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肋间留置引流管对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1月接诊的胸腔积液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在腋前线和腋中线第5或第6肋间留置引流管治疗,对照组给予在腋中线和腋后线间第7或第8肋间留置引流管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各项时间指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腋前线和腋中线第5或第6肋间留置引流管治疗胸腔积液,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评分更低,并且能缩短各项时间指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8月收治的72例胸腔积液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第6和第7肋间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组:在第5肋间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胸水吸收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疼痛评分。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2.22%)低于观察组(91.67%),两组实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胸水吸收时间以及胸腔引流管置留所用时间与对照组开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8、16以及32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第5肋间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对胸腔积液患者开展治疗,效果理想,可降低机体疼痛,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还获得患者与家属的认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内径胸腔引流管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接受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术后于腋中线第7或第8肋间留置20Fr胸管引流,实验组(40例)术后于腋中线第9或第10肋间留置8Fr中心静脉导管引流;两组患者均于锁骨中线第1肋间留置8F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拔管时间、引流量以及术后疼痛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于上下胸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能让术后引流量显著减少,让患者痛苦程度显著减轻,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自发性气胸患者治疗中的护理措施。方法 50例自发性气胸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对其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病情评估、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术防感染护理、保持引流装置密闭性护理以及引流有效性的观察护理等措施,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 50例患者全部康复顺利,平均住院时间6.7 d,无切口感染、引流管脱落、引流管阻塞发生。出院前护理满意度调查,45例非常满意,满意5例,总满意率为100%。结论对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实施精心的心理护理,做好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护理,可以促进患者顺利早日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气胸后,采用带针胸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不适症状。方法对26例肺结核合并气胸患者,采用带针胸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并进行护理动态观察。结果护士缓解病情所实施的胸腔闭式引流,对其患者进行密切观察与经精心护理,置管引流顺利,肺复张力良好,均成功拔管后康复出院。结论采取带针胸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加强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术后闭式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密闭、无菌、通畅、固定,确保引流管通畅,是治疗气胸患者痊愈,控制并发症及减轻气胸症状,达到引流成功的效果,是治疗气胸最重要的工作环节和捷径,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和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收治的7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疗效及并发症等。结果:2组在手术时间、总体有效率、留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胸腔感染率、切口感染率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管腔堵塞、脱管、皮下气肿发生率及住院费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和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效果相同,但使用双腔气囊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具有操作简单、取材方便、并发症少、住院费用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3年6月收治126例自发性气胸的护理过程和经验。结果 126例患者经胸腔闭式引流术后8例带管出院,1例胸腔大出血死亡,117例治愈出院,引流管留置时间7~132d,平均14d。通过对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术后及拔管后的护理,患者及家属均能很好的配合治疗,达到治疗和护理的目的。结论自发性气胸确诊后如患者有呼吸困难均应行胸腔闭式引流,加强对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可减少引流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黄峻岭 《河北医药》2010,32(10):1213-1215
目的 探讨自发性气胸(SP)简单有效的而且适宜基层医疗机构普及的方法.方法 103例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1).观察组采用自制简易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及肋间小切口方法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大口径胸引流管及肋间常规切口方法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组分别观察治愈率、置管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疼痛、患侧肩背部疼痛及肺脏层胸膜受刺激所致牵扯不适感、切口感染、皮下气肿、引流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3%(治愈率84.6%),对照组总有效率96.1%(治愈率90.2%).2组间比较治愈率、有效率、置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出现较对照组少,尤其在切口疼痛、患侧肩背部疼痛及肺脏层胸膜受刺激所致牵扯不适感和切口感染等方面(P<0.05).结论 利用一次性输液管自制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及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SP,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装置制作简便,取材方便,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的优点,适宜基层医院救治患者使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林伟康  邓江华  潘学智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44-444,446
目的探讨使用持续低负压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受试对象为6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胸腔闭式引流,实验组给予持续低负压气胸闭式引流装置引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切口疼痛、肩部疼痛、胸膜不适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采用持续低负压气胸闭式引流装置在自发性气胸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治疗创伤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6例创伤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63例作为对照组,另根据配对原则抽取63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组采用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治疗。对比肺复张时间、引流管带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肺复张时间、引流管带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均优于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胸腔内闭式引流技术治疗创伤性气胸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的100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病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术以及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排痰难度、焦虑评分、疼痛评分以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疼痛评分、焦虑评分以及排痰难度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实行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且优质护理还可促进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恢复,提前治愈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张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3,(15):2357-2358
目的探讨双腔气囊尿管在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方法对50例自发性气胸采用双腔气囊尿管替代普通胸腔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做好术前准备,讲解术中、术后注意事项。结果 5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均获成功,成功率达100%,管道最长保留时间15 d,发生管道阻塞1例,无脱落现象,发生皮下气肿2例,50例均无逆行感染。结论注意引流中的护理及病情观察是置管成功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同时,在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气胸的治疗多采取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术,对反复发作的气胸行胸膜粘连术或手术修补治疗,胸腔闭式引流多采用硅胶管或橡皮胶管,患者疼痛不适感明显。我们改用双腔气囊导尿管作胸腔闭式引流,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1998~2000年收治的自发性气胸病人,根据  相似文献   

14.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治疗气胸的有效方法,多在反复胸腔穿刺后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施行,难度较大。实践证明引流的方式、引流管的选择应用及处理、引流的体位、效果观察将直接关系到引流术的成功。现将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引流的方式: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气胸的关键,如交通型和高压型气胸以插管引流为好,因胸穿针腔小易堵塞且不易固定,若遇高压型气胸易发生皮下气肿。  相似文献   

15.
周羽 《中国医药科学》2012,(10):195-196
目的探讨由加强型气管插管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材料治疗液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液气胸患者60例,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按照引流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加强型气管插管,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引流管、中心静脉导管及硅胶胃管,比较两组引流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引流成功率高、相关并发症少,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型气管插管胸腔闭式引流,具有操作方法简便、引流成功率高、在重症监护室和呼吸科取材易得性,相关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引流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COPD合并气胸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共67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治疗组28例,采用腹腔引流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回顾性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观察治疗组患者平均带管时间、肺复张时间、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术后无疼痛;治疗组的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分析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 0.05)。结论腹腔引流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联合持续负压吸引治疗COPD合并气胸,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双腔气囊导尿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与传统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52例气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治疗组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行闭式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硅胶管行闭式引流治疗。观察两组置管引流时间、脱管发生率及皮下气肿发生情况及引流管阻塞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置管引流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组脱管率及皮下气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引流管阻塞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效果优于传统硅胶管闭式引流治疗。  相似文献   

18.
胸腔闭式引流术方法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腔闭式引流术,在开胸手术结束时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管伸入胸腔长度一般不超过4~5 cm,手术医生只能在术中凭经验进行估计,不在胸管上作任何标记,术后易出现:(1)胸腔闭式引流不畅:主要原因为引流管位置及深度不够、胸管已堵塞、胸管固定不当而部分滑出等。(2)皮下气肿:主要因为引流管太细而气胸破裂口较大、引流管不足以排出外溢的气体而引起,也可因为胸管放置时间过长,在管周围已形窦道,其中留置线打结时易断或割裂皮肤,而引起皮下气肿。  相似文献   

19.
1 病历介绍患者和某 ,男 ,34岁 ,服刑人员。4年前有左胸背部锐器伤并有胸腔引流病史。本次因不明原因发热 ,气短入院。 X线片报告左侧大量液气胸 ,肺压缩、纵隔移位。入院后在左侧腋前线第 6肋间行胸腔闭式引流。引出 2 0 0 0ml脓液 ,复摄胸片 ,报告原液气胸仍存 ,仅纵隔稍回位。因引流不畅而改锁骨中线第 2肋间引流 ,引出大量恶臭脓液及气体。次日引流物中有少许食物残渣 ,日渐增多 ,第 3日完全为稀便伴气体排出。再次摄胸片示 :液气胸消失 ,纵隔复位 ,胸膜增厚 ,胸腔密度增高。考虑肠道胸腔漏 ,中转手术治疗。术中见左膈下陈旧性粘连 ,…  相似文献   

20.
对张力性气胸或反复多次胸穿抽气未愈及开胸手术后的气胸患者,临床上多采用带侧臂的胸腔套管针经肋间穿刺置入引流管或手术切开置入引流管行闭式引流。作者于1993年始采用静脉套管留置针行胸腔闭式引流排气67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