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种断脐法对新生儿黄疸及血红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晓红 《护理与康复》2008,7(4):278-279
目的探讨两种断脐法对新生儿黄疸及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对拟阴道分娩的150例孕产妇按入院单、双日分为快速断脐组72例、慢速断脐组78例。快速断脐组在胎儿娩出后10s内断脐,慢速断脐组在胎儿娩出后30s内断脐,断脐时脐动脉搏动存在。对两组新生儿胆红素、达峰时间及血红蛋白浓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慢速断脐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快速断脐组。结论慢速断脐法在一个可控的时间内,既不会提高新生儿黄疸的发病率,又能提高新生儿的血容量,增加血红蛋白浓度,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迟断脐与快速断脐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对纳入研究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延迟断脐组和快速断脐组,延迟断脐组180 s以上断脐,快速断脐组10s以内断脐.对两组新生儿的经皮胆红素、产后第3天胆红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无显著差异(P>0.05);延迟断脐组新生儿第3天HCT、Hb平均水平均较快速断脐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 0.01).结论:延迟断脐不增加新生儿黄疸以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几率,同时还能增加新生儿血红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延迟断脐、断脐前新生儿放低位置与常规断脐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收治的产妇608例,依据断脐时间及方法分为延迟断脐、断脐前新生儿放低位置组(延迟断脐组,延迟2~3 min)、常规断脐组(娩出后20~30 s)两组,每组各304例。统计分析两组新生儿血红蛋白、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水平、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黄疸指数、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发生情况,新生儿贫血、脐炎、脐部残端渗血、胆红素脑病、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脐血出血量、产后胎盘残余血量、脐部残端脱落时间及产妇满意度。结果 两组新生儿产后即刻、产后1 d、2 d、3 d、4 d、5 d血红蛋白水平均逐渐升高,产后即刻、产后1 d、2 d、3 d、4 d的经皮胆红素水平均逐渐升高,产后4 d的经皮胆红素水平均低于产后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即刻、产后1 d、2 d、3 d、4 d、5 d,延迟断脐组新生儿的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常规断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新生儿的经皮胆红素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697-5698
选取120例拟阴道分娩孕产妇,依据断脐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快速断脐法,观察组使用慢速断脐法。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为3.3%,对照组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为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的浓度和贫血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上使用慢速断脐法能够有效地预防新生儿黄疸,且有助于新生儿血容量以及血红蛋白浓度的提高,因此也可以有效地预防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断脐时机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100例为早断脐组,2012年1—9月在本院分娩并签署晚断脐意向书的105例产妇为晚断脐组,再将之分为2个亚组,选择胎盘娩出后断脐的55例为胎盘娩出后断脐组,选择脐带停止搏动断脐的50例为脐带停止搏动后断脐组.比较早断脐组和晚断脐亚组,以及两种晚断脐组之间产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生后24 h毛细血管血红蛋白值、胆红素峰值和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情况.结果晚断脐组新生儿生后24 h毛细血管血红蛋白值及新生儿胆红素峰值均高于早断脐组(P<0.05);胎盘娩出后断脐组新生儿胆红素峰值高于脐带停止搏动后断脐组(P<0.05);早断脐组有4例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晚断脐组有10例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断脐组和晚断脐组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以及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断脐组有2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晚断脐组无产后出血发生.结论两种晚断脐方法均增加了新生儿胆红素峰值和新生儿生后24 h毛细血管血红蛋白值,但并未增加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两种晚断脐是安全的,对于预防新生儿贫血是有益的,未发现对产妇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断脐方法对新生儿血红蛋白及黄疸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出生的200例足月妊娠的新生儿,按照断脐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断脐法,观察组采用延长断脐法。对比两组黄疸发生率,出生时、出生3d时HCT、STB、Hb、TCB水平以及病理性黄疸患者出生7d时STB、IBIL、TBA水平,并采用血清STB与IBIL、TBA的关系。结果两组黄疸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贫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出生时脐血HCT、STB、Hb、TC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出生3d时足跟血HCT、H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TB、TCB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理性黄疸第7d天STB、IBIL、TB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STB与IBIL、TBA呈正相关。结论延长断脐法和常规断脐法在黄疸发生率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延长断脐法可增加新生儿血红蛋白含量,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且病理性黄疸血清STB与IBIL、TBA呈正相性。  相似文献   

7.
快速断脐法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 ,由于其发病机理不同 ,它既可以是生理现象 ,又可以是病理现象。多年来 ,人们采用了各种预防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综合措施。如 :产前不监用Vitk及磺胺类药物 ,控制感染 ,输血浆、白蛋白、光疗等 ,降低了核黄疸的发病率。本文着重分析新生儿出生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断脐方法 (快速断脐法与传统的慢速断脐法 )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旨在为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及预防核黄疸探讨一种新的方法。1 资料与方法对本科足月顺产的 11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快速断脐组( 60例 )和慢速断脐组 ( 5 0例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延迟结扎脐带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6月在北京市3所医院分娩的320例产妇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组。实验组新生儿娩出后,待脐带搏动停止后结扎脐带;对照组新生儿娩出后60 s内立即断脐。比较两组母婴结局相关指标。 结果 共303例产妇和新生儿完成研究,实验组145例,对照组158例。实验组断脐时间为61~322 s,对照组断脐时间为2~60 s,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新生儿出生即刻血红蛋白值、出生后5~7 d血红蛋白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5~7 d经皮胆红素值、5~7 d黄疸发生率、蓝光治疗情况、出生后3个月贫血发生率、出生后3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产妇产后出血、严重产后出血、第三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延迟结扎脐带可以提高新生儿出生即刻、出生后5~7 d的血红蛋白值,不会增加产妇产后出血,延迟断脐与新生儿黄疸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挤压断脐对胎龄<32周早产儿贫血和黄疸的影响。 方法 选择135例胎龄<32周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挤压脐带组、延迟断脐组和常规断脐组各45例。比较3组早产儿娩出后1 h内和出生后1周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住院期间经皮胆红素峰值、光疗时间和贫血、病理性黄疸、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率。 结果 挤压脐带断脐组40例、延迟断脐组42例和立即断脐组38例完成研究。挤压脐带断脐组和延迟断脐组出生后1 h内和出生后1周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高于立即断脐组(P<0.05),贫血发生率低于立即断脐组(P<0.05),而挤压脐带断脐组和延迟断脐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经皮胆红素峰值、光疗时间、病理性黄疸和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立即断脐相比,挤压脐带断脐和延迟断脐均可降低胎龄<32周早产儿的贫血发生率,且不增加患病理性黄疸的风险。挤压脐带断脐可作为胎龄<32周且出生时有窒息早产儿首选的断脐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迟断脐对婴幼儿贫血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1年8月在珠海市人民医院足月阴道分娩孕产妇160例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快速断脐组(n=76)和慢速断脐带组(n=84),快速断脐组在胎儿娩出后5-10 s内断脐,慢速断脐带组在胎儿娩出后2 min断脐,比较两组新生儿胆红素峰值、达峰时间及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细胞比容.结果:两组新生儿胆红素峰值、达峰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慢速断脐带组新生儿血红蛋白浓度在生后3天及6个月时均显著高于快速断脐组(P<0.05).结论:慢速断脐在延迟2 min的可控时间内,不提高新生儿胆红素峰值及达峰时间,但可提高新生儿的血容量,增加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细胞比容,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且可延续到6个月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延迟断脐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收集金湾区2015年1月~2016年6月500例新生儿,按脐动脉搏动消失时间分为3组,即ECC组(≥1 min且3 min)177例,DCC1组(≥3 min且5 min)183例,DCC2组(≥5 min)140例。分别在出生后7,14 d检测黄疸指数及血清总胆红素。3组出生后1 d、12周、24周检测血红蛋白(Hb)值。结果:3组出生后7,14 d的黄疸指数及血清总胆红素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C1组和DCC2组出生后1 d、12周的Hb水平明显高于ECC组(P0.05),3组出生后24周的Hb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断脐不会增加新生儿黄疸的风险,并且有助于改善新生儿的血色素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断脐时间对地中海贫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产妇母儿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产妇100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产妇80例、正常产妇100例均分为早断脐组和晚断脐组,早断脐于胎儿娩出后少于10 s断脐,晚断脐组等待脐带搏动停止后断脐,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脐血血红蛋白值、出生后3 d最高胆红素值以及新生儿贫血和蓝光治疗例数与蓝光治疗时间。结果 3组新生儿晚断脐组产后出血量、胎盘剥离时间、新生儿贫血发生率均低于早断脐组(P0.01);地中海贫血及正常产妇晚断脐组新生儿胆红素水平较低;正常产妇组中晚断脐组新生儿需蓝光治疗时间减少(P0.05)。结论对地中海贫血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的产妇分娩时采用晚断脐方法是安全的,能减少产后出血量且不增加新生儿胆红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孕期地中海贫血与新生儿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南川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孕妇2557例,抽静脉血进行地贫基因及血常规检查,确诊为地贫基因携带者128例,入组116例,按照地贫基因分型,将其分为两组,α组61例,β组55例。根据产妇血红蛋白水平,重度贫血1例其余115例分为正常与轻、中度贫血三个亚组,血红蛋白正常组39例,轻度贫血65例,中度贫血11例。随访新生儿结局(新生儿体重、PI、Apgar评分、黄疸指数、羊水粪染、孕周),评估地贫孕妇不同血色素对新生儿结局的关系。结果 2557例孕妇中,确诊地贫人数128例,发病率5.0%;三组新生儿在孕周、出生体重、身长及PI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α型与β型地贫基因携带者所分娩新生儿血红蛋白含量、Apgar评分、黄疸指数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α组有2例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率为3.80%,β组有3例羊水粪染,窒息率为3.92%,两组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的含量与出生体重、Apgar评分、羊水粪染、黄疸指数均无相关性;正常、轻度、中度地地贫组产妇所分娩新生儿孕周、出生体重、身长、PI等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四组产妇所分娩新生儿血红蛋白、Apgar评分、黄疸指数、羊水粪染与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地贫产妇血红蛋白的含量与出生体重、Apgar评分、羊水粪染、黄疸指数均无相关性。结论与正常孕妇所分娩新生儿相比较,地贫基因携带者孕妇所分娩新生儿体重、孕周、Apgar评分、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地贫基因携带孕妇,不影响新生儿出生后结局,对新生儿出生预后无相关性,地贫基因携带孕妇不增加新生儿出生后窒息等风险。  相似文献   

14.
卞文萍  王婕 《全科护理》2012,10(28):2598-2598
[目的]观察两种二次断脐手法对新生儿脐部出血的影响。[方法]将4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两组新生儿首次断脐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上提手法进行二次断脐,观察组采用非上提手法进行二次断脐。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部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非上提二次断脐手法可减少新生儿脐残端渗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断脐时间对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新生儿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科收治的GDM产妇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新生儿娩出至60s内即刻进行断脐。观察组新生儿娩出120s或脐带搏动停止时进行断脐,两组断脐后常规处理脐带。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产后2h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2h足跟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2h内血糖下降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新生儿贫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高血糖发生率、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断脐能有效稳定GDM自然分娩产妇产后血糖水平,可有效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发生,改善妊娠结局,提高产妇分娩满意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延迟断脐时间和快速断脐对足月儿黄疸出现的时间及程度有无影响,为筛选合理的断脐时间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 将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2011-01-2011-03出生的187个新生儿随机分成2组,分别实行出生后快速断脐(≤30 s)和出生后延迟断脐(>30 s且<2 min和≥2 min),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以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病例83个,分析显示:出生后快速断脐(<30 s)和出生后延迟断脐(>30 s且<2 min和>2 min)相比,两组间新生儿黄疸出现发病风险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延迟断脐时间和快速断脐对足月儿黄疸出现的时间及程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生儿自体输血与黄疸的关系。方法:断脐分为两组:1组脐轮上7cm将脐带内的血挤入新生儿体内,于靠脐轮处结扎,另一级至脐轮起新生儿脐血挤向胎盘方,于靠脐轮处行结扎。结果:第一组较第二组新生儿出现黄疸比例高,出现时间J早,黄疸重、黄疸持续时长,且用药作辅助治疗的比例高;甚至因为黄疸转新生儿科治疗的比例升高,结论新生儿常规自体输血可导致病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生儿改良式断脐及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合新生儿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方法 将9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改良式断脐)和对照组(常规断脐处理)各49例,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出生后24h血红蛋白(Hb)水平[(184.75±10.42)g/LP>(161.33±8.56)g/L,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脐纱囊包扎新生儿脐带,对脐带干燥、脱落、减少感染的效果。方法用艾叶灰和炉甘石粉制作的脐纱囊经高压消毒后用于包扎新生儿脐带。选择单日出生的320例新生儿用脐纱囊包扎脐带为观察组,双日出生的346例新生儿采用常规脐带包扎为对照组,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新生儿24h脐带残端干燥率97.5%,3d内脱脐率9.69%,6d内脱脐率100%,无一例发生感染。对照组新生儿24h脐带残端干燥率27.46%,3d内无脐带脱落者,6d内脱脐率63.58%,发生感染率3.76%。结论脐纱囊包扎新生儿脐带可使脐带在24h内脱水干燥,避免脐部感染,促使脐带尽快脱落,对围产期保健起到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两种时间确认剖宫产产妇新生儿性别对其产后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将400例产妇按剖宫产先后顺序,前200例为对照组,后2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在新生儿出生断脐后、剖宫产术子宫缝合后予以确认新生儿性别,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4 h血红蛋白变化.[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妇剖宫产术子宫缝合后予以确认新生儿性别可减少产后血红蛋白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