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评估联合卡孕栓干预治疗在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临床效果,为保证孕妇的顺利生产奠定基础。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行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将常规干预治疗应用于对照组临床,观察组采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评估联合卡孕栓干预展开治疗,对两组孕妇产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孕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术中、术后2 h及术后24 h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同时,观察组孕妇产后出血率及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出血量最高的为高危组,其次为中危组,最低的为低危组,此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的孕妇产后10、30及60 min的宫缩强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观察组孕妇产后10、30及60 min宫缩强度最高的为低危组,其次为中危组,最低为高危组,此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孕妇采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评估联合卡孕栓干预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其能够有效预测孕产妇的出血量,通过制定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能够降低孕妇产后出血发生率,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赖翠婷  麦桂霞 《现代保健》2013,(12):128-129
目的:探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在防治宫缩乏力性出血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于本院采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进行评估的100例孕产妇为观察组,同期采用传统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进行评估的100例孕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的产后2、12、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0.5、1、2及6h的宫缩强度。结果:观察组产后2、12、24h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产后0.5、1、2及6h的宫缩强度均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在防治宫缩乏力性出血中的价值较高,且可有效评估患者的情况并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改善宫缩、预防产后出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在我院住院自然分娩的产妇480例,随机分为两组:卡孕栓组于胎儿娩出后给予卡孕栓1 mg舌下含服;缩宫素组于胎儿娩出给予缩宫素20IU肌内注射,观察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 h内出血量、产后24 h内出血量、产后出血例数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卡孕栓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h内出血量、产后24 h内出血量均低于缩宫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孕栓组产后出血1例,缩宫素组产后出血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孕栓组有2例发生腹泻,缩宫素组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卡孕栓对缩短第三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例数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陈天会 《现代保健》2009,(24):29-29
目的观察卡孕栓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产妇病死率的疗效。方法于第三产程早期,在产妇阴道内置放卡孕栓。结果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缩短,产后2h出血量也明显减少。结论卡孕栓能增强宫缩,缩短第三产程,促进子宫创面血窦迅速关闭,从而达到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且方法简易,比较适合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及其防治对剖宫产宫缩乏力性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于深圳市龙岗区坪地人民医院采用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进行评估的120例剖宫产产妇为观察组,对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防治,选取同期未进行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评估的120例剖宫产产妇为对照组,将两组产妇的术中及术后不同时间段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不同时间段的宫缩强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术中及术后不同时间段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459、7.033、7.357、6.942,均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6.986,P<0.05),不同时间段宫缩强度大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305、6.845、5.986、7.337,均P<0.05);且观察组中的低危组上述指标均优于中危组和高危组(均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产后出血预测评分及其防治可有效防治剖宫产宫缩乏力性出血,效果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卡孕栓合并心理干预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正常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的3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均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药,实验组15例,经舌下含服卡孕栓1mg并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15例,仅给予舌下含服卡孕栓1mg,两组均观察第三产程时长和产后2h出血量。结果:试验组第三产程时长和产后2h小时出血量分别为(7.4±3.3)min、(136.2±43.3)ml,对照组分别为(9.84±3.92)min、(210.6±69.6)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舌下含服卡孕栓合并心理干预能有效地预防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卡孕栓预防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153例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妇分为3组,分别为舌下含服卡孕栓组、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组和静脉滴注缩宫素组,均于胎儿娩出后立即用药,比较剖宫产术中、术后2 h及术后2~24 h出血量。结果卡孕栓组术中及术后2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和缩宫素组,产后出血发生明显减少(P<0.05),与米索前列醇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2 h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前后产妇血压无显著变化,副反应少,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缩短。结论卡孕栓舌下含服能明显减少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量,且应用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卡孕栓用于预防和治疗瘢痕子宫产妇行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使用价值,以期为卡孕栓的临床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组的方法将700例再次妊娠后行剖宫产术的瘢痕子宫产妇分为卡孕栓组471例和对照组229例,卡孕栓组在剖宫产术后阴道探查后立即予卡孕栓1 mg直肠给药,对照组未使用卡孕栓。结果卡孕栓组产妇术后2 h内出血量(76.72±32.52)ml,对照组产妇术后2 h内出血量(101.40±50.18)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卡孕栓组产妇术后2~24 h出血量(127.73±93.86)ml,对照组产妇术后2~24 h出血量(187.99±109.48)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卡孕栓组产妇术后血红蛋白(Hb)浓度降低量(6.92±8.23)g/L,对照组产妇术后Hb浓度降低量(9.08±8.68)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孕栓可有效预防和治疗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卡孕栓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卡孕栓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无高危因素的足月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予催产素10u肌肉注射以加强宫缩;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用催产素10u肌肉注射外加卡孕栓Img舌下含服。观察两组产后出血量及副作用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孕栓副作用小,用药是安全的。结论卡孕栓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是一种易掌握、安全、有效、易于推广的方法;预防产后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卡孕栓联合催产素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催产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卡孕栓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无高危因素的足月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予催产素10u肌肉注射以加强宫缩;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用催产素10u肌肉注射外加卡孕栓1mg舌下含服。观察两组产后出血量及副作用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孕栓副作用小,用药是安全的。结论卡孕栓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是一种易掌握、安全、有效、易于推广的方法;预防产后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卡孕栓联合催产素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催产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3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收缩乏力98例,占75.4%,胎盘因素22例,占16.9%,软产道裂伤6例,占4.7%,凝血功能障碍3例,占2.3%;阴道分娩1654例,产后出血72例,发生率4.5%,剖宫产494例,产后出血58例,发生率11.8%。结论根据本组资料可以看出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黄春容  陈拉妮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9):2499-2500
目的:探讨减少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方法。方法:实验组剖宫产术中在胎儿娩出后及胎盘娩出前用纱垫填压子宫下段切口处,同时应用缩宫素及/或前列素等常规加强宫缩的方法,不急于人工剥离胎盘,而于切口一侧角提前缝合2~3针,等待胎盘自然剥离后继续缝合至对侧角。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按摩宫底或经人工剥离娩出胎盘后再行缝合子宫切口。缩宫素的应用同实验组。结果:实验组1 500例子宫下段式剖宫产术中平均出血279 m l,产后出血率为16.6%。对照组1 100例子宫下段式剖宫产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52 m l,产后出血率为19.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剖宫产术中胎盘娩出前填压子宫下段结合提前缝合子宫切口可减少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险因素及特点,减少孕产妇死亡.方法:通过对5年来本市死亡孕产妇个案调查和市级专家组评审,分析明确的死亡原因并抽取其中典型的病例.结果:29例孕产妇死于产后出血均为可避免死亡.结论:在经产妇分娩过程中,不正确使用宫缩剂和不规范操作剖宫产是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未及时识别和不能有力救治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产后即时徒手宫腔探查 (俗称指搔 )对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 方法 选择足月妊娠 ,阴道分娩的单胎 ,头位初产妇 2 0 0例 ,随机分为探查组和对照组各 10 0例 ,探查组产后胎盘娩出后常规做徒手宫腔探查 ,对照组不做徒手宫腔探查 ,对比研究 2组的产后出血量 ,子宫复旧状况 ,产褥病率及产褥感染情况。 结果 胎盘娩出即时出血量探查组 (136 3± 12 2 0 )ml,对照组 (138 5± 118 0 )ml,2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产后 2h的出血量探查组 (2 98 0±15 4 2 )ml,对照组 (30 6 0± 14 8 5 )ml,2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产后 2 4h的出血量探查组(342 2± 16 8 7)ml,明显少于对照组 (388 5± 176 4 )ml,(P <0 0 1) ;产后 2 4h出血≥ 5 0 0ml发生率探查组 11 0 % (11/ 10 0 )低于对照组 2 4 % (2 4 / 10 0 ) (P <0 0 5 ) ;晚期产后出血探查组发生 1例 ,为蜕膜感染 (刮宫病检 )所致 ,对照组 2例均为胎盘、胎膜残留 ;产褥病率探查组 12 0 % (12 / 10 0 )明显高于对照组 3 0 % (3/ 10 0 ) (P <0 0 1) ;子宫复旧情况及产褥感染率 2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 5 )。 结论 产后徒手宫腔探查有利有弊 ,不宜作为产后常规操作 ,但对有明显胎盘及胎膜残留者不失为一种简便、  相似文献   

15.
欣母沛在产后出血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欣母沛对治疗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后因宫缩乏力在胎儿娩出至产后2h出血量≥500ml的患者62例,在用常规方法治疗无效后,采用欣母沛子宫肌注,重复使用可间隔15min。结果:62例患者中60例有显著效果,显效率达97·77%。结论: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有效防止产后出血的加重,但应明确诊断,及时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48例产妇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用药情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4例,两组患者在胎儿娩出后肌肉注射缩宫素,观察组患者加用卡孕栓,比较两组孕妇产后2h、24h出血量及用药后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2h、24h出血量少,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效果好,对产妇血压无明显影响,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水中分娩对孕妇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自愿水中分娩,无禁忌证,具有适应证的孕妇40例,为观察组,同期足月头位阴道分娩,无并发症的孕妇40例为对照组。对水中分娩组失血量进行统计,产后各时段出血量,产后平均血红蛋白进行比较。结果:水中分娩组与正常分娩组比较,产后平均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中分娩组和正常分娩组失血量进行比较,水中分娩未增加产后出血风险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4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诊疗分析。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3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诊治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产后出血患者均抢救成功,无产妇死亡,1例行子宫切除术治疗,其余患者均保全子宫。结论加强产后出血的临床诊断,明确病因,及时对症妥善进行抢救,以此保障孕产妇的分娩期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9.
产后出血中相关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阳  杨茵  赵月明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9):4103-4105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中相关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意义。方法:对我院近4年住院分娩产妇按产后出血量分组:对照组80例,24h出血量<500ml;第一组129例,出血量500~1000ml;第二组47例,出血量>1000ml。回顾性总结3组产妇在产后1h及产后48h相关凝血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在产后1h第一组与对照组比较Fg与PLT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第二组和对照组相比PT、APTT、INR、Fg、PLT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第二组与第一组比较3P阳性率、FDP及D-二聚体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产后48h第二组PT、Fg与PLT较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第二组与第一组比较3P阳性率、FDP及D-二聚体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孕晚期妇女发生产后出血时,其凝血指标易有较大变化,其中Fg和PLT的进行性下降与产后出血的失血量关系密切,而DD对产后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监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上述指标对了解病情并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理支持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0年-2012年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由专职人员进行的心理支持护理,对照组不采用心理支持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出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并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量(703.4+36.9) mL、止血时间(1.3±0.4)d、住院时间(8.4±3.5)d,对照组(783.2±71.9) mL、(1.6±0.2)d、(9.6±2.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支持可以提高产妇战胜疾病的心理,减少继发性子宫乏力,对产后出血患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