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儿童受虐指儿童期遭受的父母、监护人或其他年长者的伤害行为,该行为对儿童的健康、生存、生长、发育以及自尊心等方面造成实际或潜在的危害[1]。鉴于对儿童受虐采用的可操作性定义不同使得儿童受虐的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生率不一致,研究显示,儿童期虐待发生率高达94.6%,其中88.0%发生过躯体虐待[2]。近期一项关于我国儿童受虐率的meta分析显示,我国儿童受虐率为54%(95%CI:42%~67%)[3]。受虐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注意偏向情况。方法利用情绪面孔嵌合图形试验和线段等分试验对年龄、文化程度、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等相匹配的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2名正常对照进行测试。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本顿面孔识别试验中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P>0.05)。情绪(喜)面孔嵌合试验和20 cm线段等分试验,患者组的偏移率均比对照组高[-18.75(-31.25,-6.25)vs.-12.50(-23.44,4.69);-1.40(-2.65,-0.93)vs.-0.45(-1.5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组的情绪(喜)面孔嵌合和线段等分之间的偏移率相关(r=0.68,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情绪(喜)面孔嵌合试验中注意左偏,这与线段等分试验结果相同,提示患者右侧空间注意受损,可能与左侧脑半球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情绪与注意偏向相关性。方法将80例PD患者及80例健康对照者(health controls,HC)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被试的情绪状况水平采用焦虑症状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症状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估;注意偏向评估采用中文情绪词stroop测试进行评估。结果 PD组在SDS得分方面高于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60±10.30)分vs(44.11±12.14)分,t=-3.645,P0.001];PD组在负性词的反应时高于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698.71±199.86)ms,(1625.95±241.64)ms;t=-2.076,P=0.040];PD患者对负性词反应时与SDS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241,P=0.031)。结论 PD患者存在情绪和对注意偏向方面的异常,抑郁情况与对负性词的注意偏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心理弹性的受虐儿童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加工特点。方法使用杨世昌儿童受虐筛查自编问卷从遵义市某小学筛选出90名被试,分为受虐儿童和非受虐儿童,再使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将受虐和非受虐儿童再分别分为高、低心理弹性两组,然后让他们完成点探测任务。结果心理弹性的人际协助可以正向预测受虐儿童对愉快面孔以及愤怒作为无效线索时的反应速度,而家庭支持维度可以正向预测非受虐儿童对愉快面孔的反应速度。结论尽管受虐儿童的家庭支持水平极低,但是家庭环境之外的人际协助可以预测受虐儿童对情绪刺激的认知加工。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抑郁患者的注意偏向及其大脑功能磁共振成像证据.方法 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 HRSD17)并结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筛选被试,分为患者组(9例,HRSD17评分≥17分)、康复组(9例,7分≤HRSD17评分<17分)和对照组(10名,HRSD17评分<7分),采用情绪斯特鲁普范式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考察抑郁症患者对情绪面孔刺激的注意偏向及其大脑功能磁共振成像证据.结果 (1)康复组在消极、积极及中性条件下对情绪面孔刺激的颜色命名反应时[(701.85± 180.70)、( 635.58±119.79)、(598.88±130.41)ms]短于患者组[(991.04±194.23)、(888.22±184.16)、(745.59±165.38) m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649.40±143.35)、(633.28±120.50)、(565.69 ±89.87)m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消极情绪面孔刺激下,康复组比患者组被激活更多的脑区,包括左右额上回和中回、右颞叶、左舌回和左枕叶等.结论 抑郁患者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及其脑功能可能随临床康复进程获得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迫症(OCD)患者的注意偏向情况。方法:将32例OCD患者与30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完成用于评估注意偏向的中国情绪词Stroop任务。结果:在情绪词测验中,OCD组的中性词、负性词和厌恶词反应时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01,P=0.003;t=-3.243,P=0.003;t=-3.107,P=0.004);OCD组负性词的注意偏向和厌恶词的注意偏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61,P=0.846)。结论:OCD患者情绪加工存在损害。  相似文献   

8.
情绪障碍是以情绪异常为主要症状的多种心理障碍的统称,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 等。元认知理论认为,情绪障碍的产生和维持与认知注意综合征有关。元认知治疗针对情绪障碍中认 知注意综合征的不同方面进行治疗,主要以延迟技术、注意力训练技术以及正念分离技术为主。本文 对认知注意综合征中重复的负性思维、对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向以及自我调节策略的发生机制以及其在 情绪障碍中发挥的作用进行阐述,旨在对认知注意综合征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为情绪 障碍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SCZ)患者海马结构体积与面孔情绪认知障碍间的关系。方法:纳入41例首发SCZ患者(患者组)与27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分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评定、面孔情绪认知评估、磁共振扫描,应用FreeSurfer 6.0测量海马结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面孔情绪测试的拐点、斜率均显著增加。患者组左侧海马总体积、海马角(CA1)、前下托、旁下托、海马杏仁核过渡区(HATA),右侧海马总体积、下托、CA1、前下托、旁下托、分子层(ML)、HATA亚区体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患者组右侧HATA亚区体积与面孔情绪认知斜率呈负相关(P0.05)。患者组左侧海马下托体积与阴性因子分呈负相关,右侧海马总体积、CA1和ML亚区体积与瓦解因子分呈负相关,左侧海马前下托、旁下托亚区体积与抑郁因子分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海马体积异常可能与SCZ患者面孔情绪认知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情绪面孔刺激下网络成瘾(IAD)者执行持续注意任务时的事件相关电位特征,并分析其与治疗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的38例网络成瘾者(研究组,IAD组)及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与之相匹配的3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在喜(愉悦)、怒(愤怒)、悲(悲伤)、恐(恐惧)4种情绪面孔刺激随机呈现后执行注意与选择任务,同时记录事件相关电位,观察IAD组治疗干预前后及对照组在4种情绪面孔诱发的N170电位及靶刺激诱发的P300电位的特征。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网络成瘾严重程度和IAD组治疗效果。比较IAD组治疗干预前后及与对照组间的事件相关电位的差异与特征,分析其与治疗效果(量表)的相关性。结果1IAD组治疗前在4种情绪面孔刺激下颞枕区N170波幅均低于对照组[如恐惧面孔,(17.5±16.7)μv vs.(25.8±13.4)μv,P0.05],顶枕区P300潜伏期均长于对照组[如恐惧面孔,(452.6±50.3)ms vs.(426.7±28.4)ms,P0.05]。IAD组在4种情绪面孔刺激下诱发的N170波幅和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诱发的P300在4种情绪面孔刺激中以恐惧面孔刺激后执行注意任务的P300波幅最低,潜伏期最长。2IAD组干预后在4种情绪面孔刺激下诱发的N170和P300波幅和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在4种情绪面孔刺激下诱发的N170波幅与量表评分呈负相关,P300潜伏期与量表评分呈正相关;N170潜伏期、P300波幅与量表评分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网络成瘾者在4种情绪面孔刺激下以恐惧面孔刺激诱发的P300波幅最低、P300潜伏期最长;经治疗好转,N170波幅及P300潜伏期恢复到正常水平,N170波幅与疗效呈正相关,P300潜伏期与疗效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严重的社会认知缺陷,而面孔情绪识别受损是社会认知受损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症状在精神分裂症不同阶段的人群中稳定存在。使用量化的事件相关电位指标探讨面孔情绪识别缺陷的机制,加深对疾病的理解。现就精神分裂症的面孔情绪识别缺陷及其事件相关电位的特征和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14.
情绪面孔识别异常目前被认为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候选内表型之一,近年来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情绪面孔识别及相关脑网络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围绕ASD情绪面孔识别相关脑网络的已有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面孔识别障碍的特点.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匹配的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应用Ekman标准表情库中的面孔生成刺激材料,研究2组受试者的面孔不同程度性别识别能力(分低、中、高3等程度的男女识别)和面孔不同程度表情识别能力(分低、中、高3等程度的高兴、厌恶、恐惧情绪的识别),分析面孔性别识别和面孔表情识别的判断正确率、反应时间,并比较各类视觉事件相关电位中的P100、N170、N250、晚正成分P300的波幅和潜伏期.结果 (1)行为学数据:患者组与对照组在性别识别方面的总体正确率和总体反应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 =3.306,P=0.077;F=3.866,P =0.056);患者组与对照组在表情识别方面的总体正确率为(44.5±2.4)%,低于对照组(60.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2,P=0.009),2组反应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580,P =0.066).(2)脑电数据:患者组高程度的厌恶情绪和高程度的高兴情绪诱发的N170潜伏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6,P=0.047);患者组与对照组N250波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516,P=0.015).结论 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存在面孔识别能力损害,N170、N250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属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面孔情绪认知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国人面孔情绪测验(CFET)对12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试,与76名正常对照比较,同时作阳性症状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定。结果患者组6种基本情绪认知正确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远隔错误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情绪认知障碍与年龄、用药情况、病程、住院次数及SAPS和SANS总评分无关,而受教育年限与情绪认知正确数和远隔错误数评分及多项不同情绪认知评分相关。SAPS阳性思维形式障碍因子分与CFET正确数总分呈负相关,而与CFET远隔错误数总分呈正相关,同时与惊、悲、怒情绪认知评分呈相关。SANS的注意障碍因子分与CFET正确数总分呈负相关,而与CFET远隔错误数总分呈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情绪认知障碍并与某些症状相关,提示情绪认知障碍可能与疾病病理生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7.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除了与遗传相关,家庭因素在其发生、发展和干预康复中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依据DSM-5 的分类标准,综述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与家庭的关系,总结针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具有实证研究的非传统的家庭心理干预新模式,希望能为其临床研究和干预提供方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认知加工模式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加工过程中的注意偏向、解 释偏向、记忆偏向和事后加工都会引起及强化社交焦虑的症状,且基于这一模式衍生了许多认知干预 方式。因此现通过总结目前已有的不同的认知干预方式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来阐述认知干预的 疗效成因,为未来更好地研究及治疗社交焦虑障碍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兴、中性、悲伤3种情绪面孔刺激对于发作期抑郁症患者执行持续注意任务时N170的影响;分析发作期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严重程度与N170波幅和潜伏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8例22~69岁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31名20~61岁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要求被试在高兴、中性、悲伤3种情绪面孔刺激随机呈现后执行注意与选择任务,分别检测被试执行任务时脑电视觉诱发电位,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在高兴、中性、悲伤3种情绪面孔诱发的N170波幅和潜伏期,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分别评估患者组抑郁、焦虑严重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在高兴、中性、悲伤3种情绪面孔刺激下所诱发的头颅局部(T5、T6、O1、O2)N170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170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中性情绪面孔刺激下T5部位N170波幅与HAMD总分存在正相关(r=0.443,P=0.018)。结论发作期抑郁症患者对于不同情绪面孔的初始认知加工有损害,并且抑郁严重程度在部分脑区与中性情绪面孔刺激所诱发的N170波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