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贵州畲族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分布特点,为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采用遗传学界公认的方法对320名贵州畲族利眼、扣手、利手、利足、叠臂、叠腿和起步类型等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进行活体观察,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贵州畲族利眼、扣手、利手、利足、叠臂、叠腿和起步类型的右型出现率分别为51.9%、65.3%、93.1%、55.9%、50.9%、71.3%、44.7%;除利足和叠臂外,其它5种特征间出现率男女间差异无显著性;利手与叠腿、利足与起步类型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或P〈0.01),其它特征间关系不明显。结论:贵州畲族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多为右型,特征出现率男女间差异多不显著,特征间相关性极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贵州[亻革]家人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分布特点,为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采用遗传学界公认的方法对412名(男217,女195)生活在贵州的[亻革]家人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利眼、扣手、利手、利足、叠臂、叠腿、起步类型)进行活体观察。调查对象年龄7~55岁,三代均为[亻革]家人。结果:(1)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出现率右型高于左型;(2)除利眼外,其他特征的出现率男女间差异不明显;(3)扣手与利眼、扣手与利手、扣手与利足、扣手与叠臂、利手与利足、利手与叠腿、利手与起步类型、利足与叠腿之间存在相关性,并具有同侧组合特征(除扣手与利眼外),且均以右-右型组合居多;(4)与我国其他19个民族群体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亻革]家人与贵州汉族最为接近,与湖南侗族、靖州苗族和凤凰苗族次之,与内蒙古蒙古族、达斡尔族、朝鲜族、回族、鄂伦春族和天津汉族较远。结论:[亻革]家人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多为右型,特征出现率男女间差异多不显著,特征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同侧组合特征类型为其亲和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贵州平塘布依族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分布情况,籍以丰富和积累国人体质人类学和群体遗传学研究资料.方法:采用学术界公认的群体遗传学调查方法,遵循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对908名(男488,女420)生活在贵州平塘县的布依族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扣手、利手、利足、利眼、叠臂、叠腿、起步类型)进行活体观察.调查对象年龄7 ~55岁,三代均为布依族.结果:(1)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出现率右型高于左型,男女间差异均无显著性;(2)扣手与利手、扣手与利足、扣手与利眼、扣手与起步类型、利手与利足、利手与叠臂、利手与叠腿、利足与叠腿、利足与起步类型、叠臂与叠腿、叠腿与起步类型之间存在相关性(P <0.05或P<0.01);(3)与我国其他24个民族群体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贵州平塘布依族与贵州汉族、畬族最为接近,与贵州三都布依族和广西仫佬族次之,与内蒙古蒙古族、达斡尔族、汉族、朝鲜族、回族和天津汉族较远.结论:贵州平塘布依族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性别差异不明显,特征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西家人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分布情况,籍以丰富和积累国人体质人类学和群体遗传学研究资料.方法:采用学术界公认的群体遗传学调查方法,遵循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对432名(男212,女220)生活在贵州的西家人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扣手、利手、利足、利眼、叠臂、叠腿、起步类型)进行活体观察.调查对象年龄7 -55岁,三代均西家人.结果:(1)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出现率右型高于左型,利眼、叠臂和叠腿右型出现率存在性别差异(P <0.05或P<0.01);(2)扣手与利眼、扣手与起步类型、利手与叠臂、利足与起步类型、利眼与起步类型之间存在遗传关联性(P<0.05或P<0.01);(3)与我国其他21个民族群体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西家人与贵州亻革家人、汉族和畲族最为接近.结论:西家人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以右型多见,特征间遗传关联性较小.  相似文献   

5.
贵州8个民族6种不对称行为特征的群体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贵州少数民族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分布频率及其相关关系。方法:对贵州瑶族、布依族、苗族、侗族、水族、土家族、彝族、汉族等8个民族1999人的利手、利足、利眼、叠臂、叠腿、起步类型等6种不对称行为特征进行活体观察。结果:8个民族的右利手出现率为74.35%~95.14%、右利足出现率为55.14%~96.22%、右利眼出现率为43.50%~95.14%、右叠臂出现率为52.22%~92.45%、右叠腿出现率为54.19%~96.76%、右起步类型出现率为47.29%~92.43%。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出现率存在民族间差异(P<0.05),不对称行为特征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不对称行为特征分布具有群体遗传特性,并且存在明显的地域性,相关的不对称行为特征间的亲和特征表现为同侧组合特征类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贵州某地汉族学生手部5对群体遗传学性状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群体遗传学常用方法,调查了贵州某地汉族学生384人(男105人,女279人)手部5对性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性别间、群体间差异比较采用u检验,各特征间相关关系分析用χ2检验.结果 贵州某地汉族学生拇指类型、环食指长(男)、环食指长(女)、小指弯曲、利手4对性状的显性基因频率分别为0.3367、0.0641、0.0667、0.3852、0.8239,非方型和方型指甲形状的出现率分别为73.44%、26.56%.在相关性分析中,仅有拇指类型与环食指长、小指弯曲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性状组合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贵州某地汉族学生利手和指甲形状两对遗传性状存在性别差异.②各特征间相关性较小.③贵州某地汉族学生小指弯曲与其他民族群体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贵州汉族部分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684名汉族人群(男性186人,女性498人)的卷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耳耵聍5对遗传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贵州汉族卷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耳耵聍显性性状出现率分别为67.5%、18.0%、37.1%、60.4%、30.8%。其中,男性分别为68.8%、23.1%、38.7%、64.5%、33.9%,女性分别为67.1%、55.6%、16.1%、36.5%、58.89%、29.7%。叠舌率存在性别间差异(P〈0.05),卷舌与叠舌、耵聍与前额发际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贵州汉族5项遗传性状的性别间差异不明显,且彼此相关性极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分析宁夏回、汉族舌运动类型的遗传学特征.方法 采用随机整体抽样的方法对宁夏汉族(共808例,男412例,女396例)和回族(共492例,男312例,女180例)人群的舌运动类型(卷舌、翻舌、叠舌、三叶舌)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卷舌、翻舌、叠舌、三叶舌出现率在汉族依次为74.75%、35.27%、26.11%、2.35%;回族依次为81.30%、26.02%、28.25%、4.47%.回族在卷舌、叠舌、三叶舌出现率均高于汉族,翻舌出现率低于汉族;宁夏回、汉族之间卷舌、三叶舌及翻舌的出现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1.宁夏回、汉族舌运动类型在性别间没有统计学意义;2.卷舌、翻舌、叠舌、三叶舌4种舌运动类型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学习群体遗传性状出现率分布及其特征间的相关关系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群体遗传学公认的方法,调查了530人(汉族412人、少数民族118人)8对群体遗传学性状,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计算出各遗传性状的出现率,并将其与文献数据进行比较。性别间差异的统计学处理采用U检验,各特征间相关关系分析等使用χ2检验进行。结果贵州某地区卫校汉族学生前额发际、眼睑、唇厚、下颏类型、睫毛、耵聍、门齿类型、发质8对遗传性状显性出现率分别为33.50%、77.20%、14.10%、65.00%、61.20%、20.90%、88.30%、18.90%;少数民族学生则分别为25.40%、76.30%、16.90%、62.70%、62.70%、22.00%、88.10%、25.40%。结论①贵州某地区卫校学生发质存在性别差异(P<0.05),汉族学生性别间前额发际、眼睑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少数民族学生性别间下颏类型、耵聍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8项群体遗传学特征间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10.
范迎  徐国昌  席焕久  任甫  温有锋  杨雷  陈志国 《重庆医学》2013,42(7):788-789,792
目的研究河南汉族五项舌运动类型(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的分布情况,为人类学群体遗传学积累资料。方法对河南汉族400例(男200例,女200例)正常人五项舌运动类型进行调查,使用SPSS17.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河南汉族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构成比分别为48.0%、8.75%、34.0%、67.25%、6.75%。其中尖舌、三叶舌2项舌运动类型的构成比男女性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其他族群比较,河南汉族叠舌、翻舌构成比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尖舌构成比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卷舌、三叶舌构成比处于较低水平;(3)叠舌与翻舌、卷舌与三叶舌这两对性状特征间有相关性。结论河南汉族的舌运动类型与独龙族、四川资阳汉族、广东化州汉族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贵州世居民族群体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多样性。方法:对贵州布依族、苗族、水族、彝族、仡佬族、土家族、侗族、白族、回族、毛南族、畲族、穿青人和汉族群体5655人(男性3045人,女性2610人)的头面部28项指标进行活体观察和聚类分析。结果:贵州世居民族头面部形态特征,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基本上呈现南北部两大类型。结论:贵州世居民族头面部形态特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这些特征对探讨贵州少数民族起源及其渊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贵州南部地区苗族、畲族和汉族头面部形态特征调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了解贵州南部地区苗族、畲族、汉族人群头面部形态特征。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苗族548人(男290人,女258人),畲族332人(男173人,女159人),汉族528人(男290人,女238人)的头面部28项指标进行活体观察和比较。结果:三个民族的头面部形态特征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结论:贵州南部地区苗族、畲族、汉族人群头面部形态特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这些特征对探讨贵州少数民族起源及其渊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贵州北部地区彝族、白族、穿青人头面部形态特征。方法:采用整群抽取贵州北部地区彝族、白族、穿青人和汉族群体1581人(男性868人、女性713人)的头面部28项指标进行活体观察和比较。结果:各民族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结论:贵州北部地区彝族、白族、穿青人和汉族群体头面部形态特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这些特征对探讨贵州少数民族起源及其渊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贵州仡佬族、土家族和回族头面部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了解贵州仡佬族、土家族、回族人群头面部形态特征。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仡佬族288人(男145人、女143人)、土家族363人(男171人,女192人)、回族305人(男178人、女127人)的头面部28项指标进行活体观察。结果:各民族既有许多相似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结论:贵州仡佬族、土家族、回族头面部形态特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这些特征对探讨责州少数民族起源及其渊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