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寻求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一个经济、有效且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方案。方法 A组:在常规应用地塞米松0.5mg/(kg.d)的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按400mg/(kg.d)静滴,连用5d;B组:在常规应用地塞米松0.5mg/(kg.d)的基础上给予α-干扰素5万U/kg.次,肌注每周3次,连用12周。结果 B组(干扰素组)显效与A组(丙球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A组(丙球组)进步与B组(干扰素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良效、无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明显差异。结论 B组(干扰素组)在治疗ITP预后好,认为是最佳方案,治疗中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将我院1999年~2001年收治的32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住院病例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最小年龄13岁 ,最大年龄70岁 ,平均年龄36 .9岁 ,男9例 ,女23例。类型 :急性型2例 ,慢性型30例。1 2临床表现 :脾肿大者12例 ,占37 .5 %。每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 ,以皮肤紫癜为最多见 ,其次是鼻鼻丑和牙龈出血 ,紫癜以针尖大小点状及片状瘀斑为主 ,分布不均匀 ,无规律性 ,以四肢远端为甚 ,轻者仅少量皮下出血 ,重者发生失血性休克。仅一个出血部位者5例 ,两个部位以上因27例 ,其中5个部…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或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多致其减少并引起出血性疾病.目前多数认为本病与自身免疫有关.是由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血液系统常见病,临床以出血症状为主,可表现为皮肤淤点、淤斑、咯血、吐血、尿血等.本病是出血性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且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根据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归属于中医学的“血症”范畴.2008年3月-2012年6月,我院采用中药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病例报告 患者男,30岁,已婚。1999年10月19日就诊,患者胸部及四肢出现粟米样大的出血点已16年之久,时断时续咯血8年。自12岁时,即出现周身有小红点,胸部及四肢较多,并时常出现鼻(?)、齿(?)。有2次由于(?)血过多,曾昏迷不醒,即去某医院诊治。诊断“紫癍病”,经注射抗坏血酸,维生素K出血稍减,出血点减少,但不能巩固反复发作。于1996年因大笑而引起大量咯血约1痰盂半,时间达3小时之久。以  相似文献   

5.
李立春  朱红 《云南医药》1989,10(6):363-365
本文报告18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切除后4个月至10年,血小板回升情况的观察,认为疗效满意。讨论了手术适应症、术前准备、术中和术后注意事项、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过高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α干扰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注射液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9月门诊收治的7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注射液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用药的基础上联合使用α干扰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儿的血液指标。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治疗后的BAFF、PAIgG、PAIgM、PAIgA低于对照组,PLT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α干扰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注射液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大剂量环磷酰胺 (CTX)冲击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长期疗效。方法 选择病例均为复发性或难治性ITP ,用CTX每次 1 0~ 1 5g/m2 ,快速静滴 ,2h滴完 ,同时嘱大量饮水 ,每 4周 1次 ,共用 1~ 4次。结果 血小板 (PLT)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总有效率 90 %。结论 大剂量CTX冲击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ITP长期疗效显著、安全、操作简便、价格便宜、毒副作用轻  相似文献   

8.
朱国旺  于嘉 《首都医药》2000,7(11):58-59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以出血及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并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是由于患者休内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产生毒性作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小儿一般为急性型,成人多移行到慢性型,容易复发,一般治疗效果欠佳,死亡原因一般是由于颅内出血.对于此病患者首先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彭金兰 《医药导报》1995,14(4):152-153
报告氨肽素、维生素C、三尖杉酯碱、秋水仙碱、丹哪唑、三苯氧胺、人血细胞因子,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干扰素,单克隆抗体对原发性血小板减性紫癜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用自拟"阿鸡熟芪汤"配合西医治疗本病88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明显优于对照组81.2%(P<0.05).结论本方对该病具有补气生血养血、调节人体免疫、促进骨髓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 将74例ITP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糖皮质激素强的松1~2mg/kg·d口服或地塞米松0.25~0.5mg·d静脉滴注,待出血好转后改用强的松口服.总疗程4~6周;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ⅣIG,剂量400mg/kg·d,连用5d.结果 IVIG治疗组血小板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IVIG为治疗ITP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出血性疾病。众所周知 ,血小板减少是本病出血的常见原因 ,并且就一般情况来说 ,出血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血小板减少程度是相平行的 ,但临床上 ,我们常见到一些 ITP患者 ,虽均有血小板数量减少 ,但减少程度与出血症状严重程度不相平行。有些患者 ,血小板计数 (BPC) <4 0 0 0 0 ,却出血症状轻微或罕见出血 ;有些患者 BPC>10 0 0 0 0 ,却有明显出血症状。提示 :BPC减少并非出血的唯一原因 ,为探索其 BPC功能方面的问题 ,我们对…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过去治疗主要应用皮质激素,但疗效不满意,且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大。近年来国外报道口服大剂量维生素 C(Vitc)治疗 ITP 取得了一定疗效。我院自1993年  相似文献   

15.
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易反复发作 ,病程 >6个月。我院于 1996年开始对 15例难治性ITP患儿周期性应用丙种球蛋白 (IgG)配合小剂量泼尼松 ,对控制复发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5例患儿均经骨髓检查确诊为ITP ,病史 8个月~ 1a 4例 ,1~ 1.5a 8例 ,1.5~ 2a 3例 ;男 4例 ,女 11例 ,年龄 3~ 5岁 6例 ,5~ 7岁 9例。患儿急性发作期均住院治疗 ,输新鲜全血或血小板 ,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正规治疗 ,于激素减量期间或停药后复发 ,或在某次上呼吸道感染后诱发。发作期均有皮肤或粘膜散在紫癜 ,碰撞部位皮…  相似文献   

16.
钟琴  严鲁萍 《贵州医药》2001,25(9):859-860
自1990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 疗老年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5例 ,男性9例,女性16例,年龄在5 0~60岁之间者16例,61~70岁之间者7例,70岁以上者2例;对照组18例,男性6例 ,女性12例,年龄在50~60岁之间者10例,61~70岁之间者6例,70岁以上者2例。 以上全部病例经多次血小板和骨髓穿刺等检查,揭示有血小板减少和相关的骨髓象改变,确 诊均以第五版《西医内科学》为准。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 用泼尼松治疗,每日30mg口服,待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探讨并寻找合理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医治的4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结果应用激素和IVIG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率达97.62%。结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激素与IVIG仍为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18.
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血液科常见疾病 ,以往多以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治疗 ,该治疗存在着起效慢 ,停药后易复发 ,停药时机及剂量不易控制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还可出现一系列副作用。根据文献[1] ,从 1995年 10月~1999年 1月应用小剂量 ( 15 0mg·kg-1·d-1)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 2 0例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 ,取得显著疗效。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据文献[2 ] 诊断为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减小 ;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 ,有成熟障碍 ;强的松治疗有效 ,切…  相似文献   

19.
20.
罗艳芬  吕凤鸣 《江西医药》2002,37(4):317-317
患者,刘某,男,5岁6个月,因间歇性鼻衄5年,加重半年入院. 患儿于1997年鼻部受到撞南击后出现鼻衄,出血量不多,可自止.以后上述症状间歇性出现,约2~3次/年.2000年5月患儿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衄,出血量多,经压迫,血止;全身皮肤、粘膜可见散在针尖样出血点,轻微碰揞后易出现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