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笑气-氧气吸入镇静结合口腔无痛局麻仪对儿童牙科畏惧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8例无法配合常规治疗的儿童牙科恐惧症患者,以笑气-氧气吸入镇静结合计算机程控给药系统对其进行儿童牙科治疗,手术过程中监测患者的血压(B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 O2),进行改良中文版儿童牙科畏惧调查表(CFSS-DS)评分、Frankl治疗依从性和Houpt行为量表评分。结果在操作过程中,BP、HR、Sp O2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前后CF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rankl治疗依从性和Houpt行为量表评分有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笑气-氧气吸入镇静结合计算机程控给药系统对儿童牙科畏惧症患者,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抗焦虑作用,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口腔治疗中牙科畏惧症患儿吸入笑气(氧化亚氮)后行为改善情况。[方法]从2014年3月—9月就诊患儿中选取48例牙科畏惧症患儿,术前均采用语言及注视法辅助镇静,其中4岁~12岁儿童(38例)采用冲击法吸入笑气,13岁~14岁患儿(10例)采用滴定法吸入笑气,应用温哥华互动镇静量表及舒适评估量表评价患儿配合行为改善情况。[结果]48例患儿温哥华互动镇静量表得分手术前后差值为-31.90分±6.50分(P0.001);舒适评估量表手术前后差值为-12.63分±5.97分(P0.001)。[结论]牙科畏惧症患儿采用笑气吸入并结合语言及注视法辅助镇静后行为改善显著,配合度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影响效果.方法 采用改良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评分,筛选出畏惧症患儿140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干预组在进行常规牙科治疗的同时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牙科治疗和护理.结果 干预组的牙科畏惧症程度明显下降,与牙科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的减少和减轻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使其能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并最终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晖  刘中林  彭澜 《护理研究》2014,(15):1793-1795
比较了行为测试、心理测试、生理测试及投射测试等儿童牙科畏惧症的评估方法,并就儿童牙科畏惧症的防治进展进行综述。笑气作为镇静剂在国外儿童牙科得到了广泛应用,表面麻醉下的局部麻醉是国内儿童牙科最常用的疼痛控制方法,侵袭疗法临床应慎用。儿童牙科畏惧症已具备较成熟的评估方法和多元化干预策略,但我国口腔科医护人员对此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5.
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产生牙科畏惧症的原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500例儿童在牙病诊治过程中产生畏惧的原因。结果3岁以下儿童牙科畏惧症发生率明显高于3岁以上儿童;父母治疗态度不坚决时,子女较难完成牙科治疗;有过牙科治疗经历的儿童,易发生牙科畏惧症。结论针对儿童的不同年龄期和就诊表现,采用不同的教育诱导方法;加强与儿童及其父母的有效沟通;创造愉快的牙科诊疗经历;提高儿童牙科接诊技巧,能够减少儿童对牙科的畏惧。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儿童牙科畏惧症的护理,主要包括儿童牙科畏惧症产生的原因以及采取的护理对策。认为通过环境感化、行为管理、心理护理以及家长的积极配合,能有效缓解儿童牙科恐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辅导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评分,筛选出牙科畏惧症患儿204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心理辅导下进行牙科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牙科治疗。结果:干预组牙科畏惧症程度明显下降,与牙科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脉搏减慢例数干预组多于对照组,脉搏加快例数干预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辅导可有效减少减轻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儿童牙科畏惧症是指儿童在牙病诊治过程中对某些牙科治疗方法具有的紧张、恐惧、抑郁等心理状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综合症。在拟行牙科治疗的患儿中牙科畏惧症占有较高比例,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逃避医生,抗拒治疗,使其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本文就近年来经我科诊治,且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儿童牙科畏惧症病例作一总结,以期提高对该病症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减轻儿童牙科畏惧症的体会。方法2004年1~10月期间,对门诊680例就诊的患儿采取了解其就诊的心态、畏惧的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结果680例就诊的患儿顺利地完成了全程治疗。结论应用健康教育、宣教等解决儿童对牙科治疗和诊治造成的畏惧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视听教材应用于口腔科门诊有牙科畏惧症的牙体牙髓病患儿的效果。方法对口腔科门诊牙体牙髓病患儿采用改良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评分进行评测,筛选出有牙科畏惧症状患儿128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观看视听教材后进行牙科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口头宣教和牙科治疗。比较两组的畏惧程度和畏惧分值。结果观察组患儿牙科畏惧程度比对照组轻(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中畏惧分值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应用视听教材进行指导,可降低学龄期儿童牙科畏惧症的程度,利于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以2003年7~11月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5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儿童的就诊表现及心理特点,对有牙科畏惧的儿童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儿童进行牙科诊治的配合程度明显提高(P<0.01)。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对儿童牙病的顺利诊治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环境听觉管理的舒适化口腔治疗应用于儿童牙科畏惧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医院收治的122例儿童牙科畏惧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口腔治疗,观察组实施基于环境听觉管理的舒适化口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生理应激水平、牙科畏惧症状、临床焦虑水平及舒适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舒张压、心率低于对照组,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害怕牙医”“让不认识的人碰”“医生钻牙”“想象钻牙的场景”“医生把工具放到嘴巴里”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焦虑水平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舒适度各维度评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环境听觉管理的舒适化口腔治疗应用于儿童牙科畏惧症中可促使生理应激水平保持稳定,提高舒适度,减轻患儿畏惧症状及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3.
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畏惧症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3~12岁的口腔疾患儿童牙科畏惧症(dentalanxiety,DA)的发生情况及心理干预对DA的疗效。【方法】采用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评分对486例口腔患儿进行分析比较,并将筛选出的360例DA儿童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的口腔治疗的同时采用心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口腔治疗。【结果】年龄、性别和家长陪伴就诊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有明显影响。心理干预组DA程度明显下降,心理干预对男孩的影响较女孩更显著。【结论】心理干预治疗儿童DA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4.
刘凤伟 《天津护理》2006,14(4):242-243
牙科焦虑症又称牙科畏惧症,是指对牙科的治疗全过程或某些环节的害怕。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亢进的体征,如面色苍白,肌肉紧张,脉搏加快,血压增高等,甚至出现高声叫喊,躲避和阻挡诊治器械等不配合的行为。牙科畏惧症这一心理问题将阻碍牙病患者早日就诊治疗本文就牙科畏惧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患者牙科畏惧症现状和影响因素,旨在为进一步采取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Ceorah's牙科焦虑量表调查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236例口腔修复患者,并对所得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36例口腔修复患者Ceorah's牙科焦虑量表平均分为(10.84±4.59)分,48例患者有牙科畏惧症,患病率为20.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间接牙科经历和父母牙科畏惧症是牙科畏惧症的危险因素,而对疼痛的耐受能力好是牙科畏惧症的保护因素.结论:牙科畏惧症在口腔修复患者中较常见,其发生受多因素的影响,临床护理人员要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抚触配合笑气吸入在人工流产中的作用。方法:将2004年8月至2005年4月在我院行抚触配合笑气吸入人工流产的16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同期笑气吸人流产的16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出血量和人工流产综合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腹痛程度及人工流产综合症时性(PAA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出血量无明显差异。结论:人工流产时行抚触配合笑气吸入能有效止痛和减少人工流产综合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儿童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是指患儿在牙科治疗中所具有的紧张、害怕、忧郁的心理,及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抗拒治疗的现象。它对儿童牙病的准确诊断及治疗均有较大影响,是儿童就诊及继续治疗的一大障碍。同时也给治疗的医生带来一定的压力,而且这种畏惧感还可能延续至成人期。我科对这种儿童牙科畏惧症进行调查,对相关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老年牙科畏惧症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牙科畏惧症是一种习得性行为,是因为害怕疼痛,又把牙科与疼痛相联系所产生的对牙科的畏惧.表现为:烦躁不安、心悸、常出汗、高声尖叫、呼吸困难、躲避或拒绝治疗.牙科畏惧症的存在增加了疾病的负担,降低了早期就诊率,影响诊治质量、工作效率,还会恶化医患关系,导致不良的外延效应.牙科畏惧症在人群中发生率约为80%[1],老年人的生理、心理有其特殊之处,牙科畏惧症在老年人群中的形成、治疗不同于其他人群.它已成为阻碍老年人及早进行口腔治疗的一个关键因素,并且对治疗及预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国已迈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已超过10%,并且在今后较长时间内我国老龄人口还会以较快速度增长.因此,结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探讨老年牙科畏惧症的成因及对策对提高老年人医疗质量、减少并发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牙科畏惧症(DentalFear,DF)是指患者对牙科所持有的忧虑、紧张或害怕的心理状态,以及在行为上表现为敏感性增高,耐受力降低,甚至躲避治疗的现象。1994年对280例口腔修复科患者进行牙科畏惧症的调查,结果显示:50岁以下DF发病率高于50岁以上(含50岁)患者;文化程度大专以下患者DF发生率高于大专及大专以上;农村发生率高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20.
齐艳梅  陈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6):6353-6354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畏惧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在辽宁省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的3~5岁急性牙病患儿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直接接受治疗,干预组通过心理于预后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就诊行为特征.结果干预组患儿的合作性好于对照组.结论儿童牙科畏惧症在临床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大部分患儿对牙科治疗怀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和害怕心理,甚至逃避治疗,故在提高患儿的就诊环境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患儿的心理方面问题,掌握更多的心理干预方法,提高患儿就诊时的合作程度和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