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RIA法检测102例肝病患者及30名正常人的血清结合胆酸(CCA)。结果各组肝病患者CCA均值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黄疸型肝炎、肝硬化、慢性活动型肝炎和重症肝炎CCA试验的阳性率(91.7~100%)高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和慢性迁延型肝炎(分别为69.2%及57.1%)。慢性活动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有70~75%的患者CCA值大于正常值5倍以上,而慢性迁延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仅有14.28%及15.38%的患者大于此值。作者认为,该项试验对于肝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B型超声波观察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胆囊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胆囊的超声变化及其病理原因。结果30例患者B超检查胆囊改变如下:(1)胆囊大小正常,但胆囊壁增厚模糊。(2)胆囊腔缩小甚至不能辨认胆囊腔。(3)胆囊腔内无胆汁液性暗区而代之以胆汁呈淤泥样改变。结论: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超声改变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了观察HBsAg阳性肝炎病例的远期结果,我们选择了1977年诊断为HBsAg阳性肝炎66例进行三年随访观察,试就HBsAg、eAg的持续情况、肝功能及免疫功能检测结果、中医辨证诊断和预后等方面进行探讨。一、随访对象: 本组系1977年诊断为HBsAg阳性的急、慢性或无症状的肝炎病人共66例,包括eAg阳性者31例和阴性者35例。诊断为无症状(无黄疸)肝炎者55例占83.3%(其中绝大部份为肝炎普查时发现),急性黄疸型肝炎者9例占13.7%,慢性肝炎2例占3%。男性40例,女  相似文献   

4.
本文共检测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102例,结果提示该检测能反映肝病的活动程度,对诊断及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02例均系我院成年住院患者,男性77例,女性25例。年龄16~60岁,平均33.8岁。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简称急黄肝)46例,HBsAg阳性14例,抗HAV-IgM阳性12例,甲乙混合型10例,平均血清胆红质3.1mg%(52.7μmol/L);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检验方法对梅毒不同分期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方法:抽取80例梅毒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8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抽取3.0 mL静脉血,离心后采用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液标本.对比分析3种检测方式对各组研究对象血液样本检测结果及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敏感度(98.8%)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96.3%)高于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敏感度高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特异度(100%)、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特异度(100%)及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特异度(1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在不同分期的梅毒患者中均具有较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有操作简单等优点,易于自动化及标准化操作,可应用于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6.
用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检测旋毛虫病兔和旋毛虫病人血清中的抗体,结果24只家兔感染第21天后全部阳性,25例病人中24例阳性。用滤纸干血滴代替血清作IHA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别。本试验用于蛔虫、钩虫、鞭虫、丝虫、肺吸虫等病,未见交叉反应,肝炎和血吸虫病人的假阳性反应分别为4.0%和4.5%。  相似文献   

7.
对496例各型肝炎病人检测了甲、乙、丙、丁、戊、庚各型肝炎病毒的标志物,发现戊型肝炎(扰-HEV阳性)79例,占15.9%。戊型肝炎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黄疸型84.81%,另外还有急性无黄疸型、淤胆型及重症型。HEV可与HAV、HBV、HCV、HGV重叠感染,总的重叠感染率59.49%,以乙型 戊型为最多(25.31%)。HEV重叠感染较单一感染病情重,黄疸深且病程长,病情恢复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抗-HEV ELIsA法对222例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戊型肝炎患病构成均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X2检验,P>0.05),不同民族间及儿童青少年与成人间血清抗体型别构成亦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X2检验,P>0.05)。[结论]结果表明本组资料儿童青少年多呈急性黄疸型肝炎(62.5%,30.48%),而成人以无黄疸型肝炎多见(63.22%,110/174)(X2检验,P<0.01),且儿童青少年肝功能损害较成人明显(t检验,P<0.01)。  相似文献   

9.
对住院肝炎患者166例血清用反向血凝法作聚合人血清白蛋白受体检查,阳性反应者49例占29.5%。各型阳性率分别为:急性黄疸型20.59%,急性无黄疸型23.52%,慢性迁延型50%,慢性活动型44%,慢活肝重型83.33%,亚急性重型50%,急性重型100%。聚合人血清白蛋白受体阳性同HBsAg、HBeAg、抗-HBc、HBV-DNA呈明显正相关,是病毒复制传染性强的标志,是观察药物疗效及推测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并发再生障碍性贫血(下称再障),国外文献报告日益增多,国内仅见河北新医药报告1例,我们于71年、74年和75年分别见到1例,特报告如下。病例报告例一:王××(住院号146010),女性,19岁,因疲倦,胃纳欠佳,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7天,诊断为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于1974年3月9日入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患者无接触放射性物质或服用对骨髓有毒的化学药物史。过去史无特殊。体检:心肺阴性,肝在肋下1.5厘米,质软,脾未扪及。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质8毫克%,黄疸指数81单位,谷一丙转氨酶670单位,脑磷脂胆固醇絮状试验( ),凡登白氏试验直接阳性,尿胆元稀释20倍阳性,尿胆素,胆红质阳性,血红旦白14.9克%,红细胞540万,白细胞6,600,涂片未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及报告女童巨大硬下疳1例。方法 以临床表现及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和梅毒血清学检测予以确诊。结果 皮损部位压取组织液涂片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找到苍白螺旋体。血清反应素环卡试验(RPR)阳性(卅)滴度1:64。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PA)滴度1:80。结论 诊断为一期梅毒,巨大硬下疳。并按卫生部“性病防治手册”对其进行治疗。1个月后皮损消退完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梅毒在中国发病率居高不下。梅毒检测成为许多服务行业、义务献血者等群体体检的必检项目之一,也是现症病人诊断及疗效观察的重要手段。目前实验室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主要有: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19S-IgM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19S-IgM-TPHA)、19S-IgM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19S-IgM-TPP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对不同时期梅毒的诊断具有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我们于1985年3~7月及1986年3~4月对饮食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时,就静脉血检查HBsAg阳性的部份人员,再用耳垂血均以反向间接血凝法重复试验,发现后者简单易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材料冻干克隆抗体HBsAg诊断血球及冻干HBsAg诊3断血清,由上海生物制品所生产。稀释液配制:氯化钠0.6克,枸椽酸钠1.0克,6%中性甲醛1.0毫升,蒸馏水97.4毫升混合溶解后滤纸过滤备用。整个试验用稀释棒在V型反应板上进行。二、方法采血:空腹静脉血按常规采于干净试管中,分离血清备用。耳垂血用血红蛋白吸管取40mm~3加入装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输血传播病毒(TTV)在各型肝炎患者中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套式PCR方法,对218 例不同型别的肝炎病人血清进行TTV-DNA检测。结果:218 例不同肝炎病人中共检出72 例TTV-DNA阳性血清,总检出率为33.0%,不同民族、性别间TTV-DNA 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排除非甲非戊型肝炎单纯转氨酶增高病人中TTV-DNA阳性率为53.9%,而在明确诊断为甲型、乙型、丙型肝炎病人中TTV-DNA阳性率为26.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8,P<0.05)。结论:各型肝炎患者中存在TTV感染,非甲非戊型肝炎单纯转氨酶增高病人中TTV感染率明显高于明确病原肝炎病人。TTV感染与肝炎有关,可能是原因不明肝炎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人血清聚合白蛋白受体(PHSA-r)的测定,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1986年我们对173例住院乙肝患者同时进行了PHSA活性及HBV-DNA的测定,现比较分析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本组173例,其中男114例,女59例,按1984年南宁肝炎会议诊断标准,急性黄疸型69例,急性无黄疸型1例,急性重症2例,亚急性重症3例(以上通称急性肝炎),慢性迁延型66例,慢性活动型19例,肝炎肝硬化13例(以上通称慢性肝炎)。二、检测方法:PHSA-r测定用血凝  相似文献   

16.
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sAg 系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外壳,在肝细胞浆内质网池中复制装配,剩余的 HBsAg释放至体液与组织中,其血清中的含量可达10~3,比病毒本身多10~6倍,较易测得.血清内检得 HBsAg 表示体内存在着 HBV,标志着一定的传染性.将 HBsAg 阳性血液稀释至10~(-4)可导致黄疸型肝炎,稀释10~(-5)~10~(-7)使约50%受试者感染后40~120天血中出现 HBsAg.滴度高传染性强.HBSAg 阳性见于:(1)急性乙型肝炎的潜伏期或急性期,大多仅短期阳性.(2)慢性 HBsAg携带者(健康携带者或有免疫缺陷的携带者).(3)HBV 所致的慢性肝病:迁延型和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HBsAg 的动态检测可协助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我国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动物实验感染、临床、组织病理学及预防进行了研究。戊型肝炎主要侵犯青壮年;儿童和老人发病较少;男性多于女性;主要经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从戊型肝炎病人和实验感染HEV猕猴粪便中检测到HEV并获得HEV cDNA克隆。中国和缅甸株HEV核甙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4.3%和99.6%。对562例戊型肝炎病人的临床特点和7例黄疸型成型肝炎病人的肝活检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了分析。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证明,血清免疫球蛋白对控制戊型肝炎无效。  相似文献   

18.
1984年3—5月,我们应用日本三和化学研究所提供的肝提取物制剂—Adelavin 9号,治疗20例慢性肝炎患者。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一、对象和方法(一)治疗对象:本组慢性肝炎病例的诊断、分型标准,参照1978年杭州全国肝炎学术会议关于病毒性肝炎的诊治意见,选择2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肝功能试验有一定程度改变的成年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例作为本组治疗对象。20例慢性肝炎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在19—56岁之间,平均为37.2岁。临床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肝炎13例,慢性迁延性肝炎7例。黄疸型2例,无黄疸型18例,全部患者的血清HBsAg 均为阳性(Rpha法和Elisa 法)。  相似文献   

19.
各型病毒性肝炎中TBA与ALT变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肝炎高发区 ,血清胆汁酸 (TBA)及谷丙转氨酶 (ALT)的测定对病毒性肝炎早期诊断、疗效评定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而且是较为灵敏的肝功能试验[1] 。我院自 1995年 4月~ 2 0 0 0年 6月对住院的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3 65例进行检测 ,了解TBA及ALT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变化。1 资料与方法1 1 观察对象 3 65例住院患者 ,用ELISA法检测病源分型 :甲型 15 9例 ,乙型 12 2例 ,丙型 3 6例 ,戊型 2 3例 ,未分型 2 5例 ,各型间混合感染 3 3例。临床分型 :急性黄疸型肝炎 176例 ,急性无黄疸型 43例 ,慢性迁延型 2 1例 ,慢性活动…  相似文献   

20.
黄疸型肝炎尤其是慢性黄疸型肝炎缺乏有效的防治药物。我院应用注射用苦参素 (北京四环科宝制药有限公司 )治疗各类黄疸型肝炎 84例并与同期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进行对照观察 ,现总结如下。1 病例选择1 .1 临床病原分型  84例黄疸型肝炎均为住院患者 ,按 2 0 0 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 ,选择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苦参素治疗组 (治疗组 ) 4 8例 ,急性黄疸型肝炎 1 8例、慢性黄疸型肝炎30例。其中甲型肝炎 1 1例 ,乙型肝炎 33例 ,丙型肝炎 2例 ,乙肝重叠甲肝 1例 ,未分型 1例。清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