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害怕跌倒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平衡功能,降低害怕跌倒,提高移动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大连康复疗养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自行研制的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治疗。于治疗前(M0)、治疗1个月(M1),治疗3个月(M3)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中文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及起立-行走测试(TUGT)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在M0、M1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3,实验组BBS评分(39.48±2.35)分、MFES评分(87.47±11.67)分、TUGT计时(21.06±1.80)s较对照组BBS评分(38.09±1.13)分、MFES评分(80.76±10.45)分、TUGT计时(22.82±2.10)s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能够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降低害怕跌倒,提...  相似文献   

2.
康复护理干预对防止脑卒中患者跌倒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防止脑卒中患者跌倒的作用。方法: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中均配合评估、心理康复、运动训练,药物、助行器和家庭康复指导等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治疗3个月后随访,2组患者跌倒次数及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Berg平衡量表(BBS)及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分明显提高(P〈0.01或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表现更显著(P〈0.01或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跌倒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平衡功能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平衡功能反馈训练。2组患者分别经40 d治疗后,采用BBS和MBI量表对其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其BBS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平衡功能反馈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摇头刺激结合体位旋转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治疗组采用摇头刺激、体位旋转训练及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2组均每天训练1次,每次40 min,每周训练5次,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Barthel指数(BI)评定2组患者平衡功能、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BBS、FAC、FMA及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训练4周后治疗组的BBS、FAC、FMA、BI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的BBS、FAC、FMA及BI较治疗前亦有改善(P<0.05),治疗后2组间BBS、FAC、FMA及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摇头刺激结合体位旋转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太极拳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2组均进行常规的家庭康复训练和随访,而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简化的太极拳训练,2组均于治疗3个月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患者的平衡能力。 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的BBS分值均有显著提高(P<0.01),训练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太极拳对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的改善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Gentile运动技能分类法指导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3例,随机分为技能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2组均配合运动再学习为主的康复治疗方案。技能组在采用运动再学习治疗方案时以Gentile运动技能分类法为指导进行运动分级和任务设计。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跌倒风险指数(FI)、Berg平衡量表(BBS)及TUG计时测定评价平衡功能。结果:治疗6周后,与治疗前比较BBS评分2组均有显著提高;FI及TUG计时测定明显降低(均P0.05,0.01);2组间比较,技能组BB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UG计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FI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Gentile运动技能分类法为指导进行运动分级及任务设计,可以提高康复治疗效果,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跌倒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后有过跌倒史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疗法、传统治疗等,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由治疗师在每次运动训练过程中给予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下肢Fugl-Meyer(FMA-L)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FES,BBS,FMA-L及FAC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与各自治疗前相比,评分均有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观察组评分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助心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脑卒中跌倒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疗效的影响。 方法4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分为FES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基本的康复训练。FES组加用FES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次30 min,共3周(15次)。对照组在治疗期间不接受任何电刺激。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Barthel指数(BI)进行功能评定。 结果FES组患者上肢FMA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FES组上肢FM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下肢FMA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ES组下肢FM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BB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ES组BB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FES组患者B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FES组B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FES治疗能提高老年脑卒中早期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进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计时起立行走(TUG)和最大步行速度测试(MWST)在评估脑卒中患者功能方面的异同,为临床应用提供试验基础。方法:由同一名康复医师对5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TUG、MWST、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FMA)。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TUG、MWST与BBS、BI、FMA之间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TUG和MWST的预测效能。结果:TUG、MWST与Berg、BI、FMA上肢得分、FMA下肢得分、FMA总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TUG各项相关系数均大于MWST。TUG预测生活自理、跌倒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均显著大于MWST(P0.05)。结论:TUG评估与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更佳,在预测患者跌倒风险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也优于MWST。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其下肢功能进行强化训练,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牵张训练、躯干肌控制训练、髋关节控制训练、膝关节控制训练、踝背屈诱发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及简式Fugl-Meyer下肢功能量表(FMA-LE)对2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8周治疗后,发现其BBS评分及FMA-L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BBS评分[(48.2±5.7)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FMA-LE评分[(27.9±4.4)分]与对照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平衡能力,对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认知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TCA)结果,发现所有患者均患有认知功能障碍,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常规运动、作业等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认知干预,疗程为6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LOTCA、Brunel平衡量表(BBA)、Berg平衡量表(BBS)对患者认知功能及平衡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相应治疗后,发现其平衡功能、认知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进一步分析后发现,治疗组患者平衡功能、认知功能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认知是影响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认知干预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脑卒中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增加BWSTT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其功能性步行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以及下肢肌力Motricity指数结果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相应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并且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WSTT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平衡能力及下肢肌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次10~20 min,每周6次,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采用Rivermead运动指数(RM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以及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定患者步行能力,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BBS和RMI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FMA、BBS和RMI评分均优于组内治疗前水平(P<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能独立步行(FAC分级≥3级)的患者分别为5例(23.8%)和8例(38.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独立步行患者分别增加到12例(57.1%)和18例(85.7%),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步行功能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步行功能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 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进一步改善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平衡能力及害怕跌倒的影响。方法:将60例学龄期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推拿疗法,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干预3个月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及修订版的跌倒效能量表(MFES)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对照组BBS、MFES得分分别为(28.13±3.23)分、(2.67±0.85)分,干预组BBS、MFES得分分别为(28.45±3.57)分、(2.50±0.69)分,其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BBS、MFES得分分别为(31.83±4.12)分、(4.51±1.32)分,干预组BBS、MFES得分分别为(38.16±5.28)分、(7.17±1.56)分,各组患儿BBS、MFES得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干预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推拿疗法可以提高脑瘫患儿的平衡功能和跌倒自我效能水平,能积极改善患儿害怕跌倒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步态联合平衡训练对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PD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训练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PD药物治疗,训练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步态训练及平衡功能训练。于训练前、训练8周后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运动功能检查(UPDRS-Ⅲ)、10 m行走速度及6 min行走距离评定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情况;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患者平衡能力变化,并记录跌倒次数。 结果经治疗8周后发现训练组10 m行走速度[(1.43±0.32 )m/s]、6 min行走距离[(380.65±96.55)m]、BBS评分[(49.61±5.14)分]均较对照组[分别为(0.89±0.41)m/s,(291.67±115.74)m、(41.53±3.62)分)]显著增加,UPDRS-Ⅲ评分[(23.89±6.83)分]及跌到次数[(2.78±7.55)次]均较对照组[分别为(27.52±7.56)分和(5.78±9.45)次]显著降低(P<0.05)。 结论在传统药物干预基础上辅以步态及平衡功能训练,能进一步改善PD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减少患者跌倒次数,抑制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头眼运动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rTMS治疗及头眼运动, rTMS治疗每日1次, 共20 d, 头眼运动每次每个动作1 min, 每日2次, 每周5 d, 连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 采用Fugl-Meyer评估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测试(TUG)、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的下肢运动与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前, 2组患者FMA-LE、BBS、TUG、MBI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 2组患者FMA-LE、BBS、MB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增加, TUG用时均较组内治疗前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LE[(27.05±4.06)分]、BBS[(39.00±5.85)分]、TUG[(18.15±3.22)s]、MBI[(66.55±8.67)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头皮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头皮针组、运动想象组及综合治疗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头皮针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头皮针治疗,运动想象组辅以运动想象疗法,综合治疗组在头皮针组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疗法。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患者进行10m最大步行速度(10m MWS)、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评分。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10m MWS、BBS、FAC评分、TUGT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经6周治疗后,3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综合治疗组10m MWS[(0.67±0.23)m/s]、BBS评分[(46.03±7.38)分]、FAC评分[(4.00±0.96)分]、TUGT[(16.73±7.62)s]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头皮针组及运动想象组(P<0.05)。 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头皮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且其疗效优于单纯头皮针治疗及运动想象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ro-Kin平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跌倒风险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2组均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另外给予Pro-Kin平衡仪训练,对照组另外给予常规平衡训练。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定平衡能力,采用Holden步行能力分级量表(FAC)评定步行能力,采用巴氏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同时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估跌倒风险。结果:治疗后,2组BBS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Holden步行分级、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BBS及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跌到风险评估显示,观察组跌倒风险下降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仪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风险,Pro-Kin平衡训练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下肢强化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29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强化训练组及综合治疗组。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科处理及康复训练,高压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高压氧治疗,强化训练组则辅以下肢强化训练,综合治疗组则辅以高压氧及下肢强化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下肢部分(FMA-L)、改良Barthel指数(MBI)、Berg平衡量表(BBS)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对各组患者下肢功能及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TUGT、MBI、FMA-L及BB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经1个月治疗后,发现各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以综合治疗组的改善幅度尤为显著,强化训练组次之,高压氧组疗效相对较差,各指标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下肢强化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能明显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ADL能力恢复,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22-223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4例跌倒伤老年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老年人接受12周的散步练习,观察组患者进行12周的八段锦运动。观察两组患者起立-走时间(TUGT)、闭眼三角站立时间(ECLSB)变化情况,并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对两组老人跌倒预防情况进行评分比较。两组老年人起立-走时间(TUGT)、闭眼三角站立时间(ECLSB)较12周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BBS)、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分53.5±12分、132.4±35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48.8±11分、123±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八段锦运动疗法对于预防老年人跌倒有显著效果,不但能帮助患者改善身体状况,更能提高平衡感,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