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静脉血栓形成(CVT)在临床上相对少见,但却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致残率较高。CVT的危险因素很多,临床症状多样化且缺乏特异性。神经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联合MR血管造影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早期确诊和治疗能够明显改善预后。肝素抗凝治疗仍然是首选治疗方法。抗凝治疗无效者,可行局部溶栓、血管内治疗或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2.
脑静脉血栓形成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评价了脑静血栓形成的肝素抗凝治疗和血管内溶栓治疗的方法、药物剂量、用药时间、联合治疗及其与血管再通、临床预后和副作用的关系。重点评价了血管内机械碎栓的效果,并强调了联合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脑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误诊。如诊治不及时,后果严重,文章综述了国外近年来的主要治疗手段,并评价,分析了其效果和可能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脑静脉血栓形成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评价了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肝素抗凝治疗和血管内溶栓治疗的方法、药物剂量、用药时间、联合治疗及其与血管再通、临床预后和副作用的关系。重点评价了血管内机械碎栓的效果,并强调了联合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脑静脉血栓形成较为少见,其临床表现和发病方式变化多样,相当数量的患者病因不明。联合应用MRI和磁共振静脉造影检查是目前最佳的诊断方法。一旦明确诊断就应积极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病、控制惊厥、降低颅内高压和使用抗凝药。  相似文献   

6.
脑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 ,其病因复杂 ,临床表现多样 ,易漏诊误诊。如诊治不及时 ,后果严重。文章综述了国外近年来的主要治疗手段 ,并评价、分析了其效果和可能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脑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的脑静脉闭塞性血管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误治。及时治疗对改善疾病的预后极为重要。文章对近几年的治疗方法,尤其是血管内介入治疗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脑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脑静脉血栓形成为少见的脑卒中,因病变部位不同,其症状体征表现各异,也无统一治疗模式。多数文献报告肝素治疗安全有效,但尚无统一的疗程、剂量和给药途径,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脑静脉血栓形成较为少见,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在过去,本病诊断十分困难,容易误诊,治疗上长期以来对应用抗凝剂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近年来,对着非均创性CT和磁共振成像等高分辨放射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率大为提高,越来越多学者对肝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持肯定态度。文章着重从中枢神经影像学和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诊治方法。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及颅脑影像学检查诊断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7例,3例采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溶栓,14例持续静脉泵入普通肝素,据APTT值调整普通肝素剂量,常规使用2~3周。肝素静脉泵入不能阻止病情进展者采取介入溶栓,肝素及介入溶栓后给予华法令口服抗凝治疗。结果 17例肝素治疗2~3周,14例脑静脉窦血栓再通,2例足量普通肝素静脉泵入效果不佳采取介入溶栓再通,1例合并血液病治疗效果不佳。随访半年,12例预后好,生活自理;3例留有残疾,不能行走及言语;1例死亡;1例失访。结论颅脑MRI联合MRV是诊断脑静脉血栓的可靠手段,应用肝素抗凝治疗脑静脉血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脑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引言 1.1背景 相对于动脉疾病而言,脑静脉通道血栓形成是引起脑梗死的少见原因,但由于其可能致残,因此也是一个重要的疾病.静脉血栓形成可表现为头痛和脑神经麻痹.新近的影像学检查使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识别更容易,从而为早期治疗提供了机会.静脉血栓形成同样可引起一些需要治疗干预的其他内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脑深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深静脉系统血栓形成(DCVST)是一种少见的脑静脉闭塞性血管病,除累及脑深静脉系统外,常常伴有广泛的静脉窦血栓形成。DCVST患者多存在血栓形成倾向的病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CT或MRI显示双侧丘脑、基底节对称性梗死,易合并出血;静脉期血管造影发现深静脉系统闭塞可确诊。早期诊断、尽早抗凝和溶栓治疗是减少出血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9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早期临床特点、影像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分析9例CVT病人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脑脊液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以期发现其规律性。结果:发病年龄多在20岁~40岁,多数为急性起病,早期表现为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癫痫发作,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局限性梗死灶及伴有渗血或血肿,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白细胞及蛋白含量正常或升高,应用脱水、间断穿刺颈动脉内注入尿激酶,并辅以口服华法令抗凝及病因治疗等,本组9例病人中,4例基本痊愈,4例症状好转,1例自行出院。结论:对临床急性起病的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及癫痫发作的年轻病人,应高度怀疑CVT,及时行MRI及MRA或DSA检查,以明确诊断,抗凝和溶栓治疗为治疗CVT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 (CVT) is an uncommon cause of stroke with the incidence of 0.5 % from all strokes.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constitutes a diagnostic challenge. Approximately one- third of CVT patients develope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 Associated factors include older age, female sex, acute onset (48 h), headache, decreased level of consciousness, seizure, elevated blood pressure and papilledema. MRI and MR venogram is the most recommend diagnostic modality in CVT.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is the most commonly accepted treatment even in patients with ICH related CVT. Mechanical thrombectomy/thrombolysis may be considered in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despite intensive medical treatment.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the context of CVT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poorer outcomes compared to CVT without ICH.  相似文献   

15.
背景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临床表现变化多端且缺少特异性,漏诊率及误诊率均较高,而提高临床对CVST的认识有利于及时诊断、治疗CVST,改善CVST患者预后。目的分析CVST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0—2018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住院的CVST患者126例,回顾性分析其人口学特征、首诊情况及危险因素、临床表现、D-二聚体检测结果、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人口学特征:男41例(32.5%),女85例(67.5%),男女比例为1:2.1;发病年龄为16~80岁,平均年龄(37±15)岁,以21~35岁者居多(48.4%)。首诊情况及危险因素:首诊于急诊者65例(52.6%),首诊于专科门诊者61例(48.4%)。排在前五位的危险因素:妊娠及产褥相关疾病45例(35.7%),免疫系统疾病、病因不明各18例(14.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各11例(8.7%),血液系统疾病8例(6.3%),败血症5例(4.0%)。临床表现:头痛101例(80.2%)、恶心呕吐57例(45.2%)、意识障碍37例(29.4%)、抽搐36例(28.6%)、偏瘫16例(12.7%)、视物模糊10例(7.9%)、言语不清8例(6.3%)。D-二聚体检测结果:D-二聚体为0.10~55.32 mg/L,平均D-二聚体为(4.15±3.07)mg/L,其中D-二聚体升高(≥0.50 mg/L)者109例(86.5%),另17例(13.5%)D-二聚体正常。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本组126例CVST患者均首选颅脑CT检查,怀疑CVST者再行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或静脉窦成像(MRV)及增强MRV检查确诊。血栓部位:横窦109例(86.5%)、乙状窦91例(72.2%)、上矢状窦52例(41.3%)、窦汇13例(10.3%)、直窦6例(4.8%);累及静脉窦数量:1个31例(24.6%)、2个53例(42.1%)、3个29例(23.0%)、4个及以上8例(6.3%);脑实质病变:脑梗死24例(19.0%),脑出血22例(17.5%),无脑实质病变80例(63.5%)。治疗及预后:本组126例CVST患者均给予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7~10 d后改为口服华法林治疗并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3至少3个月以上;4例患者因脑出血量大而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入院时轻症105例(83.3%)、重症21例(16.7%),入院21 d轻症116例(92.1%)、重症10例(7.9%),其中死亡4例,病死率为3.2%。结论CVST患者以青年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且缺少特异性,诊断较困难;妊娠及产褥相关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及感染性疾病是CVST的主要危险因素;颅脑MRI、MRV检查尤其是颅脑增强MRV检查是目前最佳的无创CVST诊断手段,抗凝治疗是CVST患者急性期首选治疗方案,同时也是基础治疗方案,而经治疗后CVST患者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与研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30例CVT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脑脊液检查、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早期表现为头痛(87%)、恶心呕吐(60%)、视力障碍(33%),伴有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影像学表现为静脉窦闭塞及局限性脑梗死(67%),其中20%伴有出血;颅内压明显升高,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定量正常或升高;病因治疗及脱水、抗凝、溶栓等治疗有效。结论临床以颅内压升高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脑局灶性症状、体征的年轻病人,应考虑到该病,可及时行MRI或MRA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尽早治疗,抗凝治疗为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