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广东省广州市临床护理教师对有效教学行为特征的看法。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在澳门2所医院及广州市3所教学医院,抽取临床护理教师20名,以非结构武问题深度访谈、录音加现场笔记等形式收集资料,以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资料分析将临床护理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特征归纳为5类:临床经验与专业技能;个人意愿;教学技巧;角色模范;人际技巧与个性特征。结论澳门与广州市的临床护理教师对有效教学行为特征的看法基本一致,"个人意愿"是本研究独特的结果;其他类别虽然与现存研究报道类似,但每个类别所指含义及所包含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CU专科护士培训过程中临床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方法在临床教学活动中临床教师实施有效的护理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评价能力、沟通能力行为及个性特征行为.结果通过实施有效教学行为提高了专业水平,提升了临床教学能力,加强了沟通与合作.结论临床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应用是培养高水准ICU专科护士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护理大专学生在首次临床见习前后其职业价值观的变化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对59名护理大专学生首次见习前后职业价值观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大专学生首次临床见习前后职业价值观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动主义、责任自由安全维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大专学生首次临床见习后,职业价值观总体有所提升,学校和医院应加强护理大专学生教育,重视首次临床见习,注重临床带教教师的选拔,不断提高其职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ICU专科护士培训临床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硕王欣然  韩斌如 《现代护理》2005,11(14):1156-1157
目的 探讨ICU专科护士培训过程中临床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方法 在临床教学活动中临床教师实施有效的护理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评价能力、沟通能力行为及个性特征行为。结果 通过实施有效教学行为提高了专业水平,提升了临床教学能力,加强了沟通与合作。结论 临床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应用是培养高水准ICU专科护士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微格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培训中的实践与效果。方法采用微格教学法对204名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进行培训,包括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的试讲及采用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正式授课等内容;培训结束后,比较前后教师角色压力、有效教学行为及教学技能。结果微格教学实施后,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角色压力水平降低、有效临床教学行为得分提高(P0.01或P0.05),临床教学技能明显提高(P0.01)。结论微格教学能在短时间内有效降低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的角色压力,提高其有效临床教学行为及教学技能,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培训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护理专业不同学历学生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其对临床护理带教的需求以及差异,为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便利选取120名护理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本科学生对"掌握健康教育的技能"的需求最高;大专学生对"掌握专科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病房管理的方法"的需求最高;中专学生对带教教师学历、职称、理论水平的需求比本科和大专学生低;不同学历学生一致认为,带教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尊重学生。不同学历学生对掌握科研知识、护理文书记录、护理程序的应用的需求情况均不乐观。结论不同学历学生对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资格、素质及带教内容的需求不同,因此教学管理者要针对不同学历学生需求的差异,制订切实的教学计划与措施,满足其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护理大专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现状及特点。方法在四川省某高等护理院校随机选取413名全日制在校护理专业大专学生为调查对象,应用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大专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总分(212.01±24.65)分,其中人际关系维度得分最高,为(45.25±6.50)分;学习行为维度得分最低,为(39.86±5.95)分。3年制大专生与5年制大专生学习意识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3,P0.001)。结论护理大专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为中等水平,其中学习行为更需要加强,应针对学生现状及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改革和管理策略,有效提高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行为引导型”教学在《临床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索提高《临床护理技能》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方法将3年制护理大专学生共297人分为两组,对实验组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课程结束,采用调查问卷、测验及专项技能考核等方法检查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师生对“行为引导型”教学评价较高,《临床护理技能》考核成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商临萍  秦素芳  双卫兵 《护理研究》2006,20(10):922-923
临床护理教师心理状态及教学行为直接影响护理专业实习生的素质和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的能力。临床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宜的教学行为,才能正确引导和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0.
芦鸿雁  马荣 《护理研究》2013,(12):4001-4003
[目的]通过对护理专业本科生的实习体验分析,了解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有效教学行为及缺陷教学行为的特征.[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0名本科临床实习护生进行焦点团体访谈,访谈资料录音后逐句整理并进行归纳性分析.[结果]获取包含临床老师有效和缺陷教学行为的4个主题:尊重与包容行为、个人言行与性格、日常护理行为展示、教学态度与水平.[结论]临床护理老师有效教学行为,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护生学习与成长,是确保护理教学质量的基础;而缺陷教学行为则会影响护生对护理专业形象、职业情感及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本专科实习学生职业认同感情况,为提出加强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我校实习后期的50名本科学生和50名专科学生进行职业认同感的调查。结果本、专科学生职业认同感总分分别为(3.18±0.49)分和(3.43±0.37)分。本科学生专业认同感得分低于专科学生(P〈0.05)。对于加强职业认同感的措施,学生更倾向于寻求社会人群的支持、临床带教教师以实例进行现身教育、在教学中寓职教育这几种形式。结论本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低于专科,应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高校护理教师的课堂授课现状,为改善护理教师授课技巧,有针对性地提高护理课堂授课质量提供实证依据。方法:使用中文版护理教师课堂授课量表(TLP-C3)对黑龙江省3所高校接受6名护理教师课堂授课的430名护理学生进行测评。结果:教师课堂授课评价总体得分较好,其中在"授课侧重面与意义价值"、"教材的灵活应用与抽象内容及专业术语的解释"方面得分较高,但在"授课内容的质量和特点"、"应对学生的方式和态度"方面的得分相对较低。另外,不同学历的学生对教师课堂授课过程的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教师在课堂授课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提问技巧,注意对授课内容的归纳整理和向学生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并注明出处等,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用人单位对护理专业毕业生临床能力的期望及实际临床能力,并比较二者的差异。方法采用自设问卷,调查97名带教教师和护理管理者对护理专业毕业生临床能力的期望;并以自评和他评方式,评价132名护理专业实习生的实际临床能力。结果用人单位对本科生和大专生临床能力的期望排序一致,前3位的均为职业心理素质、临床处置能力和临床管理能力,而对临床教学能力和临床科研能力的期望最低;对本科生临床处置能力、护理沟通能力、临床科研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的期望高于大专生(P<0.05);本科生和大专生的实际临床能力均低于用人单位的期望(P<0.01)。结论护理专业毕业生实际临床能力尚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应加大对其职业心理素质和临床处置能力的培养,并体现出本科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高等院校护理大专生对演示实验课评价的现状.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对272名正在进行演示实验课学习的护理大专生进行调查.结果 演示实验课评价总分(53.79±0.41)分,4个维度条目均分为教学方法(3.33±0.16)分,课程设置(3.43±0.14)分,教学效果(3.29±0.11)分,综合测评(3.39±0.06)分;学生认为目前实验教学存在与临床实际结合少(46,0%)、缺乏动手机会(47.8%)等问题.结论 护理大专生对演示实验课评价总体处于中上水平,但认为仍然存在学生动手参与机会过少,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方面有所欠缺,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护理专业院校及教师应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促进互助学习等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对基础医学课程设置的评价,比较本科、大专护生对课程设置评价的差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我校参加完实习的166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对基础医学课程开设的满意度为63.25%;63.86%的护生认为基础医学课程与护理专业联系较好;60.84%的护生认为应增加学时数;护生最喜欢以实验室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选择率为43.98%。本科、大专护生仅在课程内容安排上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条目两者的评价结果较一致。结论护生对基础医学课程的设置总体比较满意,但认为在学时数、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等方面存在问题,建议教育者适当进行教学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刘生梅 《全科护理》2008,(12):1038-1039
[目的]了解护生对《急救护理学》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延安大学医学院护理系125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90.40%的护生认为《急救护理学》实验教学非常重要,0.80%的护生对《急救护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同年级护生对《急救护理学》实验教学过程重要性的认识程度,部分存在差异。[结论]护生对《急救护理学》实验教学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不同年级护生对《急救护理学》实验教学过程重要性的认识有差异,应加强《急救护理学》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何平  张蒙 《全科护理》2012,(31):2961-2963
[目的]探讨阶段性临床见习教学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对233名5年制高职护生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实行阶段性临床见习教学,从护生自评、临床和学校教学反馈3方面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护生对阶段性临床见习有较好评价;临床反馈病人满意度为70%~96%,护生综合素质评级较高;阶段性临床见习后护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结论]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应用阶段性临床见习教学,可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护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大、中专护生在实习不同阶段对l临床技能操作的需求现状。方法根据实习大纲和《新编护理学基础》编制问卷,在实习初期与后期对大、中专护生技能操作的需求进行调查。结果大、中专护生在实习初期、后期对技能操作需求排前5项的以基础技能操作为主,后5项以基础护理中的生活护理为主。实习初期,中专护生有2项基础技能操作需求高于大专护生;大专护生有5项专科技能操作需求高于中专护生。实习后期,大专护生有5项基础技能操作需求高于中专护生,中专护生有1项基础技能操作需求高于大专护生;大专护生有2项专科技能操作需求高于中专护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中专护生对技能操作的需求在各个时期不一致,带教老师应根据护生的需求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和帮助护生在操作技能上取得进步。  相似文献   

19.
以能力为核心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以能力为核心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方法编写《临床护理教学手册》,制订分阶段目标教学计划,将实习分为基础护理阶段、专科护理阶段和整体护理阶段.由带教老师对274名实习学生实施以能力为核心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带教。结果学生临床护理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和带教老师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均较好(P〈0.01)。结论以能力为核心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临床护理能力,有利于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