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理论,寻找人工气道患者在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探求最佳的护理措施,系统地按呼吸道管理程序进行护理.结果:104例人工气道危重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加重及呼吸道阻塞情况.结论:循证护理作为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实践活动,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人工气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病房开展循证护理前后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患者1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各98例,分别实施人工气道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将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98例实施循证护理患者经过严格有效的人工气道管理,无一例由于护理不当引起的气道阻塞和窒息,营养状况正常者32例,不适反应患者35例,对照组气道状况差者10例,营养状况正常者9例,不适反应患者,70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2.242,71.205,25.128;P〈0.05);患者肺部感染率分别为循证组13.3%,对照组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01,P〈0.05),患者依从性和满意率也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确保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建立人工气道的重症胰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气道管理法,观察组实施循证气道管理法;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的指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可显著提高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循证护理在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气管插管患者人工气道湿化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82例,依据循证护理途径,确定循证问题,收集并列出证据,评估证据,结合临床实际使用证据得出循证结果.结果 通过循证护理,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了呼吸机治疗时间,无气管插管堵塞现象发生,对气道无刺激.结论 循证护理在人工气道湿化中的应用,可以促进护士寻求具有科学依据的护理实证指导解决临床护理问题,从而为患者提供最有效、最合理、最经济的护理服务,提高了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人工气道湿化不同方法的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手工方法进行间断气道湿化,试验组采用微量注射泵进行持续气道湿化。结果试验组发生刺激性咳嗽、痰液黏稠Ⅲ度、导管堵塞者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有利于达到湿化的作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王世平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443-1445
患者,男,63岁,因“COPD,急性呼吸衰竭”急诊收入ICU监护。查体:体温37.2℃,脉搏128次/min,呼吸38次/min,血压18.4/13.1kPa;患者面色及肢端明显发绀,呼吸极度困难,PaO2 6.67kPa。立即行气管插管并接人工呼吸机支持,2d后患者呼吸功能无明显改善,予以气管切开。患者喉头有痰鸣,双肺明显湿哕音,但自感痰液粘稠,难以咯出,予常规气管切开护理,及时吸痰。  相似文献   

7.
人工气道患者的需求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敏  李静 《护理学报》2003,10(1):13-14
目的:了解人工气道患的需求、指导护理实践。方法:自设问卷调查了70例人工气道患的需求。结果:建立人工气道期间,患躯体需求以消除切口痛为明显,占60.0%;心理方面以想说话、想家为迫切需求,各占61.4%;想了解住院费用及担心工作为突出的社会需求,分别占57.1%、47.1%。结论:患的需求是多样的,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护理是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李桂芳 《全科护理》2012,(30):2820-2821
[目的]通过探讨81例人工气道病人使用呼吸机时的气道护理,明确气道护理操作的重要性。[方法]对81例人工气道使用呼吸机病人气道护理的管道固定、湿化、吸痰等规范操作。[结果]81例使用呼吸机的人工气道病人气道护理安全到位。[结论]人工气道病人使用呼吸机的气道护理应细致、规范。  相似文献   

9.
高燕 《现代护理》2008,14(4):464-466
人工气道是通过口、鼻或直接经气管置入管道而建立的气体通道。它的建立使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的加湿、湿化作用,加之人工气道患者咳嗽能力减弱,呼吸道失水增加,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入还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0.
潘爱红  陶园 《现代护理》2007,13(7):1850-1852
人工气道是将气管导管经鼻或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它往往是疾病抢救成功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外护理界同行在人工气道护理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对吸入气的加温加湿、痰液抽吸、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方法、气囊管理、医源性气道感染控制等方面,现就上述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促进基于证据的喉切除患者气道安全管理的应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采用澳大利亚JBI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PACES),通过对喉切除患者气道安全管理相关主题的系统检索及质量评价,总结21条最佳证据,并结合临床情景和专业判断,制订21条质量审查指标,逐条审查并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制定行动策略。比较最佳证据应用前后耳鼻喉科护士对气道安全指标的执行率、气道安全管理知识水平、气道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21条审查指标中,17条审查指标的完成率均得到提高;证据应用前后,耳鼻喉科护士对气道安全管理水平得分由基线时的(65.96±13.98)分增高到(88.06±9.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据应用前后,皮下气肿、造口皮肤感染和乳糜漏的例数均由基线时的1例降为0,2组患者均未发生堵管和脱管;证据应用前,刺激性咳嗽发生例数为59例(24.69%),证据应用后,刺激性咳嗽发生率为11例(9.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证据的质量审查项目,可以规范护士气道护理行为,提高护士气道安全管理知识,降低部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人工气道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气道是指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它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用以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和有效地消除气道内分泌物。而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上呼吸道非特异性防御功能被削弱,水分的丧失,使分泌物粘稠而不易排出。如采取正确有效地人工气道护理操作方法,则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提高护理质量。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护理研究进展和临床护理经验作一综述。1吸氧临床上常采用管径为4mm的一次性输氧管剪去鼻塞后直接插入人工气道内给氧。有人发现,采用管径为2mm的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剪去针头,连接一次性输氧管…  相似文献   

13.
熊玉梅 《现代护理》2007,13(28):2731-2732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口插入气管或经气管切开所建立的人工气道,人工气道护理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和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适当的肺泡通气功能,氧合作用和气体交换功能。近年来护理同行对气管的护理,吸痰方法,气道湿化,气囊的护理等气道护理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现将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综述如下。1气管插管的护理插管时病人应取仰卧位,肩背部垫高约10cm,头后仰,颈部处于过伸位,使口腔、声门、气管处于一条直线上。气管插管应妥善固定,避免随呼吸运动使导管上下滑动而损伤气管黏膜,或在挪动病人与呼吸机时导管脱出或滑入一侧支气管。选用适当的牙垫,…  相似文献   

14.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口插入气管或经气管切开所建立的人工气道,人工气道护理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和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适当的肺泡通气功能,氧合作用和气体交换功能.近年来护理同行对气管的护理,吸痰方法,气道湿化,气囊的护理等气道护理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现将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综述如下.   1 气管插管的护理……  相似文献   

15.
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人工气道是将气管导管经鼻或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它往往是疾病抢救成功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外护理界同行在人工气道护理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对吸入气的加温加湿、痰液抽吸、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方法、气囊管理、医源性气道感染控制等方面,现就上述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气道建立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是危重患者的生命通道。正常时人体的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人工气道建立后,气体未经鼻腔的过滤和湿润直接进入气道,可造成气道黏膜损伤,细菌未经阻挡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引起继发感染。有实验证明,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人工气道充分有效湿化,可维持支气管黏膜细胞纤毛的正常功能,使支气管内分泌物向上移动,从而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国内外对人工气道的湿化做了大量研究,现将有关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口插入气管或经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它的建立使下呼吸道直接与外界相通,废弃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功能。人工气道的患者吸入气体全部由下呼吸道加温和湿化,下呼吸道分泌物中的水分丢失增加,导致分泌物变稠,影响呼吸道纤毛运动造成呼吸道堵塞、肺不张和肺炎等并发症,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降低而升高。因此,气道湿化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气道充分有效湿化,维持支气管表皮细胞纤毛的正常功能,从而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近年来,广大护理工作者对人工气道的湿化做了大量研究,现就其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单昆 《当代护士》2021,(3):15-16
综述了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包括湿化液的选择及用量、湿化的方法和湿化效果的评定标准.认为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痰液的量及黏稠度选择适宜的湿化液,并制定个性化的湿化方案,以提高湿化效果,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0.
田永明  曾利辉 《现代护理》2007,13(6):1549-1551
通过对文献的循证分析研究,就气管内吸引提出以下循证推荐措施:气管内吸引只有在充分评估病人有需要的情况下才进行,若病人有能力应尽量鼓励病人自己咳出;吸引时操作应熟练、轻柔,吸引前不应向气道内滴入生理盐水,吸引管直径不应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二分之一;每次吸引时间应小于15 s;吸引负压不超过300 mm Hg;封闭吸引系统可减少病人吸引过程中肺容量损失;高浓度给氧时间应达到2 min;颅脑损伤的病人吸引前应对病人进行彻底的评估,颅内压力增高、心血管术后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扩肺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吸引间隔时间应超过1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