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中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和免疫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我国是以农村为重点的乙型肝炎 (乙肝 )高发区 ,表面抗原携带者达 1 2亿。 2 0 0 0万人为慢性肝炎患者 ,受感染者达我国总人口的 5 0 %~ 6 0 % ,因此 ,研制、开发和大量推广高质量乙肝疫苗是我国乙肝预防工作的重点。为了控制乙肝流行 ,国家从“六五”开始 ,就把病毒性肝炎列为重大国家科研规划之中。 1985年我国研制成功血源乙肝疫苗 ;1992年研制出基因工程CHO疫苗 ;1994年引进美国Merck公司的酵母基因工程疫苗开始试生产。在我国乙肝基因疫苗开发、引进和大量生产、应用上均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如国产CHO疫苗和引进酵母疫…  相似文献   

3.
4.
乙肝型炎(乙肝)疫苗纳入农村计划免疫后,进行了1-8年免疫效果的横断面调查。结果表明,1986-1993年出生(1-8岁)的儿童上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7.18%;免疫后1-8岁全体儿童(水免疫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经,由后第1年的97.03%降至第8年的76.92%;明显地随免疫年限延长逐渐下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由免疫前的11.76%降至2.45%,保护率为7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我国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后的长期保护效果,为乙肝防控和乙肝疫苗HepB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用横断面调查和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监测点收集1987-1996年出生(13~22岁)、全程接种乙肝血源疫苗的人群,以及1997-2008年出生(1 ~ 12岁)、全程接种乙肝重组酵母疫苗人群的血清样本和资料;用微粒子酶免疫法检测HBV感染指标,结合本底资料和乙肝疫苗免疫史进行分析.结果 在河北正定、广西隆安、上海黄浦、青海同德和湖南湘潭5个监测点共收集1~12岁重组酵母疫苗免疫人群样本8133例,13 ~22岁血源疫苗免疫人群样本4848例,5个监测点的HBsAg平均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本底值,疫苗总体保护效果分别为86.04%~96.14%;河北正定、青海同德和湖南湘潭的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广西隆安和上海黄浦的结果显示19~22岁人群HBsAg阳性率偏高;Anti-HBs阳性率随免疫年龄增长而下降,重组疫苗免疫人群从1~2岁组的86.84%下降至11~12岁组的46.40%,17 ~18岁组的Anti-HBs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而19~22岁组出现升高;几何平均浓度(GMC) <10 mIU/ml(Anti-HBs阴性)的比例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100~999.99 mIU/ml和≥1000 mIU/ml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血源疫苗免疫后13~ 22年、重组酵母疫苗免疫后1~12年的总体保护效果良好;不必开展加强免疫,建议加强监测18岁以上人群的Anti-HBs水平,对GMC<10 mIU/ml者开展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6.
基因工程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原性和免疫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80年代第一个基因工程疫苗———乙肝疫苗研制成功 ,以后随着对目的基因选择、抗原表达系统、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对其质量问题产生了不同见解。不同乙肝疫苗抗原来源于不同的表达系统 ,糖基化程度和生产工艺有所不同 ,由此引起保护率、抗体水平和免疫持久性的差异如何 ?以及以何种方法评价方能较科学地反映疫苗质量 ,均为乙肝预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对确定我国乙肝疫苗生产发展的方向 ,即选择、推广何种类型的乙肝疫苗十分重要 ,为制定疫苗更新换代的行政决策提供依据。本文对疫苗免疫效果考核和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13年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的远期免疫效果。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方法连续13年对1986年出生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进行隔年随访,采血检测HBsAg、抗-HBs、抗-HBc。结果 13年间HBsAg阳性率在0.46%-0.97%之间,未随免疫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乙型肝炎疫苗的远期保护效果为81.67%,与近期免疫效果相当。结论 免疫后13年仍无需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8.
对湘潭市市区0-10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后的效果进行了系统监测。6次共调查儿时122名,各次调查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在0.001-1.83%之间,平均HBsAg携带率1.12%,明显低于免疫前现一人群的16.17%,保护率为92.46%。初次免疫后抗-HBs的阳经及几何平均滴度(GMT)高峰值均出现在6-12个月,此后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但7-10岁儿童中仍有5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单纯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和远期保护效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掌握我国新生儿单纯接种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后的免疫持久性和远期预防效果;观察新生儿免疫较长时间后是否需加强免疫。方法 在湖南湘潭市等4个乙型肝炎疫苗试点区间,对1986-1988年出生并接种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的新生儿,连续14-15年按免疫儿年龄分层随机抽样采血随访,累计随访21680人次,观察免疫儿HBsAg、抗-HBs和抗-HBc的动态变化。结果 新生儿单纯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全程基因免疫后,在15年随访中没有加强免疫,各试点区免疫儿童HBsAg携带率低于1.66%,携带率没有随免疫后的延长而增加;阻断HBV慢性感染的效果持续在90%左右(95%可信限为:83.1%-97.2%);免疫后不同年限间HBsAg携带率、HBV感染率和保护效果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免疫儿抗-HBs阳性率随免疫后年限延长而逐年明显下降,至第9-10年下降为40%-50%,之后数年内下降幅度不大,至免疫后13-14年抗-HBs阳性率维持在30%-42%;抗-HBs滴度下降了90%。结论 新生儿单纯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抗-HBs阳性率与滴度的下降不影响其远期预防效果;就群体而言,新生儿及时完成全程免疫后,无需加强免疫可有效阻断HBV感染后成为HBsAg慢性携带者,而很有可能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CpG ODN乙型肝炎疫苗与市售乙型肝炎疫苗对Balb/c小鼠的免疫作用效果。方法将乙肝疫苗、乙肝疫苗+100μgCpG ODN分别肌肉注射到4~6周龄,16~18g Balb/c小鼠体内,于第1次免疫后28d以同样剂量加强免疫1次。分别于第1次免疫后28、42、63 d收集小鼠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抗HBs IgG抗体。结果实验组产生的抗HBs IgG与对照组HBsIgG相比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28、42、63 d抗HBs IgG分别是对照疫苗的114倍、4.73倍、5.41倍以上。结论 CpG ODN能够显著增强小鼠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在较短时间内显著的提高乙肝抗体的产生水平,免疫效果是乙肝疫苗的5倍以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0 μg和20 μg乙肝疫苗与HBIG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124例HBsAg阳性孕妇所生的婴儿随机分为两组,即10 μg乙肝疫苗组和20 μg乙肝疫苗组.婴儿于出生6h内及30 d分别注射200 IU HBIG,同时分别于出生24 h内、1个月及6个月注射3次10 μg或20 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检测婴儿出生时以及1岁时血清HBV标志物.结果 两组新生儿血清HBsAg、HBeAg及抗-HBe阳性率与滴度之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新生儿血清HBV DNA水平均小于检测下限(500 U/ml).出生12个月时,所有124例婴儿血清HBsAg和HBeAg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血清HBV DNA水平均在检测下限以下;10 μg和20 μg乙肝疫苗组血清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0.3%和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水平分别为325.5±342.2 mIU/ml和463.7±353.3 mIU/ml,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1).而且,20 μg乙肝疫苗组产生高应答抗-HBs(> 100 mIU/ml)的比例显著高于10μg乙肝疫苗组(P =0.035).结论 20 μg乙肝疫苗联合HBIG方案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优于10 μg乙肝疫苗联合HBIG方案.  相似文献   

13.
One hundred eleven newborn infants born of Spanish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carrier mothers were consecutively assigned to one of three treatment groups. 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three or four doses of 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 (HBIG) in one of three different schedules. Group B received one dose of hepatitis B vaccine (Hevac-B, Pasteur) at birth and at 1, 2 and 12 months. Group C was treated with the same vaccination schedule as group B and in addition received a single dose of HBIG at birth. Comparisons were made in the 85 babies who had strictly completed the immunization schedule and had been followed for at least 12 months. The three immunization protocols were equally effective, since none of the children became a chronic HBsAg carrier or developed acute symptomatic infection. There were five transient and subclinical infections among children who received only HBIG (group A), one transient infection in group B, and one in group C. There seems to be some correlation between anti-HBs levels and degree of protection, since all transient infections in group A occurred in the subgroups who did not maintain protective antibodies during the first 6 months. Although the percentage of responders in the two vaccinated group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children who received only vaccine reached higher antibody levels than those who also received HBIG.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ny immunization schedule able to maintain anti-HBs levels during the first 6 months of life would be useful to prevent mother-to-infant transmission of the hepatitis B virus in areas where most of the carrier women are expected to be anti-HBe positive and hence relatively less infectiou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群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与HLA遗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对52名湖北汉族健康自愿者进行HBV血源疫苗标准全程接种,共3次(第0、1、6月),末次接种后8w用酶免疫法(EIA)检测血清抗HBs抗体水平:S/N≥21为应答者;S/N<21为无应答者。同时对受试者进行HLAI类抗原多态性检测。结果:应答者42人(810%),无应答者10人(190%);无应答者与HLAB39具有显著相关性,RR=175,χ2=522,P<005,而与HLAB62呈负相关,χ2=641,P<005。结论:在湖北汉族人群中,HLAB39表型阳性个体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个体,而HLAB62表型阳性个体明显高于其他个体。  相似文献   

15.
乙肝疫苗接种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但部分人群接种后并没有有效的抗体产生.发生乙肝疫苗低或无应答的免疫耐受因素众多,机体的遗传因素是一个重要原因.该文就接种乙肝疫苗后所产生的免疫耐受现象与机体遗传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核酸疫苗和蛋白疫苗具有各自的免疫特点,分别诱导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为主的免疫应答,并能通过联合免疫提高机体预防病原体的免疫保护力,而核酸疫苗和蛋白疫苗的免疫特点以及联合使用核酸疫苗与蛋白疫苗协同免疫可以提高疫苗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IL-12对一种结构优化的HBV核心抗原(HBcAg)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IL-12基因插入结构优化的DKA疫苗pST-HBc,构成pST-HBc/IL12,将pST-HBc/IL12转染COS7细胞,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的HBcAg和小鼠IL-12。分别将pST-HBc/IL12和pST-HBc肌肉注射接种BALB/c小鼠,检测小鼠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结果 ELISA检测到培养上清液中的HBcAg和小鼠IL-12,pST-HBc/IL12诱导的抗-HBc总IgG阳转率和抗体水平不及pST-HBc,但其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反应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均强于pST-HBc。结论 IL-12可进一步增强这种HBcAgDNA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与吉林地区汉族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分型技术,对84例乙肝疫苗无或低应答者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检测,与78例乙肝疫苗中或强应答者人群进行对照。结果:①HLA-DRB1*14等位基因频率在无或低应答组为23.8%,中或强应答组为5.13%,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HLA-DRB1*12、HLA-DRB1*15等位基因频率分别在无或低应答组为4.76%和7.14%,在中或强应答组为23.1%和24.4%,两组之间比较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③等位基因HLA-DRB1*07(2.38%和5.12%),HLA-DRB1*08(9.52%和8.97%),HLA-DRB1*09(7.14%和10.3%),HLA-DRB1*11(7.14%和7.69%),HLA-DRB1*13(4.76%和6.41%)及HLA-DRB1*16(4.76%和5.13%),在无或低应答组和在中或强应答组之间基因频率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吉林地区汉族乙肝疫苗接种后,①HLA-DRB1*14等位基因可能与无或低应答相关;②HLA-DRB1*12、15等位基因可能与中或强应答相关;③未检测到HLA-DRB1*07、08、09、11、13、16等位基因与免疫应答水平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研究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青少年学生的免疫效果。方法同时对365名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HBV-M)不同感染状况的学生进行免疫监测。随机分为两组,A组:183人,接种剂量10-5-5(μg),B组:182人,接种剂量5-5-5(μg),用ELISA法,在全自动酶标分析仪上测定。结果1.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青少年免疫效果良好,抗-HBs阳性率达97%以上;2.对HBV-M不同感染状况的学生,免疫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HBV易感者和感染者接种疫苗后免疫效果均好。在青少年中普种乙肝疫苗可不筛查HBV-M。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二价轮状病毒灭活疫苗免疫效果,探讨其开发的可行性.方法 首先将G1型和G3型轮状病毒灭活疫苗等量混合制备二价疫苗,设立抗原量相等的G1型、G3型单价疫苗对照及PBS阴性对照,然后肌内注射免疫小鼠,通过ELISA检测血清和肠道中病毒特异性IgG和IgA、微量中和实验检测血清中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ELISPOT分析免疫小鼠脾细胞中病毒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和IL-4分泌细胞的数量,评价二价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二价疫苗显著诱发了G1和G3特异性血清IgG、IgA、中和抗体和肠道IgG、IgA.与单价疫苗组相比,二价疫苗诱发的G1特异性血清IgG和IgA、肠道IgG和IgA及血清中和抗体与G1单价疫苗组诱发的相应抗体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价疫苗组诱发的G3特异性血清IgG(t=2.691,P<0.05)及中和抗体(t=2.561,P<0.05)却显著高于G3单价疫苗组诱发的相应抗体水平,其余G3特异性抗体水平两者无差异.同时,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二价疫苗免疫小鼠脾细胞中IFN-γ和IL-4分泌细胞的数量均显著增加.与单价疫苗组相比,G1刺激产生的IFN-γ和IL-4分泌细胞的数量,二价疫苗组与G1单价疫苗组无显著差异;但在二价疫苗组,G3刺激产生的IL-4分泌细胞的数量显著高于G3单价疫苗组(t=2.327,P<0.05),而IFN-γ分泌细胞的数量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二价疫苗可以有效的诱发免疫应答,疫苗不同成分诱发的免疫应答未发生干扰抑制,这些结果为临床二价轮状病毒灭活疫苗的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