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ALT轻度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以探讨ALT水平与肝脏炎症及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方法选择216例ALT轻度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83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活检,分析肝脏炎症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与ALT及年龄的关系。结果在肝炎组中,炎症分级≥G2者占55.6%,明显高于对照组(31.3%);肝炎组纤维化分期≥S2者占62.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28.9%,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在慢性肝炎组中年龄大于40岁者,肝组织炎症分级≥G2及纤维化分期≥S2者分别为69.5%及75.0%,均明显高于年龄〈40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年龄大于40岁的患者中,ALT〉60U/L者G3+4比例(52.9%)高于ALT〈60U/L者(31.7%,P〈0.05);ALT〉60U/L者纤维化分级高(S3+4)者比例也明显高于ALT〈60U/L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60U/L组有84.3%纤维化分级≥S2,明显高于ALT〈60U/L组(63.4%,P〈0.05)。结论部分ALT轻度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变也处于活动期,其中年龄大于40岁而ALT又大于60U/L者,应开始抗病毒治疗,达不到这个标准的患者应行肝组织活检来决定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见的肝功能指标与肝组织学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4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一秒钟快速肝穿刺活检,对病理标本进行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程度分期(S),并分别与同期检测的血清肝功能指标和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对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s或Pearson’s双侧检验。结果 在4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组织≥G2者63例(12.96%),≥S2者231例(47.5%);248例HBeAg阳性患者的年龄为(32.9±10.5)岁,明显低于238例HBeAg阴性患者[(40.6±9.5)岁,P<0.05],AKP水平为(88.2±37.1)U/L,明显高于HBeAg阴性患者[(76.4+27.6)U/L,P<0.05];231例肝组织≥S2组年龄、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G2比例要明显高于245例相似文献   

3.
ALT小于2×ULN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ALT小于2×ULN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学与ALT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30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血清肝功能、进行肝脏活检,肝脏组织标本进行常规病理检测.结果 ALT小于2×ULN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64.68%有2级以上的炎症改变,56.44%有2期以上的纤维化.本组中ALT男性均值为(39.73±19.14)U/L,女性为(29.21±13.90)U/L.结论 ALT与炎性分级、纤维化分期均有相关性.ALT正常与不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组织炎性分级、纤维化分期不同,随着ALT数值的升高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改变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伴肺结核临床上很常见。抗结核治疗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往往使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迫中断抗痨治疗而影响治疗效果。我们采用阿德福韦酯和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肝炎伴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抗结核治疗时出现的肝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5.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其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随机选择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其血清HBVDNA和ALT水平,肝穿刺活检,光镜多视野观察其肝组织炎症活动度。随着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升高,其血清ALT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明显升高(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负荷与其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猪霍乱沙门氏菌感染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是指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通称为沙门氏菌感染。近十余年来,沙门氏菌感染明显增加,并多见于婴幼儿^[1,2]。其临床表现复杂,可分为胃肠炎型、类伤寒型、败血症型、局部化脓感染型,亦可表现为无症状感染。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suis)是非伤寒沙门菌的一种,有关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猪霍乱沙门氏菌所致临床疾病的报道鲜见。我们收治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间断性高热,经血培养证实为猪霍乱沙门氏菌感染,并成功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中,不同ALT水平感染者临床生化指标和肝脏组织病理学分级的差异。方法根据ALT水平不同,将253例AIJT小于2倍ULN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男性AIJT30U/L和女性ALT≤19U/L(n=74),B组为男性30U/L〈ALT60U/L和女性19U/L〈ALT≤38U/L(n=119),和C组为男性60U/L〈ALT80U/L和女.陛38U/L〈ALT≤80U/L(n=60)。观察各组人群血生化指标和肝脏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的差异。结果本组A组、B组和C组患者HBeAg阳性率分别为39.2%、47.1%和71.7%(x2=15.1,P〈0.01);三组患者年龄分别为39.5±11.9岁、34.5±11.4岁和31.6±11.6岁(F=8.1,P=000);A组血清AST、GGT和AST/血小板比值(APRI)分别为22.9±6.6u/L、31.6±22.9u/L和0.2±0.1,B组分别为36.5±26.7u/L、39.9±30.8u/L和0.3±0.2,C组分别为44.3±11.6u/L、47-3±49.3u/L和0.4±0_3,三组相差显著(P〈O.05);A组肝组织G2为16.2%,明显低于B组(35.3%)和C组(30.0%,P〈0.05);3组肝组织肝纤维化程度无显著性相差(P〉O.05)。结论在ALT〈2倍ULN的HBV感染者中,不同AIJT水平者血生化指标和肝组织炎症程度存在差异,需要区别处理。  相似文献   

8.
王晓霖  韩晓颖 《肝脏》2014,(12):998-999
患者,男,35岁。乙型肝炎病史20年。乏力、纳差、尿黄10天入院。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患者20年前体检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当时查肝功能正常,未用药治疗,多次复查肝功能正常。6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伴尿黄、恶心,并呕吐胃内容物。到医院就诊,查肝功能异常(TB 500 umol/L),戊型肝炎 IgM 抗体阳性,收入院行保肝、退黄、对症治疗,患者肝功能逐渐好转,出院后查 HBVDNA定量升高(具体不详)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多次复查肝功能以及 HBV DNA 定量均正常,4年前患者自行停用拉米夫定,再度出现肝功异常,遂加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未定期复查 HBV DNA 定量,半年前换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复查HBV DNA 定量<1000 IU/ml。10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无力、食欲下降,伴尿黄。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到我院门诊就诊,查肝功能明显异常(TBil 512.5 umol/L DBil 340.7 umol/L ALB 30.8 g/l ALT 1187 U/L AST 1191 U/L),到我市某医院住院,行护肝、退黄、抗病毒(恩替卡韦)治疗,患者肝功能损害继续加重,转入我科治疗。入院查体:T36.5℃,R76次/分,P19次/分,BP 157/74 mmHg,神清,全身皮肤巩膜深度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明显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白细胞3.16×109/L;红细胞5.02×1012/L;血红蛋白142 g/L;血小板:40×109/L;尿常规:红细胞:130.20/μL↑;白细胞:21.60/μL ↑;上皮细胞:14.00/μL ↑;尿胆原:3.2 umol/L;胆红素:3+;乙型肝炎病毒核酸<1000 IU/mL;肝功能:总胆红素:714.3 umol/L;直接胆红素:436.5μmol/L;间接胆红素:277.8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7(Th17)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7例CHB患者(CHB组)和35例查体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分析Th17细胞比例与血清AL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CHB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h17细胞比例与血清AL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Th17细胞与CHB肝脏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2年2月-2004年1月住院和门诊的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25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肝炎肝纤维化标准,且除外有重要脏器病变(严重心、肾疾病等)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随机分为A组45例:男35例,女10例,平均年龄44.3岁,病程2~15年;B组45例:男33例,女12例,平均年龄42.5岁,病程3~17年;C组35例:男27例,女8例,平均年龄43.3岁,病程2.5~13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临床特征和肝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方法在2010年7月至2013年11月住院行肝活检的80例慢性HBV感染者,常规检测血清HBeAg和HBV DNA水平,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肝组织学改变。结果 50例HBeAg阳性和30例HBeAg阴性患者年龄分别为(28.52±9.10)岁和(39.37±10.14)岁,HBV DNA载量分别为(7.79±0.73)lg拷贝/毫升和(4.52±1.67)lg拷贝/毫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别为(1.00±0.57)和(1.27±0.45),纤维化程度分别为(0.38±0.57)和(1.07±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组织HBsAg表达强度免疫染色评分(ISS)分别为(0.93±0.92)和(0.77±0.93),HBcAg分别为(1.58±0.88)和(1.63±0.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例患者年龄≥40岁和35例年龄〈30岁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别为(1.32±0.48)和(0.69±0.58),纤维化程度分别为(1.00±1.27)和(0.40±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男性和28例女性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别为(1.12±0.55)和(1.07±0.54),纤维化程度分别为(0.71±0.82)和(0.50±0.96),肝组织HBsAg表达强度(ISS)分别为(0.89±0.89)和(0.82±1.00),HBcAg分别为(1.44±0.94)和(1.24±1.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年龄≥40岁且HBeAg阴性的血清ALT低于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应及早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进行正确的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2.
田颖颖  丁洁  徐毅明 《肝脏》2021,26(4):381-383
目的 研究瞬时弹性诊断仪(FibroScan)在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轻度升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ALT轻度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2例,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和对照组(28例,复方甘草酸苷+五酯胶囊+双环醇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双环醇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139例 CHB 患者分2组接受治疗,口服双环醇片150mg/d(治疗组)或75mg/d(对照组),观察连续用药24周后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组血清氨基转移酶均得到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2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 HBeAg 阴转率分别为36.1%和20.9%(P<0.05),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双环醇片150mg/d 治疗 CHB 在降低血清氨基转移酶及 HBeAg 阴转方面优于75mg/d,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傅英兰  王晓东 《山东医药》2004,44(22):51-52
近年来,我们用天晴复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0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s of normal.ULN)的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学改变情况,并探讨影响肝脏组织学改变的因素.方法:根据ALT≤0.5 × ULN、0.5×ULN相似文献   

16.
王豪  郗萌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10):674-674
患者男性 ,37岁。 1999年单位体检时发现HBsAg(+)、HBeAg(+) ,抗 HBc(+)。未查肝功能。 2 0 0 0年 10月因恶心、厌油、乏力等在我院化验ALT 5U/L、AST 379U/L。给予五羚丹口服。 4周后化验ALT 4U/L、AST 5 4 2U/L ,即收入院治疗。入院后体检 :无明显肝病面容 ,巩膜无黄染 ,无肝掌、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 ,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 :HBsAg(+)、HBeAg(+)、抗 HBc(+)。自身抗体过筛试验 (- )、抗核抗体 (- )、抗线粒体抗体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 ) ,抗 HCV(- ) ,抗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联合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小板指数(APRI)和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AAR)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7年5月 ~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118例,给予所有患者恩替卡韦治疗观察12个月,治疗前接受肝活检,使用法国...  相似文献   

18.
Sun J  Yu HW  Liu Z  Liu H  Zhang Q  Yao QW  Feng YM  Li J  Meng QH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8):603-607
目的 研究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筛选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的临床诊断指标.方法 选取2004年11月-2009年6月于北京佑安医院住院并进行肝移植的病例,筛选出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和(或)病理诊断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病例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白细胞、血小板、平均红细胞体积、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ALT、AST、尿素氮、肌酐、血糖、胆碱酯酶、总胆固醇、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血清钾、血清钠、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血氨水平,彩色超声检查测量门静脉宽度及脾静脉厚度,并对其在不同组别患者间的差别进行比较.2组间数据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3组间数据比较用F检验.结果 51例患者中,临床及病理诊断符合率64.7%.慢性重型肝炎组ALT及AST分别为(675.0±510.0)U/L和(392.0±370.0)U/L,均高于活动性肝硬化组的(67.0±45.0)U/L和(103.0±59.0)U/L(t值分别为2.349和2.332,P值均<0.01);慢性重型肝炎组中发病时间<30d者的ALT为(761.0±743.0)U/L,明显高于发病时间≥30d者的(117.0±112.0)U/L(t=2.928,P<0.01);慢性重型肝炎组和活动性肝硬化组的酶-胆分离现象发生率分别为78.9%及0.结论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不高,观察ALT和AST升高幅度及疾病过程中有无酶-胆分离现象有助于提高慢性重型肝炎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34岁,因乏力、纳差、恶心3d于2006年3月5日入院。患者于6d前误饮四氯化碳一大口(量不详),自行吐出一部分,同时就诊于当地医院予洗胃,3d前出现明显乏力、纳差伴恶心、厌油腻饮食,四肢震颤,尿黄呈茶水色,于当地医院化验血常规:WBC8.7×10^9/L,N0.805,RBC5.19×10^12/L,Hb170g/L,PLT 110×10^9/L。  相似文献   

20.
蒋丹斌  乐红琴 《肝脏》2008,13(3):215-215
患者,男性,42岁,因面色发黑半年,肝区隐痛、消瘦2月入科。患者近半年面部皮肤色黑,逐渐加重。近2月肝区隐痛,可忍受,体重下降约7,5kg。无多饮、多尿、烦渴,无低热、盗汗。高血压病史6年,规则服用卡托普利,否认结核、肝炎、糖尿病史。查体:颜面部、四肢皮肤发黑,巩膜无黄染,无蜘蛛痣,体毛稀少,腹平软,肝肋下6cm,质硬,边钝,表面光整,触痛,脾肋下未及,肝区轻度叩击痛,腹水征阴性,双下肢不肿。血常规示:WBC10.57×10^9/L,N60.8%,肝功能示:总胆红素(TBil)33.6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4.1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06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79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