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的前列腺偶发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5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前列腺标本采取连续切片方法进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152例术后标本中检出前列腺癌13例,检出率为8.5%。结论:连续切片法有助于前列腺偶发癌的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睾丸较常用,术后应建立严格的随防制度。  相似文献   

2.
<正>前列腺偶发癌(incidental prostate cancer,IPC)是指以非恶性疾病为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为主),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4 ng/mL,经直肠指检或经直肠前列腺彩超等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提示前列腺癌的证据,结合其他常规检查也未发现转移病灶,在非前列腺癌手术如治疗前列腺良性增生的术后送检标本中经组织学检查偶然发现的前列腺癌。前列腺偶发癌患者的PSA均在正常范围,一般Gleason评分较低,多为高分化或中分化癌,常规影像学上表现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由于前列腺偶发癌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难以实现术前诊断,临床上较少引起重视[1]。目前对前列腺偶发癌的最佳治疗方法仍有争议,为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治疗方法,本文就前列腺偶发癌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10例偶发前列腺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偶发前列腺癌是指临床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行前列腺切除的标本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的前列腺癌。我院自1992年5月~2000年6月共检出偶发前列腺癌10例 ,结合文献 ,就其诊断、治疗与预后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本组10例 ,年龄68~83岁 ,平均73岁。1992年5月~2000年6月期间经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130例。偶发前列腺癌10例 ,均为术后常规病理检查时发现癌灶。其中高分化腺癌7例 ,中分化腺癌2例 ,移行细胞癌1例。6例于病理报告后施行双侧睾丸切除术。病程8个月~10年 ,均以尿频、排尿困难、尿线变细、夜…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经尿道电切前列腺增生偶发癌13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前列腺癌可同时出现在前列腺增生组织内,为了了解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生率,总结了369例经尿道切除前列腺增生(TURP)标本的病理结果。发现前列腺偶发癌13例,检出率3.5%。其中高分化腺癌8例,中分化腺癌5例。5例做了睾丸切除术,余用雌激素治疗。3例死于心源性疾病,1例术后半年复发,其他随访1 ̄5年临床生存。前列腺偶发癌患者因分化级别高,TURP术后无需再做前列腺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与前列腺增生症的关系、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前列腺增生症手术病理检出的前列腺腺癌15例临床资料。病理确诊后15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其中9例术后行内分泌治疗。结果11例获得随访半年至9年,其中A1期9例,A2期2例,随访病例截至投稿时均存活,无前列腺癌转移或因此致死病例。结论前列腺偶发癌预后较好,去势术治疗和内分泌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男性膀胱癌行膀胱全切除术后前列腺标本发现1例前列腺偶发癌,对其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年出现肺多发结节,考虑为膀胱癌多发转移病变。结论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后前列腺偶发癌进展缓慢,大部分前列腺肿瘤分化良好,预后取决于膀胱癌恶性程度,需根据个体癌灶生物学特征选择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偶发癌是指良性前列腺疾病行前列腺切除标本中偶然发现的前列腺恶性肿瘤。我院1990年~1999年共收治良性前列腺增生(BPH)586例,其中4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或电汽化术(TVP),无偶发前列腺癌,365例行耻骨上或耻骨后前列腺摘除术,偶发前列腺癌15例,均为术后常规病理检查时发现癌灶,总检出率为3.7%。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5例 ,年龄55~77岁 ,平均69.5岁 :术前经腹壁途径前列腺B超均示BPH,其中3例因直肠指检前列腺局部质地较硬和2例因经直肠前列腺B超发现前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前列腺癌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生存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2015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分析其生存状况,以肿瘤特异性死亡率及无失败生存期为主要研究终点,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108例前列腺癌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包括92例术前已诊断前列腺癌患者及16例偶发前列腺癌患者。所有患者的中位年龄74岁,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24.3 ng/ml,中位前列腺体积为54.9ml。中位随访65.5个月后,已诊断组的肿瘤特异性死亡率为60.9%(56/92),肿瘤特异性生存期为55个月。已诊断组及偶发组的无失败生存期分别为38个月及39个月。已诊断组的肿瘤特异性死亡率影响因素分别为Gleason评分(P=0.02)、临床分期(P=0.04)及远处转移(P=0.004),无失败生存期影响因素为临床分期(P=0.03)、远处转移(P=0.004)。偶发组的无失败生存期影响因素为年龄(P=0.03)及远处转移(P=0.004)。结论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前列腺癌患者原发肿瘤的相关特征会影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肿瘤特异性死亡率。局部高危前列腺癌或远处转移前列腺癌患者的无失败生存期较短。对于偶发癌,年龄及Gleason评分为无失败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标本中偶发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临床病理特点及术后前列腺标本规范化取材对其检出率的影响。方法收集73例行膀胱前列腺切除术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偶发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比前列腺标本全部取材与部分取材间前列腺癌的检出率。结果 73例患者中,26例(35.6%)术后病理诊断合并前列腺癌,多数为前列腺腺泡腺癌(84.6%);Gleason评分≤6分(预后分组1组)16例(72.7%),Gleason评分3+4=7分(预后分组2组)4例(18.2%),Gleason评分4+3=7分(预后分组3组)2例(9.1%);20例(90.9%)局限于前列腺内(分期在p T2以内),2例(9.1%)累及前列腺外有/无精囊腺侵犯(即p T3);1例前列腺切缘阳性(4.5%)。前列腺标本规范化全部取材组的检出率高于部分取材组(21/45 vs.5/28 and46.7%vs.17.8%,P0.05)。结论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前列腺标本规范化取材有助于更多偶发前列腺癌被检出,因此推荐病理医师参考根治性前列腺癌标本处理原则,仔细并全面地对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前列腺标本进行规范化取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腺偶发癌(IDP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0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前列腺标本采用随机的病理检查。另45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前列腺标本采用连续切片方法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100例标本中检测出前列腺偶发癌1例,总检出率1%。450例标本中检测出前列腺偶发癌19例,总检出率4.2%,15例进行睾丸切除术,并有10例同时行药物内分泌治疗,有5例放弃进一步治疗。16例获得1~8年随访,其中3例死于肿瘤转移,2例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死于心脏疾病,10例生存。结论:连续切片法有助于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偶发癌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前列腺偶发癌患者中随机选择40例进行研究。按照患者的临床分期情况分别采用药物去势和手术去势以及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 T1a组和T1b组治疗前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a和T1b组的治疗后Gleason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a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T1b组(P0.05);T1a组的PSA总进展率显著低于T1b组(P0.05)。结论前列腺偶发癌患者如果处于T1a期可采取观察等待,处于T1b期则应积极进行治疗,且采取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97年4月-2004年11月共收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141例.均行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术后病理检出7例为前列腺癌.偶发癌(IDPC)发病率为4.96%。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院 1982年 4月~ 2002年 12月共收治前列腺增生症( BPH) 372例,行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 237例,术后病理诊断前列腺癌 9例, TVP术 135例,病理诊断前列腺癌 7例,偶发癌( IDPC)发病率为 4.3%.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因膀胱癌行膀胱前列腺根治切除标本中偶发前列腺癌的发生率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1-2019年243例行膀胱前列腺根治术的男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理特征.前列腺取材包括全部取材或抽样取材.结果 在243例标本中,发现67例(27.6%)前列腺腺癌,其中27例为具有临床意义的前列腺癌:2例<5...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的前列腺癌已日益引起泌尿外科和病理学者关注。本文对能收集到原切除前列腺病理切片的4例进行了复查和讨论。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确可出现前列腺癌,应引起足够的警惕。本组4例经复查原前列腺标本切片,其中2例第一次即为高分化腺癌,属偶发癌。对其误诊原因从病理学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层黏连蛋白(LM)和Ⅳ型胶原在前列腺不同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100例诊断明确的前列腺标本分为5组,即正常组、良性增生组(BPH)、高级别上皮内瘤组(HPIN)、偶发癌组和前列腺癌组,每组20例。应用SP法检测LM和Ⅳ型胶原在5组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LM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基本一致,在正常组、BPH及大部分HPIN组织中呈棕黄色连续环线状包绕前列腺腺泡及导管外周,且分布均匀;但在部分HPIN组织中排列不规则、分布不均匀或紊乱;在偶发癌病灶区有片状缺失、间断或分布杂乱;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均呈大片状或多灶性缺失,或杂乱排列。结论 LM和Ⅳ型胶原在前列腺不同疾病中的表达有差异,偶发癌和前列腺癌的基底膜损伤明显。提示LM和Ⅳ型胶原的表达不仅有助于预测HPIN的癌变潜能,也对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检出率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375例前列腺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其临床资料,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的方式完成随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找出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检出率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检出率为14.40%(54/37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β=1.52,95.0%CI=1.57~13.15)、分化程度(β=1.73,95.0%CI=2.94~10.76)、淋巴结转移(β=2.57,95.0%CI=5.07~33.46)、焦虑(β=1.14,95.0%CI=1.33~7.26)、抑郁(β=1.18,95.0%CI=2.38~4.44)、临床分期(β=1.96,95.0%CI=2.71~18.66)是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的危险因素。结论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检出率较高,老年、临床分期、焦虑抑郁、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的危险因子。在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治疗时,针对上述高危人群需要高度警惕前列腺偶发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的的前列腺癌已日益引起泌尿外科和病理学者的关注。本文对我院能收集到原切除前列腺病理切片的4例进行了复习和讨论。本组4例经复查原前列腺标本切片,2例为良性结节性增生,另2例为高分化腺癌,属偶发癌漏诊。文中对误诊原因从临床和病理学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三维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的方法定量分析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与中央腺体癌的代谢特征。方法:对7例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和35例中央腺体癌患者做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CC/C)值。结果: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组的CC/C值平均为1.04±0.28,中央腺体癌组的CC/C值平均为2.24±1.28,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3,P=0.000)。结论: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与中央腺体癌代谢差异显著;MRS有助于中央腺体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第二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用于前列腺多参数MRI对前列腺临床显著癌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前列腺MR检查数据库资料,筛选临床、影像及病理结果齐全的前列腺疾病初诊患者64例。由1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阅片,根据PI-RADS v2对病灶进行评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PI-RADS v2对前列腺癌及前列腺临床显著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64例患者中,前列腺癌33例(其中临床显著癌29例,非临床显著癌4例),非前列腺癌31例。PI-RADS v2对前列腺癌及前列腺临床显著癌检出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0.96。PI-RADS v2诊断前列腺临床显著癌的敏感度为96.55%,特异度为88.57%。结论 采用PI-RADS v2对前列腺临床显著癌诊断效能很高,推荐临床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