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肤基底细胞癌(BCC)是来源于基底细胞的低度皮肤恶性肿瘤,世界范围内较常见,转移率低,但局部破坏性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延长、户外活动日益增多、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其患病率不断上升,加之BCC皮损的多样性,误诊率较高,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BCC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影像学检查可作为无创性初筛的选择。为了减少其对人体的危害,BCC的治疗主要以安全切除和防止复发为主要目的。治疗方法多样,根据肿物的特点及个人体质情况决定,包括手术、冷冻、激光、外用药物治疗、化疗、放疗及联合治疗等。  相似文献   

2.
病例简介:患者,男,43岁,因左颈部创面不愈合就诊。自述从初次发现一小丘疹后的2年里,创面慢慢扩大,曾局部用过氧化氢、抗菌药物等治疗,但创面继续扩散和恶化。患者否认有体重减轻、发热、寒战等症状,5年内无外出旅游史。.实验室检查:患者稍微超重。血压为165/93mm Hg(1mm Hg=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腺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分析1例前列腺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前列腺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肿瘤位于前列腺左侧叶,切面实性,灰白色。组织学检查:癌细胞排列成实性团块状或筛网状,瘤细胞体积较小,细胞核大并呈卵圆形,大小一致,胞浆少,可见核分裂象。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肿瘤边缘部分见前列腺基底细胞增生,病理诊断为前列腺基底细胞癌。肿瘤组织中前列腺基底细胞特异抗体(34E12)、p53和p63基因阳性表达,PAP、PSA和S100蛋白阴性表达。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尿失禁及血尿。随访27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前列腺基底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前列腺恶性肿瘤,虽然具有惰性生物学行为,但常与前列腺腺癌伴发,且肿瘤有侵袭和转移的潜能,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应作为治疗的第一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ohs显微外科技术在鼻部基底细胞癌(BCC)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广东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27例采用Mohs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B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 27例患者1次手术切除干净20例,2次及2次以上7例;切除后缺损面积从0.5 cm×1.0 cm~2.8 cm×3.5 cm,成形修复术(皮瓣成形和植皮)5例;切口Ⅰ期愈合25例,Ⅱ期瘢痕愈合2例。27例中,失访6例。存活1.5~20年。1例于术后第2年复发,无1例死于基底细胞癌。结论鼻部基底细胞癌采用Mohs显微外科技术具有损伤小、复发率低、安全性好和美容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癌的发病规律、好发部位、病理特点和手术治疗的复发率。方法对186例基底细胞癌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6例基底细胞癌患者中,年龄50岁以上154例(82.8%),好发部位依次是鼻部、面颊、额颞、眶周、口唇等处;病理分型以结节溃疡型和色素型为主(82.26%),手术复发率为1.61%(3/186)。结论基底细胞癌好发于老年人面部,以结节溃疡型和色素型多见,手术治愈率高,所以手术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了解皮肤鳞癌和基底细胞癌中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分化,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鳞癌及52例基底细胞癌中P53和PCNA的阳性表达。结果;皮肤鳞癌中p53积经为43.1%,其中高分化与中等分化,低分化鳞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黄照权 《右江医学》1992,20(3):117-118
<正> 皮肤基底细胞癌亦称基底上皮细胞癌,临床上不多见,和其组织结构的多样性一样,其临床表现也是多样的,故临床误诊率较高。现将我们所遇到的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型乳腺化生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乳腺化生性癌临床病理资料。结果6例患者均行改良根治术,病理证实为腺鳞癌3例,癌肉瘤2例,梭行细胞化生性癌1例;2例腺鳞癌有腋淋巴结转移,其余均无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ER、PR及Her-2均阴性,CK5/6和(或)EGFR阳性表达。随访时间3~101个月,1例死亡,其余无瘤生存。结论乳腺化生性癌临床多表现为无痛性乳腺肿块,内分泌治疗常不敏感,手术为首选治疗手段,术后辅以化疗和(或)放疗,预后与非特殊性浸润性乳腺癌相比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通过探讨鼻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手术及术后修复的方法,得出结论:鼻面部基底细胞癌采用Mohs手术多个方向切缘的病理以确保切除彻底,术后依据缺损部位及程度应用各种皮瓣,特别是邻近带蒂皮瓣,修复鼻面部缺损,成活率高,外形整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53岁.3.5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腹股沟区有一黑色肿物,约"黄豆"大小,无自觉症状,未诊治.3年前肿物出现破溃,到当地医院局部持续换药未愈,后破溃较前增大,故来我院就诊.查体可见右腹股沟区中部约2.5 cm×1.0 cm大小溃烂区,局部红肿,创面新鲜,触之易出血,腹股沟区未触及淋巴结(图1).破溃处取材病理示基底细胞癌.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局部扩大切除术+右腹股沟淋巴结摘除术,且在手术部位植皮重建.术口切口愈合良好,随访1年未见复发(图2).  相似文献   

12.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癌,是发生在表皮基底细胞或皮肤附件的一种低度恶性肿瘤。BCC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颜面等暴露部位,生长缓慢,以局部浸润为主,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对美容要求的逐渐提高,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手术治疗与美容修复被视为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3.
皮肤基底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每个患者的身上可能出现数十个、数百个,甚至数千个的皮肤肿瘤,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最近临床研究显示,一种新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Vismodegib(商品名Erivedge),可以显著缩小基底细胞痣综合征(BCNS)患者的皮肤基底细胞肿瘤的大小并防止新肿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癌53例中,单纯放疗43例,术后放疗10例。采用X线治疗27例,^60Co常规照射26例。总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3.0%和70.4%。  相似文献   

15.
颜面基底细胞癌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17.
耿舰  王冬梅 《广东医学》2004,25(4):374-374
患者 ,男 ,5 3岁 ,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后梗阻感 3个月余 ,外院食管钡餐检查示“食管中段癌” ,于 2 0 0 2年 12月10日来我院就诊。胃镜检查示食管距门齿 33cm处可见一隆起性肿物 ,侵占食管壁约 2 / 3,表面有溃疡 ,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2 0 0 2年 12月  相似文献   

18.
自 8 0年代中期至今 ,笔者施行 8例眼睑基底细胸癌手术切除及即刻整复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3例 ,女 5例 ;最小 5 1岁。最大 80岁 ,平均 6 3岁 ;下睑 2例 ,上下睑 1例 ,内眦部 5例 ;细节溃疡型 7例 ,色素型 1例。1.2 手术方法 :全部 8例均于局麻下行癌肿切除。 7例切口沿着溃疡边缘5mm以外正常皮肤切除 ,深度达深筋膜 ,内眦部达骨膜。一例溃疡边缘不清 ,有脓血痂 ,于溃疡边缘 10mm以外正常皮肤切口 ,深部达骨膜 ,所有 8例均未见肿瘤侵犯睑板 ,故睑板均保留。根据缺损范围设计皮瓣整复 ,5例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鼻基底细胞癌手术切除和外鼻组织缺损修复的方法。方法:外鼻基底细胞癌23例均手术彻底切除,用全层游离皮片(12例)、局部皮瓣(4例)、鼻唇沟岛状皮瓣(6例)和额部皮瓣(1例)整复外鼻组织缺损。22例行一期手术修复,1例二期修复。结果:全层游离皮片整复者中1例局部坏死,换药后愈合,术后局部复发2例,均再次手术治疗。患者鼻部外形满意,鼻前孔无狭窄,局部瘢痕不明显。随访0.5~20年无死亡。结论:手术完整彻底切除和整复术是治疗外鼻基底细胞癌的有效方法,操作简单,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雷山川  高敏娜  朱堂友 《重庆医学》2013,42(11):1237-1239
目的探讨巨大基底细胞癌临床与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7例巨大基底细胞癌临床与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巨大基底细胞癌临床上病程长、肿瘤转移率高、对发生部位的组织器官毁损严重,组织病理为多亚型改变的组织病理相。结论早期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及手术治疗是减少、减轻对组织、器官毁损的前提,同时也可降低肿瘤的转移率、手术复发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