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分布及狭窄程度的差异。方法 263例冠心病和可疑冠心病患者,根据糖尿病病史,分为糖尿病组(92例)和非糖尿病组(171例),所有患者均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A),对冠状动脉斑块(混合斑块、钙化斑和非钙化斑)进行计数。结果 糖尿病组左前降支(LAD)(P0.007)、右冠状动脉(RCA)(P0.041)钙化积分和总钙化积分(T scores)(P0.027)明显大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冠状动脉斑块(P<0.001)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以混合斑块(P<0.001)和非钙化斑块(P0.045)为主;糖尿病组病变的冠状动脉支数(P<0.001)及阻塞性斑块(P<0.001)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结论 与非糖尿病患者比较,有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阻塞性斑块的发生率更高,冠状动脉钙化程度更重,冠状动脉斑块负荷更重,以混合斑块和非钙化斑块为主,但是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对此研究结果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256 iCT)探讨左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左冠脉分支夹角及近段径线定量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连续387例行256 iCT冠脉成像的患者影像资料。102例左冠脉正常患者,男性60例,女性42例,年龄范围为30~76岁,平均年龄(52.10±9.65)岁;285例左冠脉斑块患者,男性166例,女性119例,年龄范围为28~83例,平均年龄为(55.65±10.40)岁。将患者按左冠脉有无斑块及斑块性质分为四组,正常组(n=102),非钙化斑块组(n=137),钙化斑块组(n=79),混合斑块组(n=69),并将左冠脉非钙化斑块组分为左前降支近段轻度(n=73)及中重度狭窄(n=57)两部分患者。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技术分别测量左冠脉分支角度、冠脉近段宽径、截面积,分析其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部位、性质及局部管腔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左冠脉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3组左冠脉分支夹角、左前降支、回旋支近段径线及截面积均大于正常组(P<0.05);非钙化斑块组左前降支轻度与中重度狭窄患者之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重度狭窄患者男性左冠脉夹角与径线指标均大于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56 iCT可以客观评价左冠脉分支夹角、狭窄程度及冠脉粥样斑块性质,本研究对冠脉病变预防、诊断及进一步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已确诊冠心病患者的平板运动试验(TET)不同结果与冠脉CT病变特征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11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TET结果分为阴性组、可疑阳性组、阳性组,比较三组间冠脉造影结果及冠脉CT斑块病变特征。结果TET阳性者37例(31.4%),可疑阳性者39例(33.0%),阴性者42例(35.6%),冠心病TET假阴性率达35.6%;TET可疑阳性组与阳性组在冠状动脉病变数目、狭窄程度、病变血管发生率及冠脉CT斑块病变性质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T可疑阳性组冠脉CT非钙化斑块数目比例多于阴性组[21/13(P=0.031)]。结论对平板运动试验阴性和可疑阳性患者,不应轻易否认或排除冠心病诊断,而应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螺旋CT冠脉造影(CTA)在冠心病冠状动脉(冠脉)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并进一步分析冠脉狭窄程度与斑块病变的关系。方法 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行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AG)检查,以CAG为冠脉狭窄评估金标准,分析CTA在冠脉狭窄评估中应用价值,并分析CAG冠脉狭窄评估结果与斑块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78例冠心病患者中,采用CTA和CAG均检出66例冠脉狭窄,CTA检出冠脉狭窄共97支,其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分为54支、23支、20支,CAG检出冠脉狭窄共103支,其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分为56支、27支、20支,检出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CAG为冠脉狭窄评估金标准,CTA在评估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符合率分别为92.86%、96.29%、100.00%。狭窄血管的非钙化病变斑块和混合病变斑块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狭窄血管,但狭窄血管的钙化斑块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狭窄血管(P0.05);中、重度冠脉狭窄患者的非钙化病变斑块和混合病变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冠脉狭窄患者,而中、重度冠脉狭窄患者的钙化病变斑块发生率明显低于轻度冠脉狭窄患者(P0.05)。结论 CTA可对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进行有效评估,并观察出冠脉狭窄程度与斑块病变,在冠心病冠脉病变评估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双源CT冠脉造影评估伴或不伴代谢综合征(M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74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被分为MS组(26例)和非MS组(48例),在传统的冠脉造影前,使用双源CT血管造影评估冠脉钙化积分,同时定量评估冠脉显著狭窄程度和不同性质的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数目。结果:MS组患者冠脉显著狭窄的血管支数明显高于非MS组[(2.27±0.92)支:(1.46±1.20)支,P0.005]。两组患者间的钙化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参数检验显示两组患者的钙化斑块[MS组144个(5.54个/例),非MS组140个(2.91个/例)和软斑块[MS组134个(5.15个/例),非MS组109个(2.27个/例]有显著性差异(钙化斑块,P0.05;软斑块,P0.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MS与软斑块独立相关(OR=1.44,P=0.028)。结论:在伴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中,冠状动脉显著狭窄的血管支数、钙化斑块和软斑块发病率升高,提示代谢异常可以增加冠脉斑块和斑块的易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64排螺旋CT 检测各型冠心病中软斑块、混合斑块、钙化斑块的分布,探讨冠脉斑块稳定性与IL-6和TNF-α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89例住院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正常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P)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不包括急性 ST 段抬高的心肌梗死).64排螺旋CT检查后根据斑块性质分为正常对照组、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和钙化斑块组,测定血清 IL-6和TNF-α.结果 ①在 ACS 组软斑块、混合斑块的分布显著高于钙化斑块(P<0.001),而在SAP组钙化斑块的分布显著高于ACS组(P<0.001);②各斑块组平均血清 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平均血清 IL-6和TNF-α水平高于钙化斑块组(P<0.05);而于软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间平均血清IL-6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ACS组平均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SAP组(均P<0.01).结论 ①64排螺旋CT 冠脉造影可较准确地显示冠心病患者病变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②血清IL-6、TNF-α平可较好反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③64排螺旋CT检测分析斑块在各型冠心病分布特点及IL-6、TNF-α含量分析,可对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对预测心血管事件及危险分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任丽  王阶  冯玲  赵晶  康德强  刘贵建  冯雪 《心脏杂志》2011,23(6):790-793
目的:通过64层计算机体层摄影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识别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的冠脉斑块成分,并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探讨其斑块稳定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经64层计算机体层摄影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证实至少有1支冠脉某一阶段狭窄30%~70%的患者65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9例,通过斑块CT值及冠脉管腔碘造影剂CT值确定其斑块类型: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并用ELISA方法测定患者及37例无心血管疾病对照组血清MMP-9、sCD40L水平,比较其差异性并探讨其相互关系。结果: 冠脉临界病变患者混合斑块最多,其次为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最少,“混合斑块+非钙化斑块”显著多于钙化斑块数目;患者血清MMP-9、sCD40L水平显著高于无心血管疾病对照组。结论: 冠心病冠脉临界病变斑块多为易损斑块。  相似文献   

8.
脉压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脉压(P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与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对418例入选病例均行冠脉造影及冠脉狭窄评分,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脉狭窄组、非冠脉狭窄组,测量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应用统计学方法评定其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冠脉狭窄组脉压显著高于非冠脉狭窄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脉压是冠心病冠脉狭窄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脉压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内斑块性质的价值。方法对86例冠心病患者(糖尿病组42例,非糖尿病组44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其主要冠状动脉内斑块的性质。结果糖尿病组血管单支、三支病变支数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P<0.01),糖尿病组左主干、弥漫性病变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或P<0.01),重度狭窄病变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两组患者冠脉内共检测到182个斑块,糖尿病组斑块数目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易损斑块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可有效检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斑块性质,对冠心病患者的风险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脉CTA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冠脉计算机断层血管摄影术(CTA)评价老年冠心病伴有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及斑块特点。方法:采用GE light speed 64排螺旋CT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58例(DM组),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62例患者(NDM组)的临床及冠脉病变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TA检出共有170支冠脉血管病变和224个节段病变,斑块最常见部分为左前降支近段及右冠脉。与NDM组比较,DM组病人发病年龄更轻[(69.5±10.2)岁比(65.33±9.8)岁,P〈0.05],临床上伴有高血压更多(13.3%比23.3%,P〈0.05),高血脂(3.3%比16.7%,P〈0.05),而且其冠脉血管病变中多支(35%)及弥漫病变较多见(35%),最常见斑块是混合斑块(82.8%);NDM病人单支病变较多见(56%),钙化范围大,最常见斑块是钙化斑块(71.0%)。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斑块发生率较高,多支病变及弥漫病变较多见,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有利于早期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有脑梗死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9例,按是否有脑梗死病史分为两组,其中脑梗死组13例、非脑梗死组86例。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有脑梗死病史患者心肌梗死部位及梗死相关动脉的特点,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间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曲线下面积、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本组病例中急性心肌梗死有脑梗死病史的占13.1%。脑梗死组中前壁心肌梗死7例,罪犯血管均为左前降支;右室、下壁心肌梗死6例,罪犯血管均为右冠状动脉。脑梗塞组患者的冠脉病变血管无明显特异性,但罪犯血管部位多在近段,提示病情相对较重。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脑梗死组为23.08%,非脑梗死组为8.14%;住院期间病死率脑梗死组为23.08%,非脑梗死组为6.98%。脑梗死组CK-MB曲线下面积、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均高于非脑梗死组。结论 有脑梗死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罪犯血管多位于近段,梗死面积相对较大,病情重,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35例AMI行PCI术的患者,搜集到20例术后出现脑梗死的患者,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61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AMI患者进行PCI术后发生脑梗死20例,其发生率为3.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年龄、术后低血压、广泛前壁心梗、房颤、球囊扩张次数(P<0.05,OR>1)为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血酶(AT-Ⅲ)的降低是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AMI行PCI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生率为3.1%,年龄、术后低血压、广泛前壁心梗、房颤、球囊扩张次数为AMI行PCI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血酶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分析脑梗死患者隐匿性冠心病的相关因素。方法:104例脑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和系统评价按是否患有隐匿性冠心病分组,观察临床特点,进行人体测量和影像学检查,分析冠心病的相关因素。结果:39例(37.5%)患者患有冠心病,多元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并发的冠心病与代谢综合征(OR值5.01,95%C I:1.54-16.31;P0.01)和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OR值4.98,95%C I:1.63-15.18;P0.01)具有独立相关性。结论:代谢综合征和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患者并发隐匿性冠心病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A 72-year-old male with a history of chest pain presented tothe ER with left-side motor weakness. Brain MRI revealed acuteinfarction of right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territory, andechocardiography showed normal ejection fraction an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112例患者脑血管造影后行冠脉造影检查,对临床资料和冠脉狭窄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中,冠脉狭窄患病率为46.4%;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95例脑梗死患者中,冠脉狭窄患病率为51.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显著狭窄是冠脉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对于脑梗死患者,尤其是年龄≥65岁,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显著狭窄,脑血管造影后应行心脏64排CT常规筛查,以便早期发现冠脉狭窄.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和脑梗塞患者载脂蛋白B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观察apo B基因3'VNTR多态性在北京地区汉族人群、冠心病患者及脑梗塞患者中的分布特点,进一步探讨其与血脂变量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选择430例个体,其中冠心病组125例,脑梗塞组127例,健康对照组178例。结果在430例个体中共分离到12个3'VNTR等位基因。对照组中以HVE32分布频率(41.0%)最高,冠心病组及脑梗塞组中以HVE34分布频率最高,分别为51.6%及55.9%,冠心病组中串联重复拷贝数目大于等于40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冠心病组及脑梗塞组中大于等于42的等位基因也较对照组增多(P<0.05)。结论apoB基因3'VNTR大等位基因的检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揭示apo B基因在冠心病和脑梗塞脂质代谢中的作用提供了很好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术后新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398例OP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新发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42例和无脑梗死组356例。分析OPCABG术后新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术后低血压及脑梗死病史显著高于无脑梗死组(21.4%vs 3.4%,26.2%vs 9.8%,23.8%vs 4.2%,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伴术后低血压(OR:4.226,95%CI:1.441~12.391,P=0.009)及脑梗死病史(OR:4.113,95%CI:1.499~11.289,P=0.006)是术后新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充分评估高危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对预防术后新发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例319例。将319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4组,比较各组之间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斑块积分、斑块数、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另将319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脑梗死分为两组:脑梗死组、非脑梗死组,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性质、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斑块积分、斑块数的差异。结果3支病变组、左主干病变组的颈动脉硬化等级积分、Crouse斑块积分、斑块数明显高于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P0.05)。3支病变组脑梗死发生率为27.53%,左主干病变组脑梗死发生率为38.27%;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未发现脑梗死病例。脑梗死组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组(90.00%比46.02%,χ2=6.2949,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严重,颈动脉粥样硬化越重,脑梗死发生率越高。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更易诱发脑梗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不同部位脑出血及脑梗死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回顾同期住院的126例老年脑出血及151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分析其表现。结果2组心电图异常改变均主要表现为ST-T异常和(或)心律失常。脑出血组窦性心动过速、左室肥大和病死率(15.9%、15.9%和12.7%)明显高于脑梗死组(6.0%、6.0%和4.0%,P<0.01),脑梗死组的窦性心动过缓并心律不齐、房颤和期前收缩的发生率(12.6%、11.2%、11.2%)明显高于脑出血组(3.2%、7.1%、7.1%,P<0.05)。结论脑出血、脑梗死的心电图异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无症状脑梗死的发病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卒中是人类三大致命疾病之一。在我国其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 ,排名第二 ,每年约为 15 6/10万人口。在一些大城市则高居首位。全国现有 5 0 0万卒中生存者 ,75 %以上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美国有 4 4 0万卒中的生存者。各国的卒中发病率逐年增高 ,发病年龄不断提前。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 ,近 10年来医学界发现更多的无症状脑梗死病例。病人可能完全没有临床症状 ,只在头颅CT和MRI检查时意外发现。或者有一些非特异的异常表现 ,诸如认知障碍、情绪紊乱、双下肢无力、步态不稳等等。说明实际卒中发病率远比临床所见要高。这些病变常常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