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腓总神经损伤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疾患,多由于臀部肌肉注射、阳陵泉或足三里穴位注射、感冒、下肢骨折行石膏固定、醉卧压迫所致。我院采用针刺及中药薰蒸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腓总神经沿腘窝外侧缘下行,绕腓骨头下外方至小腿前面,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腓总神经位置表浅易在胭部及腓骨小头处损伤,多以外伤、牵拉、压迫等引起小腿前外侧伸肌麻痹,出现足不能背屈,足下垂并内翻,形成"马蹄内翻足",以及小腿前外侧面和足背皮肤感觉障碍.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致残.笔者在跟师临床实践中,采取针刺加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患者1例,收到了显著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刺加穴位注射维生素B1 和维生素B1 2 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分析。方法 :用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腓总神经损伤 32例 ,并设单纯针刺对照组。结果 :治愈 2 9例 ,好转 3例 ,总有效率 10 0 %。从比较中看到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纯针刺组。结论 :综合治疗法可提高疗效 ,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4.
腓总神经损伤主要临床表现为足不能背屈,足下垂并内翻,小腿前外侧面下部和足背部出现痛觉、温觉等感觉障碍.笔者运用针刺疗法和按摩疗法相结合,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患者30 例,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腓总神经损伤主要临床表现为足不能背屈,足下垂并内翻,小腿前外侧面下部和足背部出现痛觉、温觉等感觉障碍。笔者运用针刺疗法和按摩疗法相结合,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患者30例,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1病例资料 患某,女性,43岁,2011年5月10日初诊.诉"左小腿外侧及足背疼痛、麻木1月".1月前散步时不慎扭伤左踝关节,当时左踝关节疼痛、肿胀,并出现左小腿外侧及左足背疼痛、麻木、无力,行走困难.肌电图检查诊断为左腓总神经损伤.予以中频脉冲治疗后左踝关节肿胀消失,但左小腿外侧及左足背疼痛、麻木未有改善,左踝关节处也仍有疼痛感.体检:患者左小腿外侧、左踝关节、左足背部压痛,左小腿外侧及左第一趾蹼皮肤感觉减弱并有麻木感.左踝关节及左拇趾不能背伸,行走呈跨越步态,无肌肉萎缩.肌电图检测结果示:左腓总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左腓总(腓骨小头处)神经运动传导诱发电位波幅降低.左腓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左胫骨前肌检肌重收缩时运动单位数量减少,峰值电位降低.诊断:左腓总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7.
8.
钟卫江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1):825-825
娄某某,男,58岁,体力劳动者。2008年11月30日初诊。因“右踝背伸困难,右小腿及足背感觉减退、发凉1周余”就诊。1周前劳动时突然绊到,并出现足跟不能着地、小腿酸乏无力、右小腿及足背感觉减退、发凉等异常现象。日前他院经腰椎CT检查而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作了相应的处理,症状无明显改善,而且患者自己发现右小腿有明显的萎缩迹象。  相似文献   

9.
针刺与药物治疗腓总神经损伤对照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延芳  于琳  丁建萍  蔡红英  程辉 《中国针灸》2003,23(12):715-716
目的 :寻求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 ,以提高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降低致残率。方法 :将 97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 (穴取环跳、髀关、阳陵泉等 )和营养神经药物组(口服维生素B1 、腺苷钴胺片)进行对比治疗观察。结果 :针刺组的治愈率为 73 8% ,总有效率为93 8% ,明显高于药物组的 40 6%和 56 2 % ,P <0 0 1。结论 :针刺是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患者,男,35岁,2013—05—02初诊。双足不能翘起,右侧为重,走路困难1个月。患者自诉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双下肢麻木,右侧为重,而后双侧小腿不同程度的疼痛伴轻度肿胀;肿胀消失后即出现双足不能翘起,走路困难;否认外伤史。查体:一般情况可。症状:双足下垂,行走困难,行走时足尖先着地,而后足外侧缘着地。双侧踝关节背伸及外翻困难,足趾不能背伸,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感觉减退,未见胫前及小腿外侧肌肉萎缩。膝腱、跟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肌电图检查示双下肢腓总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1.
推拿针刺穴位注射治疗腓总神经损伤1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腓总神经来自腰4、腰5、骶1、骶2、骶3神经根,为坐骨神经的主要分支之一.其损伤原因多由臀部肌肉注射、外伤、感染或结节性多动脉炎所致,引起腓骨短肌受累,踝和趾不能背曲、外翻、伸趾.归属中医"伤筋"、"痿证"范畴.  相似文献   

12.
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三才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多由外伤,糖尿病,感染,结缔组织疾病(结节性多动脉炎)臀部肌肉注射所致。  腓总神经来自腰4.5骶1,2,3神经根,为坐骨神经的主要分支之一。腓总神经损伤引起腓骨肌及胫骨肌群的瘫痪和萎缩。其典型症状:为足下垂并转向内侧,不能背屈,呈“马蹄内翻足”,行走呈“跨阈步态”,小腿外侧有肌肉萎缩,小腿前外侧足背和第1~4足趾背面有感觉障碍,足趾每一节屈曲。归属中医的“伤筋”,“瘘证”范畴。1 三才的来源  天地人三才一气之说,是古代哲学中的一个概念,也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主导思想。天在…  相似文献   

13.
呼婧婧  宫军 《河南中医》2014,34(1):144-144
腓总神经是坐骨神经的分支,分为腓深、浅神经,其位置表浅易受撞击、挤夹、压迫、冷冻等各种外界因素损害,也可因代谢障碍、结缔组织疾病和感染性损伤以及化学性损伤等引起损伤。腓总神经损伤目前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针灸科宫军主任医师用运气针法配合治疗腓总神经损伤1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1 病 例赵× ,男 ,3 6岁 ,2 0 0 2年 8月 2 6日就诊。主诉 :左脚活动障碍 3天。病史 :慢性腰痛病史 1年 ,时轻时重 ,但不影响日常生活及劳动。 3天前突然感到左脚活动障碍 ,逐渐加重 ,并感觉自膝关节开始至脚趾麻木酸胀 ,走路时出现跛行 ,咳嗽及大便时无腰痛及下肢麻木疼痛。既往身体健康 ,无外伤史及居住潮湿史 ,饮食可 ,二便正常 ,舌质淡 ,苔薄白 ,脉细。查 :左膝关节以下至脚趾的感觉灵敏程度较右侧差 ,左踝关节不能背伸 ,左脚趾不能背伸 ,腰部活动正常 ,无压痛及放射痛。左直腿抬高试验 ( -) ,左 4字试验 ( -) ,左膝跟腱反射正常。做…  相似文献   

15.
1病历摘要患者,女,66岁。因右腓总神经损伤足下垂4个月,来我科就诊,患者自述2010年8月右侧小腿静脉曲张手术,术后发现右侧足背麻木踝背曲无力,早期以为术后运动过少引起,近段患者感足下垂加重到医院检查诊断腓总神经损伤,于同年12月来我科进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电针加TDP配合中药治疗腓总神经损伤25例观察疗效.方法:电针隔日1次,留针30min,辅以TDP照射,15次为1个疗程,配合中药1日1剂.疗程间隔2天.结果:治愈11例,显效7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结论:电针加TDP配合中药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治愈率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腓总神经为坐骨神经的分支,其下行的运动支支配腓骨长短肌、胫前肌、伸拇肌和伸趾肌,其感觉支分布于小腿外侧和足背。在大腿下1/3自坐骨神经分出后,沿窝外侧,绕过腓骨颈,穿越腓骨长短肌分为腓浅和腓深神经。所以腓总神经在窝部和腓骨颈处最易损伤,损伤后垂足...  相似文献   

18.
温针治疗腓总神经损伤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荣 《四川中医》2000,18(7):53-53
笔者近年在临床中收治各种原因导致腓总神经损伤病例13例,用温针治疗后,获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3例病人均经本院神经科或外科确诊为腓总神经损伤(排除确诊为神经断裂者)。经药物或其它方法治疗未效者居多。针灸治疗期间,上述病人均未再接受其他药物或方法治疗。13例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者68岁。病程为1个月至12年。致病原因:因神经压迫致病5例,骨折所致3例,注射所致2例,外伤所致2例,原因不详1例。临床表现:患肢足外展外翻无力,伸伸趾、背伸踝关节无力甚或呈垂足畸形,足背和小腿外侧皮肤及第1、2趾间蹼…  相似文献   

19.
张×× ,女 ,1 8岁 ,中专生。因先天性右髋关节脱位术后 1月前来就诊。病人自诉 1月前因先天性右髋关节脱位在××医院行手术及超膝石膏外固定治疗。术后感右下肢阵发性放射样疼痛 ,且右踝关节活动受限 ,右足趾不能作背伸活动 ,右小腿日渐萎缩。在××医院检查提示右腓总神经损伤 ,建议手术治疗 ,但病人不愿再次手术 ,故来我院行针灸、推拿等非手术治疗。  查体 :右小腿较左小腿明显萎缩。左小腿腿围 2 4cm ,右小腿腿围 1 7cm ,右小腿肌张力减弱。右足呈下垂及内翻畸形。右足趾均不能做背伸活动。右小腿前外侧及足背感觉障碍。  辅…  相似文献   

20.
腓总神经损伤多伴有下肢骨折,尤其是腓骨颈骨折,临床上有时只重视骨折的治疗,而忽视了腓总神经损伤的治疗,此类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笔者于2002年10月~2010年12月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外伤性腓总神经损伤患者3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