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 ,男 ,1 5岁。因前牙“丑看”来我院就诊。口腔检查 恒牙列 ,66┼近中 ,┼66中性 ,上前牙散在间隙 ,1┼2 牙冠均向近中倾斜 ,其间有一尖形多生牙 ,占据间隙 5 .2mm ,牙颌覆盖覆牙合正常 ,中线左偏 2mm。X线检查 :双颌曲面断层片示┼1低位埋伏旋转 90 ,牙根较1┼稍短 ,位于多生牙和┼2 之上 ,且未影响其牙根发育。诊断 :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过程 常规取记存模型、分牙、拔出多生牙 ,一周后采用上颌Edge-wise矫治器 ,Ni-Ti丝系列丝 ,平整牙列 ,用拉伸弹簧或弹力线开拓1┼2 间隙 ,3月后 ,局麻下激光开窗暴露┼1部分唇…  相似文献   

2.
单个上前牙埋伏阻生在临床上较常见 ,但多个上前牙埋伏阻生较少见 ,现报告 1例 3枚上前牙阻生的矫治 ,与同仁人共同学习和探讨。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10岁 ,主诉上前牙不齐于 1999年 8月6日来我科就诊。否认外伤史 ,无不良习惯 ,发育良好。口腔检查 :(1) 类骨面型 ,面部左右对称 ,上颌微凹。(2 )替牙牙合 ,牙列式 6 4 12 34 66 4 32 112 34 6 ,32 1未萌 ,6 6 6 6 中性 ,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 ,上中线偏右 2 mm,下中线居中 ,12之间 2 mm间隙 ,2冠形态呈圆柱状 ,颞颌关节无异常。 (3)曲面断层片 :32 1阻生 ,32重叠 ,333低位萌出 ,间隙尚足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运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牙根体积的方法,研究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过程中,上下颌中切牙的牙根长度、牙根体积变化规律和牙根吸收的特点。方法:选取20例因骨性Ⅲ类错牙合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患者,于正畸去代偿治疗前1周内(T0)、正畸去代偿治疗后正颌手术前1周内(T1)及术后正畸治疗结束后1周内(T2)三个时间点拍摄CBCT,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测量上下颌中切牙的牙根长度、牙根体积(包括牙根总体积、根颈部及根体部体积),计算长度减小百分比和体积减小百分比,并测量正畸治疗前后牙齿移动的距离。数据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LSD),不服从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上下颌中切牙牙根长度和牙根体积变化的差异,分析其变化规律和牙根吸收的特点。结果: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过程中,上下颌中切牙的牙根长度和牙根体积均明显减小(P<0.05),根颈部和根体部的牙...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拔除乳牙开窗减压术+间隙保持器治疗儿童替牙期含牙囊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口腔科自2006~2012年就诊的11例替牙期含牙囊肿患者,年龄7~11岁,男5例,女6例;8例为下颌骨含牙囊肿,3例为上颌骨含牙囊肿.9例囊腔内含牙1枚,1例囊肿含牙2枚,1例囊腔含牙3枚.所有患者均为拔除乳牙后行囊肿开窗减压术,术后间隙保持器保持拔除的乳牙间隙.随访1~4年至恒牙胚萌出,观察患者面部畸形、囊肿大小变化、囊肿周围骨质骨化过程及囊内牙胚的萌出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囊肿囊腔均消失,患者面部形态改变得到纠正,未见颌骨畸形.4例患者恒牙轻度错位畸形,7例患者牙合关系接近正常,5例患者恒牙较对侧明显提早萌出.X线检查显示:原颌骨密度减低影均消失,恒牙胚牙根发育正常,2例牙根有弯曲表现.结论拔除乳牙开窗减压术+间隙保持器治疗儿童替牙期含牙囊肿手术简单,创伤小,能消除面部畸形,颌骨、牙和牙胚生长发育不受影响,是一种良好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儿童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颞颌关节的对称性.方法以26例替牙期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为试验组,28例正常(牙合)替牙期儿童为对照组,分别拍摄双侧颞颌关节中位断层片进行比较.结果双侧髁突位置不对称、非反(牙合)侧关节前间隙减小,上后间隙均增大.结论试验组双侧髁突位置及关节间隙有明显差异,说明下颌发生功能性侧方移动.  相似文献   

6.
屈莉 《中原医刊》2007,34(10):94-94
目的研究牙根横折的病因和发病规律。方法对40例患者共47颗患牙的临床表现及牙颌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牙根横折多见于中老年人的磨牙,尤其是上磨牙的腭侧根;患牙牙冠完整,无牙体疾病;全口颌力不均,患牙侧方颌早接触明显(非工作侧较显著)。患牙有长期的咬[牙合]不适、疼痛史或急性咬[牙合]外伤史。结论患牙长期承受过重颌力及创伤性颌力或突然的咬[牙合]创伤是牙根横折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患者陈××,男,15岁,因前牙"丑看"来我院就诊. 1 口腔检查 年轻恒牙列.右侧磨牙关系为近中,左侧磨牙关系正常.上前牙稍有松散间隙,1⊥2牙冠均向中线倾斜,其间有一尖形多生牙,占据5.2mm牙弓间隙.牙颌覆盖覆()正常,中线左偏2mm.  相似文献   

8.
再植牙容易发生牙根的外吸收,正畸治疗期间过度的矫治力也可以导致牙根吸收。作者对一例18年前误拔上颌尖牙再植后进行矫治,随访观察至今,牙根未发生吸收,且色泽无改变,能行使正常功能,而获得成功,现将病例报告如下。患者林某某,女,12岁。1974年8月13日因3|3唇侧错位萌出来院矫治。检查:上、下牙列均为恒牙列,(牙合)中性(牙合),(牙合)近中唇侧称位。因牙弓间隙不足而造成前牙拥挤。治疗计划:拔出(牙合),采用活动矫治器将(牙合)向远中舌侧移入牙弓内。但患者在拔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 ,16岁。因   | 1| 未萌出 ,来我科就诊 ,查恒牙6 | 66 | 6 中性 ,上前牙散在间隙。1| 2| 牙冠向近中倾斜 ,1| 2| 间隙约 7 8mm。3、2 | | 间隙约 1 5mm。在   | 1  |  根尖处见  | 1| 切缘 ,X线检查   | 1| 横向生长 ,牙根未见弯曲 ,邻牙牙根未见吸收。诊断安氏Ⅰ ,毛氏Ⅰ2 +V。矫治设计 :上颌方丝弓矫治技术。矫治步骤 :上颌粘贴方丝托槽 ,带环 ,0 0 14~ 0 0 16英寸 ,TiNi排齐牙齿 ,并集中间隙于1| 2| 之间 ,然后在局麻下行   | 1| 开窗术暴露冠切 1/3,可见牙冠旋转 ,舌面向外 ,横位于舌面粘贴Begg托槽 ,弹力线…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对12例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矫治的双尖牙替换期和恒前牙早期反牙合进行纵向观察中,发现1例反牙合自我调整的病例,另选了1例条件大致相同但归转不同的病例与之进行比较,以分析恒切牙反牙合的预后与颅面生长的关系。1 病例摘要例1,男11岁,替牙牙合。6|66|6基本中性,21|1221|12反牙合,反覆牙合3mm,反覆盖1mm,下前牙散在微小间隙,下颌可后退至前牙对刃,无颞下颌关节疼痛及弹响,X线头影测量无明显骨骼异常。诊断:安氏Ⅰ类、毛氏Ⅱ3错牙合。2年后患者以颌关节区疼痛时为恒牙牙合,6|66|6中性,牙例整齐,无拥挤和间隙。意外的是前牙覆牙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4"技术对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矫治作用.方法 选择11例替牙期前牙反骀患者,采用"2×4"技术配合Ⅲ类颌问牵引.结果 11例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均取得满意的矫治效果.结论 "2×4"技术配合Ⅲ类颌问牵引是一种简便、实用、有效的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方法 .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牙根纵裂的病因和发病规律.方法:对36例患者共42颗患牙的临床表现尤其是牙颌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牙根纵裂绝大部分发生于中老年人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根,患根的牙周组织破坏明显大于无纵裂牙根,根纵裂处牙周袋最深.患牙颌面均重度磨耗,>50%的患牙出现非工作尖高陡、工作尖磨平、深颌面凹及远中边缘嵴低平等改变;根纵裂的程度与深颌面凹的部位有关;患牙均存在颌干扰和(或)颌创伤易感因素.结论:因颌面形态改变而致的过大颌力与异常方向的颌力可能是牙根纵裂发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12岁.因上前牙不齐求矫治.口内检查:6|6|/6|6中性,Ⅲ|/滞留,2|/32|反(牙合),(2|)/腭面外翻,(3|)/唇向低位,(31|)/易位,1/3+3Ⅱ°拥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缺牙伴重度深覆牙合的患者进行牙合垫式可摘义齿修复,探讨重建颅-颌-关节-牙合系统,恢复颌平衡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20例缺牙伴重度深覆牙 合患者进行模型制取,测定颌位关系,适当的升高咬合,恢复正常的颌间距离,以铸造支架牙 合垫(金属网加塑胶)式可摘义齿进行修复,于治疗后1、2周,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戴用义齿2周内有效14例(70%),2周~1个月内有效3例(15%),1~2个月有效1例(5%),总有效率90%(18/20);无效2例(10%).结论 牙 合垫式可摘义齿不但修复缺损的牙列,还恢复了正常的颌位关系,保护了口颌系统,防止牙体的进一步磨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正畸和修复联合的方法治疗牙列缺损合并牙颌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前牙牙列缺损且伴牙齿散在间隙、反牙合、上颌前突、深覆牙合患者3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3人,对照组16人,实验组患者先采取正畸关闭散在间隙、纠正反牙合、上颌前突、覆牙合覆盖后行牙列修复治疗固定桥修复,对照组患者不行正畸关闭间隙、不纠正前牙反牙合、上颌前突、覆牙合覆盖并行固定义齿修复,修复完成后分期6、12、24个月复诊。结果患者修复完成后6、12、24个月复诊,实验组采用正畸关闭牙齿散在间隙、纠正反牙合、上颌前突、深覆牙合患者固定牙修复效果较好,患者无咬合不适、满意率高,对照组不采用正畸关闭牙齿散在间隙、仅固定义齿修复患者咬合不适率为2例,患者满意率较低。结论采用正畸、修复联合方法治疗牙列缺损和牙颌畸形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无髓牙牙根纵裂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17例共20颗发生牙根纵裂无髓牙的临床诊治资料.回顾治疗前患牙的牙体和牙周的状况,观察和分析治疗和修复后患牙牙根折裂发生的部位、折裂方向、修复体的类型、患牙在修复体的位置及其咬(牙合)情况.结果 本组无髓牙牙根纵裂以后牙多见(16/20);牙冠完整者发生牙根纵裂多见于前牙(4/20)和前磨牙(5/20);19例有不同程度的牙槽嵴高度的降低(轻度8例,中度7例,重度4例).冠修复后牙根纵裂者主要发生于磨牙(6/7);作为固定或活动修复体的基牙均可能发生牙根纵裂;咬骀关系观察分析显示,本组7例存在(牙合)早接触,其中6例为侧向骀早接触,1例为正中(牙合)早接触,提示前者更易造成牙根纵裂.结论 无髓牙牙根纵裂的病因复杂.由于预后不佳,牙根纵裂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临床上将牙合垫应用于固定矫治器矫治偏颌畸形 2 4例。此法具有操作简单、缩短矫治时间、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的特点。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矫治对象矫治患者 2 4例 ,其中男 1 1例 ,女 1 3例 ;年龄 1 2~ 1 6岁 (平均 1 3岁 ) ;矫治牙均为恒牙列 ,左侧偏颌 9例 ,右侧偏颌 1 5例 ,每侧反牙合均多于 4颗牙齿。 2 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颌骨发育不良、面部不对称、颏面偏斜、单侧反牙合、牙列拥挤等症状。1 .2 矫治方法采用标准方丝弓矫治器 ,分为平整排齐牙齿、打开咬合解除反牙合及调整上下咬合关系 3个阶段。矫治中反牙合后…  相似文献   

18.
牙、颌畸形,临床多见,转位牙即是其中之一,一般多发生在乳、恒牙交替期的儿童。若不及时处理,产生咬合障碍乃至影响面颌的正常发育,因此早期矫治具有重要意义, 经开、颌畸形303例临床分析可见90度转位占2%,多为中切牙。一、转让牙的临床检查1.检查牙齿数目、形态、乳恒牙交替情况,咬合关系,中线是否偏移,90度转位牙的位置和邻牙的关系。2.X线检查了解牙根形态和有无多生牙以及未萌出的恒牙、多生牙及其位置。常规取研  相似文献   

19.
<正>我科自1984~1996年,采用牙外科整畸术治疗牙颌畸形5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5例,男15例,女40例。年龄18~34岁,18~24岁者占72%。整畸牙数:1颗牙23人,2颗牙19人,3颗牙8人,4颗牙5人。牙位畸形情况:上前牙前突15颗,反(牙合)牙31颗,唇向错位牙25颗,转位牙26颗,其他8颗(单纯中切牙间隙过大5颗,颊向错位3颗)。 术前准备 除一般术前常规准备外,牙外科整畸术尚需作专科性准备工作:(1)X线拍牙片:主要观察被矫治牙的牙周、牙根情况,牙根长度。术前应进行洁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牙根纵裂患牙的咬合特征,观察牙根纵裂患牙的牙体磨耗情况,以及从(牙合)学角度探讨牙根纵裂的病因及咬合异常、牙体磨耗及牙根纵裂之间的关系.方法 确诊为牙根纵裂患者277例,患牙309颗,对其牙周情况、(牙合)面磨耗及形态、合接触区、(牙合)干扰或(牙合)创伤和X线片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牙根纵裂多发生于40~60岁患者的第一磨牙的近中根或近中颊根,患根牙周组织破坏明显大于无纵裂的牙根,形成局限性牙周袋.患牙(牙合)面磨耗严重,出现非工作尖高陡,工作尖磨平,深合面凹及远中边缘峭低平等改变.牙根纵裂的程度与深牙合面凹的部位有关.患牙存在(牙合)干扰或(牙合)创伤,并存在咬合不协调的易感因素.结论 本组患者牙根纵裂的发生与咬合异常和牙体磨耗有关,患牙牙(牙合)关系的改变而致过大的(牙合)力与异常方向的(牙合)力可能是牙根纵裂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