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明  杨爱红等 《医学综述》2000,6(12):553-554
<正>中耳腔存在着一种特殊运输系统-粘液纤毛排送系统(mucociliary SyStem),由中耳粘膜(middle ear mucosa)和粘液毯(mucous blanket)组成。在正常状态下,中耳粘液、纤毛相互作用,清除中耳腔内积聚的粘液、浆液性物质,以保持中耳腔的清洁和正常的生理功能。对于分泌性中耳炎,尽管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扑朔迷离,大量的实验研究已经证实,中耳渗液在中耳腔的积聚是此病特征性的病理改变,反映了清除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对胚胎第15天至出生后30天的大鼠气管上皮的发生过程进行了观察。证实胚胎第15天的气管上皮为假复层上皮,细胞表面有少量微绒毛;胚胎第17天,气管上皮出现典型的杯状细胞;胚胎第19天出现纤毛细胞;出生5天以后,上皮细胞增殖、聚集并内陷,形成气管腺。杯状细胞的粘液颗粒主要是中性粘多糖,气管腺的粘液颗粒为酸性粘多糖和中性粘多糖。实验结果表明:在胚胎期和生后早期,粘液纤毛运送系主要由纤毛细胞和杯状细胞等组成,出生5天以后,粘液纤毛运送系统主要由纤毛细胞和气管腺组成。  相似文献   

3.
第一节气管与支气管的微细构造气管与支气管的管壁可分三层,由内向外依次为粘膜层、粘膜下层和外膜(图3—1)。一、粘膜层由上皮及固有膜组成。上皮为含有杯状细胞的假覆层柱状纤毛上皮。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纤毛可节律性的摆动,通过纤毛摆动可将粘膜表面的分泌物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2例正常蝶窦粘膜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蝶窦粘膜属典型呼吸道上皮,由纤毛细胞、无纤毛细胞及杯状细胞组成。在窦口区纤毛长而密集,窦腔内纤毛丛中有无纤毛细胞及杯状细胞,无纤毛细胞表面有绒毛。提示窦腔粘膜分泌的粘液主要由窦口区纤毛排除。在窦腔纤毛丛中还观察到一些形似兰花叶状的特殊结构,其性质、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用改良的静脉留置针将地鼠气管腹侧面粘膜刮除,经时取材,用光、电镜观察气管上皮修复过程中粘液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以探索粘液分泌细胞在气管上皮修复中的作用。结果:损伤后6h边缘部上皮细胞开始增殖变为扁平状并向损伤面爬行;24h覆盖损伤面。电镜下这些细胞表面无纤毛或仅有少量微绒毛,胞浆内有大小不等散在的粘液颗粒和较多的粗面内质网,与光镜下含有细小或融合性的PAS(+)颗粒相一致。36h后,损伤面由3~5层表皮样化生细胞构成,核周出现蛋白丝状物围绕,部分胞浆内仍有少量粘液颗粒。72h后,细胞出现短而细的纤毛或出现较多的粘液空泡。2周后恢复正常结构。认为:粘液分泌细胞不是终末细胞,而是损伤后参与修复的主要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6.
郭静  宋孝廷 《陕西医学杂志》2001,30(11):668-670
关于哮喘的发病机理 ,目前已形成这样一个概念 ,即细胞因子是细胞间相互作用的“信使”,粘附分子是细胞间作用的“桥梁”,炎性介质则是细胞发挥作用的“效应物质”[1 ]。作为一线生理屏障的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在哮喘气道炎症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现就支气管上皮细胞在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1 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结构发育成熟的气道结构复杂 ,由连续的上皮细胞层覆盖 ,但上皮内的细胞类型不同 ,在近端下呼吸道的上皮表面主要是纤毛上皮细胞 ,它与基底细胞及杯状细胞一起构成假复层上皮 ,到达气管腔表面的大部分细胞为纤毛上皮细胞。基底细胞与基底膜相连 ,通过半桥粒固定于上皮。在远端下呼吸道中 ,Clara细胞和基底细胞占优势 ,纤毛细胞已不存在 ,杯状细胞数量减少 ,上皮细胞更象柱状。整个上皮存在于一薄层基底膜上 ,通过间质结缔组织的网状层相互支撑 ,上皮下存在其他的结缔组织组成的纤维细胞。2 上皮细胞分泌的炎性介质2 .1 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白三烯十五和二十羟碳四酸 主要引起对吸入变应原的速发及迟发性反应 ,是哮喘发病的重要介质。2 .2 内皮素 ( ET) 近几年发现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能...  相似文献   

7.
黄静  冯玉麟 《四川医学》2002,23(4):419-422
慢性支气管炎特征之一是气道粘液高分泌 ,气道粘液高分泌引起外周气道的粘液填塞 ,引流不畅 ,使气道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了解气道粘液高分泌的机制及气道分泌物的物理、生化特征和粘液的运输 ,对选择适当的粘液活动剂进行治疗十分重要。1 粘液的生化及物理特征1.1 粘液的生化特征 人体气道粘液是一种非均一、粘弹性的粘性胶 ,95 %以上是水分 ,其余部分由蛋白质(3% )、脂质 (1% )和矿物质 (1% )组成 ,由气道上皮细胞、粘膜下腺体以及肺泡上皮所分泌。呼吸道粘液分泌异常时 ,常致气道阻塞 ,它包含粘液、异物、病原、微生物、各种炎症细胞…  相似文献   

8.
黏液纤毛清除系统是呼吸道重要的防御机制之一,它在气道上皮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及有毒颗粒刺激中发挥重要作用。黏液纤毛清除系统由气道和黏膜下腺上皮细胞介导,通过在气道表面分泌液体、电解质、抗菌和抗炎蛋白以及黏液,在多层防御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环境的改变、药物或者疾病均能使气道黏液分泌与纤毛运动异常,导致黏液清除速率下降,进一步加重对黏液纤毛清除系统的破坏。黏液纤毛清除系统障碍常见于原发性纤毛功能障碍、囊性肺纤维化、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杯状细胞化生和黏膜下腺细胞肥大、黏液高分泌、纤毛倒伏粘连和缺失、气道阻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量吸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纤毛超微结构和粘液-纤毛转运系统功能的变化。方法:对10例大量吸烟的COPD患者和6例健康对照者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术取支气管粘膜标本行纤毛超微结构检查;用放射性气溶胶吸入ECT显像法测定7例大量吸烟COPD患者和7例健康对照者气道粘液-纤毛转运系统的功能。结果:患者组纤毛轴丝超微结构异常比例[(19.2±2.8)%]显著高于对照组[(11.6±2.3)%,P<0.01];粘液-纤毛转运系统的功能(右肺中央感兴趣区放射性气溶胶被清除一半需要的时间)显著下降,患者组为(1 943±629)s,对照组为(1 207±276)s,P<0.05; 并且气道纤毛超微结构异常改变和粘液-纤毛转运系统的功能变化呈显著相关(r=0.7045,P<0.05)。结论:大量吸烟和慢性气道炎症因素可使气道纤毛超微结构明显改变,粘液-纤毛转运系统的功能下降;且结构和功能改变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人胚鼻咽粘膜主要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被覆,伴有少量过渡型上皮,未见典型的复层鳞状上皮。前者为鼻咽上皮的原基型,由纤柱细胞、杯状细胞、表面未分化细胞、中间细胞和基底细胞组成。纤柱细胞和杯状细胞均由基底细胞、中间细胞和表面未分化细胞分化而来。过渡型上皮由基底细胞向纤毛细胞和杯状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同分化阶段的中间细胞及表面未分化细胞所组成。基底细胞和中间细胞的胞浆内含有胞浆泡状系统和张力原纤维,具有双向分化的能力。过渡型上皮是演变为复层鳞状上皮或发生鳞状上皮化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呼吸道粘液纤毛系统及其清除机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粘液纤毛系统是呼吸道防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粘液纤毛系统的清除作用,从气管支气管树中除去吸入的颗粒、内源性细胞碎屑以及过多的分泌物等,以保持呼吸道的正常生理功能。1粘液纤毛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1纤毛的分布和结构人体的呼吸道表面均被覆纤毛上皮,气管...  相似文献   

12.
<正> 1 呼吸道粘膜纤毛结构和形态学的研究 呼吸道粘膜大部分属于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上皮表面分布着从纤毛细胞中生长出来的纤毛。每个纤毛细胞大约有200~250根纤毛,每根纤毛的长度为6μ根部稍粗,尖端稍细,平均直径0.3μ(3)。在纤毛表面覆盖着一层粘液。其主要成分为水,无机盐和粘多糖、粘蛋白、溶菌酶。它有助于纤毛的输送功能,并对纤毛产生保护作用(5)。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研究呼吸道疾病时的粘液纤毛清除功能,采用99mTc-DTPA气溶胶吸入显像,通过电影显示定性和定量指标分析.对18 例健康受试者和患者进行了显像研究,得到气道清除率和粘液纤毛清除率的正常值,并观察了3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气管-支气管纤毛清除功能的改变.结果显示,健康受试者与COPD患者粘液纤毛清除率(mm/min)分别为3.89±0.92和1.32±0.59,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OPD患者不同时间气道清除率和粘液纤毛清除率均明显低于健康受试者(P<0.01).本研究方法简便客观,具有定性观察和定量分析的优点,对于呼吸系统其它疾病(如支气管扩张、原发性纤毛无运动)的研究及药物疗效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99mTc—DTPA气熔胶显像测定呼吸道粘液纤毛清除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研究呼吸道疾病时的粘液纤毛清除功能,采用^99mTc-DTPA所溶胶吸入显像,通过电影显示定性和定量指标分析。对18例健康受试者和患者进行了显像研究,得到气道清除率和粘液纤毛清除率的正常值,并观察了3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气管-支气管纤毛清除功能的改变。结果显示,健康受试者与COPD患者不同时间气清除率和粘液纤毛清除率均明显低于健康受试者(p〈0.01)。本研究方法简便客观,具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小气道粘液潴留形态学改变的危急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患 (COPD)小气道粘液潴留的病理特点 ,探讨其恶化病情的形态学基础。方法 :取正常肺组织、COPD临床缓解期及急性发作期死亡患者肺组织 ,行免疫组化染色 ,图象分析系统检测杯状细胞化生指数、上皮粘液储备指数、腔内粘液潴留指数及腔内粘液连体指数。结果 :COPD患者上述指数较正常人普遍增加 ,临床缓解期与急性发作期死亡患者的杯状细胞化生指数和上皮粘液储备指数无明显差异 ,但两者腔内粘液潴留指数和连体指数相差显著 ,后者尤其突出。结论 :小气道粘液潴留的增加尤其是腔内粘液与气道壁杯状细胞呈开放式连体现象的增加是导致病情恶化的重要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袖式肺叶切除术后早期呼吸道粘液纤毛清除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袖式肺叶切除术后早期呼吸道粘液纤毛清除功能的变化。方法:用放射性气溶胶吸入动态显像法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 10 天对 15 例行袖式上肺叶切除和 20 例行标准上肺叶切除患者的呼吸道粘液纤毛清除功能进行测定。结果:临床检查结果表明,行袖式肺叶切除术的 15 例患者术后第 10 天术侧的粘液清除功能比术前降低(P<0.01),健侧与术前无显著差别(P>0.05)。而 20 例同期行标准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术后第10天健侧和术侧的粘液清除功能均与术前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袖式肺叶切除术后早期术侧呼吸道粘液纤毛清除功能明显下降,是术后早期呼吸道内分泌物潴留引起肺炎和肺不张等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路名芝  刘勇 《九江医学》1996,11(4):224-226
建立免疫组化与粘液组化套染技术,同步显示细胞核抗原与粘液成份,研究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关系。结果显示PCNA和P53阳性均定位于细胞核内,杯状细胞胞浆中硫酸化粘液物质呈蓝色。46例胃腺癌癌旁组织中,27例含硫酸化粘液肠化生上皮细胞的PCNA阳性率(66.7%)显著高于无硫酸化粘液的肠化生细胞(31.6%)。21例P53阳性的胃癌中癌旁组织含硫酸化粘液肠化生的伴随着率高于P53阴性胃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国人胎儿喉黏膜上皮细胞发育分化的特点.[方法]收集9~40周胎儿喉标本33例.应用连续切片HE染色、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黏膜上皮.[结果]9周胎喉黏膜由1~2层低柱状细胞组成,仅表层细胞表达微弱的角蛋白,13周后出现多种类型的上皮细胞,上皮全层均表达细胞角蛋白;会厌舌面、声带被覆鳞状上皮,会厌喉面、室带、喉室及声门下区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其基底细胞和中间细胞的胞浆内含有丰富的胞浆泡状系统、张力原纤维和桥粒;过渡上皮和纤毛上皮中均散在岛状鳞状上皮但出现时间不一致.[结论]人喉黏膜上皮细胞的分化发生于胎儿9~13周期间;纤毛上皮的基底细胞和中间细胞具有双向分化的潜能;过渡上皮和纤毛上皮中出现岛状鳞状上皮是生理现象,前者由复层立方上皮分化而来,后者由纤毛上皮分化而来.  相似文献   

19.
一种改进的胃肠粘液清除法及扫描电镜观察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酶解法及机械法处理用于扫描电镜观察的胃肠粘膜样品,结果表明,α-糜蛋白酶和透明质酸酶对小肠粘膜表面粘液有更好的清洁效果,经酶处理后胃粘膜表面残存的粘液可经人工方法进一步清除,联合应用,效果更为理想。此法方便,简单,不损伤组织且重复性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粘液清除法。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气管哮喘大多在支气管反应性增高的基础上由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不同程度的弥漫性支气管痉挛、粘膜水肿、粘液分泌物增多及牯膜纤毛功能障碍等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