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系统论指导下,利用多学科技术研究中西医学理论实质及其内在联系,更有利于促进中西医学找到共同语言.作者根据已发表的有关中药复方抗癫痫效应现代医学研究文献为基础,分析中药特征与抗癫痫效应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收集、筛选1980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200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中药复方抗癫痫研究的文献,根据检索结果统计不同传统功能分类、不同药性、药味、归经的中药数量和其中具有抗癫痫效应的中药味数;用多元判别分析建立回归数学模型.结果 表明在这50味中药中,平肝熄风药的抗癫痫效应研究比较活跃,具有抗癫痫效应的比例为61.11%,归经分类分析,归胆经、心经、肾经的比例最多,与合计率比较,均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逐步的Logistic回归筛选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归心、脾、胆、心包经以及安神药、平肝熄风药、解表药、化痰止咳药及补虚药均是具有抗癫痫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回归系数>0,且P<0.01).这也与中医学有关理论相吻合.多元判别分析预测结果与原判定结果总符合率为91.6%.中药的传统功能分类、药性、归经与抗癫痫效应关系密切,以此为基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作为中药抗癫痫效应研究及临床用药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已发表有关单味中药抗肺纤维化(PF)效应现代医学研究文献,分析中药特征与抗肺纤维化效应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方法:收集、筛选1989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所载单味中药抗肺纤维化研究文献,统计不同功能分类、药性、药味、归经的中药数量和其中具有抗肺纤维化效应的中药味数;用多元判别分析建立回归数学模型。结果:在46味具有抗肺纤维化的中药中,活血化瘀药有8味,归经分类分析归胆经的有6味,与其在药典中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Logistic回归筛选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归胆经、膀胱经以及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均是抗肺纤维化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回归系数>0且P<0.01)。多元判别分析预测结果与原判定结果总符合率为91.0%。结论:中药的传统功能分类、药性、归经与抗肺纤维化效应关系密切,以此为基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作为中药抗肺纤维化效应研究及临床用药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20年心病中药用药规律研究及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中药治疗心病的现代医学研究文献为基础,分析中药特征与心病治疗的相关性并建立相应数学模型,以期为中药治疗心病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筛选近2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中药治疗心病研究的文献,统计检索结果中不同功效、药性、药味、归经的中药数量及其中具有心病治疗作用的中药味数;并用多元判别分析建立回归数学模型。结果:活血化瘀药(21.21%)、补虚药(17.65%)、归心经药(21.82%)、归脾经药(16.11%)在心病治疗研究方面比较活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筛选主要的影响因素,显示归心、脾、胆、心包经的中药和补虚药均是对心病具有治疗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回归系数>0且P<0.05),多元判别分析预测结果与原判定结果总符合率为91.6%,结果与中医学有关理论相吻合。结论:为了有利于人们更为客观地认识中药性味等特征对其心病治疗作用的影响,建立起客观的、回顾性检验正确率更高的Logistic回归方程,建议进一步加强对药典所收录更多中药开展有关心病治疗方面的实验及临床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癌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第一杀手,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WHO报告[1],200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人达1 010万,死亡620万。  相似文献   

5.
中药新药研发是中医药实现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改革新药审评审批制度,以鼓励新药研发创新,但中药新药研发的发展状况不佳,2015年以来的各类申报及获批数量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严重阻碍了新形势下中医药的发展。基于2008—2019年我国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申报数据,通过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批准情况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可能的原因,为推动我国中药新药研发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神经免疫网络是机体内多维立体网络调控体系.文章根据已发表的有关中药神经免疫调节作用的现代医学研究文献为基础,分析中药特征与神经免疫调节作用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收集、筛选1980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200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中药神经免疫研究的文献,根据检索结果统计不同传统功能分类、不同药性、药味、归经的中药和其中具有神经免疫效应的中药味数;用多元判别分析建立回归数学模型.结果 表明,同时具有神经免疫效应的中药有62味;补气药、补(肾)阳药、补血药、平肝熄风药以及归肾经中药的神经免疫效应研究比较活跃,同时具有神经免疫效应的比例高,与合计率比较,均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判别分析预测结果与原判定结果总符合率为89.3%.提示中药的传统功能分类、归经与神经免疫效应关系密切,以此为基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作为中药神经免疫网络效应研究及临床用药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系统论指导下,利用多学科技术研究中西医学理论实质及其内在联系,更有利于促进中西医学找到共同语言.作者根据已发表的有关中药神经效应现代医学研究文献为基础,分析中药特征与神经效应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收集、筛选1980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200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中药神经研究的文献,根据检索结果统计不同传统功能分类、不同药性、药味、归经的中药数量和其中具有神经效应的中药味数:用多元判别分析建立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补气药、补(肾)阳药、补血药、开窍药以及归‘肾经、味温中药的神经效应研究比较活跃,具有神经效应的比例高,与合计率比较,均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也正符合了中医"肾生髓"理论实质;多元判别分析预测结果与原判定结果总符合率为82.8%.中药的传统功能分类、药性、归经与神经效应关系密切,以此为基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作为中药神经效应研究及临床用药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冠心病(CHD)与其常见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为CHD的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病例组103例和对照组80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HD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动物脂肪摄入、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及总胆固醇是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度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积极对高危人群进行体检及干预有助于早期防治冠心病。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影响阳虚体质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中医体质调查数据。中医体质调查采用中医体质辨识软件V3.0实施,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影响阳虚体质的主要因素。结果:共纳入811例研究对象,其中阳虚质211例(2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女性,男性阳虚质比例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55,95%CI(0.37~0.81),P=0.002];相对年龄<50岁,年龄≥50岁者阳虚质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1.83,95%CI(1.26~2.65),P=0.001];体质量超重、肥胖人群阳虚质比例高于体质量正常及偏低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59,95%CI(0.38~0.91),P=0.018];高脂血症患者阳虚质比例高于血脂正常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63,95%CI(0.44~0.90),P=0.011];脂肪性肝病患者阳虚质比例高于正常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56,95%CI(0.37~...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生胆囊结石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病科244例确诊为肝硬化的住院病人,研究胆囊结石发生率,并探讨性别、酗酒史、Child-pugh分级、门静脉内径宽度(PVW)、血清白蛋白浓度(ALB)、血清总胆红素浓度(TBIL)、凝血酶原时间(PT)、胆囊壁厚度(GBW)、有无腹水等与胆囊结石发生率的关系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腹水是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OR=4.019,P=0.003:OR=4.062,P=0.041)。结论:临床治疗应积极控制低蛋白血症,防止高胆红素血症,控制腹水,可望降低和预防肝硬化胆囊结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42-1843
目的:是探讨耳鸣发病关系最密切的危险因素,为耳鸣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听力下降、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听力下降、高血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与耳鸣发病关系最为密切,OR值分别为16.704、5.591、5.215、4.632。结论:听力下降、高血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为本次调查耳鸣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子痫前期产妇238例(观察组)和240例正常产妇(对照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子痫前期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建立子痫前期发病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结果孕前BMI≥25 kg/m2(OR=6.145,95%CI(3.373,11.338)),糖尿病、高血压、肾脏病史(OR=14.087,95%CI(1.657,116.862)),自然流产史(OR=3.009,95%CI(1.162,7.802)),高血压家族史(OR=3.052,95%CI(1.725,5.365))是子痫前期发病的高危因素。所建预测模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9.2%和73.6%。结论应加强对孕前BMI≥25 kg/m2、有糖尿病、高血压、肾脏病史、自然流产史及高血压家族史的孕龄妇女进行孕前和孕期保健,以早期预防子痫前期。  相似文献   

14.
影响老年人睡眠质量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人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调查老年人186例,以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家庭因素、患病情况、文化程度、经济状态、劳逸情况、饮食情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这些因素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分析提示婚姻状况、家庭因素、劳逸情况、饮食情况、HAMA评分、HAMD评分是影响PSQI主要因素。其中HAMA评分、HAMD评分、劳逸情况、饮食情况为危险因素,婚姻状况、家庭因素为保护因素。结论老年人睡眠质量与婚姻状况、家庭因素、劳逸情况、饮食情况及精神状态有关,为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应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中医心病证研究提供客观的研究数据。方法:选择古代及近现代中医医家的医案,建立中医医案数据库,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法筛选变量,P<0.05。结果:筛选出中医心病常见的临床证型、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和临床用药的Logistic回归结果,并定量表达了这些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用药的重要性大小。结论:总结心病的发病规律(包括临床证型、病因或病理结果)、症状特点、用药规律,同时反推和证实了中医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Logistic回归是研究二分类观察结果与一些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多变量分析方法,从中医文献研究、中医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等3方面,论述了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钦州市居民高血压病发病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12月,抽取钦州居民600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高血压发病及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有心血管家族史、年龄大、饮酒、睡眠质量差及体重指数较大的人群患高血压病的几率较大。[结论]卫生部门应通过宣教提高人群的高血压防治知识,提倡良好的生活方式,以达到预防高血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证候与实验室客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通过临床专家问卷调查收集到1 218份合格的冠心病证候数据资料,运用SPSS 16.0软件进行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心电图对瘀血阳微证、心肺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有诊断意义;心脏X线对气阴两虚证、心肺气虚证、气滞痰阻证和阳虚气滞证有诊断意义;心脏彩超对寒凝心脉证、气滞心胸证、气阴两虚证、瘀血阳微证和心气虚证有诊断意义;心肌酶学指标对气滞痰阻证的诊断有鉴别作用;心肌钙蛋白对气滞痰阻证、心肺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的诊断有鉴别作用;冠脉造影对气阴两虚证、气滞痰阻证、寒凝心脉证有诊断意义,血脂对瘀血阳微证、肝脾不调证、气滞痰阻证和气阴两虚证有诊断意义;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气滞心胸证和气滞痰阻证的诊断有鉴别作用。结论:实验室客观指标对冠心病证候有诊断意义,为进一步开展诊断性试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四性、五味和归经与中药肾毒性的相关性,建立中药肾毒性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方法文献检索肾毒性中药111味、非肾毒性中药398味。记录上述中药的四性(寒、热、温、凉和平)、五味(酸、苦、甘、辛、咸、淡和涩)和归经(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和肝经),进行肾毒性中药、非肾毒性中药与其四性、五味和归经的相关性检验,相关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并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绘制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概率的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结果肾毒性中药和非肾毒性中药在四性归属有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为0.241;肾毒性中药和非肾毒性中药在五味归属有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0.210;肾毒性中药和非肾毒性中药在归经归属无相关性(P0.05)。四性、五味两个方面12个变量因素入选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四性中的热、平和五味中的苦、甘共4个变量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预测概率分界值为0.28)。结论中药四性、五味、归经3个方面24个变量因素当中,四性、五味两个方面12个变量因素与其肾毒性具有相关性,其中四性中的热、平和五味中的苦、甘为肾毒性的影响变量。在此基础上建立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对于中药肾毒性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建立中药特征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应的数学模型,为实验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近30年公开发表临床疗效良好的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复方376首,对复方中出现的205味药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0味药的功效、归经、药性、药味进行统计,并用多元判别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袪风湿药和活血化瘀药比较活跃,其使用率为33.33%和25.71%,归膀胱经的使用率为23.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筛选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和归膀胱经的药均是具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应的重要因素(回归系数>0,且P<0.01)。多元判别分析预测结果总符合率为90.0%。结论:中药特征与其治疗类湿性关节炎效应存在一定的规律,高频药是其所在功效、归经的代表用药,为临床医生选方用药提供参考依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结果与中医关于RA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理论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