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君臣佐使思想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应用。君臣佐使思想起源于《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后经历代医家的丰富与发展,这一理论不断完善,为中医药治疗临床疾病发挥了很大的指导作用。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预防治疗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和死亡的重要手段。中西医结合,以中医理论指导西医应用,结合中医方剂君臣佐使处方法则,能最大程度发挥对缺血性卒中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治疗甲亢的有效方药,为临床治疗和开发新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古今医家治疗甲亢的有效内服方剂213首,包括古代方剂74首,现代方剂139首,统计分析其复方用药种类、用药频率,总结用药特点和主要的药物配伍形式,并对方剂中蕴含的古今医家对该病病因病机、组方遣药、治则治法的认识进行总结提炼。结果:补益药、清热药是甲亢方剂的主要组成药物。化痰药、理气药、理血药是甲亢方剂的主要配伍形式。结论:古今甲亢用药的特点体现了甲亢阴虚热结,兼挟痰凝、气滞、血瘀的病机。  相似文献   

3.
龙胆泻肝汤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方剂之一,基本上适用于临床各科,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笔者将该方应用于皮肤性病科,运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随证加减治疗各种疾病,获效颇著,介绍如下,供同道商讨。方剂探源龙胆泻肝汤初见于金代李杲《三室秘藏》,方含柴胡梢、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当归、龙胆草。主治:  相似文献   

4.
我院为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根据历代医家记载的施治原则,拟方剂消骨痨丸,自1976~1979年间,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骨关节结核病63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醒脑开窍法”是近年来提出的治疗脑卒中的一种新的学术观点。这种观点不仅在立法、治则和针刺手法上改变了历代针灸医家治疗脑卒中所沿用的以阳经穴为主,阴经经穴为辅的学术思想和治疗方法,而且针对这一学术观点的提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从而使这一学术思想成为目前指导临床治疗脑卒中最为普遍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浅谈药对在方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对是指通过相须或相使的配伍关系,在方剂配伍中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临床中又经常在一起使用的两味药,又称“姊妹药”。药对是历代医家经过临床验证,把配伍后疗效更佳的药物固定下来而形成的,是方剂配伍的基本形式,并以此衍生出许多新方。由于药对存在于诸多方剂之中,沟通了方剂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学习和研究药对,对于掌握方剂的基本功能和方剂配伍的基本规律是至关重要的。现选择方剂中常用的8组药对介绍如下。 1 麻黄、桂枝 麻黄辛开苦泄,偏入肺经气分,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以发汗解表:桂枝辛甘温,偏入心经血分,善温煦经脉,透达营卫,善解肌祛风邪,两者配伍相须为用,既入卫又入营,解肌发表,温散风寒,用于治疗风寒表实无汗证,是治疗风寒表证的药对。如:麻黄汤、小青龙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998-1001
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病,越来越多的中医临床研究发现其病机特点与血相关,中医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论述,这个治疗法则为历代医家所推崇,随着人们对荨麻疹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医从血论治该病日益受到医家关注,文章把血虚生风、血瘀生风、血热风盛三方面论治荨麻疹的最新临床进展做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   总被引:48,自引:12,他引:48  
石学敏 《中国临床康复》2003,7(7):1057-1058
“醒脑开窍法”是近年来提出的治疗脑卒中的一种新的学术观点。这种观点不仅在立法、治则和针刺手法上改变了历代针灸医家治疗脑卒中所沿用的以阳经穴为主,阴经经穴为辅的学术思想和治疗方法,而且针对这一学术观点的提出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从而使这一学术思想成为目前指导临床治疗脑卒中最为普遍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正《伤寒论》作为第一部融合中医理、法、方、药为一体的辨证论治专著,历代医家称"启万世之法程,诚医门之圣书",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基于历代医家对《伤寒论》内容的多样性发挥,借助现代研究成果,《伤寒论》方剂的应用范围也得到极大地扩展。小青龙汤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新安医家叶天士、王任之治疗中风方剂进行数据分析,对比两医家治疗中风用药,发现两医家在单味药用药频次、多味药组合频次、核心组合和新方组合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再分析不同点与两医家学术思想可能的相关性,对挖掘两医家治疗中风的用药特色和规律以及临床可参考的新的组方进行阐释。并通过对比研究,为中医传承,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提高临床疗效和开发创新提供了更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半夏泻心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半夏泻心汤为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创,乃仲景辛开苦降、治“心下痞”之代表方,由半夏、黄芩、黄连、炙甘草、干姜、人参、大枣7味药组成。历代医家颇为推崇,用该方治疗疾病的验案报告甚多,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均有该方剂相关论述。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该方加减治疗多种内科疾病,屡获良效。现举验案如下:1肾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酸枣仁汤对不寐证的治疗效果及其毒副作用。方法研究酸枣仁汤配伍组成,剂量,历代医家见解,以及结合当代研究成果重点论述酸枣仁汤对肝血不足,虚火上扰型不寐的治疗效果。结论酸枣仁汤作为一首中医经典方剂,其疗效确切而显著,毒副作用小,针对肝血不足,虚火上炎型不寐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黄疸,是以一身面目发黄,小便黄赤为特征。它的成因,据《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论述,一是由于外感,而有阳明发黄、太阴发黄之称;二是由于饮食,而有谷疸、酒疸之称。其病机为外感湿邪,内伤饮食,以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湿郁化热,薰蒸于外,故发为黄疸。后世进一步认识到“阳黄之作,湿从火化,瘀热在里,胆热液泄,与胃之浊气共饼,上不得越,下  相似文献   

14.
黄疸在古代又称黄瘅 ,是以目黄、身黄和尿黄为特征的病证 ,病因主要为湿热、寒湿和疫毒。在婴、幼儿时期发病多与外感疫气 ,乳食不当 ,母病胎传 ,脏腑虚弱有关。在 2 0 0 0年前我国最早的医书《皇帝内经》中已对黄疸病因及症状有较多的描述 ,以后历代对本病症的病因病机、证治方药均有许多补充和发挥 ,曾将黄疸分为许多类型 ,有将黄疸分为 5类 ,也有分成 9疸 36黄 ,治疗方法更是多种多样 ,元代以后将黄疸归纳成“阴黄”和“阳黄”两大类进行辨证论治 ,这个方法为后世广大医家所采纳和应用 ,一直延至今日 ,仍对临床医疗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意…  相似文献   

15.
中医对消渴病的认识和治疗已有2000年的历史,历代诸多医家对本病的病机与治疗从多个角度进行了阐发,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则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大法。笔者认为,消渴病的病机除了阴液亏虚之外,还包含了肾阳不足、肺脾气虚两个方面,这些隐含的病机,可以从历代治疗消渴病的常用方窥见一斑,现不揣鄙陋,阐述于下。  相似文献   

16.
新安医家注重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中依据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自创了大量的原创方剂,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宝贵财富。从对5位名医具有代表性的创方在现代临床各科以及实验研究的成果总结中,作者认为,较为全面系统地挖掘整理新安医家具有原创性的方剂文献是十分必要的研究工作。这些方剂对于当今中医临床实践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也为现代药方实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归属于中医学“咳嗽、喘证、肺胀”范畴,经历代医家发展,中医治疗COPD具有独特优势,而古今医家因对其病因、病机认识不同,导致其治疗思路各有独到见解.文章从古代医家诊治思路及现代医家诊治思路两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古代医家诊治思路主要收集历代医家对肺胀的认识,而现代医家诊治思路主要包括从脏论治、从络论治、从风论治、从三焦论治等几方面进行论述,并对其做出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设方规律及其特点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方剂为先师张仲景总结汉代以前的经验及其本人临床实践创造出来的.<伤寒论>虽历近千年沧桑,但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的努力,虽然部分并非仲景先师的原著,但其精神实质已经完全继承下来了.为使<伤寒论>方剂能更好地治疗今病,今将其设方规律及特点进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9.
哮喘病因病机及经方认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属于祖国医学"哮证"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难以根治且易反复发作.目前哮喘的西医治疗主要是抗炎解痉,但是由于哮喘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文试图从中医角度分析哮喘病因病机及经方治疗的内在机制,积极探求哮喘病的防治方法,以更好地让传统方剂发挥作用,从而发挥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20.
肌张力增高是一种伴随着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而出现的常见并发症,以肢体痉挛为主要表现形式,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康复治疗。对肌张力增高的研究和治疗众说纷纭,纵观众多医家研究,对其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做一简单概述。抗痉挛的药物和手段多种多样,包括药物、针刺、手术、电刺激等方法,但由于疗效、费用及专业技术要求等问题限制了临床应用。从中医药方面探讨其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药毒副作用优势是一个亟待开发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