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与正常儿童执行功能差异和发展情况.方法 4~6岁脑瘫患儿48人,正常儿童58人分别接受冷热执行功能测试.结果 脑瘫组冷执行功能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18.34±14.31)分,(6.94±3.18)分,t=3.83,P<0.01];脑瘫组热执行功能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279.67±330.18)s,(709.31±304.13)Ss,t=-4.93,P<0.01].脑瘫组在冷执行功能上年龄差异有显著性(F=8.689,P<0.01),在热执行功能上,年龄差异有显著性(F=3.833,P<0.05);正常组在冷执行功能上年龄差异有显著性(F=15.469,P<0.01),在热执行功能上,年龄差异有显著性(F=8.470,P<0.01).冷热执行功能显著负相关(r=-0.440,P<0.01).结论 脑瘫患儿冷热执行功能落后于正常儿童,冷热执行功能在4~6岁间呈发展趋势,但脑瘫儿童与正常儿童发展趋势不完全一致.脑瘫患儿冷热执行功能没有分离,而是相关.  相似文献   

2.
胡玉琼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2513-2514
目的:探讨脑瘫的病因及合并症与其体内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31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130例非脑瘫患儿作为对照组,测量其血清五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 研究组患儿血清锌、铁、钙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尤其是锌和钙的含量,二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血清镁、铜的含量虽低于对照组,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量元素的缺乏与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智能发育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维吾尔族、汉脑瘫患儿父母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实行品管圈活动的50例脑瘫患儿的父亲或母亲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未实行品管圈活动的50例脑瘫患儿父亲或母亲作为对照,均于入院3天内、出院1年后填写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比较两组间SF-36评分变化的差异。结果:入院3天内两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两组患儿父母SF-36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1年后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脑瘫患儿的同时,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长期、有效的改善患儿父母生活质量,使其有精力护理和配合脑瘫患儿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184-186+192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脑瘫患儿功能恢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 年5 月~2018 年4 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瘫患儿48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4 例,给予患儿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24 例,给予患儿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运动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运动功能为(61.22±2.75)分,对照组为(50.14±3.52)分,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3.06±1.64)分,对照组为(3.92±1.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中,情感功能为(87.34±8.01)分,生理功能为(88.12±6.31)分,角色功能为(90.14±6.22)分,对照组分别为(69.65±6.25)分,(72.24±5.86)分,(70.55±5.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脑瘫患儿临床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唇腭裂患儿WBC(白细胞)和PLT(血小板)计数与正常儿童之间有无差异.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就诊唇腭裂患儿500例和门诊体检正常儿童200例,分别组成观察组和对照组,重点观察WBC和PLT计数结果,做统计学处理后比对.结果 唇腭裂患儿WBC和PLT计数均高于正常儿童﹙P<0.05﹚.结论 唇腭裂患儿WBC和PLT计数均高于正常儿童,这与他们唇腭部先天畸形和生存环境密切相关,这一情况值得术前和临床各科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唇腭裂患儿WBC(白细胞)和PLT(血小板)计数与正常儿童之间有无差异.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就诊唇腭裂患儿500例和门诊体检正常儿童200例,分别组成观察组和对照组,重点观察WBC和PLT计数结果,做统计学处理后比对.结果 唇腭裂患儿WBC和PLT计数均高于正常儿童(P<0.05).结论 唇腭裂患儿WBC和PLT计数均高于正常儿童,这与他们唇腭部先天畸形和生存环境密切相关,这一情况值得术前和临床各科重视.  相似文献   

7.
王玲  朱胤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9):214-214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72例脑瘫患儿的家长实施入院时、治疗中及出院后的系统地健康教育。结果:72例患儿家长经过系统健康教育指导,采用医院康复与家庭康复相结合的治疗措施,治疗总有效率94.4%。结论:健康教育不但能提高脑瘫患儿家长对脑瘫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治疗信心、提高遵医行为及治疗效果,促进康复,而且也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及心理负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吴萍兰  吴建贤 《安徽医学》2011,(10):1779-1780
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导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视觉、听觉、感知觉、癫痫、心理行为异常等。它的临床症状可随年龄增长、脑的发育和成熟而变化,但其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难以改变。此类患儿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但长时间慢性的应激刺激必然导致家长的心理和身体上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朱颖  吴建贤 《安徽医学》2012,33(10):1401-1402
正临床观察及相关研究证明脑瘫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多数脑瘫患儿经过早期、长期康复,可以获得生活自理、接受教育和社区活动能力。因此脑瘫患儿应尽早诊断、早康复,最大程度恢复其生活能力。由于脑瘫患儿康复的长期性,康复治疗贯穿日常生活中,因此脑瘫患儿家长的配合极大影响患儿康复效果,因此需要提高脑瘫患儿家长的依从性。本文现就如何提高脑瘫患儿家长依从性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脑瘫是神经系统致残性疾病,发生在出生前、出生时及婴儿期。患病率为1‰~5‰,一般强调早诊断早治疗,最佳康复期是6个月前就开始。由于我国康复起步晚,经济不发达,近年接受的脑瘫儿童都是几岁甚至十几岁,其康复难度较大。我们按脑瘫康复程序进行治疗,并指导家长参与强化训练。现将20例脑瘫患儿康复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康复护理干预效果与月龄的关系。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和神经科门诊接诊的符合要求的脑瘫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结果完成3个月以上按月龄统计有效率是:0~3个月16/16(100%),4~6个月39/41(95.1%),7~12个月32/35(91.4%),13~24个月18/23(78.3%),25个月以上3/5(60%)。其中显效率为0~3个月11/16(68.8%),4~6个月24/41(58.5%),7~12个月12/35(34.3%),13~24个月2/23(8.7%),25个月以上0/5(0%)。结论随着月龄的增长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随之下降。早期诊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是提高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康复护理干预效果与月龄的关系.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科和神经科门诊接诊的符合要求的脑瘫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结果 完成3个月以上按月龄统计有效率是:0~3个月16/16(100%),4~6个月39/41(95.1%),7~12个月32/35(91.4%),13~24个月18/23(78.3%),25个月以上3/5(60%).其中显效率为0~3个月11/16(68.8%),4~6个月24/41(58.5%),7~12个月12/35(34.3%),13~24个月2/23(8.7%),25个月以上0/5(0%).结论 随着月龄的增长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随之下降.早期诊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是提高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的血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表达。方法根据文献关于脑性瘫痪诊断以及分型标准,我们于2001年5月~2002年12月采集儿童医院住院确诊的脑瘫患儿100例,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1.5~6岁;痉挛型45例,手足徐动型25例,混合型17例,暂不定型13例。采用新鲜血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花环试验法分别测定了脑瘫组、对照组血细胞自然免疫粘附率。结果脑瘫患儿血细胞粘附率的表达与正常儿童比较,脑瘫组TRR(14.68±3.02)、TLR(34.26±3.72),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RR(20.26±3.67)、TLR(43.68±3.9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脑瘫组TGR(16.72±2.67),低于对照组(17.64±2.21)。结论脑瘫患儿血细胞自然免疫粘附功能处于失衡状态,其中以红细胞及淋巴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低下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朱庆  韩庆 《农垦医学》2012,34(3):236-238
目的:分析引起小儿脑性瘫痪的主要发病的高危因素,脑瘫患儿治疗时机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乌鲁木齐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2010年12月30日~2011年12月30日收治308例脑瘫患儿资料.结果:高危因素中以早产、窒息、低出生体重儿等最常见,多数患儿在1岁以后诊断,1岁前诊断16例,占5.2%,6个月内无诊断病人.住院病人以痉挛型为主,占75%.影像学检查异常率高达93.5%.民汉之比22.2∶1.结论:脑瘫病因复杂,但对有早产、窒息、低出生体重儿等高危因素的小儿早期诊断,早期康复,治疗时机尤为重要,提高新生儿急救水平和基层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对减少病残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16.
This was a prospective analytical study done from October'99 through December 2000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profile of epilepsy in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Sixty epileptic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were studied and their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epilepsy in 30 developmentally normal children. Ages of all children studied were 1-15 years. Majority were below five years of age and male out numbered female. Spastic quadriplegia (60%) was the commonest type of cerebral palsy. 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 (66%) was the commonest seizure type in both groups. Second most common type of seizure was partial (13%) and myoclonic (29%) in developmentally normal and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respectively. Mental retardation (63%) and speech delay (58%) were the two common associated problems in cerebral palsy patients. Ventriculomegaly (55%) was the commonest computed tomographic findings in cerebral palsy patients. In electro encephalography generalized epileptiform activity was the commonest finding in both groups. Clinical pattern is different in many ways when epilepsy is associated with cerebral palsy.  相似文献   

17.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导致儿童残疾的常见疾病之一,系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对儿童的身心发育和生活能力影响极大早期的诊断和及时的积极治疗,可以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