治疗前后,BPRS的单项分,因子分和总分,说明BPRS可良好地反映病情的变化,并与CGI—SI和GAS结果良好相关。对比BPRS和HAMD的单项评分,认为BPRS应作为评定本组病人的基本量表,但HAMD中的若干项目也是有用的。作者认为,为更好地作出评定,BPRS中应增加自知力缺乏和工作两项。  相似文献   

8.
阿立哌唑对精神病性抑郁的辅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病性抑郁的疗效. 方法:62例精神病性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阿立哌唑联合舍曲林)和单用组(单用舍曲林).治疗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HAMA和.BPRS的评分均显著降低,尤以合用组明显(P<0.01));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阿立哌唑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病性抑郁的疗效优于单用舍曲林,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9.
氯氮平撤药症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氯氮平的撤药症状。方法:对31例服用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停药1周,分别于停药前后予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停药后BPRS、TESS、HAMD、HAMA总分均明显高于停药前,停药后有25例(80%)精神症状恶化。结论:氯氮平的撤药症状发生频率高,症状多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氯丙咪嗪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0例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西酞普兰与氯丙咪嗪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及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症状。结果西酞普兰组与氯丙咪嗪组HAMD评分差异无显著性。西酞普兰组副反应症状较氯丙咪嗪组少而轻。结论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个体化全病程干预对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1例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39例,对照组42例),研究组实施个体化全病程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及随访,分别于入组时,治疗3个月后、6个月后、1年后进行评估比较,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及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作为评定工具。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及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3月、6月、1年后两组间各量表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个体化全病程干预能够有效缓解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的病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再就业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治疗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28例(齐拉西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和单用组32例(单用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BPRS及CG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两组比较,以合用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或P〈0.01)。合用组TESS评分(2.11±1.20)分和单用组TESS评分(1.9±0.1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临床疗效优于单用帕罗西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应用艾司西酞普兰;对照组应用帕罗西汀。在用药0周、1周、2周、4周、8周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疗效、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用药期间BPRS、HAMD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与用药0周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BPRS评分对比,各时刻均无明显差异(P0.5);观察组用药1周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它时刻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2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均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可靠药物,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对性功能影响更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奎的平对伴有抑郁症状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具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6例分两组:其中奎的平组22例,舒必利组24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做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疗效总评(CGI-GI)、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奎的平对精神病性症状的有效率为72.7%,对抑郁症状的有效率为77.1%,与舒必利相比在抗精神病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抗抑郁方面,奎的平优于舒必利。奎的平的副作用少.于舒必利。结论奎的平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抑郁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比较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利培酮组22例,口服利培酮1.34±0.52mg/d;氟哌啶醇组20例,口服氟哌啶醇2.2±0.89mg/d,疗程均为8周。用临床疗效评定量表(CGI),简明精神症状检查量表(BPR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疗效。用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定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临床总体疗效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利培酮对BPRS各靶症状及阴性症状疗效显著,对阴性症状疗效优于氟哌啶醇(P<0.01),而且可提高MMSE的分值(P<0.01)。两组不良反应均以锥体外系症状和嗜睡为主。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利培酮和氟哌啶醇对老年期精神障碍均有良好的疗效,利培酮对BPRS和SANS各常见靶症状疗效更显著,副反应小而安全,且不影响认知功能,更适宜于老年病人。  相似文献   

16.
治疗不敏感性抑郁症的临床特征与治疗转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治疗不敏感性抑郁症的临床特征与治疗转归。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对入组的147例抑郁症患者进行随访,共124例患者完成整个研究。在治疗前、治疗1、2、4、6周末进行症状评估,评估工具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副反应量表。结果(1)A、B、C、D4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21%、86.96%、50.00%和58.33%,但A组的脱落率较高,达18.69%;(2)治疗敏感性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指标在随访3(7±1)d即有下降;而治疗不敏感性抑郁症患者在随访4(14±1)d才下降,治疗前精神性焦虑症状相对较轻,均分约少1.2分,治疗后遗留较多症状,具体为HAMD的焦虑/躯体化、阻滞、HAMA的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BPRS的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激活性。结论不敏感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精神性焦虑症状较轻,症状改善较慢,治疗后遗留较多抑郁焦虑的症状。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患者自知力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影响抑郁症患者自知力的相关因素。方法:以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汉密东顿抑郁量表(HAMD)及临床标准,对60例抑郁症患者的自知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定,并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ITAQ与临床标准评定结果一致,与HAMD评定结果差异显著,经多元回归分析,在α=0.05水平上进入回归方程的因子依次为治疗依从性减分、HAMD总分减分、GAS增分和精神病性抑郁。结:影响抑郁症自知力的主要因素为临床抑郁症状,精神病性状及治疗依从性。临床评估自知力既要重视病人对症状的认识,又要重视其治疗态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对帕金森病病人抑郁障碍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术前及术后3、6个月分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对抑郁障碍和运动功能进行临床评价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术后UPDRS运动评分和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均P0.05),但是抑郁症状的改善与运动功能的改善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能够明显改善帕金森病病人的抑郁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丘脑底核受到刺激影响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有关,术后运动功能的改善不是抑郁症状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伴焦虑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住院病人与焦虑障碍的共病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41例和抑郁病人40例,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Hamilton抑郁量表(HAMD)、Hamilton焦虑量表(HAMA)、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进行评定。结果 精神分裂症病人焦虑障碍的共病率为29.26%,抑郁症与焦虑障碍的共病率为50L。LSAS与HAMA呈正相关(r=0.465)。有关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病人共病焦虑障碍经多元逐步回归可排除药源性焦虑。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共患焦虑障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精神分裂症及抑郁发作患者血清心肌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及抑郁发作患者血清心肌酶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动态监测281例精神分裂症和223例抑郁患者的心肌酶谱,正常对照50名。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或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病情。结果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组与阴性症状组及双相抑郁患者的血清心肌酶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1),阳性症状组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高于阴性症状组(P<0.01)。各指标测定水平与精神分裂症及双相抑郁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随着病情得到控制,各指标均逐渐下降并趋于正常。单相抑郁患者与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抑郁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活性明显增高与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心肌酶谱检测对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抑郁的病情估计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单相抑郁患者治疗前后均无心肌酶活性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