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和前庭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临床检查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80例,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程度进行定级并分组,采用眼震电图描记法,对80例糖尿病患者和60例正常人进行系列的眼震检查。结果:所有糖尿病患者中,前庭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32.5%,但是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组中的前庭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不同,发生率随着视网膜病变的程度而提升。前庭功能损害的形式在不同组别中也不相同,在视网膜血管病变较轻组,主要是周围型前庭功能异常,而在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严重组中,患者的前庭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中枢型。结论:糖尿病患者的前庭功能损害与糖尿病性的微血管病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的前庭功能损害的特点及部位。方法:采用眼震电图描记法,对38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系列的眼震检查,结果:糖尿病的前庭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89.47%,其中温度试验异常率为最高(100%),眼跟踪试验异常率次之(41.18%),发生中枢性前庭功能损害者与糖尿病有无合并症和病程长短有关。结论:糖尿病可以导致前庭系统不同部位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下肢动脉病变(PAD)的相关性。方法:152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77例、单纯型视网膜病变组(SDR)69例、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PDR)6例,比较三组临床资料及PAD的发生率,并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三组间比较,病程、收缩压、HbA1C、TG及LDL差异显著,且随着DR的进展,PAD的发生率明显增高,ABI、年龄、病程、HbA1C、、收缩压及LDL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DR与PAD的发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了解二者的伴发规律,可能有助于临床早发现,早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苗药血脉通胶囊对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视野平均敏感度、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ERG-OPs)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4例(188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苗药血脉通胶囊及羟苯磺酸钙胶囊,并同时口服自制三七粉胶囊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FFA和视野平均敏感度、ERG-OPs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视野平均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OPs O1峰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P<0.001).结论 苗药血脉通胶囊可改善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情况,提高视野平均敏感度,对ERG-OPs也有一定的作用,使视网膜血流情况稳定,是防治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血尿酸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尿酸(Uracid,UA)与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T2DM患者202例,根据踝肱比(ABI)进行分组:ABI≤0.9为外周动脉疾病(PAD)组,ABI>0.9为对照组,对患者年龄、性别、血压、病程、UA、肌酐(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多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2DM患者合并PAD组血清UA水平升高,其与年龄、血压、TC、LDL-C是T2DM合并PAD的危险因素。UA等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UA与血Cr、PAD、TG具有相关性。结论:T2DM患者合并PAD时血清UA水平升高,因此应重视对血尿酸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与视网膜血管直径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至2019年在承德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213例T2DM患者。根据眼底照相半自动测量视网膜血管直径并计算视网膜中央动脉等效值(CRAE)、视网膜中央静脉等效值(CRVE)、动静脉比值(AVR)。按不同微血管病变分为4组:无微血管病变(NC)组有94例,单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有69例,单一糖尿病肾病(DN)组有24例,糖尿病肾病伴视网膜病变(DNR)组有26例。比较4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非增殖期DR患者不同分期之间的血管差异性,使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微血管病变与视网膜血管直径之间的关系。结果:在NC组、DR组、DN组和DNR组四组分组中,CRVE分别为(257.05±22.40)μm、(266.97±23.66)μm、(270.24±17.67)μm及(278.64±25.91)μm,静脉直径逐渐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VR分别为(0.69±0.06)、(0.66±0.06)、(0.65±0.06)及(0.64±0.08),动静脉比值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7.
早期大鼠实验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的建立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病理模型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34只封闭群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糖尿病3个月组(DM3)和糖尿病6个月组(DM6),采用化学药物STZ大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生理指标,并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进行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化检测.结果STZ腹腔注射大鼠成模率100%,DM3组及DM6组大鼠视网膜均出现程度不等的水肿、血管扩张和细胞排列紊乱等改变,DM6组更加显著.视网膜VEGF表达阳性细胞率在DM3组为38%,DM6组为89%.结论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在病程6个月以上时可作为早期类似人类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边菁哲 《河北医学》2013,(12):1866-1868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其他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发现、诊断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于我院门诊初次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02例,对入选患者进行眼底照相、尿常规、肌电图等相关检查,对DR、DN、DUP的患病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种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相比较,DN〈DR〈DUP,DR、DN与DOP间均呈相关关系(P〈0.05)。女性DR、DN的患病率均高于男性,男女性别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三种常见的慢性微血管病变虽然相互关联,但大多不同时发生或者虽同时伴发但程度不等。因此,一旦糖尿病诊断明确后,应及时完善各种相关辅助检查,对于微血管并发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上述并发症的致残致死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主要与多元醇通路活跃、氧化应激增加、糖基化终产物形成及蛋白激酶C通路激活有关。以发病机制为靶点的治疗可能会为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液流变学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将2型糖尿病(DM)患者按有无视网膜病变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比较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DR组、NDR组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这些变化在DR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血液流学异常所致的微循环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微小RNA-29c(miR-29c)在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NPDR患者及无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患者各30例?收集血清样本,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miR-29c的相对表达水平?应用PicTar?TargetScan与MiRanda软件综合预测miR-29c的靶基因,取三款软件的交集作为最终靶基因?结果:miR-29c在NPDR患者血清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NDR组(P < 0.05),其表达量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r=0.379,P < 0.05)?预测miR-29c靶基因集合富集在磷酸肌醇代谢?细胞因子及受体的相互作用?细胞外基质与受体信号作用通路中?结论:NPDR患者血清miR-29c表达显著上调,miR-29c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磷酸肌醇代谢等途径参与DR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及其与肾功能紊乱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61例,其中伴有肾功能不全者55例,以健康体检者32例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水平,采用酶法测定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ET-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伴有肾功能不全者血浆ET-1水平与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等指标呈正相关(r=0.275,P<0.01;r=0.222,P<0.01;r=0.176,P<0.05)。结论内皮素水平的增高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病情发展中的危险因素,可能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肾脏功能紊乱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DN)与糖尿病视网膜(DR)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诊断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9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按照糖尿病患者尿蛋白排泄量分为DN0组(无蛋白尿组)、DN1组(微量蛋白尿组)和DN2(临床蛋白尿组);比较不同组别视网膜改变的情况,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DN2组患者年龄、病程、TC水平、UEAR水平等均明显高于DN0及DN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DN0组患者23例单纯型DR,2例增殖型DR,总发生率为21.7%;DN1组DR、DR分别为27例和7例,总发生率为54.8%;DN2组DR、DR分别为7例和4例,总发生率为84.6%。组间两两比较发现,DN2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且DN1组高于DN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DN与DR具有正相关性(r=0.328,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与视网膜改变具有相关性,呈平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常见的由糖尿病并发的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DR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表明,多种细胞因子在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肿瘤坏死因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在DR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陈萍  李海军 《西部医学》2014,26(10):1274-1276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抵抗素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 选取107例Ⅱ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包括Ⅰ期、Ⅱ期、Ⅲ期、Ⅳ期、Ⅴ期和Ⅵ期为实验组,另取20例无视网膜病变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VEGF与抵抗素的水平.结果 实验组血清抵抗素与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视网膜病变的发展,Ⅰ期、Ⅱ期、Ⅲ期、Ⅳ期、Ⅴ期和Ⅵ期血清抵抗素与血清VEGF水平逐渐升高,在各期两两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抵抗素与血清VEGF水平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抵抗素与血清VEGF随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血清抵抗素与血清VEGF水平具有正相关性,血清抵抗素可能通过参与新生血管形成而促进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发生干眼的情况,并探讨造成干眼的原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至10月1日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共72例144眼.根据视网膜造影评估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分组,A组: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0例,B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2例;另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6例为对照组(C组).对比各组间主观症状、Schirmer I test(S I T)、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on-invasive break-up time,NIBUT)、脂质层分级、印迹细胞的差异.结果 糖尿病患者干眼发生率为61.1%,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干眼的发生率为50.0%,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干眼的发生率为70.0%,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与干眼发生有相关性(OR=17.00),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与于眼发生呈明显正相关(OR=57.29);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得分A组为(64.32±1.00),B组为(28.45 ±1.10),C组为(13.54 ±0.90),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A组NIBUT为(5.90 ±2.28)s,B组为(7.58±2.15)s,C组为(11.55 ±2.25)s,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SIT为(7.75 ±2.03) mm,B组为(8.75±1.98)mm,C组为(10.78±2.21)mm,A、B两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01);A组杯状细胞数为(59.00±5.18)个,B组为(67.50±3.93)个,C组为(80.94±8.87)个,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易发生干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较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干眼症状明显,泪膜功能稳定性下降,容易造成眼部干涩异物感.  相似文献   

17.
宋康  姚勇利  梁宏  徐启玉 《西部医学》2018,30(10):1413-1417
【摘要】目的 通过对RNA Seq高通量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结合青海省不同海拔地区患者的发病情况,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从NCBI的GEO公共数据库中下载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的RNA Seq高通量测序数据,利用R语言对差异基因进行筛选,通过DAVID在线工具对差异基因进行GO富集及信号通路分析,利用STRING对差异基因进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ACSL5、IGF和CPS1基因在不同海拔患者中的mRNA表达情况,最后,借助于Protein isoelectric point calculator、SignalP 41 Server、Kyte Doolittle Hydropathy Plots、TMHMM Server、ExPasy、RasMol等工具对IGF基因及蛋白质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及三维结构功能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97个差异基因,其中60个基因表达上调,37个基因表达下调,这些差异基因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通过STRING蛋白网络互作分析,共筛选出10个潜在的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的节点基因。结论 10个基因可能是该病潜在的治疗靶点,而又以ACSL5、CPS1和IGF三种基因尤为重要,与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情况密切相关;提示ACSL5、CPS1和IGF可成为高原不同海拔地区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组拟应用目标区域捕获与外显子测序技术对2型糖尿病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方法选择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彩色眼底照相及眼科医师检眼镜检查者。50名糖尿病人病史小于15年患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作为病例组,50名糖尿病病史10年以上而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且糖化血红蛋白大于7.0%患者作为对照组。提取外周血DNA,应用NimbleGen商业化2.1M外显子序列捕获芯片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外显子组区域的重测序。结果无视网膜病变组和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年龄分别为(60.00±7.89)岁、(55.81±7.75)岁(P=0.007);糖尿病病程分别为(13.67±3.87)年、(10.55±4.16)年(P=0.000 1)。2组间体质量指数、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肾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较无视网膜病变组有较高的糖尿病肾病患病率,分别为70.6%、21.6%,P=0.000。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目标区域的平均测序深度42×。发现已知非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14 386个,新的非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6 444个。结论应用目标区域捕获与外显子测序技术对2型糖尿病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测序分析显示,大量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有待于进一步在大样本研究及实验研究中验证其在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中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7,(12):1678-1679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共157例,检测所有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程度,若眼底正常则视为非DR患者,设为对照组(50例),再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将DR患者分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57例)和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50例),分别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TSH水平和甲状腺功能等参数指标。比较三组患者各参数间的差异,探讨TSH与D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对照组与NPDR组患者在TSH水平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相关因素,发现TSH为NPDR的危险因素(B=0.326,OR=1.385);(3)在NPDR组中,第Ⅰ病变期患者的TSH水平显著低于第Ⅲ期(P<0.05),此外,在第Ⅰ、Ⅱ和Ⅲ病变期内,DR患者的TSH水平均值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TSH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TSH水平可能与非增生期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