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成人足舟骨坏死(Müller-Weiss病)通常呈双侧分布,患者主要表现为足部疼痛,伴有足舟骨畸形,出现足舟骨进行性坏死,最终内侧足弓代偿性变低,导致平足及“距楔关节”形成。该病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前提下,首选为手术治疗。本文就Müller-Weiss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等予以综述研究。  相似文献   

2.
图娅  薄正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8):6928-6928
本文对距骨无菌性坏死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21岁。患者于入伍新训时,不慎右踝关节扭伤,曾在新训卫生所就诊,查体:右踝轻微肿胀、无淤血,压痛轻微。摄X线片诊断为右踝关节扭伤。经理疗、休息、治疗3d好转。此后剧烈运动就会右踝疼痛。受伤2a后,患者参加5 km越野训练时,右踝发热及疼痛较剧,曾在省级医院就诊,查体:右踝无肿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lizarov技术结合胫距关节截骨融合治疗成年人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对2007-01-2009-01成年人马蹄内翻足37例应用Ilizarov技术结合胫距关节截骨融合治疗。结果随访时间8~22个月,平均13.5个月。36例关节融合良好,正常穿鞋,行走步态改善良好。其中29例达到0°位全足持重,效果优;7例保留10°~20°足下垂角,效果良;1例患足缺血坏死。效果优的29例中,1例于术后11个月,在相当于内踝处,有迟发性脓肿形成。效果良的7例中,3例发生踝前皮瓣坏死;1例前足坏死。优良率为97.3%,并发症发生率为15.4%。结论 Ilizarov技术结合胫距关节截骨融合术,虽然有少量并发症发生,但对于成年人马蹄内翻足,仍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足舟状骨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足舟状骨缺血性坏死在临床上较少见。在儿童又称Kohler病,在成年人出现则被命名为Müller-Weiss病[1]。常常是由于创伤、发育障碍或其他疾病等原因破坏营养舟状骨的血运,导致软骨内骨化(软骨形成与成骨作用)异常或骨细胞死亡而出现。由于该病发病率低,且与发育障碍或其他疾病难以鉴别,故在临床诊断治疗中易产生混淆。1临床解剖及生物力学概要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改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青少年足副舟骨综合征(AN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红会医院足踝外科自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9例(24足)青少年ANS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改良内固定融合术。测量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负重正位X线的距舟覆盖角(TCA),负重侧位X线的跟骨倾斜角(CPA)和距骨第一跖骨角(Meary角)。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中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足部功能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19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随访,平均16.5个月。末次随访时,正位X线TCA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位X线片CPA[(17.60°±2.67°)vs(15.13°±2.34°)]、Meary角[(-1.75°±-0.87°)vs(-2.60°±-1.18°)]和AOFAS中足评分(87.85±5.14 vs 57.50±3.85)、VAS评分(1.75±0.77 vs 6.00±0.51)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未见骨不愈合、内固定失效、疼痛复发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青少年ANS患者,改良内固定融合术可以有效改善足弓,缓解症状,改善足部功能和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7.
舟状骨骨折在腕部骨折中最为常见,其中手术治疗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切口部位及大小亦不同。我院于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利用桡骨茎突处纵行〈2cm切口治疗舟状骨骨折、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22例,损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宋卫东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4):4159-4160
足舟状骨缺血性坏死在临床上较少见。在儿童又称Kohler病.在成年人出现则被命名为Müller-Weiss病。常常是由于创伤、发育障碍或其他疾病等原因破坏营养舟状骨的血运,导致软骨内骨化(软骨形成与成骨作用)异常或骨细胞死亡而出现。由于该病发病率低.且与发育障碍或其他疾病难以鉴别.故在临床诊断治疗中易产生混淆。  相似文献   

9.
10.
舟骨骨折在临床上较多见,并发坏死率较高,我院自1999年6月-2004年3月,采用骨间掌侧动脉蒂桡骨瓣移植治疗腕舟骨坏死14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闭合植骨法配合续骨汤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1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自1995年~1998年采用闭合植骨配合续骨汤内服治疗腕舟骨骨折1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15例 ,男10例 ,女5例 ;年龄19~26岁 ,平均23岁 ;伤后至就诊时间分别为26天~15个月 ,平均6.5个月 ;其中舟骨近端骨折3例 ,腰部骨折12例。主诉均有明显外伤史 ,腕部压痛 ,腕关节桡偏及背伸活动受限。二、治疗方法用刮匙先取骼骨松质骨约0.5×0.5×0.3cm待用。在腕部摸到桡骨茎突及大多角骨 ,于两者中点偏掌侧避开桡动脉进针 ,用1.5~2.0mm直径克氏针向背侧及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erbert螺钉固定联合以桡动脉返支的骨瓣植骨治疗陈旧性手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64例陈旧性手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固定+带桡动脉返支的骨瓣植骨方法)和试验组(Herbert螺钉固定+带桡动脉返支的骨瓣植骨方法)各32例,通过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骨折愈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rbert螺钉固定联合以桡动脉返支的骨瓣植骨治疗陈旧性手舟骨骨折疗效显著,提高了骨折愈合率,加快了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脑瘫足外翻的截骨方法。方法在全麻下进行,在踝关节外侧距下关节处暴露,于跟骨的载距突下方5mm处做“U”型截骨,上翻块骨与其下方填塞人工骨或自体骨块,调整好内、外翻角度,石膏中立位外固定6~8周。结果自2003年1月~2005年4月共实施此方法手术13例,共18足;年龄5~16岁,平均年龄9.5岁;随访时间10~27个月,平均18个月。感染0例,内翻0例,复发1例,由于痉挛较重,步态极度不稳,患足负重较大所致,优良率:94.4%。  相似文献   

14.
我院于92年2月至98年3月间,应用桡骨茎突切除加植骨术治疗舟状骨骨不连15例,随访6~23个月,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距骨是足部最重要的骨骼之一,它支撑身体并将上身负荷分配给足部,作为一个枢纽使足与胫骨之间形成相对运动,并与下方的跟骨及前方的舟状骨互成关节。距骨表面的大部分(约3/5)被关节软骨覆盖,血供薄弱,因此当发生骨折、脱位时易导致缺血性骨坏死,并且骨软骨损伤后常发生剥脱性骨软骨炎,继而产生软骨缺损、囊性变、骨缺损等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比较椎阍植骨融合内固定与三柱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的效果.方法 对43例有手术指征的退行性腰椎不稳症患者,分别采用单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A组,24例)和三柱植骨融合内固定(B组,19例)两种方法治疗,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植骨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A组[(85~170)min,平均110 min]与B组[(105~205)min,平均145 min)],术中出血量:A组[(250~800)ml,平均450 ml]与B组[(300~1100)ml,平均600 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12~65个月,平均27.8个月.A组与B组融合率分别为91%与94%(P>0.05).术后各时间点2组JOA评分及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各时间点JOA评分及椎间隙高度,A组与B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单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与三柱植骨内固定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在融合率,术后JOA评分,椎间隙高度相接近,但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我科自2001—2004年对腕舟状骨骨折不愈的患者,采用骨端植骨加压螺钉固定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 60岁以上老年人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变特点。方法调查 7例老年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学、临床资料 ,应用Dornan s标准评估临床结果。基于影像学资料 (参照Lichtman s分级 )确定本病的发展进程 ,观察尺骨的变化及腕高比。结果本组女性多于男性 ,发病年龄以 60岁居多。发病均为优势手 ,尺骨负向变异仅 1例。所有病人均有腕骨塌陷的影像学表现。本组经外科处理及保守治疗效果佳。结论老年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临床特点与病因学不同于其他年龄组的月骨无菌性坏死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