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狭叶柴胡等的根,其味微辛、微苦,性微寒,归肝、胆、心包经,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清胆截疟,升阳举陷之功.因本品轻清升散,能透肌表、散邪气、解郁热、和少阳,故配伍得当,应用颇广,凡外感发热而见发热恶寒、口苦以及少阳病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症,皆为常用主药.<本草纲目>载其:"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人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赢热".兹将柴胡部分药对效用浅析如下,以期供临证应用该药之参考.  相似文献   

2.
柴胡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焕丽 《陕西中医》2007,28(9):1233-1234
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和狭叶柴胡的根及全草,性微寒、昧苦辛、归心包络、肝、三焦和胆经,主要功效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本草纲目》载“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以及头疼、眩晕、目昏诸疾、及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赢热”。柴胡的主要成分为皂苷,挥发油等,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本文兹就柴胡的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明·张介宾善用柴胡解表,《景岳全书》“新方八降·散阵”所载17方中用柴胡者12首,《本草正》曰:柴胡“味苦微辛气平微寒。气味俱轻,升也”,“柴胡之性善散善泄,所以大能走汗……”,故“用此者用其凉散”,“其性散,故主伤寒邪热未解”。柴胡本为凉散之品,最宜于表有热者,但经配伍也宜于表寒证,先生所制诸柴胡饮集中体现了用柴胡解表的经验,试分析如下。l表实证邪在表宜从散。表邪有寒热之分,表热证它原散,柴胡性凉善散尤为适宜,一经配伍亦可用于发表透疹或表寒证治。发表透疹:痘珍发于肌表,病位在肺,治当解表散邪透疹。…  相似文献   

4.
柴胡自汉以降,为古今医家所习用。《本经》列之为上品,谓其昧苦、辛,性平,主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本草纲目》日:治阳气下陷,能平肝、胆、三纯,包络相火,并治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耳鸣,疗诸疟及肥气寒热,妇女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赢热。《本草备要》概括其作用为宣散、发表、和胃、退热、升阳。《药征》日:主治胸胁苦满也,旁治寒热往来,腹中痛,胁下(?)。《伤寒论》载柴  相似文献   

5.
小叶黑柴胡茎叶中的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小叶黑柴胡(Bupleurum smithiiWolffvar.parvifoliumShan et Y.Li)为伞形科(Umbellifer-ae)柴胡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山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并作柴胡药用,在宁夏为商品柴胡的主流品种[1]。柴胡为我国传统中药道地药材,药用历史悠久。《本草纲日》载柴胡能“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以及头痛、眩晕、目昏诸疟,及妇人热人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赢热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柴胡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免疫增强、保肝、利胆、抗病毒等作用[2-4]。王英华[5]等曾从小叶黑柴胡地下部分分出7个皂苷类成…  相似文献   

6.
周彤  张杰 《山东中医杂志》2002,21(7):431-431
石膏味辛 ,性寒 ,无毒。主要作用在于凉而能散 ,透表解肌 ,为清阳明胃腑实热之圣药。无论内伤、外感用之皆效。即使其他脏腑有实热者用之亦效。如《神农本草经》曰 :“石膏主中风寒热、口干、舌焦。”《名医别录》曰 :“除时气 ,头痛 ,身热 ,三焦大寒 ,能解肌 ,发汗、止消渴、烦逆、咽热。”《甄权本草》曰 :“治伤寒头几裂 ,壮热 ,皮如火燥。”《大明本草》曰 :“治天行狂热。”张元素曰 :“止阳明经头痛 ,发热恶寒 ,大渴引饮 ,中暑 ,潮热 ,牙痛。”《本草备要》曰 :“泻大热 ,解肌 ,生津 ,治中暑自汗 ,为发斑 ,发疹之要品。”总之 ,石膏的…  相似文献   

7.
柴胡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根供药用。柴胡属植物在我国有30多种,很多种都可入药。中国药典收录有2种,柴胡Buplerurn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scorzone rfolium WILLD.前者习称北柴胡,后者称南柴胡。柴胡为我国传统中药,药用历史悠久。《本草纲目》载“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  相似文献   

8.
中医文献有关柴胡的论述可谓众说纷纭,颇多歧异。现试举其较有代表性者加以评析以求澄清。性味:《神农本草经》说柴胡性味“苦平”,《别录》说“微寒”,《医学衷中参西录》说“微苦性平”大同小异,无甚矛盾。唯《日华子本草》说“味甘”,不知有何根据? 归经:一般认为,柴胡入肝、胆、心包、三焦诸经。《伤寒论》以柴胡为少阳病主药,《本草崇  相似文献   

9.
刘庆林 《国医论坛》2002,17(4):50-51
1 升麻配葛根 ,发表透疹 ,升阳止泻二药均能发散表邪 ,透泄斑疹 ,升阳举陷 ,止泻痢。然葛根辛甘 ,升阳明之清阳 ,鼓舞胃气而解肌肤之热 ,兼治项背强痛而有生津止泻之功 ;升麻性微寒 ,善解阳明之肌表风热及热毒 ,宣发脾胃之郁结而止泻。二药配对 ,升散透达 ,相得益彰 ,共奏升散解毒 ,升阳止泻之功。临床常用于 :1外感发热、头痛、身痛、口干。2阳明郁火所致牙龈肿痛溃烂、口糜、头痛、三叉神经痛。3久泄下痢后重。2 升麻配柴胡 ,升阳举陷升麻与柴胡均辛而偏寒 ,气味轻薄 ,透表清热 ,升举清阳。然升麻以升阳明胃经之阳为主 ,柴胡以升少阳肝…  相似文献   

10.
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狭叶柴胡的根,处方名为北柴胡,以别于石竹科植物的银柴胡。前者入药时代较早而用途较广;后者入药时代较晚而功效着重于清解虚热。本文所谈,只限于北柴胡。柴胡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以降,为历代医家所常用。《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称其味苦性平,主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本草纲目》称其能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治头  相似文献   

11.
<正>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医家公认其有透表泻热,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效。但经临床使用验证,柴胡不仅有“升”的功能,亦具有“降”的作用,两者在临床上均有重要意义.现就具降的作用简述如下,以求证于同道.  相似文献   

12.
辨证施治,是《伤寒论》撰用《素》、《难》精神,而为后世理法方药的规矩准则,兹约述如下。一、辨色《素问·举痛论》说:“视其五色,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此所谓视而可见者也。”《难经》六十一难说:“望而知之谓之神,以外知之曰圣。”《伤寒论》就是撰用《素》《难》之义而辨其病之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而施治的。如《辨太阳病脉证治》说:“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赤为热,面为阳脉所过,阳为热,故视其面色缘缘正赤,当为阳气怫郁在表。又说:“藏结无  相似文献   

13.
孙红  彭文君 《陕西中医》2002,23(1):91-92
近几年 ,笔者因其性 ,依其主 ,结合临床 ,总结前人经验 ,得出治肝之本 ,可从平 ,散 ,柔 ,缓 ,敛五法入手。简述如下。  平 ,即平肝 其义有二 :一 ,平肝潜阳。肝为阳脏 ,易动易升。因暴怒伤肝 ,肝阳不足 ,热盛动风皆可致肝气上逆 ,肝阳上亢 ,出现头目胀痛 ,面红目赤 ,躁怒不安之象 ,血随气逆 ,致吐血 ,咯血 ,甚则卒然昏不知人。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云 :“阳气者 ,大怒而形气绝 ,而血菀于上 ,使人薄厥。”故需平息肝风 ,调节气机 ,使肝气宁静。《杂病源流犀烛》云 :“治怒为难 ,惟平肝可以。”故临床上常用羚角藤汤来平肝熄风。方中…  相似文献   

14.
“胆胀”病名首见于《内经》。《灵枢·胀论》曰:“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清·沈金鳌曰:“胆病多寒热”。现代医学中胆囊炎、胆石症属此范畴。由于肝在胁下,胆附于肝,经脉相通,互为表里,故起病常相互累及。笔者治胆胀之症,每从肝胆并治,颇能显效,现举隅如次。一、疏肝利胆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动而主疏泄;胆为中精之腑,内藏胆汁,其气以通降为顺,肝之疏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痛证辨治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时痛证的认识和诊治,原渊流长,积验宏丰.《黄帝内经》奠定了痛证理论基础,而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痛证证治开创了中医学理法方药兼备的捕证群治先河,对后世辨治病证产生了深远影响。此概述如下,以昭医圣痛证群治规范。IK表止法法适应于表邪不解之头痛、身病、支节烦痛症者,其中可视情分为解肌清热之桂枝汤、发汗散邪之麻黄场、发汗解表之大青龙汤、疏解表邪之柴胡桂技汤、温里和表之五警散、温阳救表之四逆场等证。2泻下止法法针对腹部胀满疼痛或燥实于结而分别治以泻热行滞之大柴胡汤、清下燥结之调胃承气场及攻下操结之大承…  相似文献   

16.
神经血管性头痛,相当于中医的肝郁气滞,血瘀性头痛。其病因病机是:《素问》云:“头痛巅疾,过在足少阳厥阴”。足厥阴肝、足少阳胆,肝胆为风木之象。肝胆主风气,外因主风,内因主气,风气盛则动,动则血行畅通。今肝郁气滞,则血行不畅,不畅则不通,不通则痛。气滞甚者则跳痛、抽痛。所以用血府逐瘀汤加木香、槟榔治疗。方中柴胡、枳壳、木香、槟榔平肝理气,加速血液循环,通脉络;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生地养血活血,滋阴,化瘀通经,化瘀而不伤阴;牛膝破瘀通经、引瘀下行,亦称以上治下之理;桔梗入肺,以肺朝百脉,有令诸药直达血脉之妙;甘草…  相似文献   

17.
乌梅丸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梅丸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花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系张仲景《伤寒论》厥阴篇之主方,文曰:“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下之,利不止。”厥阴包括手厥阴心包、足厥阴肝,并与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相表里。肝居于胁,其经脉络胆,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在体合筋,开窍于目。心包为心之外围,心包之火以三焦为通路,可达于下焦,使肾水温暖以涵养肝脏。这样则上焦清和,下焦温暖,以促进肝脏机能活动,保持人体健康。病邪侵及厥阴,则肝失条达,心包亦受影响,病情较为复杂。邪从寒化,可见巅顶痛,干…  相似文献   

18.
柴胡、升麻、葛根临床如何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华  张群  王蓓 《中医杂志》2011,52(16):1432
柴胡味微苦,性微寒,入肝、胆二经。柴胡气味俱薄,轻清升散,解表退热,解肌透邪。如柴胡与葛根、白芷、黄芩、石膏等配伍,方名柴葛解肌汤,用治外感风邪,发热头痛,恶风无汗,表证未解,邪气由表及里,内热渐盛,热极伤津,眼目鼻燥,咽红口干,可收解表散风,解肌透邪,清热解毒,生津养液之效。邪入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柴胡常与黄芩相须为  相似文献   

19.
柴胡在中医妇科的运用极为广泛,例如经前期紧张症、更年期综合症、痛经、月经失调、慢性盆腔炎、子宫脱垂、巨乳症、乳房小叶增生等等一类疾病,均可用柴胡,它的功能有开郁散结,疏肝理气,和解表里,升举阳气等。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为将军之官,故称刚脏,肝主藏血,功能疏泄,柴胡能直入肝胆二经,肝与胆互为表里,又为甲乙之脏,性喜条达舒畅,柴胡具清轻上浮之性,能升能散,达到“木  相似文献   

20.
少阳病证与针灸辨治215003江苏省苏州市中医院欧阳八四一、少阳生理:少阳包括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与手厥阴心包、足厥阴肝相表里。手少阳之经脉,由手上肘,循月需外上肩,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属三焦。三焦主决渎而通调不道,故名“中渎之腑”,又为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