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慧娟 《当代护士》2016,(7):170-172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对影响院前急救出车反应时间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改进,以缩短院前急救出车反应时间。方法根据QCC法,成立救生圈,绘制影响出车时间的各种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找出解决方法,制定改进措施。结果院前急救出车时间超过3 min的比例由实施QCC管理前5.8%下降到实施后0.51%,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由改进前3.06 min缩短为改进后1.68 min。结论将QCC模式运用于院前急救出车流程管理,可缩短院前急救出车时间,提高出车效率,获得较高的病人满意度,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院前急救出车流程进行改进,以缩短院前急救出车时间。方法:根据FMEA方法,成立科室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小组,绘制院前急救出车流程,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PN),找出失效模式及相关原因,对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制订改进措施。结果:院前急救出车时间(指接受呼叫至救护车出诊时间)超过3 min的比例由实施FMEA模式管理前的33.2%下降到实施后的6.2%(P<0.05),院前急救出车时间潜在失效因素的风险优先指数(RPN值)由696.7降至49.4(P<0.05)。结论:将FMEA模式应用于院前急救出车流程管理,可缩短院前急救出车时间,提高院前急救出车效率。  相似文献   

3.
探讨模拟出车现场对提高急诊护士院前急救能力的应用效果.通过成立院前急救能力培训小组,对急诊护士进行理论授课、急救技能示教、模拟出车现场操作培训,结合临床制订院前急救操作流程,采用模拟出车现场进行操作培训,急诊护士的急救知识、急救技能操作、院前急救能力和医生的配合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2009年自贡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反应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客观指标评估2009年自贡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反应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自贡市急救中心2009年所有院前急救数据库,计算接警受理时间、出车准备时间、应急反应时间、急救半径,并与2007年应急反应时间、急救半径比较,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全年院前出诊病例共4588例,接警受理时间为(41.92±10.76)秒,出车准备时间为(2.03±1.11)分钟,白班出车准备时间比夜班短(P(0.05),急救半径为(10.39±11.24)km;应急反应时间为(20.31±19.61)分钟,与出诊范围、昼夜分布有关(P(0.05);急救半径及应急反应时间较2007年增加(P(0.05)。结论进一步普及急救知识,提高急诊队伍急救能力,加强急救网络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急救反应能力,方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急救资源需求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院前急救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是跨省跨区域转诊病人。病人需要转诊主要出于以下3种原因:1、现有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不足以满足治疗的需要;2、转送的益处大于转送带来的风险;3、病人或其家属要求转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化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进行流程化院前急救护理的48例设为观察组,将由家属直接送至医院就诊的51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院前和院内病死率、医务人员急救反应时间、医院反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院内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医务人员急救反应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时采取流程化护理措施优于将患者送至医院后再抢救,前者可明显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和医院反应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术前物品准备流程的改进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物流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软件平台,将术前物品准备与手术预约系统对应,使术前准备工作流程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法建立手术物品准备数据库,包括器械、敷料、耗材、药品和辅助用物等4大系列,与手术通知单一起生成物品准备清单,对照清单完成术前准备。结果采用手术室物流管理模式,可让术前准备工作更加有序,减少差错的发生,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失误。结论开发计算机手术物品准备系统软件,有助于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减轻术中反复拿取物品造成的无效劳动,缩短无效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8.
急诊出车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保障院前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针对出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120对出车时间的要求,按照简单实用、有序、便于操作、规范简捷的原则,自行设计了急诊出车记录单.[结果]我科从2002年5月开始使用急诊出车记录单后,出车的速度明显缩短,记录齐全,出诊人员及与110指挥中心之间相互沟通,配合默契,人员关系和谐.[结论]急诊出车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对院前急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新鹤 《护理研究》2010,(1):255-256
[目的]保障院前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针对出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120”对出车时间的要求,按照简单实用、有序、便于操作、规范简捷的原则,自行设计了急诊出车记录单。[结果]我科从2002年5月开始使用急诊出车记录单后,出车的速度明显缩短,记录齐全,出诊人员及与“110”指挥中心之间相互沟通,配合默契,人员关系和谐。[结论]急诊出车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对院前急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优选法理论,设计试验方法,通过试验的办法来寻找各种因素的最佳点,运用优选法对院前急救行驶路径进行最佳选择。方法:确定运用时的优选问题,即最优化问题,用数值方法或试验最优化等直接方法求解(直接优选)。采用相同时间段,三条试验范围内行驶路径的10次试验行驶记录,将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将数据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排列,试验路径所需时间(min)S2〈S1〈s3,均值比较(P〈0.05)。结论:运用优选法理论,通过试验的办法来确定院前急救路线最佳选择,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院前急救反应速度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8月380例院前急救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12月382例院前急救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出车方式,观察组成立质量检查小组,分析发现院前急救反应现状,并找出影响院前急救反应速度的因素,制定相应改进目标。比较分析两组院前急救出车的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白班、夜班的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分别为(204.0±112.6),(196.3±95.9)s,持续质量改进后观察组平均反应时间为白班(138.7±58.4)s、夜班(144.9±74.6) s,观察组反应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42,-3.45;P<0.01)。持续质量改进后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速度合格率为88.22%,高于对照组合格率7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97, P <0.01)。持续质量改进后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速度患者满意度为96.49%,优于对照组满意度8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20,P<0.01)。结论通过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的提高院前急救反应速度,为院前急救争取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专职护士运作模式在院前急救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3-5月院前急救病例978例作为对照组,由传统的急诊科护士兼院前急救出诊完成;选择2011年7-9月院前急救病例1 023例作为观察组,所有院前急救均由专职护士队伍人员出诊.比较实施院前急救专职护士模式前后院内反应时间达标情况及专职护士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情况.结果 实施院前急救专职护士运作模式后,院内反应时间缩短,达标率由实施前的99.3%上升到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4,P<0.05);专职化运作后,护士掌握专科理论知识以及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止血包扎、脊柱板固定的技能考核成绩较实施前成绩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颤仪与便携式呼吸机的操作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专职护士运作模式提高了护士专项护理操作技能及专业理论知识,缩短院内反应时间且全部达标.  相似文献   

14.
院前急救物品的准备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目前同许多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相同,急诊科在负责院内急救的同时还担负着院前急救的任务。我科从2004年以后改变院前急救模式,使院前急救和转运病人的次数逐年增多,出诊距离越来越远,覆盖面也越来越大。由于我市位于四川东南部川、渝、黔、滇  相似文献   

15.
术前物品准备是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一项基本功,由于手术量的不断增加,术前用物准备工作也愈加复杂。用物种类的繁多,包括器械、敷料、一次性耗材、各类药品、辅助性用物等,每台手术用物的种类达到几十种甚至更多,在成本控制的前提下,目前很难做到所有物品能配置在每个手术间,集中储存和管理是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完善急诊出车护理记录,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方法,以减少医疗纠纷。方法:按照简捷实用规范的原则,针对原有急诊出车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将出车护理记录项目表格化。结果:我院从2011年1月份开始使用急诊出车记录单后,缩短了急诊出车护理记录的记录时间,提高了护理书写质量。结论:急诊护理记录单方便、快捷、实用、规范,有效地促进了急诊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护理管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而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的一个子系统,是急救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院内急救的基础。院前急救由于其突发性、时间紧迫性、艰难性等特性,对院前急救的护理管理提出较高要求,同时护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提高院前急救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改进手术前用物准备工作流程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08年7月的手术备物作为传统流程组,分析该流程组备物存在的问题有:器械班护士日均加班时数多、手术物品准备的完善率低、手术医生对手术护士的满意度低。针对此问题,将术前备物的工作流程进行改进,术前备物由器械班护士一人负责变为由器械班护士与手术护士共同负责,将2008年8月—2008年12月的手术备物作为改进流程组,比较两组日均手术例数、器械班护士日均加班时数、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率、手术医生对手术护士的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改进流程组日均加班时数少于传统组,手术物品准备完好率和手术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均高于传统流程组。[结论]改进后的手术前用物准备工作流程减少了器械班护士的加班时数,提高了器械班护士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手术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改进手术前用物准备工作流程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08年7月的手术备物作为传统流程组,分析该流程组备物存在的问题有:器械班护士日均加班时数多、手术物品准备的完善率低、手术医生对手术护士的满意度低.针对此问题,将术前备物的工作流程进行改进,术前备物由器械班护士一人负责变为由器械班护士与手术护士共同负责,将2008年8月-2008年12月的手术备物作为改进流程组,比较两组日均手术例数、器械班护士日均加班时数、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率、手术医生对手术护士的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改进流程组日均加班时数少于传统组,手术物品准备完好率和手术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均高于传统流程组.[结论]改进后的手术前用物准备工作流程减少了器械班护士的加班时数,提高了器械班护士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手术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例采取院前急救和未采取院前急救的两组病例进行比较,来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在急诊时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126名病例,其中55例院前救治组,71例院前未治组,观察两组病例的预后。结果:可以明显看出两组对比结果,院前救治组好转率,治愈率明显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