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抗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由免疫、内分泌、感染、遗传、环境等多因素参与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呈全球分布,我国患病率为0.32%~0.36%,西方国家为1%。迄今为止,针对RA临床上尚缺乏根治方法和预防措施。由于它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增加社会和经济负担,因此对它的研究也就变得更加迫切。近年来从细胞因子的角度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对RA发病机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其中发现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TNF)在RA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以TNF/TNFR为治疗靶向的抗TNF治疗也取得了令…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生物疗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其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它涉及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纤维样滑膜细胞等多种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还涉及多种细胞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络。近年来出现了许多针对特异性的可溶性分子或膜结合分子的生物制剂,使RA的治疗方法得到了彻底的变革。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以及白细胞介素(IL)-1抑制剂在临床治疗上的成功为上述生物疗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为更好地理解RA这个复杂、异质性的疾病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不过,虽然TNF-α抑制剂在治疗RA中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临床治疗的统计数据显示相当一部分的RA患者对此试剂不反应或低反应。因此,仍不断有新的治疗措施出现、发展。本综述着重阐述近年来RA临床治疗上出现的新的生物疗法。主要对以特异性免疫细胞为靶点以及以特异性细胞因子为靶点的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张方泽  李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621-3622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老年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EO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EORA患者(n=30)、青年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YORA)患者(n=30)及健康对照者(n=30)血清TNF-α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关系.结果 EORA及YORA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EORA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低于YORA组.EORA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TNF-α在EORA患者发病及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监测EORA患者病情变化的指标.TNF-α在EORA及YORA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骨侵蚀性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的慢性炎症导致关节破坏和畸形、功能渐进性障碍,随之而来的是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和死亡率上升.RA患者致残率可达30%,死亡率增加至52%,另外还会导致感染和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生[1].治疗RA目的就是为了缓解病情的活动性,预防和控制关节破坏,减少其他严重的合并症,如心脏病和脑卒中等.早期干预对RA患者改善关节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对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慢性疾病性贫血(ACD)的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的76例RA伴ACD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37例,为使用传统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s)3个月以上并同时接受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的患者;B组39例,为单纯使用传统DMARDs治疗3个月以上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随访54周,并于不同观察时点记录相关指标。结果随访54周,A组患者贫血改善者35例,改善率为94.6%,其中30例贫血得到完全纠正,完全纠正率81.1%;B组患者贫血改善率为51.3%,明显低于A组(P<0.01),贫血完全纠正者12例,纠正率为30.8%,明显低于A组(P<0.01)。A组患者12~54周内的最高一次血红蛋白(Hb)质量浓度显著高于B组[(117.2±14.2)g/L对(106.7±13.4)g/L,P<0.01]。A组患者疾病活动指数(DAS28)的降低与Hb质量浓度的增加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9,P<0.01);而在B组两者之间未呈现明显相关关系(r=0.21,P>0.05)。结论与DMARDs相比,英夫利西单抗可以更迅速、显著地改善RA相关ACD,并且贫血的改善可以作为评价英夫利西单抗有效性的一个敏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R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水平,并与部分临床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RA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部分临床指标是正相关,重度活动期RA患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活动期,治疗后随着病情好转,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有明显下降。结论:RA的发病与血清TNFα、IL-6介导的细胞免疫调节异常有着明显的关系。检则血清TNFα、IL-6水平对RA的病情活动观察、药物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拟通过建立急性肝坏死(ALF)动物模型,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肝坏死时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改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同步观察实验性关节炎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含量与滑膜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变化 ,探讨TNF α和VEGF在类风湿关节炎 (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Ⅱ型胶原与完全福氏佐剂诱导SD大鼠实验性关节炎 (CIA)模型 ,同步检测CIA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血浆TNF α含量和滑膜组织VEGF的表达水平 ,并同时观察其发病时间与滑膜新生血管形成、关节炎指数积分以及TNF α和VEGF之间关系。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TNF α与VEGF之间的关系 ,用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关节炎指数积分与VEGF及TNF α之间的关系。结果 随着CIA发病时间的延长 ,滑膜新生血管逐渐增多 ,滑膜增厚 ,关节炎指数积分逐渐增加 ,TNF α含量和VEGF水平也随之升高 ;其关节炎指数积分与VEG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r =0 5 35、P <0 0 5 ) ,与TNF α含量虽有相关增高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 (r =0 371 ,P >0 0 5 )。血浆TNF α含量与VEGF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r =0 893,P <0 0 1 )。结论 TNF α与VEGF在RA炎症反应 ,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细胞因子网络中起重要作用 ,二者可能具有互相影响 ,相互促进 ,充当恶性网络循环的调控作用 ;是介导RA发生和发展以及骨质侵蚀、致残的众多因子中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及骨关节炎患者血清、滑液中程序化死亡基因(PDCD)5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并分析PDCD5与TNF-α表达的相关性,初步探讨PDCD5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8月50例患者(其中RA 26例,骨关节炎2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滑液中PDCD5及TNF-α的含量,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及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血清中,RA患者的PDCD5含量显著高于骨关节炎患者[(37±33)与(13±14) pg/ml,P=0.02];滑液中,RA患者的PDCD5含量也显著高于骨关节炎患者[(37±26)与(11±7)pg/ml,P<0.01].TNF-α在RA患者血清中的含量与骨关节炎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但其在RA患者滑液中的含量显著高于骨关节炎患者(P=0.037).PDCD5与TNF-α在RA及骨关节炎患者的血清中均呈负相关(r=-0.55,P=0.004;r=-0.51,P=0.012),PDCD5与TNF-α在RA患者的滑液中也呈负相关(r=-0.49,P=0.012),但在骨关节炎患者的滑液中无相关(r=-0.353,P=0.09).结论 PDCD5与TNF-α是RA重要的凋亡调控因子,在R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anti-TNF rcMAb)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外周血Th1、Th17、调节性T细胞影响.方法 50例经严格筛选的RA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40例),给予anti-TNF rcMAb(3 mg/kg)+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10例)单独接受甲氨蝶呤治疗,分别于0、2、6、14周给药,于0、18周分别观察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在相应观察点做ACR20、50、70评分.同时,对比外周血中Th1、Th17、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情况及相关转录因子T-bet、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ROR)C、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采用t检验和x2检验或Ridit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后,联合治疗组ACR20、50、70较对照组均有所改善,尤其ACR20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671,P=0.000 94).联合治疗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无显著变化[(0周(1.1±0.6)%;18周(1.1±0.3)%]、Th1细胞比例降低[0周(7.1±3.9)%;18周(4.2±2.8)%],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0周(91.5±0.8)%;18周(3.0±0.6)%,t=2.301,P=0.048];对照组Th1比例下降[0周(9.1±3.1)%;18周(5.8±2.6)%],调节性T细胞比例略升高[0周(1.2±0.6%);18周(2.2±0.6)%].2组Th17、Th1细胞的转录因子RORC、T-bet mRNA表达水平降低,调节性T细胞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水平均升高.结论 anti-TNF rcMAb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RA患者疗效显著,可能通过影响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细胞中,白三烯B4(LTB4)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在RA患者滑膜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LTB4、脂多糖(LPS)、MK-886(5-脂氧化酶激动蛋白的抑制剂),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RA患者滑膜细胞中TNF-α和IL-1β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原代培养的RA滑膜细胞表达基本的IL-1β和TNF-α[IL-1β/糖酵解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和TNF-α/GAPDH],分别为0.16±0.09和0.02±0.00(n=6)。加入外源性的LTB410-9~10-8mol/L后,使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显著增高。LPS刺激内源性的LTB4增高后,也使IL-1β和TNF-αmRNA表达显著增高。在LPS存在时,MK-8861μmol/L和10μmol/L使TNF-α的mRNA表达分别下降了15%和66%(n=7,P<0.05),使IL-1βmRNA表达下降了41%和71%(n=6,P<0.01)。结论LTB4可以调节RA滑膜细胞TNF-α和IL-1β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肿瘤坏死因子-α在缺血性卒中中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多效的细胞因子,脑缺血后TNF-α水平增高。TNF-α能作用于多种细胞,通过多种途径加重缺血后脑损伤。中和TNF-α治疗能缩小脑梗死面积、减轻临床症状和体征。TNF-α与缺血性卒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细胞因子的介导作用在关节疾病发生、发展的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 toidarthritis,RA)与骨关节炎 (osteoarthritis,OA)患者关节滑膜液 (synovialfluid ,SF)与外周血 (peripheralblood ,PB)中白细胞介素 8(interleukin 8,IL 8)、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necrosisfactor α ,TNF α)水平测定 ,并与血沉 (ESR)、C反应蛋白 (CRP)进行相关关系分析 ,研究IL 8、TNF α在RA与OA发…  相似文献   

14.
随着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克隆抗体治疗克罗恩病(CD)获得成功,TNF-α在C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得到肯定,但其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TNF-α在UC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性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研究TNF-α在UC中的作用.方法:35例UC患者和15例对照者经结肠镜取活检,标本分别用于组织学诊断、分级和原位杂交检测结肠黏膜TNF-α mRNA的表达.根据Powell-Tuck评分系统对UC患者作疾病活动性评分.结果:UC黏膜TNF-α mRNA阳性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但其表达与疾病活动性和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P>0.05).表达TNF-αmRNA的炎性细胞多分布于远离上皮层的固有层下部.结论:UC黏膜TNF-α mRNA的表达确有增高,但与疾病活动性和组织学分级均无明确关系.TNF-α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尚不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选用甲氨蝶呤,观察组应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融合蛋白,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8.89 P〈0.05),且起效快。结论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因此比甲氨蝶呤起效快、效果更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注射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商品名:益赛普(Etanercept,ETA)]是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p75的膜外区与IgG的Fc段构建的融合蛋白,可特异性地阻断TNF-α与其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1].本文对照观察ETA治疗活动性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疗效,以探讨老年RA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岩  王菊英  丁向春 《山东医药》2002,42(11):41-42
研究证实 ,肿瘤坏死因子 - α( TNF- α)与肝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及肝功能衰竭有关。为此我们观察了5 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 TNF- α水平与肝脏功能的关系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观察组为 5 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 ,男 34例 ,女 1 6例 ;年龄 1 0~ 73岁 ,平均 44±1 4岁。均符合 1 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44例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3例 ,乙、丁肝炎病毒重叠感染 2例 ,乙、丙、丁肝炎病毒重叠感染 1例 ;有腹水 2 7例 ,消化道出血 1 1例 ,肝昏迷 5例 ;按 Child- Pu…  相似文献   

18.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NFi) 能显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RA) 及脊柱关节炎(SpA) 症状,但长期大量使用可引 起不良反应风险上升并产生高昂的治疗费用,故减量乃至停药具有必要性。目前多数临床研究提示RA 及SpA 患 者降低TNFi 用量后仍可维持病情稳定,但更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尚须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19.
高迁移率族蛋白-1与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滑膜炎和关节结构破坏为特征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RA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大量的细胞因子参与了RA的致病过程,例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fii8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索(interleukin,IL)-1等,它们作用于软骨和骨而导致关节结构的破坏。细胞因子的阻断治疗(选择性的TNF-α和IL-1阻断剂)目前已经运用于临床,然而,只有1/3的RA患者显示出了疗效,而另外2,3的患者对这些治疗措施没有任何反应。上述现状促使人们进一步寻找其他的细胞因子并通过其调控作用来治疗RA患者,以期望取得更好的疗效。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chromosomal protein 1,HMGB1)是近来发现的一种新型促炎细胞因子,在RA等多种炎症性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红曲对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角又菜胶背部气囊炎症模型6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布洛芬组,红曲大剂量组,红曲中剂量组,红曲小剂量组,分别用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方法检测各组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背部气囊炎症模型皮肤组织中炎性细胞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大鼠背部气囊炎症模型皮肤组织中TNF-α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布洛芬组、红曲各组均能显著抑制急性炎症反应;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背部气囊炎症模型皮肤组织中TNF-α的表达结果显示,布洛芬组表达与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红曲大剂量组、红曲中剂量组和红曲小剂量组TNF-α的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P值分别为0.019,0.027,0.022)。结论中药红曲有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α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