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天富 《河北医学》2013,19(7):1048-105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外科手术证实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多层螺旋Crr血管成像资料。结果:ll例患者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提示肠系膜上动脉内充盈缺损,MPR、MIP的后处理图像亦可显示充盈缺损,表面遮盖显示可见血管截断,远端血管不显影,部分病例可见薄纸样肠壁改变、腹腔内游离液体、肠腔淤积扩张等间接征象。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进行快速、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临床拟诊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47例,进行MSCTA检查,并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47例患者中肠系膜动脉栓塞15例,肠系膜动脉附壁血栓12例,肠系膜动脉粥样斑块11例,动脉狭窄5例,动脉夹层3例,动脉瘤1例.影像学表现为栓塞处肠系膜动脉血管腔突然截断,多数位于分叉处,CT上表现为血管腔内低密度充盈缺损.MSCTA检查对肠系膜动脉大部分病变可以较清晰地显示.结论 采用MSCTA检查,可以对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诊断肠系膜动脉缺血性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孙波文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16-1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诊治的肠系膜动脉栓塞11例的临床表现及CT征象。结果肠系膜上动脉局部增粗7例,正常4例;增强扫描充盈缺损7例,无充盈4例。肠腔广泛的扩张、积气积液6例;节段性肠管壁均匀增厚、不强化或强化减弱、延迟10例。肠管壁变薄、周围渗出1例。肠系膜脂肪密度增厚,血管影显示增多3例,腹水5例。结论 CT能对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进行快速、正确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病例影像学平扫及CTA检查资料,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急性上腹痛8例患者行平扫和CTA检查,应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重建血管分析血管病变情况。结果:SISMAD 8例CT平扫见SMA增粗,密度增高,周围模糊。较同一层面肠系膜上静脉密度增高10hu以上提示假腔内血栓形成。Sakamoto分型:I型3例,II型2例,III型1例,IV型2例。横断面图像显示线状撕裂内膜片提示夹层6例,假腔内大量血栓形成2例。夹层第1破口位于近段1.5~3.0cm,最大不超过5.5cm。结论:MSCTA可明确诊断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下肢动脉疾病中的技术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4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的病人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利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高级血管分析(AVA)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MSCT下肢动脉成像可以清晰显示腹主动脉中下段及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股动脉、胫腓动脉的主干及分支。134例受检者中94例病人表现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闭塞,外伤致动脉血栓3例,动脉瘤8例,大动脉炎2例,下肢搭桥术后7例,下肢动脉内支架术后1例,动静脉瘘2例,夹层5例,正常表现12例。所有病例均经DSA、手术或临床证实。与DSA比较,MSCT下肢动脉成像对下肢各级狭窄及闭塞诊断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诊断病变及评估手术疗效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评估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方面与常规血管造影结果无明显差别,是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孙青  陈莉  赵冬  周超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0):76-76,7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断应用。方法根据3例64层螺旋CT发现的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结合横断图像及重建图像,分析影像特征。结果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及分支内弧形充盈缺损影,与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类似,并清晰显示内膜片,夹层累计范围,是否有血栓及分支血管受累。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的能清楚显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对及时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腹腔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腹腔动脉成像的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65例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选择5.0mm×2.5mm的扫描参数,行层厚3.0mm间隔1.5mm的轴面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两种后处理成像方法,部分病例增加曲面重建(CPR)。统计MIP和VR二种成像方法对腹腔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率。结果:36例正常腹腔动脉;6例变异腹腔动脉及分支;23例病变腹腔动脉。MIP和VR法血管分支显示率分别为: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脾动脉100.0%(65/65),肝右动脉80.0%(52/65),肝左动脉76.9%(50/65),胃左动脉73.9%(48/65),胃十二指肠动脉96.9%(63/65)。结论:MSCT血管成像(MSCTA)显示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在腹部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判断肿瘤的可切除性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MIP和VR法的显示能力相当,但VR比MIP重建的血管图像更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MSCTA)了解腹腔动脉(CA)、肠系膜上动脉(SMA)主干的活体解剖情况,为影像学诊断及临床诊治提供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200例成人增强扫描于动脉期采集的容积数据,应用薄层横断性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法重建,观察CA、SMA主干相对于脊柱的开口位置,测量CA和SMA主干的直径、与矢状面夹角及与矢状面的夹角、两动脉开口在身体长轴线的间距。结果 200例中CA、SMA主干均能清楚显示并测值。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能反映CA、SMA主干的解剖细节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在内脏动脉瘤(VA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0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PACS工作站上,经腹部普通增强CT及MSCTA诊断的123例VAA患者的影像资料,以综合诊断为参照标准,以血管为分析单位,评价后处理图像检出VAA的诊断敏感性。结果 综合诊断出123例共172枚VAA,脾动脉瘤91例,肾动脉瘤16例,多支内脏动脉瘤8例,胃周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瘤各2例,腹腔干、胃十二指肠、胰十二指肠动脉瘤及肝右动脉瘤各1例,VAA行MSCT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结论 MSCTA不同重建方法可准确、清晰地显示瘤体位置、形态、范围、瘤壁、载瘤动脉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在脾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脾动脉假性动脉瘤病人9例,均采用腹部MSCTA检查,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手术证实.参照综合诊断标准,以脾动脉为分析单元,评价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的诊断敏感性.结果: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和曲面重建4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均可检出脾动脉假性动脉瘤.9例中发生于脾动脉主干近端假性动脉瘤5例,发生于脾门处假性动脉瘤3例,同时合并脾动脉主干及脾门处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MSCTA可准确诊断脾动脉假性动脉瘤,不同重建方法能清晰显示假性动脉瘤的位置、形态、瘤壁及载瘤血管受损部位和开口大小.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闭塞疾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诊断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S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下肢动脉病变的60例患者,分别行MSCTA下肢动脉增强扫描和DSA检查,应用VR、MIP、SSD等方法进行影像学诊断,比较各重建方法的诊断差异.结果:①VR、MIP、SSD的敏感度分别为81.2%、100%、100%,特异度分别为93.2%、97.4%、97.4%,准确度分别为91.1%、98.3%和98.3%.②DSA和MSCTA诊断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性疾病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重建方法中MIP、SSD诊断ASO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在诊断ASO时,MSCTA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具有和DSA相当的效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临床怀疑发生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而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我院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层螺旋CT减影去骨血管成像技术后处理,判断血管是否狭窄,并对狭窄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本研究最终共检测644段血管,发现狭窄146段(检出率为22.67%):轻度狭窄48段、中度狭窄47段、重度狭窄42段、闭塞9段,分别占32.88%、32.19%、28.78%、6.16%。颈部各类型血管之间的各狭窄程度的检出率据有统计学差异(X2=23.435,P=0.001);头部各类型血管之间的各狭窄程度的检出率据无统计学差异(X2=11.159,P=0.265)。结论CT血管减影成像可早期发现和诊断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并对血管的狭窄程度等作出客观评估与判断,为临床及时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SMA)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 根据6例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应用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技术进行肠系膜血管图像重建,分析影像特征.结果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及分支血管,并清晰显示SMA部位、范围及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对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及SMA相关疾病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量成人肠系膜上动脉(SMA)主干及邻近结构在多层螺旋CT(MSCT)上的正常数值范围,分析比较其年龄及性别之间差异。方法    260例检查者(男140例,女120例)行腹部MSCT增强扫描,采用薄层最大强度投影(MIP)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矢状位SMA血管成像,测量并分析SMA主干及邻近正常解剖结构。结果    SMA直径为(0.68±0.10)cm,SMA与腹腔干(CA)之间距离(1.55±0.33)cm ,SMA与肠系膜下动脉(IMA)之间距离为(6.69±0.88)cm ,SMA与腹主动脉(AA)间夹角为(59±18)° 。男女两组SMA、CA及AA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两组SMA与AA夹角、SMA 与IMA、SMA 与CA之间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MA、CA直径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直径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可清晰显示成人SMA主干及邻近结构解剖,并能准确测量其正常数值范围。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的扫描及重建技术进行系统研究,优化不同部位CTA的最佳扫描参数,并比较多种后处理软件的应用价值。方法:102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3种不同的扫描方法:循环时间测定、智能启动、直接延时扫描确定扫描延时时间,应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重建及容积漫游技术(VRT)等功能软件进行重建及评价。结果:本组100例血管显示清晰,满足CTA重建要求,CTA检查成功率达98%。其中图像质量良好以上比例占93%。100例中检查部位血管正常7例,异常93例。结论:CTA是一种安全、简便、可靠、无创的检查技术,扫描参数以循环时间测定法最为准确可靠,VRT重建的图像效果最满意。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已经成为观察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在某些血管疾病的诊断方面甚至超过了常规血管造影。MSCTA具有较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多种后处理技术能多角度观察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病变(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lesions,ISMAL)的256层CT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ISMAL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以平扫横轴位、增强扫描横轴位、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重建方法对肠系膜上动脉病变进行分析观察,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ISMAL患者平均年龄为(50.1±2.7)岁,男性9例占75%,女性3例占25%,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SMAE)共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MAD)共4例,均为男性;管腔局部增宽、腔内充盈缺损是SMAE典型征象;腔内条形低密度影并双腔的显示是SMAD的典型表现。结论256层CT平扫及CTA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确定其病变性质,了解其累及范围,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力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血管成像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特别是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表现出很大的优越性,尤其是近年来双能量CT (double energy CT,DE-CT)血管成像技术迅速广泛的应用表现尤为突出.而128层、256层、320层螺旋CT的陆续推出也使得头颈部血管成像更为简单快捷、图像质量更为精细,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优势更加突出,适用范围进一步拓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f mesenteric vessels,MSCTA)在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何怡红  罗天友 《重庆医学》2007,36(9):884-887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头颈部血管成像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表现出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