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州市番禺地区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情况。方法用人工胃液消化法对采集到的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进行处理,镜下观察和计数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比较不同地区、不同螺种的感染率和感染度;将螺体内检获的幼虫感染健康SD大鼠并解剖,以验证之前的检查结果。结果共检测褐云玛瑙螺367只,福寿螺357只,其中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为22.62%,阳性螺感染度为57.00条/螺;福寿螺感染率为3.08%,阳性螺感染度为1.64条/螺。大岗、石碁、化龙、榄核4镇和南沙区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3.33%、15.00%、20.93%、73.68%和8.41%,福寿螺感染率分别为5.88%、2.88%、1.89%、0%和3.96%。结论番禺地区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均存在广州管圆线虫感染,且以褐云玛瑙螺感染较为严重。不同调查区域间螺的感染情况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龙海市医学贝类种群及其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方法 按不同类型孳生地设调查点,采集水生和陆生贝类。用肺检法检查大瓶螺肺囊,其他贝类用捣碎匀浆法,检查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比较匀浆法和肺检法在褐云玛瑙螺体组织的检查效果。调查影响贝类感染率的生态环境因素。结果 调查9个乡镇27个调查点1 673份标本,查出大瓶螺、石环棱螺、铜锈环棱螺、瘤拟黑螺、褐云玛瑙螺、高突足襞蛞蝓、双线嗜粘液蛞蝓和同型巴蜗牛等8种贝类,广州管圆线虫总感染率为19.78 % 。其中高突足襞蛞蝓最高,达56.63%( 47/ 83),褐云玛瑙螺和大瓶螺分别为39.32%(92/234)与27.14%(130/234)。各调查点感染率高低与其距离居民生活区远近密切相关。首次在瘤拟黑螺内检及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肺检法和匀浆法的检出率分别为87.1%与100.0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突足襞蛞蝓、褐云玛瑙螺和大瓶螺为当地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优势种群,感染率同各种贝类的微生态环境关系密切。瘤拟黑螺充当广州管圆线虫新宿主。肺检法不适合用于褐云玛瑙螺的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定性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阳春市螺类和鼠类广州管圆线虫的自然感染情况。方法采集当地螺类,用人工消化法查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捕获当地鼠类.剖检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共检查褐云玛瑙螺350只,福寿螺465只,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7.71%和0.86%。捕获鼠类192只,平均感染率为5.73%(11/192),其中褐家鼠、施氏屋顶鼠、板齿鼠和臭鼩鼱感染率分别为5.41%(4/74)、3.33%(2/60)、8.93%(5/56)和0(0/2)。结论阳春市为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州市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人工消化法消化从广州市东、西、南、北、中各区收集的褐云玛瑙螺、福寿螺、中华圆田螺和同型巴蜗牛,对消化后的螺类材料中的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进行观察和计数。结果 褐云玛瑙螺阳性率为13.27%(30/226), 平均感染度为794条/只;同型巴蜗牛阳性率为2.86% (2/70),平均感染度为115条/只。161只福寿螺和189只中华圆田螺无阳性检出。结论 广州市广州管圆线虫的自然疫源地中,褐云玛瑙螺占主导地位。不同区域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差异较大。褐云玛瑙螺的感染度与其重量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东肇庆市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方法用消化法对采集的螺进行处理,镜下检查和计数幼虫,然后用获得的幼虫感染小鼠。结果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的感染率约为12.55%,平均感染度为15.66;福寿螺的感染率约为10.79%,平均感染度为41.65。从感染小鼠脑部检获广州管圆线虫虫体,小鼠血清特异性IgM均呈强阳性。结论肇庆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均存在广州管圆线虫感染。且2种螺在当地广州管圆线虫传播中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广东省江门市广州管圆线虫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方法 2006-2007年在广东省江门市礼乐镇和五邑大学及新会市三江镇和双水镇, 调查广州管圆线虫不同宿主感染情况和特征,包括用消化法检测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和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感染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Ⅲ期幼虫情况;解剖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板齿鼠(Bandicota indica)和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心、肺,检查心肺血管中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感染率;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当地居民广州管圆线虫病史及饮食习惯等。ELISA检测300份居民血清广州管圆线虫特异性IgG和IgM抗体阳性率。 结果 检查褐云玛瑙螺695只,福寿螺720只,其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阳性率分别为45.0%和1.8%;平均感染度分别为53.74±147.30条/只和 5.23±8.51条/只。检查鼠类229只,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感染率为4.4%。问卷调查300人, 其中11.3%有食生或半生鱼、虾史, 5.3%在劳动中直接或间接接触过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 检查300份居民血清,IgG抗体阳性42份,阳性率为14.0%,其中IgM抗体阳性5份,阳性率为1.7%。 结论  江门市为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区,居民受到该病的威胁。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褐云玛瑙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广州市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感染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第Ⅲ期幼虫的情况进行调查和比较,填补广州市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分别于2000年7月和2004年7月对广州市天河区、海珠区和越秀区褐云玛瑙螺进行采样收集,消化法分离第Ⅲ期幼虫,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度并与过去及国内其它地区进行比较,用灌胃法构建大鼠和小鼠动物模型,检测脑部和心肺晚期虫体。结果广州市褐云玛瑙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2000年为44.2%(57/129),感染度401条/螺,而2004年为27.3%(33/121),感染度为72条/螺,2次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χ2=7.5,P<0.01),各区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差异较大,最高达65.9%。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与其螺重呈正比。用分离的第Ⅲ期幼虫构建了小鼠和大鼠动物模型,分别从脑部和心肺检出较晚期虫体。结论广州市褐云玛瑙螺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度2004年较2000年有明显下降,2004年感染率低于曾发生过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流行的地区;小鼠适于构建广州管圆线虫第Ⅳ、Ⅴ期模型,大鼠适于构建第Ⅴ期和成虫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船南安市广州管圆线虫媒介宿主密度及感染率。方法在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选择调查点,在不同季节捕捉广州管圆线虫媒介宿主谒云玛瑙螺、福寿螺、蛞蝓及终末宿主鼠类等动物,进行密度和感染率调查,并分析其季节变化。结果褐云玛瑙螺、福寿螺、蛞蝓均检出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其中,褐云玛瑙螺感染率最高,为36.12%(108/299),且感染高峰在秋季,感染率为63、24%(43/68)。终末宿主鼠的心肺成虫检出率为9.56%(13/136)。结论南安市是广州管圆线虫严重的自然疫源地,媒介宿主密度及感染率随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省微山县广州管圆线虫病调查结果显示:1)山东省微山湖目前未发现福寿螺、褐云玛瑙螺生存繁衍;2)当地中国圆田螺、环棱螺两种螺及鱼、虾、鼠粪便中不携带广州管圆线虫Ⅰ期和Ⅲ期幼虫;3)山东省目前亦未发现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四川省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分布状况,为防治本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调查方案>进行.①肺检法;②组织匀浆法.结果 被调查的冕宁、马边、剑阁3县均无福寿螺、褐云玛瑙螺孳生与出售;在调查点用肺检法检查中国圆田螺53只,用组织匀浆法检查中国圆田螺477只、铜锈环棱螺106只、蛞蝓113只、蜗牛100只,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本次调查在中间宿主体内未发现广州管圆线虫,调查地未见福寿螺与褐云玛瑙螺,但因受选点的局限性,四川省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的分布情况还待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了解广东省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和态势。方法在全省原63个流行县(市)按流行程度和水系流域进行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粪检虫卵并计数。结果全省调查9个县(市)27个点13876人,华支睾吸虫平均感染率为16.42%,平均克粪虫卵数(EPG)为359。有8个县市查出感染者,其中3个县感染率超过20%。平均感染率男性18.92%,女性13.89%,差异有显著性(x^2=616.7,P〈0.01)。各年龄组均有感染,以成人感染为重(感染率19.38%~27.42%)。职业分布以渔民和商人感染最重(感染率32.69%)。结论广东省华支睾吸虫病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积极开展综合性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009年广东省新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进化及NA基因编码蛋白抗原性、酶活性位点、糖基化位点变异情况.方法 从2009年广东省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分离到病毒毒株共69株,提取病毒总RNA,RT-PCR扩增NA基因,并测序分析;同时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基因库检索获得 52株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甲型流感病毒NA基因序列,用MEGA 4.0软件进行基因进化分析和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 2009年广东省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与禽H5N1流感病毒同源性较高,为87.1%,潜在抗原位点氨基酸分布相同;所有毒株的酶活性中心位点高度保守;具有8个糖基化位点,其中5个位点有不同程度的氨基酸替换,但与2001年禽H5N1毒株的糖基化位点的氨基酸相同.结论 2009年广东省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与禽H5N1流感病毒高度同源,与NA抑制剂的特异性结合位点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和方法检查肇庆市郊河旁、白石、出头和大洲居民的寄生虫感染情况,共检查2050人,结果其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85.4%、82.5%、86.5%和84.4%。多重感染普遍,同时感染2、3和4种寄生虫的阳性率分别为35.1%、14.6%和1.8%。在感染者中共查见寄生虫16种,其中10种为当地首次查见的虫种。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布鲁氏菌菌株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脂肪酸成分分析方法对广东布鲁氏菌菌株进行分型的可能性,获得广东布鲁氏菌脂肪酸成分的本底资料。方法选择历年从广东不同地区分离到的29株布鲁氏菌进行了菌体脂肪酸成分分析,利用MIDI公司Sherlock系统的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广东布鲁氏菌的主要脂肪酸成分为19:0cycloω8c酸、16:0酸、18:0酸,其中牛种菌的19:0cycloω8c酸含量最高,羊种次之,猪种最低,其中羊种和猪种布鲁氏菌19:0cycloω08c酸、18:0酸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65年和近3年的羊种布鲁氏菌株19:0cycloω8c酸、18:0酸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菌株的脂肪酸成分稳定,但各种间脂肪酸含量存在差异,一定的欧氏距离时,可以在种的水平上区分布鲁氏菌的3个种。  相似文献   

15.
The rat lungworm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is a zoonotic nematode with a wide distribution. We report the first provincial survey of the prevalence of A. cantonensis infection among wild rodents and snails i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A total of 2929 Pomacea canaliculata and 1354 Achatina fulica were collected from fields in 22 survey sites with a larval infection rates ranging from 0-26.6% to 0-45.4%. In addition, 114 Cipangopaludina sp and 252 Bellamya sp were bought from markets; larvae were found only in Bellamya snails from two survey sites with an infection rate of 1.4% (1/70) and 3.3% (3/91), respectively. Four hundred and ninety-one rodents were captured in nine sites (Rattus norvegicus, R. flavipectus, Suncus murinus, Mus musculus, Bandicota indica, R. losea and R. rattus). Adult worms were found in R. norvegicus, R. flavipectus and Bandicota indica. Our survey revealed a wide distribution of A. cantonensis and its intermediate hosts P. canaliculata and A. fulica in Guangdong. The prevalence of A. cantonensis in wild snails and rats poses a substantial risk for angiostrongyliasis in human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我国3~9岁儿童蛲虫感染现状,为制定全国蛲虫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18年在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736个国家监测点开展蛲虫病监测。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抽取1个乡(镇)的1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200人,每个监测点共调查1 000人,对其中3~9岁儿童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透明胶纸肛拭法进行蛲虫感染检测,计算蛲虫感染率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6–2018年,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736个监测点3~9岁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2.50%、2.84%和2.46%,男、女童蛲虫感染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南部和西南部地区(江西、广西、广东、四川、福建、重庆和海南)为蛲虫病主要流行区(感染率 ≥ 5.00%),江西和广西儿童蛲虫感染率连续3年均位居前两位;汉族儿童蛲虫感染率高于少数民族儿童;4~7岁组儿童感染率较高,3、8岁和9岁组感染率均相对较低。结论 2016–2018年全国3~9岁儿童蛲虫感染率变化幅度不大,南部及西南部地区感染率较高,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广东省汉族人中代谢综合征(MS)相关基因多态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在广东省流行病学调查中抽取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诊断标准.且B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为典型的成年NAFLD患者50~117例,采用巢式病例-对照方法,现场按1 : 1匹配,选择非NAFLD人群作对照.各受试者均由静脉血中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7个候选基因9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 基因SNP和NAFLD的发病易感性相关.正相关的因子(即增加易感性)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238、脂联素-45、瘦素-2548、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161、磷脂酰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175.负相关的因子(即降低易感性)为:脂联素-276、肝脂肪酶-514.不相关的因子为:TNF-α-380、PPAR共激活因子-1α-482.结论 多数MS相关的细胞因子基因SNP和NAFLD发病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我国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分布首次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我国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的分布。 方法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借用主要中间宿主螺类有效累积温度模型参数,预测和绘制我国主要中间宿主螺类及广州管圆线虫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地图。根据绘制的预测地图,以区域抽样法,按栅格总数5%比例进行随机抽样。随机抽取55个调查点于2006年9~10月开展主要中间宿主分布及感染率调查。 结果 我国大陆潜在分布小管福寿螺的有19个省(市、区),其中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8个省(区)已证实有小管福寿螺自然分布。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广东、广西和海南等7个省(区)有广州管圆线虫自然感染,其中,福建建瓯、江西兴国、浙江瑞安、湖南汝城、广东化州、广西上思和海南五指山等地的小管福寿螺自然感染率较高,分别为36.6%、19.9%、16.0%、5.0%、6.3%、39.1%和25.0%。 结论 证实小管福寿螺自然感染有广州管圆线虫的7个省(区)均存在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嗜人按蚊是否存在亚种(或地理株)。方法应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P-PCR),选用3种引物对嗜人按蚊江苏株、广西株、广东株的DNA扩增片段进行分析并以中华按蚊江苏株作对照。结果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扩增条带存在明显差别,3种引物对嗜人按蚊江苏株、广西株和广东株的扩增图谱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RP-PCR显示嗜人按蚊江苏株、广西株和广东株之间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在嗜人按蚊种或种下分类上的意义有待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部分地区居民结核病主要症状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亮  钟球  蒋莉  周琳 《中国防痨杂志》2010,32(9):36-511
目的 了解广东省部分地区居民结核病主要症状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更有效地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 ,在广东省内随机抽取3个市,然后按人口比例在3个市抽取相应数量人群。使用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进行入户面对面询问式调查,了解居民对结核病主要症状的知晓情况,并分析影响居民知晓情况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被调查居民对结核病主要症状的知晓率仅为51.0%。把相关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影响该知晓率的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类型。男性的知晓率高于女性(P<0.05),高文化程度组的知晓水平高于低文化组(P<0.01),对于职业因素分析,医生行政教师人员组高于商业人员组,工农学生无业人员组最低(P<0.01)。 结论 广东省部分地区居民对结核病主要症状知识信息知晓水平较低,必须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