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韦建勋  梁斌  丘德赞  韦敏克 《广西医学》2012,34(9):1226-1228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 对23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其中齿突骨折Ⅱ型19例,Ⅲ型4例.结果 23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X线透视23例患者寰枢关节基本复位,术后3 d戴颈托保护下床活动.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12个月23例复查X 线片显示寰枢椎后方融合良好,内固定位置好,无内置物松动、断裂,患者颈部活动满意.结论 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固定牢固、融合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后路侧块螺钉治疗寰枢关节脱住的疗效和体会.方法 采用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关节脱位7例,其中单纯寰枢关节脱位2例,伴齿状突骨折的寰枢关节脱住5例,术后观察其力学稳定性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6个月~1年,平均9.8个月;所有病例植骨均愈合,未发生内固定移动、断裂和神经损伤;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采用后路寰椎侧块螺钉固定具有较好的力学稳定性,融合率高,是目前治疗寰枢关节脱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映波  张伟  付能高  谭东  蒋成  蔚芃 《四川医学》2014,(9):1128-1130
目的 探讨经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3年2月我院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28例患者资料,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不稳定19例,Ⅲ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9例,随访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复位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与复位及固定满意。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X线片、CT显示寰枢椎达到骨性融合,内固定物未松动及断裂。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89.3%。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具有生物力学稳定性好,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最大限度地保留颈椎活动度,临床症状改善满意。  相似文献   

4.
吴贵亮  胡敏  周勇 《海南医学》2015,(5):722-723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齿状突骨折的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8月对8例齿状突骨折进行了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后进行随访并观察其疗效。结果均成功置入双侧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未发生椎动脉及脊髓、神经根损伤。本组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3个月。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骨折均愈合,寰枢椎后方植骨均融合。术后枕颈部疼痛消失,颈部活动明显改善,但旋转功能仍受限。结论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虽然风险较高,降低了颈椎的活动度,但它具有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的优点。因此,对于齿状突骨折,特别是不适合行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者,仍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评估.方法:2005年2月至2009年6月,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24例,其中齿状突陈旧性骨折7例,先天性游离齿突4例,新鲜齿突骨折9例(Anderson Ⅱ C型),寰椎横韧带损伤4例.术前CT及三维重建评估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进钉方向等参数.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中点,探及椎弓根上内侧缘,钉道内侧倾约25°,头侧倾约25°.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外侧1mm纵垂线与其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处,钉道内侧倾约5°,头侧倾约5°.螺钉直径3.5mm/4.0mm,寰椎椎弓根螺钉长22-30mm,枢椎椎弓根螺钉长22~28mm.术后摄X线、CT及三维重建评估椎弓根螺钉的情况.结果:24例患者共置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95枚,1枚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困难,改用椎板钩.术后CT扫描发现1枚螺钉穿入寰椎椎管,1枚螺钉穿入枢椎横突孔,患者均未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随访时间6~29个月,平均16个月.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新鲜齿突骨折均骨性愈合,植骨于术后3~6个月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有效方法,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寰枢椎椎弓根的影像学特点及植入椎弓根螺钉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36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男24例,女12例,年龄23~68岁,平均46.3岁.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27例,不稳定Ⅲ型9例,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 6~11分,平均9.6分,影像学检查均伴有寰枢椎不稳或脱位表现.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进行固定,并在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间植入自体髂骨.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共置入144枚椎弓根螺钉,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0.8个月,所有患者寰枢椎复位均满意.术后三维CT检查发现3例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倾角偏小,螺钉部分穿破椎动脉孔内侧壁,椎动脉造影未见椎动脉损伤.其余病例螺钉位置满意,植骨于术后6~9个月达骨性融合.术后3个月JOA评分11~17分,平均14.6分.所有患者术后颈部屈伸活动良好,轴向旋转功能有部分丧失,无神经症状加重、螺钉松动、断裂和寰枢椎失稳现象发生.结论 应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可使寰枢椎获得即刻的坚强固定,有利于植骨融合,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2例齿状突骨折的患者经术前颅骨牵引或枕颌带牵引,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行寰枢椎固定。结果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与脱位复位固定满意,无神经血管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38个月(平均24个月),12例患者齿状突骨折均骨性愈合,椎间稳定性得到恢复,未出现内固定物断裂,无延迟愈合及骨不连,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好,JOA评分优良率82.2%。结论个性化置钉,能保证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安全性与准确性。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可为患者提供牢固、稳定的三维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对23例寰枢椎脱位患者(其中先天性齿突发育不良6例,寰椎横韧带断裂7例,齿状突骨折10例),根据寰、枢椎椎弓根的下壁或上壁和内侧壁定位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结果:本组23例均成功置钉,术后影像学显示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术后随访9~36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寰枢椎均已骨性融合,且症状明显改善;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通过侧壁定位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能够准确定位寰枢椎椎弓根的进钉点和进钉角度,螺钉植入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的整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疗效和适应证。方法2003年3月~2007年6月,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4例寰枢椎脱位患者(其中一例为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采用经口咽人路寰枢、寰齿关节松解后复位,后路内固定融合)。男2例,女2例;年龄9.45岁。均为寰枢椎脱位,其中伴有先天性齿状突不连2例,陈旧齿状突骨折并颈2、3棘突骨折1例,齿状突发育不全并颅底凹陷1例。结果4例手术时间2.1~4.5h,平均3.1h;出血量150~800ml,平均490ml。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1例因1月后出现一侧连接杆松动滑出,再次手术固定连接杆,但未影响寰枢关节稳定及植骨愈合,余位置满意。患者全部获2~53个月定期随访,JOA17分法评分分别上升2、3、3、5分。螺钉位置良好,无钉棒断裂、变形,3~6个月后患者均获植骨融合。脊髓功能明显的改善。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寰枢椎脱位具有可行性,若术中操作得当,其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骨折及寰枢关节脱位不稳定的临床手术疗效。方法:自2005年8月~2009年10月我院骨科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棒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所致寰枢椎不稳43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2例,年龄22~65岁,分别于术后3个月、半年和1年行X线及CT检查,测定术后椎弓根螺钉进入寰枢椎椎弓根内的具体位置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中电刀灼伤椎动脉1例(占2.3%);电刀灼伤C2神经根致术后轻度放射性根性痛1例(占2.3%)。43例寰枢椎共置入84枚椎弓根螺钉中有2例C2椎体共3枚椎弓根钉进钉仰角〉35°,导致螺钉尖端穿入该侧寰枢关节前1/4间隙(占3.5%),余位置均正常。术后X线和CT检查无一例螺钉移位、松动,术后随访4~38个月(平均11.6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感染发生,植骨均在术后2.5~6个月愈合。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进钉点解剖标志和进钉方向定位恒定,适于个体化手术操作,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椎弓根螺钉正确置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蒙芝健  吴强初  杨硕望  王锡雄 《广西医学》2012,34(11):1590-1591
目的探讨上颈椎不稳定或脱位手术治疗原则及手术方式。方法采用后路寰枢椎复位椎板钩内固定术加植骨融合术治疗儿童陈旧性枢椎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关节脱位1例。结果复查CT显示寰枢关节复位及内固定良好,症状消失,行走正常。结论应用椎板钩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儿童陈旧性枢椎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关节脱位,具有效果好、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复位固定牢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经后路固定融合治疗 Jefferson 骨折伴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对12例Jefferson骨折伴枢椎齿状突骨折患者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经后路内固定融合术,齿状突骨折按Anderson分型:Ⅱ型9例,Ⅲ型3例;术前神经功能JOA 评分5~13(9.6±0.2)分。术前均行X线、螺旋三维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及颅骨牵引术。比较术前和术后1年的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寰枢椎骨折脱位基本复位。术中无椎动脉损伤、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发生,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随访6~18个月,平均13个月,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手术6个月后复查X线、螺旋C T示所有骨折均呈骨性愈合,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脱落、断裂。术后1年神经功能JOA 评分14~17(16.1±0.2)分,平均改善率为85.8%。[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经后路固定融合治疗Jefferson 骨折伴齿状突骨折疗效显著,具有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上颈椎伤病患者进行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系统复位内固定,置入88枚寰枢椎椎弓根钉,在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间植骨融合,使寰枢椎复合体得到稳定。结果 2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痛,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痊愈;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6年,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复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钉板系统固定治疗上颈椎伤病,能显著增强寰枢椎间生物力学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3月采用寰枢椎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C1-2不稳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18~72岁,平均45.5岁.皆有寰枢椎脱位或半脱位,其中先天性齿状突不连11例,陈旧齿状突骨折6例,新鲜齿状突骨折(ⅡC型)3例,寰椎横韧带断裂4例,寰椎骨折2例.术前JOA评分(8.6±3.0)分.结果 26例手术时间2.5~3.5h,平均2.9 h;出血量400~650ml,平均460ml.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随访17.5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14.7±2.1)分.螺钉位置良好,无钉棒断裂、变形及松动,3~6个月21例植骨患者均获植骨融合.5例未行植骨患者1年后拆除内固定,寰枢关节旋转功能良好.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固定术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3例,其中3例均为男性,年龄2856岁,车祸伤2例,砸伤1例,齿状突骨折1例,寰枢关节脱位2例。按Dickman等根据横韧带及骨性结构的损伤程度及范围分型:ⅠA型2例,ⅡB型1例。观察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力学稳定性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16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植骨均得到骨性愈合,与术前X线相比,侧块椎弓根螺钉及固定钛缆无断裂、松动及脱落征象。结论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即提供了坚强的内固定,减少了钛缆断裂等并发症,又给了植骨块一个很好的固定,更好的促进了植骨融合,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复位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3例外伤所致寰枢椎脱位成年患者,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17~64岁,平均36.8岁;其中横韧带断裂5例,Anderson Ⅰ型齿状突骨折1例,Anderson Ⅱ型骨折11例,Anderson Ⅲ 型骨折6例,均合并脊髓功能障碍.首先行颅骨牵引术力争寰枢椎复位,然后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实施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固定并自体髂骨植骨术.植骨面去皮质后,两块自体髂骨半板骨松质面铺于植骨床植骨.结果 本组患者术中未发生椎动脉或脊髓损伤,术后随访8~25个月,神经功能获得改善;影像资料显示寰枢椎解剖关系恢复良好,螺钉位置好,术后无松动、断钉,植骨3个月椎体间达到稳定融合.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是一种固定牢固,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志斌  郭龙  刘延雄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1):1505-1506,1534
目的:评价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38例,患者术前均行颅骨牵引及影像学检查,包括颈椎正侧位X线片、CT平扫+三维重建、椎动脉造影、MRI等,在全麻直视下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结果:手术时间1~3h,出血200~500ml,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椎动脉和脊髓损伤,1例出现枕大神经刺激症状,经对症处理症状消失。随访时间6月至3年6月。复查X线片、CT,脊柱序列可,螺钉均在椎弓根内,未发现螺钉相关的并发症。经随访骨折及骨融合均愈合,颈椎活动度满意,能满足一般工作生活需要。JOA评分17分。未行融合的病例在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物。结论: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是一种安全可靠,适应范围广,疗效肯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治疗是脊柱外科的一个难题,寰椎前脱位会形成齿状突或枢椎体对脊髓腹侧的压迫,表现为截瘫.对于患者的治疗,一般应先采用经口咽入路将寰枢关节松解、复位,再行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1-3],也可以在前路松解复位的同时行钢板固定[4].我院收治一例陈旧、难复性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因同时合并有下颌骨陈旧骨折,张口明显受限,难以经口咽入路松解寰枢关节.同时患者还合并枢椎椎体陈旧骨折,难以行枢椎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对于此患者,我们采用后路枢椎一侧半椎板切除减压,另一侧颈1-3半椎板间植骨融合,以寰椎椎弓根、第三颈椎弓侧块螺钉钉板系统做内固定,患者治疗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APOFIX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和脊髓损伤的作用。方法 应用APOFIX对9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的患者行颈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 随访 9例 5~ 4 0个月 ,齿状突骨折均达骨性愈合 ,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APOFIX经颈后路内固定稳定可靠 ,是一种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APOFIX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和脊髓损伤的作用。方法 应用APOFIX对9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的患者行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 9例随访5-40个月齿状突骨折均达骨性愈合,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APOFIX经颈后路内固定稳定可靠,是一种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