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CBCT扫描分析头颈部肿瘤放疗摆位误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3D CRT/IMRT治疗前行CBCT扫描,测定分次治疗间摆位误差,为头颈部肿瘤制定放疗计划CTV外放PTV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Varian-21EX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OBI),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前行锥形束CT(CBCT)扫描,系统自动重建成断层图像,获得患者腹背、头脚、左右方向的摆位数据,并直接与治疗计划CT扫描图像相匹配得出两者间误差.结果 统计268组CBCT扫描摆位误差数据显示,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平均误差分别为(1.2±1.7)mm、(1.8±3.2)mm、(0.5±2.0)mm,绝对最大值分别为7mm、12mm、7mm,以头脚方向的移动幅度稍大.小于3mm和5mm的误差在三个方向上分别为58%、43%、76%和85%、81%、94%.结论 通过对本组CBCT扫描测得的误差数据分析,头颈部肿瘤在设计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计划外放PTV时,考虑由摆位而引起的误差边界(SM)一般要3~5mm.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引导分析16例肺癌患者精确放疗分次治疗间的误差,探讨临床靶区外放边界.方法选取采用图像引导放疗(image-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的16例肺癌患者,其中左肺癌9例,右肺癌5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热塑体模固定,每天行IGRT,根据锥形束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相匹配,选取每例患者扫描数据,研究其相对于计划CT左右(x)、头脚(y)、垂直(z)的摆位误差.结果 x、y、z轴的线性摆位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0.11±0.06)cm、(0.14±0.10)cm、(-0.04±0.06)cm,其旋转轴上的误差分别为0.57°±0.17°、0.05°±0.20°、-0.01°±0.33°.相对来说y方向的摆位误差较x、z方向大.结论锥形束CT的应用明显减少了肺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同时为减少摆位误差影响CTV外放PTV时,考虑x方向外扩0.62cm、y方向0.82cm、z方向0.49cm.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评价前列腺癌容积调强弧形放射治疗(VMAT)分次间摆位误差及其分布情况,为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所需的外放边界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治疗中心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40例,均采用VMAT,治疗前1 h嘱患者排空膀胱和直肠,然后喝水500 ml,憋尿充盈膀胱,使治疗时和CT定位时的膀胱和直肠充盈程度尽量一致。所有患者首次摆位后行CBCT扫描,得出校正前摆位误差,在线校正后开始VMAT,2 Gy/次,5次/周,共计39次,照射总剂量为78 Gy。结果 每例患者CBCT扫描得出16组误差数据,共计640组误差数据。统计学分析得出前列腺癌VMAT分次间摆位误差为:左右方向(0.14±0.10)cm,头脚方向(0.28±0.13)cm,腹背方向(0.18±0.12)cm;利用公式外放边界=2.5Σ+0.7δ计算出前列腺癌VMAT时CTV到PTV的外放边界为:左右方向0.41 cm,头脚方向0.80 cm,腹背方向0.54 cm。结论 CBCT可以在线验证前列腺癌VMAT时分次间的摆位误差,实时校正摆位误差,实现精确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4.
兆伏级锥形束CT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兆伏级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摆位误差和计划靶体积(PTV)的边界.方法 采用头颈肩热塑体膜固定体位,对22例鼻咽癌患者设计IMRT逆向调强放疗计划,采用西门子ONCOR直线加速器配备的MVision兆伏级CBCT容积成像并与计划CT图像进行三维方向(左右、头脚、前后)匹配,获取前5次放射治疗摆位误差调整前和调整后的CBCT数据,分析摆位误差及PTV外扩边界.结果 22例患者三维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左右(-0.03±1.68)mm、头脚(0.17±2.03)mm和前后(0.28±2.15)mm.摆位误差调整后与调整前相比在三维方向均有降低,并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5次CBCT分次间摆位误差在三维方向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摆位误差调整前PTV外扩边界,左右2.78 mm,头脚3.22mm,前后3.46 mm.摆位误差调整后PTV外扩边界,左右1.74 mm,头脚1.94 mm,前后2.13 mm.结论 鼻咽癌各个方向的计划靶区边界小于4 mm,采用兆伏级CBCT技术对鼻咽恶性肿瘤IMRT治疗分次间摆位误差的纠正和PTV边界的评估对提高鼻咽癌IMRT治疗的精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中摆位偏差的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测定头颈部肿瘤在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摆位偏差,分析计划设计中从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的外扩边界. 方法:随机抽取76名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治疗时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拍摄射野片,将射野片和计划系统中的数字重建射野(DRR)图像片进行误差比较. 结果: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62±1.46) mm,(-0.41±1.54) mm,(-0.31±1.67) mm,外扩边界分别是2.27 mm,1.87 mm,1.98 mm. 结论:对于头颈部调强治疗的患者,CTV到PTV的外放边界在左右方向需要2.5 mm,头脚方向和腹背方向需要2 mm.并且随着治疗时间的递进,摆位误差没有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以及验证计划射野正确性。方法选取临床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患者30例,其中头颈部肿瘤12例,胸部肿瘤10例,腹部肿瘤8例。放疗前进行人工摆位后采取全锥形束CT(CBCT)图像采集并和大孔径CT平扫图像进行三维立体比较,从而得到摆位误差。结果头颈部肿瘤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72±1.36)、(-0.61±1.44)、(-0.51±1.57)mm,外扩边界分别是2.08、2.05、2.08mm。胸腹部肿瘤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2.62±3.46)、(-2.41±2.94)、(-2.31±3.67)mm,外扩边界分别是6.08、5.35、5.98mm。结论头颈部摆位误差最小,胸腹部摆位误差较大。计划靶区在临床靶区外扩要根据每个患者的部位不同而定。  相似文献   

7.
不同体型盆腔肿瘤患者放疗摆位误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丹明  朱锡旭  武新虎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12):1292-1295,1299
目的:采用 Elekta iView GT验证系统,测定不同体型的盆腔肿瘤患者行放疗时在三维空间各方向上的系统误差及随机误差,为计划靶区(PTV)和计划危及器官体积(PRV)的制订提供个体化的数学依据. 方法:盆腔肿瘤患者30例,采用体膜固定,按照体质指数(BMI)将患者分为4个不同体型.采用前后野和两侧野的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进行位置验证,骨性标志与数字重建图像(DRR)比较,分析分次治疗间摆位误差及分次治疗中器官位置在左右、腹背、头足3个方向上的移动,从而计算出三维空间总的摆位误差,可求出不同体型放疗PTV和PRV所需的安全边界,同时观察各组在各个方向上移动幅度的发生频率. 结果:不同体型的盆腔肿瘤患者,消瘦型、中间型、超重型和肥胖型的分次照射间的摆位误差在左右方向分别为1.8、1.8、2.2、2.7mm;在腹背方向分别为2.2、1.8、3.6、2.8mm;头足方向分别为2.4、2.1、2.7、2.6mm.分次照射中的器官移动误差在左右方向分别为1.9、1.9、2.3、2.5mm;在腹背方向分别为2.1、2.2、2.9、3.0mm;头足方向分别为1.8、1.9、2.2、2.5mm. 结论:在盆腔肿瘤患者放疗中,PTV和PRV的制订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根据患者体型在各方向上采用不同的外放边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千伏级锥体束CT ( KV-CBCT )肝癌图像引导放疗摆位误差,为肝癌放疗计划靶区(PTV)的外放边界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医科达Synergy直线加速器治疗31例肝癌患者,KV-CBCT扫描采集的X线容积图像( XVI)与计划CT图像的靶中心匹配,获得腹背( X)、头脚( Y)、左右( Z)三个方向的线性误差x、y、z和绕X、Y、Z轴旋转形成的旋转误差u、v、w。由公式计算出肝癌临床靶区( CTV)到计划靶区( PTV)的外放边界值( MPTV )。结果共进行275次 CBCT 扫描,其在 X、Y、Z 方向上摆位误差 x、y、z 中位数分别为1.70 mm、1.30 mm、0.80 mm,旋转误差u、v、w分别为0.65°、0.38°、0.31°。 MPTV在X、Y、Z方向上分别为4.11 mm、8.49 mm、4.94 mm。结论采用KV-CBCT技术测量肝癌图像引导放疗的摆位误差,为肝癌放疗MPTV提供参考,提高了肝癌放疗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Halcyon加速器百分百图像引导模式下盆腔肿瘤临床靶区-计划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边界外放的摆位误差。方法 选取2023年1—5月在Halcyon加速器上行调强放射治疗的19例盆腔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每个患者分次间、纠正后、分次内300套共900个锥形束CT图像,与计划CT进行配准融合,得到三维方向上的矢量误差,用X(左右)方向、Y(头脚)方向、Z(腹背)方向表示。计算摆位误差及分布趋势,并根据纠正后及分次内的摆位误差计算CTV-PTV的外放边界。结果 X方向上,分次间、纠正后、分次内的摆位绝对误差分别为(2.07±1.82)、(0.19±0.19)、(0.30±0.28)mm;Y方向上,分次间、纠正后、分次内的摆位绝对误差分别为(3.87±2.67)、(0.23±0.31)、(0.27±0.23)mm;Z方向上,分次间、纠正后、分次内的摆位绝对误差分别为(0.72±0.83)、(0.20±0.22)、(0.30±0.2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肺癌锥形束CT图像引导放疗联合在线配准方式的内靶区外放边界。方法:选取24例肺癌患者,应用医科达Synergy加速器行CBCT扫描,将获取的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配准,得到患者放疗时三维方向上的平移摆位误差和旋转误差,XVI系统配合治疗床进行在线校正,并计算内靶区外放边界值。结果:校正前后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外放值分别为4.5mm、7.4mm、3.2mm和1.9mm、1.6mm、1.0mm。结论:肺癌患者采用CBCT下图像引导放疗可显著缩小ITV外放范围,提高放疗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