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 stem response, ABR)和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uditory steady state response,ASSR)在听力筛查阳性婴幼儿听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8月至2007年10月期间宁波市新生儿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 DPOAE)听力筛查阳性者70例转诊至宁波市儿童听力诊断治疗中心进行听性脑干反应及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综合分析ABR及ASSR的测试结果。结果 70例婴幼儿(140耳)中ABR正常37耳, 轻度聋18耳, 中度聋21耳, 重度聋31耳和极重度聋33耳; 非极重度聋ASSR的2 kHz和4 kHz反应阈与ABR反应阈之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IP/I0.05), 而ASSR的0.5 kHz和1 kHz反应阈与ABR反应阈之间无直线关系(IP/I0.05)。极重度聋0.5 kHz、1 kHz、2 kHz和4 kHz ASSR引出率分别为42.4%、57.6%、45.5%和48.5%,高于ABR的引出率21.2%(I/Isup2/sup=9.7408,IP/I=0.0450)。结论 听力筛查阳性婴幼儿的高载波频率ASSR与ABR存在良好的相关性,且ASSR具有频率特性及较高反应引出率而更适用于极重度聋婴幼儿残余听力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0∽24月龄婴幼儿鼓室声导抗测试的结果,将其与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结果比较,以评价高频和低频鼓室声导抗测试对于诊断该年龄段婴幼儿中耳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对98例(196耳)0∽24月龄婴幼儿(0∽6月龄、7∽12月龄、13∽24月龄组分别有63、22、13例)进行1000 Hz鼓室声导抗测试、ABR测试和DPOAE测试,对其中25例(50耳)7∽24月龄婴幼儿同时进行了226 Hz鼓室声导抗测试。结果在0∽6月龄、7∽12月龄、13∽24月龄婴幼儿中,1000 Hz鼓室声导抗测试无峰组ABR波Ⅰ潜伏期延长率分别为85.2%、89.3%、89.5%,有峰组分别为32.6%、43.8%、40.0%;DPOAE正常率无峰组分别为3.4%、3.6%、0,有峰组分别为47.4%、50.0%、33.3%;且0∽12月龄段各参数无峰组与有峰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7∽12月龄、13∽24个月龄婴幼儿中,226 Hz鼓室声导抗测试异常组ABR波Ⅰ潜伏期延长率分别为78.6%、86.7%,正常组分别为100%、57.1%;DPOAE正常率异常组分别为14.3%、0%,正常组分别为16.7%、25%。在7∽12月龄、13∽24月龄婴幼儿中,226 Hz与1000 Hz鼓室声导抗测试的一致率分别为57.7%、73.1%。结论在0∽24月龄婴幼儿中1000 Hz鼓室声导抗测试对于诊断婴幼儿中耳功能障碍有意义。在7∽24月龄婴幼儿中,226 Hz鼓室声导抗测试诊断中耳功能障碍的准确性较1000 Hz鼓室声导抗测试差,在13∽24月龄婴幼儿中的准确性较7∽12月龄中好。因此,建议7∽24月龄婴幼儿声导抗测试同时用226 Hz和1000 Hz探测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种听力组合在婴幼儿听力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中心接受基层各医院两次耳声发射(OAE)听力筛查未通过的疑似听力障碍和家长发现对声音反应差共571例(1142耳)的婴幼儿临床资料,其诊断月龄3-12个月,平均8.5个月.571例用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声导抗(AIM)、多频稳态听觉诱发反应(ASSR)客观听力检查.结果:571例(1142耳)婴幼儿听力损失耳数211耳,发生率18.48%(211/1142);耳廓外耳道畸形6耳占2.8%(6/211):ABR正常DPOAE异常35耳,占16.59%(35/211),自愈3例(6耳)(3月龄ABR阈值45~65 d BnHL,6月龄ABR阈值30 d BnHL).单项异常检出率ABR 17.51%(200/1142),DPOAE 17.95%(203/1142),ASSR 17.95%(205/1142),AIM 3.15%(36/1142).ABR各波消失或严重异常诊断婴幼儿听神经病8耳;226 Hz或1000 Hz导抗图异常的86耳,诊断婴幼儿中耳炎11耳.单项ABR测试异常200耳占17.51%(200/1142),DPOAE 17.78%(203/1142),ASSR 17.51%(200/1142),AIM 3.15%(36/1142).571例(1142耳)婴幼儿听力损失211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200耳(占94.79%,200/211);传导性听力损失11耳(5.21%,11/211);转阴性6耳:200耳ABR V波反应阈:正常54耳(21.26%),轻度异常11耳(4.33%),中度异常53耳(20.87%),重度异常41耳(16.14%),极重度异常95耳(37.40%).结论:婴幼儿听力评估中,随着组合项目的增多,听力损失耳检出率也增多.三项组合(DPOAE、ABR、AIM)和四项组合(DPOAB、ASSR、AIM)听力检查更准确的评估婴幼儿的听力损失部位和性质程度,能够有效的进行干预,在听力筛查和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83例(131耳)听力异常(1~6月)婴幼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为预防、诊断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至少有2次听力学检查的听力异常婴幼儿病例,分析其1 000 Hz声导抗、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多频稳态诱发电位、颞骨CT等结果,做出诊断及医学评估、制定干预方案,并约定随访及复查。结果 83例听力异常婴幼儿中鼓室积液16例(21耳),内耳畸形9例(17耳),听神经病3例(6耳),未发现有明确器质性原因者55例(86耳);其中16耳鼓室积液,11耳无器质性原因者轻度听力损失两次听力学检查显示听力好转。结论采用高频探测音声阻抗测试、OAE、ABR、ASSR等客观听力测试组合以及高分辨率颞骨CT,结合听力学监测和跟踪随访是明确诊断低龄婴幼儿听力异常性质和程度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听觉稳态诱发反应测试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听反应阈,了解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的听力损失情况,比较该方法与声场视觉强化测听之间阈值的差异.方法:①选取2002-01/2004-12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听力中心进行听觉稳态诱发电位检查的0~3岁婴幼儿321例.②在睡眠状态下测试了321例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分析各年龄组听觉稳态诱发反应不同频率反应阈值分布范围.③2岁以上者进行声场视觉强化测听,将听觉稳态诱发反应与声场听阈(视觉强化)进行比较.④评估标准:正常反应阈<30 dB;轻度听力损失反应阈31~50 dB;中度听力损失反应阈51~70 dB;重度听力损失反应阈71~90 dB;极重度听力损失反应阈>91 dB.结果:①经听力初筛、复筛后未通过的321例婴幼儿,47.4%反应阈<30 dB.②听力正常组以及轻度听力损失组、中度听力损失组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反应阈与视觉强化测听听阈之差为6~18 dB,二者有高度的相关性.③极重度和重度听力损失组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反应阈与视觉强化测听听阈之差小于5 dB,极重度听力损失组和中重度听力损失组的阈值之差为5~13 dB.结论:经听力初筛、复筛后未通过的婴幼儿,仍有约半数婴幼儿的听阈是在正常范围.听觉稳态诱发反应是一种具有频率特性的客观测听方法,在睡眠状态下反应结果稳定,是一种对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后续的听力学评估理想的听力损失定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听神经病听力学特点。方法对9例(18耳)TEOAE筛查通过但对声音反应差的患儿和2例(4耳)纯音测听55 dB以内但言语辨别率较差的年长儿行脑干诱发电位、听觉稳态诱发电位、声导抗、DPOAE检查,记录并分析结果。结果所有患儿声导抗鼓室图均呈"A"型曲线,镫骨肌反射未引出,DPOAE正常,ABR:11例中有1例双耳90 dBnHL能引出V波,有2例双耳100 dBnHL能引出V波,其余均为104.8 dBnHL未引出反应;ASSR:9例患儿听觉稳态诱发电位0.5~4 KHz听阈界于50~110 dBnHL之间,2例年长儿童纯音听阈0.25~8 KHz听阈介于25~70 dBnHL之间,表现为轻度至中重度听力损失,与ABR严重不符。结论耳声发射正常伴异常的听觉诱发电位及其反应阈之间的严重不一致性,是听神经病较为显著的特点,可应用于儿童听神经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施卫东 《中国康复》2005,20(6):365-365
浙江省基层妇幼保健院(所)耳声发射(OAE)复筛阳性的婴幼儿110例220耳,男62例124耳,女48例96耳;年龄2个月-3岁6个月,均进行声导抗及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声导抗检查在本底噪声〈30dB(A)的测听室中行鼓室压图测试,以分析中耳功能;ABR检查在本底噪声〈30dB(A)的屏蔽室中进行。以V波阈值≤40dBnHL为正常,〉40dBnHL为异常,综合声导抗、ABR结果作出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听觉稳态诱发反应测试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听反应阈,了解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的听力损失情况,比较该方法与声场视觉强化测听之间阈值的差异。方法:①选取2002-01/2004-12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听力中心进行听觉稳态诱发电位检查的0~3岁婴幼儿321例。②在睡眠状态下测试了321例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分析各年龄组听觉稳态诱发反应不同频率反应阈值分布范围。③2岁以上者进行声场视觉强化测听,将听觉稳态诱发反应与声场听阈(视觉强化)进行比较。④评估标准:正常反应阈<30dB;轻度听力损失反应阈31~50dB;中度听力损失反应阈51~70dB;重度听力损失反应阈71~90dB;极重度听力损失反应阈>91dB。结果:①经听力初筛、复筛后未通过的321例婴幼儿,47.4%反应阈<30dB。②听力正常组以及轻度听力损失组、中度听力损失组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反应阈与视觉强化测听听阈之差为6~18dB,二者有高度的相关性。③极重度和重度听力损失组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反应阈与视觉强化测听听阈之差小于5dB,极重度听力损失组和中重度听力损失组的阈值之差为5~13dB。结论:经听力初筛、复筛后未通过的婴幼儿,仍有约半数婴幼儿的听阈是在正常范围。听觉稳态诱发反应是一种具有频率特性的客观测听方法,在睡眠状态下反应结果稳定,是一种对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后续的听力学评估理想的听力损失定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与短声听性脑干反应(ABR)对成人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阈的评估.方法:对102例成人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分别测试ASSR反应阈、ABR反应阈和纯音测听,比较ASSR反应阈和AB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相关性,从而评估二者对行为听阈预测的准确性.结果:ASSR反应阈、ABR反应阈和行为听阈之间均有较高的相关性.二者在高频与行为听阈相关性较接近.但在低频,ASSR的相关性较ABR高.结论:ASSR和ABR均可用作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客观听阈的评估,但ASSR较ABR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准确、客观的判断小儿的听力损失程度。方法 运用听性脑干反应(ABR)、40Hz相关电位(40HzAERP)、声导抗对220例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小儿进行检查。结果 440耳中有376耳(85.5%)引出40HzAERP,288耳(65.5%)引出ABR,从其反应阈看,73%40HzAERP较ABR低,6%较ABR高,从ABR的波间期(PL)及波潜伏期(IPL)看,感音神经性聋两均有改变,而导音性聋仅PL有改变。结论 几种听力检查方法可联合运用,能反应其听力损失程度及初步判断其性质,相互之间又可互补不足,这样能使结果更准确、客观、能对小儿的听力治疗治疗及康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8):1399-1401
目的探讨听觉多频稳态诱发反应(ASSR)在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听力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及ASSR相对其他测听方法的特点和优势。方法选取2015年1~10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40例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对所有患儿进行常规耳科检查,ABR(听性脑干反应)、ASSR(听觉多频稳态诱发反应)和40Hz AERP(听觉相关电位)测试。对比不同频率下ASSR引出率与ABR之间的关系,对比不同频率下ASSR与ABR V波反应阈、40Hz AERP反应阈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频率下ASSR反应阈引出率与40Hz AERP反应阈引出率与ABR反应阈引出率相比明显较高(P0.05)。0.5、1.0k Hz时ASSR反应阈与40Hz AERP反应阈呈正相关(P0.05)。2.0、4.0k Hz时ASSR反应阈与ABR反应阈呈正相关。结论听觉多频稳态诱发反应在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听力评估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噪声性听损伤者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的变化特点。方法:对接触噪声作业的47例工人进行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和ABR测试;依PTA正常者和4、3、2kHz处的听力受损者分为4组:对各组的ABR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随听力损失频率和程度的增加,逐渐出现低声强Ⅴ渡潜伏期延长、高声强Ⅰ波的异常,继之伴Ⅲ波、Ⅴ波的异常,同时伴Ⅴ渡反应阈的逐渐上升。(2)仅有4kHz受累的轻度噪声性听力损失者.主要表现为低声强的Ⅴ波潜伏期延长和半数耳高声强的Ⅰ波异常。结论:(1)噪声性听损伤的ABR变化反映了声损伤始于外毛细胞,逐渐累及内毛细胞、听神经和脑干听觉通路的病变过程。(2)低声强的Ⅴ波潜伏期延长和高声强的Ⅰ波异常系轻度噪声性听损伤ABR的主要异常表现;对于可疑噪声性听损伤者在ABRV波阁值正常时。还应观察其阈值处潜伏期,并结合其他听力学检查结果才能作出合理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胆红素(SB)水平与听力损失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5例SB值高的新生儿为观察组,随机选择42例SB值低的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通过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对两组新生儿进行听力检测,比较V波阈值,判断听力异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ABR V波反应阈异常率为81.11%,显著高于对照组2.38%(P0.05)。在观察组37例听力异常的患儿中,大多数重度听力损失患儿的SB值≥342μmol/L,黄疸出现时间≤48 h,ABR V波反应阈与SB呈正相关(r=0.372),与黄疸出现时间呈负相关(r=-0.287)。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越高,黄疸出现时间越早,新生儿出现听力损失几率越大,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CE-Chirp刺激声诱发的听性稳态反应(ASSR)阈与行为测听阈的差值,探讨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听力损失患者的CE-Chirp ASSR反应阈与行为听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电测听结果分为听力正常组(15例,30耳)和听力异常组(99例,144耳).听力异常组根据不同性质听力损失分为传导性(25耳)、混合性(42耳)和感音神经性聋(77耳),根据不同程度听力损失分为轻度(53耳)、中度(45耳)、重度(21耳)及极重度(25耳).分别测试正常和异常听力者CE-Chirp ASSR的反应阈,与在频率0.5、1、2和4kHz的行为听阈进行相关性分析;两阈值差分别在同一频率不同听力组间、同一听力组内不同频率间进行比较.结果:听力正常和异常组的CE-Chirp ASSR反应阈与行为听阈之间关系密切(P< 0.01);CE-Chirp ASSR反应阈与行为听阈差值在同一频率各听力异常组间及4个不同频率同一听力异常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Chirp ASSR反应阈与行为测听阈有显著相关性;CE-Chirp ASSR是一种快速、具有频率特异性的新型听力检测方法,可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听力损失患者进行客观听力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在听力筛查中未能通过的新生儿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结果并总结其特点。方法:对101例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出生后5天至6个月内进行1-3次的ABR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筛选出真正听力损伤儿童。结果:在101例婴幼儿中,双侧ABR正常的为38例(37.6%),单侧ABR正常的为26例(25.7%),其余37例婴幼儿均表现出双耳程度不等的ABR异常(36.7%)。结论: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耳聋:婴幼儿异常ABR可有多种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婴儿226 Hz和1 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结果的分型及各型对婴儿中耳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100例年龄1~5月龄婴儿进行226 Hz和1 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ABR及OAE测试,并对1 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图结果进行分析,分别比较各型的226 Hz探测音声导抗峰值压力、ABR的波I潜伏期、反应阈及OAE通过率.结果 将100例(200耳)根据1 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图分为:正峰型(I组)94耳;平坦型(Ⅱ组)78耳;其他型(Ⅲ组)28耳.ABR波I潜伏期、反应阈I组明显低于Ⅲ组,Ⅲ组明显低于Ⅱ组,OAE通过率I组明显高于Ⅲ组,Ⅲ组明显高于Ⅱ组.226 Hz探测音静态声导纳图宽度及分型在三组间差异无意义.结论 婴儿的1 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图正峰型为正常,平坦型及其他型为异常,且鼓室导抗图为平坦型时中耳功能最差,1 000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对婴儿中耳的功能评估比ABR波I潜伏期和OAE更敏感,226 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不适用于判断中耳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听力正常青年人骨导听觉稳态诱发反应的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试听力正常青年人气骨导听觉稳态诱发反应阈值,了解对侧掩蔽对骨导听觉稳态诱发反应阈值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实验于2005-03/05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听力检测中心隔声屏蔽室内进行。选取听力正常的武汉大学在读学生36名(72耳),进行气骨导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反应阈、主观听阈及纯音听阈测试。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记录0,5,l,2,4kHz听觉稳态诱发反应的气骨导反应阈(骨导测试时不加掩蔽噪声)及行为听阈,第二组记录非测试耳加70dBSPL掩蔽自噪声时的骨导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反应阈。其中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听阈值单位采用声压级(SPL),纯占听阈值单位采用听力级(HL),所得的各频率气骨导阈值及掩蔽和无掩蔽时的骨导阈值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36名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第一组受试者听觉稳态诱发反应气骨导反应阈左右耳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第一组受试者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在频率为0.5,1,2,4kHz时气导反应阈分别为40,34,32.36dBSPL,骨导反应阈分别为53,47,53,51dBSPL。③两组比较,对侧70dBSPL白噪声掩蔽对各频率骨导-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反应阈值的影响在1-5dB。 结论:影响骨导听觉稳态诱发反应测试因素较多.而由于测试条件的不同导致正常值差异大,因而不同的实验室在临床应用中应依其条件制定相关参考指标;对侧70dBSPL白噪声掩蔽不影响骨导-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反应阈值,因此正常听力者骨导听觉稳态诱发反应测试时可对侧加掩蔽噪声.  相似文献   

18.
背景: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客观听力检查方法。与以往的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比较,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具有频率特异性。 目的:了解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在客观听力评价中的准确性。 设计:病例-对照观察。 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 对象:听力正常组为在校大学学生21人42耳,无任何耳科疾病症状,无噪声暴露史及前庭系统疾病,耳镜检查正常。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均为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和住院部求治的病例,均行磁共振检查排除中枢性病变;疾病种类主要为;突发性耳聋6例耳、老年性耳聋8例耳,其他不明原因的感音神经性耳聋20例耳,按纯音测听结果均为平坦型或渐降型听力图,按听力损害程度分3组,轻度聋组13例耳、中度聋组9例耳和中重度聋组12例耳。 方法:④在隔音室内采用纯音测听检查,测试方法按0.125~8000Hz各倍频程的纯音测听,听力正常者的听阈级符合GB-7583-87期望值分布标准。感音神经性聋病例的纯音测听气导听力阈值取0.5,1,2和4kHz4个频率的均值。②在声电磁屏蔽室内进行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检查,采用双耳同一刺激强度、相同4个载频音0.5,1,2和4kHz共8个点同步刺激模式。③在声电磁屏蔽室内进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采用刺激声为疏波短声,使用插入式耳机,阈值结果判定按取可辨别出Ⅴ波的最小刺激声强度。④以纯音测听结果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结果为参照对比,将不同听力水平组的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结果进行方差分析、Bayers准则下分类资料的多类判别分析和q检验。 主要观察指标:纯音测听阈值、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阈值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阈值,Bayers准则下多类判别分析的正确率。 结果:正常听力组42例耳及轻度聋组13例耳、中度聋组9例耳和中重度聋组12例耳均测出各项指标,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听性脑干反应值与实际听力水平相符合,与多频稳态诱发电位1.0~2.0kHz的阈值最为接近;不同频率的多频稳态诱发电位的引出率随着听力损害的加重而逐渐降低,听力正常或轻度聋者多频稳态诱发电位的引出率均为100%,而中度、中重度聋组的引出率有所下降(0.5kHz时,分别为77.8%和92.8%;4kHz时,分别为88.9%和85.7%)。不同频率时,中重度聋组的多频稳态诱发电位阈值显著高于听力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5kHz及4kHz时中重度聋组的多频稳态诱发电位阈值显著高于轻度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kHz时轻度聋组的多频稳态诱发电位阈值显著高于听力正常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4kHz时中度聋组的多频稳态诱发电位阈值显著高于听力正常组和轻度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②由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检查结果和实际纯音测听的组别经交互聚类判别纯音测听结果所犯的判断错误,听力正常组的判别符合正确率为100%;轻度聋组12例中仅有1例错判,正确率为92%;中度聋组9例中1例错判,正确率为89%,中重度聋组判别正确率为83%。 结论:由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结果可推测以纯音测听结果为标准的客观听力状况所犯的判别错误,多频稳态诱发电位测试在客观听力评价中对轻度聋以上的有较好的准确率,在实际应用中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听神经病听力学检测特征。方法:对14例(28耳)听神经病患者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言语识别率检查。结果:纯音测听除1例3岁幼儿未行纯音测试外,13例(26耳)听力图均呈双侧对称性低频损失,听力曲线形态呈上升型20耳(76.9%),覆盆型6耳(23.1%)。28耳鼓室图呈“A”型、同侧及对侧镫骨肌反射消失。28耳DPOAE均正常引出。言语识别率8例双耳为0%.5例为6%~20%,1例为30%。14例(28耳)ABR严重异常。结论:听力学系列检测有助于听神经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状况。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技术(DPOAE)对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我院分娩的正常足月儿及同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326例进行听力筛查,对复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前采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技术诊断。结果正常足月儿听力筛查异常率0.01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听力筛查异常率36.9%,正常足月新生儿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比较听力筛查的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听力筛查异常率与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密切相关。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越重,听力异常率越高,故所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均应进行听力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