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受到破坏,呼吸道的保湿与保温功能丧失,容易使分泌物变粘,容易受到外界细菌感染。吸痰等侵入性操作更易并发肺部感染。临床气管切开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61.1%[1]。积极防治肺部感染是气管切开病人的重要内容。在预防肺部感染时,除了药物运用、防治误吸等方法以外,有效的排痰也是重要手段。我院重症监护室2012年5月起开始应用排痰机YK600-I型进行排痰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振动排痰机对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排痰效果。方法随机将5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法排痰,治疗组在常规法基础上使用振动排痰机排痰,观察两组的各项呼吸功能指标以评价排痰效果。结果治疗组排痰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振动排痰机具有良好的排痰效果,有利于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提高气管切开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多频振动排痰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收入重症医学科的6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多频振动机械排痰,对照组予以人工物理排痰,比较两组患者胸部物理治疗排痰法急诊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和第7天血气分析指标,比较治疗前、治疗5 min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及排痰效果。结果观察组急诊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天、第7天,两组患者SPO_(2)及PaO_(2)水平升高,PaCO_(2)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痰5 min后,两组心率较前降低、平均动脉压水平较前升高,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痰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频振动排痰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振动排痰机对肺部感染患者排痰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振动排痰机在肺部感染患者排痰中的作用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 2008年8月-2009年10月对17例肺部感染痰液堵塞的患者应用振动排痰机排痰治疗,并给予配合护理。结果患者排痰治疗有效率为100.0%。结论振动排痰机通过物理的方式有效解决患者痰液积聚,避免人工手法由于力度不均匀时对患者产生的不舒服感,从而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G5振动排痰机对呼吸衰竭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G5振动排痰机对呼吸衰竭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方法44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人工叩击排痰组20例和排痰机排痰组24例,分别采用人工手法叩背排痰及振动排痰机排痰。观察两组患者的排痰效果。结果经过3d的排痰护理,两组患者排痰效果及动脉血气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排痰机排痰组各项指标均优于人工叩击排痰组。结论G5振动排痰机排痰效果比人工手法排痰好,且操作简便。不受患者体位限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G5振动排痰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排痰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G5振动排痰机对颅脑外伤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方法 19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振动排痰机与人工叩背排痰,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指标及X线胸片变化情况。结果 使用G5振动排痰机组在排痰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氧饱和度和PaO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5振动排痰机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呼吸遭护理中便于定时定量操作。排痰效果明显优于手工排痰,能有效控制意识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后长期带机患者排痰护理新方法。方法将气管内痰液充分湿化后,待痰液涌动至气管套管与呼吸机接头处,将呼吸机接头与套管分离,并向一侧错开,轻抬3~5mm,利用呼吸机吹出的气体在套管内壁遇阻而折返的部分气流将套管内痰液吹出至套管外,从而将痰液排出。结果经过2000次的尝试,成功1800次,成功率90%,失败200次,占10%。结论这种方法是笔者在工作中反复摸索而总结出来的,是切实可行的,可明显减少负压吸痰的次数,减少患者痛苦、少医疗费用、机会性感染,建议尝试使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振动排痰机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9例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人工叩击排痰组(对照组)39例和振动排痰机组(试验组)40例进行辅助排痰,比较两组患者低氧血症、排痰量及肺部影像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7 d治疗后,低氧血症、排痰量、肺部影像结果及肺部啰音均有所好转;试验组每日排痰量、低氧血症、肺部影像结果改善及肺部啰音消失比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振动排痰机排痰效果优于单纯人工叩击排痰效果,可以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作为一种常规的辅助排痰护理项目开展使用。  相似文献   

11.
12.
2003年9月-2005年7月,我们对50例喉癌气管切开患采取了改良呼吸道管理方法,并与一般排痰方法相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频体外振动排痰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超声雾化治疗基础上采用多频体外振动排痰法治疗,对照组在超声雾化治疗基础上采用人手叩击法,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好转时间、有效率及舒适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好转时间、有效率及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频体外振动排痰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 目的:探讨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促进气管切开患者排痰的影响。方法:对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输液泵加输液恒温器持续气道湿化法,对照组采用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气道排痰效果及拔管时间和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输液泵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法效果优于输液泵持续常温气道湿化法,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液泵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法促进患者排痰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减轻护士工作量,节省人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危重症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肺通气障碍,因此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尤为重要,而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首要措施就是排痰的护理。我科自2006年1月起采用多频振动排痰机对40例ICU危重患者进行呼吸道的管理,并与传统的人工徒手翻身拍背方法进行比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52例气管切开患者的吸痰护理,主要包括掌握吸痰指征与时机、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时的体位、负压吸引注意事项、吸痰管插入的深度等。认为对不同的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当选用不同的吸痰方法 ,掌握正确的吸痰护理方法 ,可以减少吸痰带来的不良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G5振动排痰机在老年肺部感染伴痰多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72例老年肺部感染伴痰多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予以每日2次10~15 min的G5振动排痰机干预治疗,对照组只予以常规治疗护理,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日均排痰量为(69.66±5.97)ml、日均血氧饱和度为(95.17±2.43)% 、痰鸣音消失时间为(6.09±1.88) d、平均血象恢复时间为(4.54±0.95) d、平均住院时间为(10.74±0.82) d,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振动排痰机有利于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排出能促进炎症的转归,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YS800振动排痰机对微创术后脑出血患者的排痰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瞿舒裴  欧艳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1027-1028
目的观察YSS00振动排痰机对微创术后脑出血患者的排痰效果。方法将18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振动排痰机组和手叩排痰组,分别采用振动排痰机与人工叩背排痰,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指标及X线胸片变化情况。结果排痰机组在排痰效果方面明显优于手叩组,血氧饱和度和PaO2也明显高于手叩组(P〈0.05)。结论YS800振动排痰机对脑出血患者排痰效果明显优于人工排痰,便于定时、定量行呼吸道护理,能有效控制脑出血术后意识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G5振动排痰机预防老年腹部手术术后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年龄〉60岁的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使用G5振动排痰机,均由护士严格操作,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肺部感染情况及排痰量。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率为7%,对照组肺部感染率为27%,对照组显著高于实验组。实验组排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G5振动排痰机能有效预防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肺部感染,而且能减轻常规护理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同时也有效减少了护士的体能消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