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A、B组各26例,A组予依帕司他、前列地尔治疗;B组予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前列地尔治疗,疗程均为15天,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NCV)、症状T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但B组疗效较A组显著(P<0.01).结论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前列地尔可显著提高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邓锡忠 《当代医学》2011,17(36):135-136
目的研究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0月入院治疗的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了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使用依帕司他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依帕司他和α-硫辛酸,两组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实验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可达83.7%,高于对照组58.1%的总有效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显著,好于依帕司他单独用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4):327-330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及对机体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粤海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40例老年DP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2组患者均予以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依帕司他50 mg,口服,每日3次,疗程4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α-硫辛酸0.6 g,静脉滴注,每日1次,给药2周后改为硫辛酸胶囊600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神经病变自觉症状问卷(TSS)评分,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9.2%(95/120)、95.0%(114/12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142,P<0.05)。2组患者治疗前TCSS和TSS评分、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CV、SCV及血清SOD、G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TCSS和T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CV、SCV较治疗前显著增加,血清SOD、GS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TCSS、T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C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腓总神经SC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SOD、G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α-硫辛酸治疗老年DNP可显著增加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清氧化应激反应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均静脉滴注α-硫辛酸注射液600 mg,1次/d,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1次/d,连续用药2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TCSS评分、TSS评分及阳性症状VAS评分,并进行足部10 g尼龙丝压力觉、温度觉、振动感觉阈值检查,抽血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 治疗后TCSS评分、T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疼痛、烧灼、麻木、感觉减退症状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压力觉检查异常点数、温度觉及腱反射检查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振动感觉阈值检查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MDA较治疗前显著下降,SO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 α-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王玉容  方向明  叶文春 《四川医学》2018,39(10):1136-1139
目的 观察依帕司他、甲钴胺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neuropathy,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7年以后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选用依帕司他、甲钴胺联合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对照组选用甲钴胺联合胰岛素泵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为一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oronto clinical scoring system,TCSS)的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MNCV、SNCV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SNCV较对照组比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TC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TC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依帕司他、甲钴胺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联合用药较单药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依帕司他和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取DPN患者6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依帕司他和α硫辛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周围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中医证候(气虚证、血瘀证)评分、神经功能(TCSS)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提升,中医证候积分、TCSS评分则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依帕司他和α硫辛酸治疗DPN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和疾病相关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患者加用普罗布考后对神经病变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DPN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及联合治疗组,观察组予依帕司他治疗,联合治疗组予普罗布考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症状评分(TCSS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TCSS评分均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联合组与观察组对比,TCSS评分明显下降(对照组8.700±2.6542 vs联合治疗组7.2759±2.657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药依帕司他对比,加用普罗布考后可显著改善DPN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10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治疗组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 肌肉注射,1次/日,联合依帕司他50mg 每日三次口服;对照组给予α-硫辛酸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日,总疗程3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评价治疗后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的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均静脉滴注硫辛酸注射液600mg 每日1次,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10ug 每日1次,连续用药2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TCSS评分、TSS评分,阳性症状VAS评分,并进行足部10g尼龙丝压力觉、温度觉、振动感觉阈值检查,抽血检测MDA、SOD。结果 治疗后TCSS评分、T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疼痛、烧灼、麻木、感觉减退症状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压力觉检查异常点数、温度觉及腱反射检查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振动感觉阈值检查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05);治疗后MDA较治疗前显著下降,SO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 硫辛酸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口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DPN患者64例,采取分层随机、开放、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32例、对照组32例。患者常规给予饮食控制、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将血糖控制在良好范围,维持原降压、调脂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甲钴胺0.5mg、每日3次口服,试验组同时给予α-硫辛酸600mg、每日1次联合甲钴胺0.5mg、每日3次口服,疗程均为1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的总症状评分(TSS)和神经传导速度(NCV),并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SS评分和NCV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T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口服治疗DPN疗效优于单用甲钴胺,而且安全简便,依从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杨岚 《当代医学》2021,27(10):136-137
目的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7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两组药物治疗效果、神经传导速度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TCSS评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运动神经传导、感觉神经传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运动神经传导、感觉神经传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T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可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与临床表现,且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依帕司他、α-硫辛酸分别联合甲钴胺及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所有病例均按常规给与糖尿病饮食、运动,根据血糖水平选择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同时给予甲钴胺0.5mg/次,静脉注射,1次/d,前列地尔10μg/d,静脉注射;在此基础上A组30例加用依帕司他50mg/次,B组28例给予α-硫辛酸600mg静脉滴注。结果:A组有效率90.0%,B组89.3%,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神经传导速度均有较明显的增加;治疗后两组间,除正中神经SNCV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神经传导速度增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帕司他、α-硫辛酸分别联合甲钴胺及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均可收到良好疗效,就其神经传导速度恢复在针对病因治疗方面,采取纠正代谢紊乱要比改善微循环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凯时、依帕司他、α-硫辛酸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2例作治疗前后对比分析.结果 42例显效29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凯时、依帕司他、α-硫辛酸联合使用能够显著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缓解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依帕司他和银杏注射液联合使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0例,分为依帕司他联合银杏注射液组(观察组)及单用依帕司他组(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口服依帕司他50 mg,3次/d,同时用银杏注射液20 mL配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仅口服依帕司他50 m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及相应体征,并比较治疗前后四肢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80.0%)高于对照组(65.0%).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有回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帕司他联合银杏注射液与单用依帕司他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均有效果,但联合治疗较单用依帕司他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α-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1—2012年,我院收治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38例,应用α-硫辛酸治疗14d,治疗前后对病人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问卷(TSS)进行评分。结果病人应用α-硫辛酸治疗后,TSS评分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显著性(t=17.41,P<0.01)。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α-硫辛酸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α-硫辛酸治疗,观察组给予α-硫辛酸联合当归四逆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腓总神经与腓肠神经传导速度、TCS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腓总神经与腓肠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T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联合α-硫辛酸能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神经系统症状和功能,临床疗效优于单用α-硫辛酸,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阿魏酸钠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和依帕司他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52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给予阿魏酸钠和依帕司他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依帕司他治疗,连用20 d后评估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46.15%),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魏酸钠联合依帕司他治疗DPN较单用依帕司他疗效更显著,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ɑ-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01月至2016年01月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给予ɑ-硫辛酸,B组给予依帕司他单独治疗,C组给予ɑ-硫辛酸、依帕司他联合治疗。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体征、神经电生理变化情况。结果:A、B、C三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43.33%、50.00%、76.67%,C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两组。三组患者治疗前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三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加,且C组患者增加程度明显大于A、B两组患者,但A、B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ɑ-硫辛酸、依帕司他均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疗效,但ɑ-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可明显增加临床疗效,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片联合盐酸川芎嗪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1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给予口服依帕司他片50mg,3次/d,并静滴盐酸川芎嗪160mg,1次/d;对照组90例给予肌注维生素B12500μg,1次/d,同时静滴盐酸川芎嗪160mg,1次/d;均以3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主观症状和糖尿病周围神经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帕司他片联合盐酸川芎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研究依帕司他与胰激肽原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于该院就诊时DPN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胰激肽原酶;治疗组口服依帕司他联合胰激肽原酶.疗程均为4周.采用总症状评分(TSS)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用药前后TSS评分均改善[(5.58±2.83)vs(2.35±1.88)分,(5.60±2.19)vs(4.06±2.10)分,P<0.01].两组治疗后T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5±1.88)vs(4.06±2.10),P<0.01].结论 依帕司他联合胰激肽原酶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要优于胰激肽原酶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