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生素D联合葡萄糖酸钙锌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骨源性碱性磷酸酶(NBA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140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肌内注射维生素D3治疗,实验组患儿给予维生素D联合葡萄糖酸钙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25-(OH)D3、NBAP、脱氧吡啶啉(DPD)、骨钙素(BG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钙(Ca^2+)、血磷(P)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组NBAP(297.35±1.64)U/L、Ca2+(3.39±1.03)mmol/L、25-(OH)D3(63.66±0.39)ng/L、DPD(34.90±0.94)mmol/L、BGP(20.06±1.22)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78±1.93)U/L、(2.83±1.92)mmol/L、(46.95±0.38)ng/L、(24.97±0.42)mmol/L、(12.78±1.30)μ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FPG(4.42±1.36)mmol/L、2 h PG(7.89±1.20)mmol/L、HbA1c(7.49±1.06)%、Ca^2+(1.90±0.74)mmol/L、P(2.76±1.02)mmol/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6±1.23)mmol/L、(12.98±1.49)mmol/L、(9.03±1.08)%、(1.67±0.02)mmol/L、(2.18±1.39)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治疗中,维生素D与葡萄糖酸钙锌联合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显著,血清25-(OH)D3、NBAP水平明显提高,临床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张斌成  周琼 《北方药学》2016,13(3):73-7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维生素D3对预防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入院治疗的55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出生顺序随机分为早产儿A组27例与早产儿B组28例,两组患儿均于出生后给予维生素D3治疗,早产儿A组患儿剂量为每日800IU,早产儿B组患儿剂量为每日400IU.对比两组早产儿治疗后的佝偻病发病率.结果:早产儿A组佝偻病的患病率低于早产儿B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A组骨质改善情况优于早产儿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早产儿出生后应用日均800IU剂量维生素D3治疗,可以减少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患病率,对于预防佝偻病发病及改善骨质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与研究肌注维生素D_3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中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期间本院诊治的74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口服维生素D_3组)37例和观察组(肌注维生素D_3组)37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相关血液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好于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Ca~(2+)及25-(OH)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肌注维生素D_3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中的疗效较好,在本病患儿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应文霞 《海峡药学》2013,25(4):229-230
目的观察维生素D治疗100例婴幼儿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疗效。方法 200例婴幼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①治疗组:给予维生素D制剂口服,严重者给予维生素D针剂肌注治疗。②对照组:未给予维生素D制剂治疗,由其母自由采取日光照射,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1年后评价其效果。结果治疗组100例婴幼儿经口服治疗后93例获临床治愈,7例出现轻度肋缘外翻经肌注维生素D制剂后,病情控制未继续进展,其他无明显佝偻病骨骼体征,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出现漏斗胸5例,鸡胸4例,肋缘外翻29例,方颅8例,"X"型腿5例,"O"型腿3例,总有效率为46.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维生素D治疗婴幼儿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疗效好,安全、方便,是做好婴幼儿早期佝偻病预防的最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维生素D联合复方锌铁钙颗粒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骨源性碱性磷酸酶(NBA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某院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维生素D联合钙制剂治疗,观察组予以维生素D联合复方锌铁钙颗粒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25-(OH)D_3、NBA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5%(39/42)较对照组73.81%(31/4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25-(OH)D_3水平较对照组高,血清NBAP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联合复方锌铁钙颗粒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可改善治疗效果,提高血清25-(OH)D_3水平,降低血清NBAP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情况及探讨维生素D补充对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 378例婴幼儿按月龄分为A组(0-6个月,142例)、B组(7-12个月,168例)和C组(13-36个月,68例).其中,部分婴幼儿近3个月口服不同剂量维生素D 250 IU/d(D组,46例)、300 IU/d(E组,82例)和500 IU/d(F组,171例),79例未补充维生素D(G组).采集婴幼儿指尖血,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计算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结果 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为21.16%(80/378).B组血清25-(OH)D水平高于A、C组[(72.0±23.2)nmol/L vs.(67.0±24.8)、(55.9±12.4)nmol/L](P<0.05),而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低于A、C组(13.10% vs.21.83%、39.71%) (P<0.05).D、E、F组血清25-(OH)D水平均高于G组[(63.6±16.9)、(69.9±20.1)、(71.5±27.8)nmol/L vs.(57.2±11.9) nmol/L] (P<0.05),而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均低于G组[26.09%、21.95%、13.45% vs.34.18%](P<0.05);D、E组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高于F组(P<0.05).结论 婴幼儿维生素D普遍缺乏,建议补充维生素D500 IU/d,0-6个月和13-36个月的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情况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维生素K 对营养性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患儿骨钙素羧化率的影响,探讨维生素K 对佝偻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3-12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佝偻病激期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儿服用维生素D 400 IU,每天1次,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K4 4 mg/d,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前后血清骨钙素、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及骨钙素羧化率的变化。结果:因家长不配合以及抽血困难、溶血等因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部分患儿退出研究,最终纳入分析的治疗组33例,对照组29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质量、母乳喂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骨钙素、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及骨钙素羧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骨钙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骨钙素羧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低于对照组,骨钙素羧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用药前后骨钙素水平、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羧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K可以提高佝偻病患儿骨钙素的羧化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锌铁制剂佐治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儿科收治的94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7例口服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观察组47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锌铁制剂,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的同时及时治疗锌铁缺乏有助于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分别采用不同药物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维生素D3肌内注射组的有效率为100%,而维生素D3口服组、伊可新与鱼肝油丸组及英康利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6.19%、81.82%和87.5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2,P<0.01)。结论不同的药物对小儿佝偻病的治疗作用不同,以维生素D3肌内注射组的治疗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儿四维葡钙颗粒联合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51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8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D联合碳酸钙片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儿四维葡钙颗粒联合维生素D口服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恢复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67.83%(175/258)、总有效率为93.80%(242/25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02%(111/258)、77.13%(199/258)(χ2=32.130、28.846,均P<0.01);观察组有92.64%(239/258)患儿血清25-(OH)D3水平恢复正常,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3%(191/258)(χ2=32.149,P<0.01)。结论小儿四维葡钙颗粒联合维生素D能够提高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使用方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生素D3滴剂囗服预防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葡萄糖酸钙片。观察组使用葡萄糖酸钙片联合维生素D3滴剂。结果观察组显效率85.72%高于对照组6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LP正常率88.57%优于对照组65.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3滴剂能有效治疗及预防佝偻病。  相似文献   

12.
刘晓峰  高武红  张丽红  蒋澜  谢凤 《中国药房》2014,(46):4366-4368
目的:观察维生素D滴剂预防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效果。方法:137例早产儿按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1例,给予乳酸钙颗粒0.25 g、bid,连续用药6个月以上;观察组86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滴剂400 U、bid。随访2年,比较两组早产儿给药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如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钙、磷、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及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的含量变化和骨密度及佝偻病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在给药前,各项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相应治疗并随访2年后,观察组的各项血清生化指标及骨密度、佝偻病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生素D滴剂能显著降低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率,对预防佝偻病和促进骨质形成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肌内注射维生素D2预防佝偻病的疗效.方法 200例佝偻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03例,对照组97例,治疗组给予肌内注射维生素D2及口服葡萄糖酸钙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维生素AD滴剂每天1粒及口服葡萄糖酸钙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5%高于对照组的8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内注射维生素D2预防婴幼儿佝偻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骨碱性磷酸酶和25羟维生素D在佝偻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佝偻病患儿中随机抽选出62例为观察组,分别测定患者的骨碱性磷酸酶和25羟维生素D浓度,同期选取健康体检的婴幼儿6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维生素D治疗30 d后,比较两组婴幼儿及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的骨碱性磷酸酶和25羟维生素D浓度。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婴幼儿的骨碱性磷酸酶和25羟维生素D浓度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的骨碱性磷酸酶和25羟维生素D浓度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骨碱性磷酸酶和25羟维生素D浓度,可早期有效诊断佝偻病,并给予其有效的临床治疗效果,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维生素A、D缺乏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3~10岁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以52例3~10岁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维生素A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维生素D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另对比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D缺乏与患儿呼吸道感染的关联性。结果观察组维生素A(0.8±0.3)μmol/L、维生素D(17.5±1.8)μmol/L、维生素A、D缺乏检出率分别为96%、90%。对照组维生素A(1.3±0.5)μmol/L、维生素D(32.5±1.3)μmol/L、维生素A、D缺乏检出率分别为6%、7.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患儿见较高的维生素A、维生素D缺乏率。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多伴有维生素A、D缺乏,积极补充维生素,或可降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次数,改善疾病治疗效果,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维生素D对小儿睡眠障碍症状改善及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80例小儿睡眠障碍患儿,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维生素D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睡眠障碍发生率及呼吸道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12.39±2.41)ng/L、IL-1(7.47±0.98)ng/L、IL-2(9.55±1.04)ng/L低于对照组的(22.28±3.03)、(11.23±1.14)、(16.48±2.76)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道感染率2.50%、睡眠障碍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的15.00%、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39、5.0000,P<0.05)。结论针对小儿睡眠障碍患儿给予维生素D治疗方案,能够有效降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炎性因子水平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预防中的作用,降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率,促进小儿健康成长。方法选择在我院儿保门诊进行3个月体检的小儿,以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出生的561例为对照组,产前不予以干预,产后42 d来我院体检时予以健康宣教;以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出生的535例为观察组,从母亲的孕期开始叮嘱孕妇要多晒太阳,对于缺钙的孕妇要补充钙剂和适当的维生素D以及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的宣教,倡导母乳喂养,在婴儿出生后半个月,无异常时即可补充维生素D,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多晒太阳等。结果对照组561例,检出颅软41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为7.31%。观察组535例,检出颅软10例,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为1.87%。结论针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原因,预先进行护理干预,可降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有效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维生素D用药剂量对新疆地区不同民族维生素D缺乏症患儿的作用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喀什地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新疆地区汉族维生素D缺乏症患儿30例作为研究组,另取喀什地区妇幼保健院同期收治的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维生素D缺乏症患儿2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入院后均发放同品牌相同剂型的口服维生素D3治疗,使用剂量为600IU/d。分别采用高效液相-串联质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并采取液相色谱法和质谱检测法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3、6、9、12个月后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3、6、9、12个月后的全身骨矿物密度水平。结果治疗3、6、9、12个月后研究组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50.32±11.52)(61.32±13.59)(78.35±17.95)(92.51±20.12)nmol/L,相比对照组的(43.62±10.88)(49.77±11.47)(63.70±14.45)(80.16±18.22)nmol/L较高(均P 0.05)。治疗3、6、9、12个月后研究组患儿骨矿物密度水平分别为(0.648±0.053)(0.655±0.055)(0.662±0.059)(0.671±0.062),相比对照组的(0.631±0.047)(0.638±0.051)(0.643±0.054)(0.646±0.050)较高(均P 0.05)。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维生素D缺乏症患儿对维生素D的生物利用度相较汉族患儿较低,在临床治疗维吾尔族维生素D缺乏症患儿时,应适当增加维生素D用药剂量,以达到改善患儿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本地区0~3岁婴幼儿全血25羟基维生素D的水平,为临床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防疫科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0~3岁健康儿童546例,按年龄分为6组,用免疫定量分析仪检测全血25羟维生素D。结果 0~3岁婴幼儿全血25羟维生素D含量为(50.2±18.0)nmol/L,不同年龄组儿童全血25羟维生素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岁儿童各年龄组全血25羟维生素D含量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应用全血钙联合骨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体检的疑似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儿童38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体检时间均在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观察对象同意的情况下,所有儿童均进行全血钙、骨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将单纯全血钙检查结果划分为全血钙组,单纯BALP检测为BALP组,全血钙联合BALP检测称之为联合组。将两种不同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BALP组在不同年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ALP组中,男女性别间的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钙组中,不同年龄间和男女性别间的检查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组的检出率为52.11%,联合组的检出率为94.74%,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BALP>250U/L患儿的夜惊、多汗、枕秃、颅骨软化等临床症状发生率均高于200~250U/L患儿(P<0.05)。结论对于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应用全血钙联合骨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方式相较于单纯全血钙检测的敏感性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