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观察米氮平对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90例,根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每日给予米氮平口服,对照组给予阿米替林口服,均治疗6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神经功能缺损量表(S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治疗期间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HAMD、SDS、SSS、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研究组HAMD、SDS、SSS、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T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阿米替林比较,米氮平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氟西汀对脑卒中抑郁患者不同时期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氟西汀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经临床体格检查、头颅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卒中患132例(脑梗死78例,脑出血54例)。将符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脑卒中患随机分成抑郁治疗组和抑郁对照组,治疗组予氟西汀治疗。分别在病程2周、1月、3月、6月、12月时给每一位入组患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脑卒中患中的44.7%出现抑郁症状;抗抑郁药物PROZAC(盐酸氟西汀)能明显改善病程3,6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病程12月时不仅抑郁症状减轻,ADL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尤为显。结论:抗抑郁治疗能使PSD患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的同时,显提高ADL能力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方案相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SAS、SDS、NIHSS、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15%),SAS、SDS评分(41.85±5.32、38.46±4.23)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ADL评分(67.85±4.65、78.24±6.21)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10.20±9.23、7.45±2.14)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脑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氟西汀抗抑郁治疗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经临床体格检查、头颅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32例(脑梗死78例,脑出血54例)。将符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抑郁治疗组和抑郁对照组,治疗组予氟西汀治疗。分别在病程2周、1月、3月、6月、12月时给每一位入组患者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脑卒中患者中约44.7%出现抑郁症状;抗抑郁药物PROZAC(盐酸氟西汀)能明显改善病程3,6月时神经功能缺损,病程12月时不仅抑郁症状减轻,ADL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尤为显著。结论:抗抑郁治疗能使PSD患者抑郁症状明显改善的同时,显著提高ADL能力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针灸与阶段性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85例PSD患者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营养神经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与阶段性健康教育,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Barthel指数(BI),Fugl-Meyer (FMA)运动量表,Znng抑郁量表(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检测.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SDS、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BI、FMA评分明显上升(P均<0.05),抑郁状态比较治疗组SDS及HAMD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9.5% vs 56.1%,81.8% vs 58.5%,P<0.05).结论 针灸与阶段性健康教育治疗脑卒中抑郁症有明显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玲  肖萍 《护理研究》2007,21(3):622-623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运动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发病3d内的急性期脑梗死病人30例。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药物治疗加针灸治疗组(针灸组),治疗前后测定两组病人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NIHSS评分针灸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MA及ADL评分均提高,而针灸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对急性期脑梗死病人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并发抑郁症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并发抑郁症(PSD)患者早期神经功能康复效果的关系。方法对98例PSD患者随机分成心理护理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心理护理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在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一次SDS和功能独立检查(FIM)评分。结果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DS标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康复治疗4W后两组患者SDS标准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经4W康复治疗后,心理护理组及对照组患者FIM评分均提高,以心理护理组更优,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康复治疗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以改善脑卒中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健康教育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2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经治疗1~6个月后,采用ADL量表、神经功能缺损(AFI)与抑郁自评两表(SDS)评分。结果:两组AFI减少,ADL明显提高,SDS降低,但干预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强化健康教育干预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AFI),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与针灸治疗对中重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把中重型惠性脑梗死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路予早期康复与针灸治疗30d,对照组仅给予针灸治疗及同等药物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ger运动评分(FMA)、改良的Bobath指数(MBI)和临床神经缺损程度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FMA、MBI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在这些方面均有所改善,且两组在下肢FMA、MB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早期康复与针灸治疗对中重型脑梗死患者能明显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临床神经功能评分,较单一针灸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张扬  陈为安  毕涌  张旭 《中国康复》2014,29(3):167-169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预后结局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基础训练、言语训练、针灸等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比较2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采用多因素分析法来筛选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 HAMD评分、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HAMD、NIHS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 HAMD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 FM A及 ADL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 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感染、晚就诊、未实施早期康复训练、NIHSS评分低均为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P<0.05,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后,可改善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质量;脑梗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预防措施,防治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情志护理干预对调节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提高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9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74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7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情志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治疗依从性以及神经功能缺损( 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精心、细致的情志护理干预后,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志护理干预可以减弱或者是消除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有助于情绪调节,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66例脑梗死后抑郁症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药物(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6周,对照组32例,未接受上述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Zung量表评分,HAMD评分,ADL评分及血小板5-羟色胺测定。结果:两组Zung量表、HAMD评分治疗后减分明显,ADL评分明显增加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ADL评分增加更明显,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伴抑郁症状的脑梗死患者血小板5-HT含量较低.应用联合治疗后,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的有效率为70%以上,血小板5-HT含量进一步下降。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症状有较好的疗效。血小板5-HT含量可作为早期诊断抑郁症状的实验室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13.
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有抑郁状态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 ,各40例。同时无抑郁状态组50例。实验组用百忧解治疗。并于治疗前后行HAMD、BI、SSS量表评分。结果 :百忧解组HAMD评分改善 ,ADL、SSS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百忧解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改善及神经功能康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2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早期康复治疗,联合组在早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测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成人简易智力测验(MMSE)测评患者认知功能。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FD评分明显下降,MBI和MMSE评分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联合组治疗后NFD评分明显下降,MBI和MMSE评分均明显上升,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综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生活活动能力及认知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早期综合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及继发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83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其中康复组9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B0bath法、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训练;对照组93例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ADL能力、焦虑、抑郁和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①治疗4周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减少,运动功能、ADL积分均明显增加,焦虑、抑郁得分明显降低,两组的变化均数相比,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在并发症方面,康复后两组肩关节半脱位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4项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组继发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综合康复与对照组相比,在降低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并发症、提高运动功能、ADL积分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510例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焦虑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焦虑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97~2004年住院治疗的510例脑卒中患者在入院后7 d内进行老年认知功能量表(SECF)、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检测,两个月后复查.结果抑郁组患者病程长、左侧偏瘫比例高,入院时ADL评分低、SAS评分高,与非抑郁组有显著性差异,抑郁情绪与认知功能之间无明显关联;焦虑组患者入院时ADL评分低、SDS评分高,ADL评分提高幅度大,与非焦虑组有显著性差异;病程长者抑郁评分降低的幅度小;治疗后,抑郁组和焦虑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评分降低的幅度明显大于非抑郁组和非焦虑组.结论早期住院康复治疗有助于减轻抑郁;轻微焦虑情绪可以提高ADL能力;抑郁和焦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PID)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PI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HBO,每日1次,每次120 min,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中国卒中量表(C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变化.[结果]一个月后治疗组HAMD评分,CSS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期有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HBO可明显改善脑梗死后抑郁程度并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63例脑卒中患者根据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HAD)评分分为抑郁组(HAD≥8分)71例,非抑郁组(HAD〈8分)292例。2组患者于入院时、发病后3个月和4个月3个时点,分别采用简化Fugl 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其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抑郁组在病后3个月和4个月,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明显较非抑郁组差,2组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影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和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与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肢体能力评及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窥治疗,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分阶段早期康复护理,4周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康复组的神经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恢复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地预防急性脑梗死并发症发生,促进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