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安置术的护理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采用经静脉法植入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automatic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AICD),是近来治疗持续性室速、室颤,防止恶性心律失常所致猝死的有效手段。国外80年代用于临床,90年代引进国内,前期大部分以开胸手术方法植入。我科采用介入法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地为5例恶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 AICD,方法简便,损伤小,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效果满  相似文献   

3.
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源性猝死是现代医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心电监测技术显示其主要原因是心室颤动。由Mirowski最早设计的埋藏式自动除颤器,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可以在心律失常发生10~20 s内释放电能除颤,防止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目前,ICD技术发展非常迅速,随着具有诊断和多种治疗功能的的新一代ICD开始在临床应用,其临床适应证不断拓展。1990年以来的多个大规模临床试验认为ICD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AICD)在心脏猝死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及57例AICD应用的临床体会。方法:选择有心脏猝死病史的57例病人给予AICD治疗,其中4倒合并严重心衰者给予三腔AICD。术后每3个月进行1次AICD遥测检查及进行一般的临床检查。观察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AICD工作情况,并适时调整AICD工作参数及治疗用药。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24个月,最长l例随访5a。共发生室速、室颤154次。非持续性室速170次。AICD启动抗心动过速起搏功能87次,成功67次,成功实施低能电复律6次,采取高能电除颤101次,成功复律87次,另12次为感知窦性心动过速造成误放电。AICD漏感知室速2次而未实施放电治疗。4例安装三腔AICD患者术后3个月时ET值改善。心衰症状减轻。全组病例随访其间无死亡发生。结论:AICD用于心脏猝死的二级预防安全有效,三腔AICD是治疗合并严重心力衰竭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的新方法。及时适当的调整AICD的心律失常识别标准和工作参数是AICD正常工作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近几年,自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简称ICD)开发以来,已逐渐被应用于临床。ICD是通过置于心脏内或心脏表面的电极感知心室颤动,并给予除颤,它还能程序起搏、中止快速和缓慢型心律失常,是具有起搏、复律、除颤等功能的电子装置。我院于2003年10月,为2例病人成功安装了ICD,术后病人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安置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简称ICD)是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有效方法。我院自 1994年 11月~ 2 0 0 1年 4月 ,共施行ICD11例 ;本文就其护理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共 11例患者 ,其中男 9例 ,女 2例 ,年龄 35~ 75岁 (5 7 4± 11 1)岁 ,其中心室颤动 (室颤 ) 5例 ,药物治疗无效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 6例。基础心脏疾病冠心病 4例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1例 ,扩张型心肌病 2例 ,特发性室速 2例 ,室颤 2例。 1例于ICD术时同时植入三腔双室同步化起搏。患者术后继续使用药物预防心律失常 ,其中 1例术后自行停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三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单腔ICD后的长期随访结果。结果在随访的20~37个月中,2例患者长期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1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ICD存储数据显示共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172阵次,共启动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170次,成功158次(成功率92.9%);实施高能量放电12次,其中4次为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所致的不恰当治疗;非持续性室速发作2次,因其持续时间未达到室速诊断的初始识别时间就自行停止未启动ICD治疗程序。结论ICD是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猝死有效方法。术后定期随访,及时调整ICD的工作参数,可提高ICD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TCD)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三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单腔ICD后的长期随访结果.结果 在随访的20~37个月中,2例患者长期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1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ICD存储数据显示共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172阵次,共启动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170次,成功158次(成功率92.9%);实施高能量放电12次,其中4次为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所致的不恰当治疗;非持续性室速发作2次,因其持续时间未达到室速诊断的初始识别时间就自行停止未启动ICD治疗程序.结论 ICD是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猝死有效方法.术后定期随访,及时调整ICD的工作参数,可提高ICD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三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单腔ICD后的长期随访结果。结果在随访的20~37个月中,2例患者长期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1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ICD存储数据显示共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172阵次,共启动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170次,成功158次(成功率92.9%);实施高能量放电12次,其中4次为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所致的不恰当治疗;非持续性室速发作2次,因其持续时间未达到室速诊断的初始识别时间就自行停止未启动ICD治疗程序。结论ICD是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猝死有效方法。术后定期随访,及时调整ICD的工作参数,可提高ICD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 (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 billator,ICD)是一种能终止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的多功能、多程控参数的电子装置 ,它可自动检测和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心动过缓。两个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1 ] 均已证实 ,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中应用ICD治疗的总死亡率较药物组低。鉴于ICD费用昂贵 ,目前临床尚未普遍应用 ,我院于 2 0 0 2年 7月成功植入 1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4 7岁 ,于 1 986年始反复出现无明显预兆短暂意识丧失 ,先后发作 6次。 2 0 0 2年 5月 1 7日凌晨 1…  相似文献   

11.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导致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illator,ICD)的应用为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它能通过连续监测患者心率变化,当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被确认时,它自动发出脉冲刺激心脏转复心律,使心脏恢复正常心跳。现将我院2003年5月~2009年12月植入ICD治疗11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可以在心律失常发生10~20s内释放电击除颤,能有效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从而减少心律失常性猝死的发生。传统的做法是开胸植入。我科自2008年以来采用介入法成功为8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ICD,因其无需开胸、损伤小、出血少、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电风暴(ES)的诱发因素、临床处理和预后。方法:ES定义为24h内簇发3次或3次以上需经ICD干预的VT/VF事件。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南方医院7例ICD患者发生的8次ES临床资料。结果:7名患者植入ICD后发生ES8次。诱发因素为低钾血症3次、心力衰竭2次、上呼吸道感染、心肌缺血和紧张恐惧各1次等。均祛除诱因,加强药物治疗,其中1例加行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另1例加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8次ICD风暴均全部终止。结论:通过纠正诱因,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调整ICD设置,必要时行射频消融术或冠脉血运重建,能有效地终止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6例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手术准备;术后加强监测,给予休息与活动指导,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本组2例出现切口渗血、渗液,对症处理后痊愈,其余4例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行ICD植入术并配合严密的病情观察、细致的围术期护理可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埋藏式复律除颤器的临床应用童晓明,张守民综述侯家声审校(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淄博255036)ClinicalApplicationof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TongXiaoming;ZhangSh...  相似文献   

16.
梁永红  颜海莲  冯佳慧 《全科护理》2013,(28):2602-2603
[目的]分析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植入ICD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02例病人成功植入ICD,出现并发症8例,其中空气栓塞2例,心律失常3例,心包填塞2例,囊袋出血1例。[结论]ICD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例全皮下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S-ICD)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病人给予有效的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医护患三方面有效配合、术后给予生命体征观察及切口护理,重点加强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病人术前焦虑和恐惧等心理明显缓解,术中能较好地配合,成功植入S-ICD,提高了病人术后治疗的依从性,无医疗及护理并发症的发生,起搏参数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具备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适应证的患者进行ICD植入治疗,评价ICD治疗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2005-2009年我科收治的18例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惠者植入ICD,其中缺血性心肌病11例,扩张性心肌病7例.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9例,双腔ICD 5例,单腔ICD 4例.结果:所有患者植入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2~43个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患者术中经1次低能T波同步电击诱发心室颤动(VF),均一次复律成功,除颤阈值10~20 J.在同时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下,5例患者共9次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VF,ICD识别及转复或放电治疗成功.2例单腔ICD患者各发作一次心房纤颤,被误诊为VT,并导致误治,启动稳定性及宽度两个诊断功能后,随访半年未再出现误诊及误治.9例随访期内曾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通过抗心动过速起搏转复.9例CRTD随访心脏彩超EF由30%~35%改善至35%~50%,心衰症状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得到了提高.结论:ICD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措施.CRTD兼具心室再同步起搏的特点,适用于心功能不全同时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可明显提高生存质量,改善心功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51例心脏猝死史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AICD治疗,3例患者合并严重心力衰竭,采取三腔AICD治疗,手术后每3个月行一次AIVD遥测检测与一般检查,对AICD工作状况及室性心律失常情况进行观察,并对AICD工作参数、临床用药作适当的调节。结果经术后3年随访,AICD成功实施低能电5次,启动抗心动过速起搏84次,成功64次。高能电除颤91次,成功复律82次。共发现室颤、室速142次,非持续165次。安装三腔AICD者,术后6个月发现EF值有明显改善,心衰症状缓解。对心脏猝死史患者采取AICD作二级预防,安全性高,起到显著的预防效果。而三腔AICD是对伴有心力衰竭者出现恶心心律失常有效的治疗手段,缓解心力衰竭症状。适当对患者作AICD参数调整,是确保其安全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是猝死的最常见病因 ,而室速和 (/或 )室颤是猝死的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埋藏式自动转复除颤器 (ICD)技术于 1 980年应用于临床 ,经历了 4个发展阶段 ,我国从 1 990开始将ICD应用于临床。其主要功能为预防由室速及室颤引起的心性猝死。ICD自应用于临床以来 ,已迅速成为有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首选治疗手段。非开胸的电极系统应用 ,使ICD植入的病残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1 ] 。使室速和 (/或 )室颤引起心性猝死的死亡率从30 %下降为 1 .8%。现把本院 1例ICD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频繁发作 ,导致尖端扭转型室速和阿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